天津自然博物館游記
㈠ 2016年暑假游天津自然博物館作文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去參觀自然博物館。我看見了灰鯨化石,它們都很大。我內還看見千奇容百怪的石頭,媽媽說它們是自然形成的。有兩個大隕石是來自宇宙,看上去黑黑的。||| 有一個恐龍化石名叫「合川馬溪龍」,它是在中國重慶合川發現的。它體軀龐大,長22米,頭小頸長,幾乎佔到身體全長的一半,由19節碩長的頸椎組成,這樣有助於覓食。||| 大自然真神奇,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生長在大自然里,我很喜歡大自然。
㈡ 天津自然博物館英語作文
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r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s a museum with exhibits about natural history, including such topics as animals, plants, ecosystems, geology, paleontology, and climatology. Some museums feature natural-history collections in addition to other collections, such as ones related to history, art and science. Nature centers often include natural history exhibits.
㈢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教育活動
《鳥兒的心聲》環保科普劇
劇中描寫了天鵝、鸚鵡、黃鼠狼從相遇到化敵為友的故事,全局用詼諧幽默、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出環境改變對生物帶來的影響,詮釋了關愛動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小象撲嚕》情景劇
以小象情景劇揭秘美麗的西雙版納雨林,展示雨林環境對多種奇特生物繁衍與發展的重要性,劇目本身也可以使兒童了解象類知識,寓教於樂,突出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愛護家園的主題。
恐龍挖掘場
探索恐龍的化石是如何被發掘出來的,少年兒童可以變身小小考古學家,親手觸摸化石感受模擬的考古狀態,進一步探索恐龍的奧秘,同時也能向他們傳播地質學、考古學等相關知識,並能讓其體驗到發掘過程中的樂趣。
天空精靈
講述鳥類的相關自然知識,介紹其如何啟發我們人類的科技生活,通過科普宣傳增強市民群眾的愛鳥護鳥意識和責任感,鼓勵人們關注野生動物,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中來。
兩爬動物的世界
開展兩棲、爬行動物的秘密生活,介紹兩棲動物的演化及發展,爬行動物的捕食行為,使大家了解到兩棲、爬行動物的習性和特點,認識到它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學會熱愛自然,愛護動物。
蝴蝶標本製作
介紹蝴蝶基礎知識,使觀眾深入了解蝴蝶習性,並由工作人員指導,親自動手製作蝴蝶標本。通過親身參與製作全過程,讓製作者體會到精心呵護自然界生靈,愛護自然的重要性。
昆蟲總動員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曾被留意的角角落落,有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命跡象,那就是旺盛不衰的昆蟲世界。活動從由來、種類、數量、環境、生活習性到奇妙的趣事等多個角度,普及科學知識,讓觀眾認識自然界力量的偉大,進一步愛上這群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精靈。
古哺乳動物
讓小朋友有一種身臨在遠古冰河時代的感受,以《冰河世紀》電影為主要切入點,運用電影和現實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感受到愉快、輕松的氛圍。從而讓孩子們對古哺乳動物產生興趣,學習到更多的古哺乳動物的知識。讓孩子們從遠古絕滅的動物身上,學到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重要性。
長頸鹿姐姐的幸福生活
從兒童的角度以輕松、愉快的形式介紹長頸鹿的特徵、習慣、生活習性、愛好,以及從古至今長頸鹿的演變歷程,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這種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懂得保護動物、關愛大自然。
非洲狂野之旅
介紹非洲各式各樣特色的動物,以及它們的遷徙路線、生活習性、重點介紹非洲最高點長頸鹿以及非洲草原霸主非洲獅。使孩子們對非洲有更深刻的了解,學習到更多關於非洲野生動物的知識。
陸地上的巨無霸
介紹大象的生理及習性,把展廳內的古象化石標本及現實中的動物相結合,用互動問答的方式加深大家對知識的記憶,通過親子手工製作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及親子間的感情和默契度,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奇妙的大自然
以少年兒童的視角深入淺出的講述大自然不為人知的奇妙世界,通過對動物和動物棲息地的介紹,由點及面,由小放大,開拓思維,開闊眼界,達到從認識到喜愛,從喜愛到愛護的目的。
多姿多彩的水中生命
激發青少年兒童對不同種類的海洋動物的好奇心與探索心,引導他們用豐富多彩的方式了解和獲得有關的更多海洋動物知識,培養兒童愛護海洋,愛護海洋動物,進而建立起保護環境、關愛生命的良好意識。通過兒童與家長的互動參與,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給孩子安全感、幸福感,能使孩子得到最有效的發展。 《從自然現象看生命教育》
【講座題目】《從自然現象看生命教育》
【講座時間】2015年1月31日上午10:00
【講座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科普劇場
【專家介紹】韓映紅,碩士,任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前教育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學前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政府兼職督學。
【內容提要】進入21 世紀的人類社會,一方面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又因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生存壓力日趨增大,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淡漠。同時,虐待動物,摧毀植物等情況也屢見不鮮,在此時代背景下,對兒童進行科學的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生命教育促使我們深切的反思自己與自然,他人,社會乃至宇宙的關系,從而省察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使我們能體會謙卑與珍愛、展現人性光輝,活出生命意義的教育。
兒童對生命的理解與成人是不同的,如何透過大自然的動植物生命過程將生與死這樣的大自然規律教給孩子,這些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都會在本場講座中給予您新的啟示。
感興趣的朋友持本人有效證件,至天津自然博物館一樓大廳服務中心處免費領取講座門票。領票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觀眾服務中心。
《遠古時代的昆蟲》
【講座題目】《遠古時代的昆蟲》
【講座時間】2014年11月9日上午10:00
【講座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科普劇場
【專家介紹】梁軍輝,天津自然博物館館員。2006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從著名的古昆蟲學家任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蜚(fěi)蠊(lián)目昆蟲化石。蜚蠊俗稱蟑螂。
【內容提要】昆蟲是動物界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個類群,已發現的種類有100多萬種。在幾億年的滄海桑田中,它們憑借獨特的身體結構和出色的生存方式在生物演化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請有興趣的朋友持本人有效證件,至天津自然博物館一樓大廳服務中心處免費領取講座門票。
領票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觀眾服務中心。
㈣ 天津自然博物館導游詞
天津來自然博物館新館位自於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館內,是中國第一個主題單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學體驗、科學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是北疆博物院,於1914年由法國傳教士桑志華創辦。1927年對外開放。1952年改建為天津市人民科學館,1957年正式定名天津自然博物館。
截止至2014年末,天津自然博物館佔地面積為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5萬平方米,展示面積1.4萬平方米,包括常設陳列區、臨展區、體驗娛樂區、科普教育區四部分。館藏生物標本40萬件,其中一、二級珍品1282件,模式標本1452件。
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以「家園」為總主題,從戶外「家園·足跡」到首層「家園·探索」,從二層「家園·生命」到三層「家園·生態」,講述一個從遠古到當代、從世界到天津的「家園」故事。
㈤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建立黃河白河博物館,後名為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國神甫、動物學博士黎桑(Emile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華)來華創辦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學代管。
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傳部接收北疆博物院。
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礎上組成天津人民科學館籌備委員會,同年天津市人民科學館成立。
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學館更名為天津市自然博物館。
1959年,陳列展覽和辦公地址遷至河西區馬場道272號,時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1968年8月,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市自然博物館合並,組建天津市博物館。
1973年12月,恢復各博物館建制。
1974年1月,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
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資一億元在原址翻新天津自然博物館,199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之一。
2002年獲得「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3年,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改建工程被列為「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之一。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館改建完畢對外開放,新址位於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館內。新館陳列以「家園」為主題,是全國第一個主題單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學體驗、科學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館。
㈥ 我的快樂之旅,游天津自然博物館初中作文
太好了!太好了!」聽媽媽說,這個五一我們要去天津市自然博物館遊玩,真是太好內了!
到了自容然博物館,那裡有很多大廳,比如:昆蟲廳、海洋生物廳……其中,我最喜歡昆蟲廳了。昆蟲廳里蝽象是我的最愛。在一個玻璃箱里,有幾十隻來自各個國家的蝽象標本,這些標本經過了特殊的處理,所以不會腐爛。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有一張「人臉」。這並不誇張,如果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它的外殼上都有一個人臉印,雖然顏色不同,但都是人臉。
我們還看了許多有趣的昆蟲,這次我真是大飽眼福了!
㈦ 參觀天津自然博物館怎麼寫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裡面的人很多,熙熙攘攘,很是熱鬧。我們首先去了礦物與化石展廳。那裡有很多漂亮卻又形狀千奇百怪的礦石,有方解石晶簇,水晶晶簇,黃鐵礦,螢石等。媽媽告訴我:晶體結晶的時候是會有一種固定形狀的,盡管結的晶有大有小,但形狀是不變的。「你看黃鐵礦,它的結晶就都是正方體的」。看到晶簇的時候,媽媽還給我講解了晶簇的形成。媽媽說晶簇有個基底,晶簇在基底上朝一個方向生長,最後就成了我們看到的美麗的晶簇,像花一樣漂亮。
展廳里還有許多珍貴的化石,恐龍化石,珊瑚化石,海膽化石……真是眼花繚亂啊!恐龍骨架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大大小小加起來足有十幾個。在這么多的恐龍化石中,最令我好奇的就是馬門溪龍了。那是一種巨型恐龍,渾身上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那條長長的脖子,從護欄一直伸到天花板,太大了,我好奇極了!趕緊拉媽媽來看,媽媽略微有些激動,告訴我她上大學的時候,她們學校博物館里有好多恐龍化石,其中有一個就叫合川馬門溪龍,比這個還大,據說當年還是世界第三大的呢!只是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了?我還有一個發現,這十幾個恐龍骨架幾乎都是以地名命名的呢。
我們還去蝴蝶館看了一眼,那些五彩斑斕的蝴蝶標本好似活了一般,有閃蝶,玉帶蝶,峽蝶,絹蝶……它們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好像被吹了仙氣一般,真是太美了!
再後來,我們又去了美術館,看了幾個畫展。今天逛的雖然很累,但是很充實,媽媽答應我明天再來,又能飽眼福了,太好了!
㈧ 參觀天津自然博物館有感六百字
在美麗的渤海之濱,屹立著一座像巨大的海貝含著一顆明亮珍珠的建築,這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館。它不但外型新穎,裡面的館藏也非常豐富。博物館里有八個展廳,收藏了很多動物、植物和古生物的化石和標本,還有很多模擬的生態環境和現代珍稀動植物。讓我來帶你參觀一下吧。
走進博物館,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長長的銅雕畫卷,只見畫卷上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樹木鬱郁蔥蔥,各種動物悠然自得地覓食繁衍生息。這一畫卷告訴我們陽光、空氣、水是生命形成的三大要素,稱它們為生命之源。
來到古生物一廳,有許多恐龍骨架,它們展示著恐龍生前的雄姿和風采。可惜在6500萬年前恐龍就告別了自然界,成為一個永遠的謎,這個謎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中生代恐龍絕跡後,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動物的崛起。在古生物二廳里,我們看到了一頭體形碩大的師氏劍齒象的骨架、古野驢的骨架和三趾馬的頭骨等,它們在生存的斗爭中有的滅亡了,有的進化成了現代的哺乳動物,通過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化石,再現了遠古生物的真實狀況,讓我們更了解古代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
動物生態展示廳是按生態地理形式陳列的爬行、鳥獸動物群:在東北浩瀚的林海中,棲息著東北虎、駝鹿、猞猁、棕熊、松鼠、雪兔等珍稀動物;遼闊的塞北草原上,奔跑著黃羊、狼、布氏田鼠,還有草原雕;亞熱帶的高山林灌有體態憨厚的大熊貓、機靈的金絲猴等等;熱帶雨林是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大象、雲豹、啄木鳥都生活在這里。最後我們看到一組犀牛瀕臨絕跡的場景,犀牛在泥潭中的陣陣呻吟聲,提醒著我們要保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的生活才能是美好的。
在自然博物館水生生物廳,展示有上千種魚類。有晶瑩剔透的水母,有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和聰明機智的海豹。在模擬海底世界的隧道中,鯊魚、海龜、魔鬼魚等各種各樣的海洋魚類在我們頭頂上自在地游來游去,我們好像潛入到海底和魚兒們歡聚在一起。
當我們走出婀娜多姿的水生世界,進入兩棲爬行動物廳時,就會看到一條大蟒盤曲門上,讓人心驚膽顫。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娃娃魚、烏龜、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蛇、巨蜥、鱷魚等兩棲爬行動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在自然界中,還有一類體形較小、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動物-昆蟲。在昆蟲展廳有上千種色彩斑斕的蝴蝶標本,還有披著堅硬盔甲的甲蟲和各種善於偽裝、千奇百怪的昆蟲。夏秋季節,百蟲爭鳴,像是給大自然奏響一曲美妙的樂章。
在浩瀚的海洋中,軟體動物是其中的一大門類,一般分為單殼類、雙殼類、頭足類、掘足類四部分。在海洋貝類廳,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貝殼,黃金寶貝和琥珀寶貝讓人驚嘆不已,這里還展示了天津滄海變桑田的演變過程,呼喚人們保護自然環境。
博物館中每個展廳都顯示了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妙趣橫生。通過參觀自然博物館,喚醒人們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要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人類、動物、植物都要成為好朋友,這個地球才會更加美好。
㈨ 推薦一個好地方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話應該還不錯,在河西那邊,不過現在要去的話應該是需要提前預約。就可以進行觀看,裡面有非常多的恐龍化石以及一些其他動物的標本,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