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山遺址公園水牢
『壹』 吉林市龍潭山公園的簡介
潭四壁以花崗石條壘砌,呈長方型,東西長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約10米,水深而碧,無漲無落,終年不涸,吉林市八景中的龍潭印月即指此處。與水牢相距250米處,有一圓形石砌深坑,俗稱旱牢,是高句麗時期古城堡儲存軍需物資的地窖。山城頂峰,俗稱南天門,在此可一覽江城全景。龍潭山山勢綿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萬株樹木,其中僅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頂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麗遺址。
山勢挺拔雄偉、巍峨壯觀。山上古樹參天,草大蔥郁,風影幽雅,是個理想的旅遊勝地。最高峰俗稱「 南天門」海拔388.3米,登峰遠眺,江城盡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時期的古城 遺址,遺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牆憑借山勢,沿山脊夯土碎石築 成,牆壁最高處10米,最矮僅1米余。城垣上寬1至2米,基寬10米左右。周長 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門,東西南北四面都有瞭望台。「水牢」,亦 稱「龍潭」,位於山城西北隅最低處,呈長方形,東西長22.8米,南北寬 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崗岩石塊砌成,「水牢」是當時山城的蓄水池。 「旱牢」,位於山城西南隅的較高處,呈正圓形。「旱牢」直徑10.6米,深3米 左右,是山城內儲備物資的倉庫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還有清乾隆時建的觀音堂、龍王廟、關帝廟等,統稱龍鳳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 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東巡吉林時,曾游覽了龍鳳寺,祭禮了龍潭,並為 觀音堂正殿書寫了「福佑大東」匾額,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無曲、枝葉翦齊的 黃婆羅樹為「神樹」。此後,每年春秋兩季,清駐吉林的文武官員在吉林將軍率 領下,都要到龍潭山祭禮「龍潭」與「神樹」。民國年間,「神樹」萎殘凋謝了山上有建於公元4—5世紀的古城遺址及水牢、旱牢,還有建於清代的龍鳳寺、龍王廟、關帝廟等古建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龍潭山公園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區風景名勝公園,也是我國自然生態保護較好的城市森林公園之一,具有較高的保護、利用和開發價值。公園今年以來充分利用森林公園優勢開展了端午踏青游園會、朝鮮族民俗游園會、滑翔、滑雪、廟會等群眾性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江城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龍潭山現已開發出春花、夏蔭、秋葉、冬雪四大自然景觀。
『貳』 描寫吉林龍潭山的作文
龍潭山位於吉林市區東側,為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勢挺拔雄偉、巍峨壯觀。山上古樹參天,草大蔥郁,風影幽雅,是個理想的旅遊勝地。最高峰俗稱「南天門」海拔388.3米,登峰遠眺,江城盡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時期的古城遺址,遺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牆憑借山勢,沿山脊夯土碎石築成,牆壁最高處 10米,最矮僅1米余。城垣上寬1至2米,基寬10米左右。周長2396 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門,東西南北四面都有瞭望台。「水牢」,亦稱「龍潭」,位於山城西北隅最低處,呈長方形,東西長 22.8米,南北寬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崗岩石塊砌成, 「水牢」是當時山城的蓄水池。「旱牢」,位於山城西南隅的較高處,呈正圓形。「旱牢」直徑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內儲備物資的倉庫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還有清乾隆時建的觀音堂、龍王廟、關帝廟等,統稱龍鳳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東巡吉林時,曾游覽了龍鳳寺,祭禮了龍潭,並為觀音堂正殿書寫了「福佑大東」匾額,封一棵28 米多高,挺直無曲、枝葉翦齊的黃婆羅樹為「神樹」。此後,每年春秋兩季,清駐吉林的文武官員在吉林將軍率領下,都要到龍潭山祭禮 「龍潭」與「神樹」。民國年間,「神樹」萎殘凋謝了。
『叄』 《龍潭山小導游》作文200字描寫吉林龍潭山
丁香花開的時節,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龍潭山。
記得蘇東坡描寫廬山時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廬山,但龍溉山倒也的確是干姿百態。瞧那碧綠的芳草,滿山的樹木,真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陣陣林濤聲,好似龍吟虎嘯,頓時使人心胸開闊。
順著北側蜿蜒的盤山路,我們開始向上攀登。路兩側高大的樹木不停地抖動著枝葉,篩下一片綠蔭。雙出陣陣清香,不知名的小花也在點頭微笑著,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光臨,多麼奇妙的地方啊!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童話般的世界。我們走過精工彩繪的高大牌坊,不久就見到了一座飛搪斗拱的古廟。這是一個很有氣勢的建築物,據說已有干百年的歷史了。只見那高大的殿堂裝瑛著精服細刻的門窗。門上畫的八仙的彩圖栩栩如生。依山而砌的石階,掩映在樹蔭之下。
廟宇的南側便是東北聞名的「水牢」了,我真奇怪,怎麼能在這么高的山上會有一潭碧水?但見山光樹影倒映在水中,青石護岸,青石間有幾片青苔,顯得幽藍而又純凈。淘氣的風雖然無孔不人,卻難以穿過高山密林,來吹破這一潭碧水。石碑上「龍潭印月」四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景色真是美極了,竟像走進了迷人夢境。可這時我又有些奇怪,為什麼這么美麗的碧水卻叫一個可怕的名字「水牢」聽老師講,我才明白。原來這是由傳說而得名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條龍因犯了天條,被貶下凡,孽龍在這一帶常常發洪水,殘害百姓,使百姓無法生活下去,只好組織起來和孽龍搏鬥,終於把孽龍鎖在這個水池裡。
離開了水牢,我們又向龍潭山的主峰「南天門」進軍了。
從南天門向下望去,啊!只見連綿起伏的群山環抱著美麗的江城。松花江像一條銀白色的綢帶,穿過幾座彩虹般的鐵橋,彎彎曲曲地流向東方,在陽光的照射下,閃動著點點波光。再仔細看,街道筆直,樓房林立。遠遠望去,雄偉壯觀,充滿生機。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完全被這美景陶醉了。
夕陽西下,我們坐上了大客車,依依不捨地望瞭望龍潭山,道道金光給它鍍上一層金色,使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肆』 關於吉林市龍潭山的傳說
龍潭山在吉林省吉林市東部,海拔388米,與北山、長蛇山及小團子山合稱吉林四大版名山。風景幽美,屬寺廟風權景天然園林,也是個度假勝地。
龍潭山是以位於西北角山麓一個稱為龍潭的秀麗水池而得名。龍潭約長五十三公尺,約寬二十六公尺,深九公尺。疊石為堤,水清見底,每當皓月懸空,倒影盪漾湖心,那就是叫人流連忘返的"龍潭印月"。
龍潭又名水牢,是高句麗北疆古城堡的貯水池。相傳古時有條孽龍給鎖在潭底,鐵鏈系於潭邊一棵樹上,有人拉動鐵鏈,立刻就會風雲變色,潭水翻騰。潭東南有株古樺樹,高三十公尺,兩人不能合抱,軒昂挺直,清乾隆帝北巡至此,封為"神樹"。附近有龍王廟、關帝廟、龍鳳寺等古建築,可供游覽。
龍潭山山頂有一座高句麗古城,城牆高十公尺,城基寬十公尺,周長二千四百公尺,形勢雄偉,是古代的軍事城堡。居高臨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之勢。古城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平台地勢最高,俗稱南天門,置身其上,吉林全市景物盡收眼底。
『伍』 作文家鄉的龍潭山(詩句 傳說)400字
丁香花開的時節,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龍潭山。
記得蘇東坡描寫廬山時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廬山,但龍溉山倒也的確是干姿百態。瞧那碧綠的芳草,滿山的樹木,真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陣陣林濤聲,好似龍吟虎嘯,頓時使人心胸開闊。
順著北側蜿蜒的盤山路,我們開始向上攀登。路兩側高大的樹木不停地抖動著枝葉,篩下一片綠蔭。雙出陣陣清香,不知名的小花也在點頭微笑著,好像
在歡迎我們的光臨,多麼奇妙的地方啊!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童話般的世界。我們走過精工彩繪的高大牌坊,不久就見到了一座飛搪斗拱的古廟。這是一個很
有氣勢的建築物,據說已有干百年的歷史了。只見那高大的殿堂裝瑛著精服細刻的門窗。門上畫的八仙的彩圖栩栩如生。依山而砌的石階,掩映在樹蔭之下。
廟宇的南側便是東北聞名的「水牢」了,我真奇怪,怎麼能在這么高的山上會有一潭碧水?但見山光樹影倒映在水中,青石護岸,青石間有幾片青苔,顯
得幽藍而又純凈。淘氣的風雖然無孔不人,卻難以穿過高山密林,來吹破這一潭碧水。石碑上「龍潭印月」四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景色真是美極了,竟像走進了迷人
夢境。可這時我又有些奇怪,為什麼這么美麗的碧水卻叫一個可怕的名字「水牢」聽老師講,我才明白。原來這是由傳說而得名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
條龍因犯了天條,被貶下凡,孽龍在這一帶常常發洪水,殘害百姓,使百姓無法生活下去,只好組織起來和孽龍搏鬥,終於把孽龍鎖在這個水池裡。
離開了水牢,我們又向龍潭山的主峰「南天門」進軍了。
從南天門向下望去,啊!只見連綿起伏的群山環抱著美麗的江城。松花江像一條銀白色的綢帶,穿過幾座彩虹般的鐵橋,彎彎曲曲地流向東方,在陽光的
照射下,閃動著點點波光。再仔細看,街道筆直,樓房林立。遠遠望去,雄偉壯觀,充滿生機。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完全被這美景陶醉了。
夕陽西下,我們坐上了大客車,依依不捨地望瞭望龍潭山,道道金光給它鍍上一層金色,使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陸』 龍潭山中旱牢的傳說
據說在很早以前, 龍潭山一年四季溫暖如春,山頂上蒼松翠柏, 古樹參天, 山坡上遍地鮮花, 一條小溪順著山勢,蜿蜒地流入山間那兩畝方圓的大水塘。
說來也真有點奇怪, 溪水和雨水一年四季不斷地流入塘內, 可塘水根本不見漲, 水深還是兩丈多,就是乾旱的年月,塘水也不見少一點;這泓綠水, 在陽光的照射下, 清澈見底, 一群大大小小的游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地戲耍著。
那時龍潭山一帶氣候溫和, 所以物產非常豐富, 老百姓家家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 在傾盆大雨中,從天上降下一條青龍。這條青龍駕著狂風暴雨,在龍潭山上空噴雲吐霧, 上下飛騰,竄來竄去, 一直戲耍多時,才降到山中的水塘里;從此,這水塘便被當地人叫成了龍潭,山也就成了龍潭山。
百姓們原以為神龍降臨,此地便是風水寶地, 今後一定會有好日子過了, 哪知道,這條青龍原本就是一條害人精。自從來了之後,經常發大水,沖毀莊稼和房屋, 殘害山下的百姓, 使人們的生活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有一天,幾個年歲大的老人湊在一起合計著: 可能是因為沒給修神龍廟,未能承受香火的原故, 它才這樣肆虐, 如果修了龍王廟祭祀它,一定會好的。
就這樣,他們動員了附近的百姓, 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 很快就在山上修成了一片廟宇, 有正殿,兩廡, 並且在龍王廟內為神龍塑了像。
廟宇修成了, 人們選了個最吉利的日子, 到山上拜了神龍, 讓它真正承受了香火。哪知道,就在拜了神龍的第二天早晨, 人們還在做神龍保佑的美夢時,這條該死的孽龍又發了大水。
罪惡的洪水翻滾著巨浪,狂叫著向山下沖擊, 傾刻間淹沒了庄嫁和房屋。苦難的百姓,成了魚鱉在洪水中沉浮。
當時有一個叫林小姝的女孩也被洪水沖走,沉浮中,她的父親林龍漢發現了自己的寶貝女兒,他在激流中奮力游到了女兒的身邊, 就在他剛伸手去搭救女兒的時候, 忽然發現一隻受傷落水的燕子,在他們的面前一沉一浮, 他急忙把燕子救了起來, 等他再要去救女兒時, 可除了濤濤的洪水外, 哪裡還有女兒的半點影子。
他艱難地爬到岸上, 手捧傷燕,望著濁浪翻滾的狂濤失聲痛苦起來, 這時被林老漢救活的燕子,突然開口說話了: 可憐的爸爸,您別哭了, 今後我就是你的女兒, 您為了我失去了愛女,小姝姐姐, 我也要為鄉親給小姝姐姐報仇, 要到南海仙山拜師學藝, 除掉孽龍以安百姓。
說完它在林老漢和鄉親們頭上飛了三圈,就一直向南飛去了,因為此燕生長在龍潭山, 所以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龍潭燕」。
一晃三年過去了, 在南海觀世音菩薩那裡學藝的「龍潭燕」,功成歸來, 當天她便率領著鄉親們,攻上了龍潭山。
孽龍發怒了,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給它修廟進香的窮百姓竟趕向它造反,它「轟」的一聲沖出龍潭, 用利爪向人們抓來, 百姓們舉起刀槍像密林一樣, 使它四爪不得施展沖不下來, 它駕著狂風,噴雲吐霧,用大缸一般粗的龍身,掃向鄉親們頭上。
這時站在最前面的龍潭燕,生怕鄉親們吃虧, 飛快地拔出了青龍劍, 只見一道金光, 那條不可一世的孽龍就從半空中「轟隆」一聲摔到了水中。
失去法力的孽龍,哀求鄉親們和龍潭燕饒它性命, 心地善良的鄉親們同意留它一命, 龍潭燕就將她心愛的青龍劍變成了一條粗大的鐵鏈, 將孽龍鎖在水罩中,故又有「水牢」之稱。
孽龍被降服後, 龍潭山下的百姓,又得以重見天日, 又重新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至於那條孽龍,據說至今還被牢牢地鎖在龍潭之中。
『柒』 50字概括龍潭山水牢的傳說
《龍潭來的傳說》
很久源,很久,久到都記不清年代的時候,相傳老龍王一個最漂亮的女兒——木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因為無比的美貌和智慧吸引了許多的神靈前來求親……
其中,一位是掌管天庭瑤池龍王的太子庭驊非常喜歡木欣,親自向老龍王提親,但老龍王知道庭驊的德行不太好,怕誤了女兒的幸福,但又不想開罪庭驊,於是告之一個月之後舉行招親大會。等於委婉拒絕了庭驊……
其實老龍王早打算把木欣許給天山山神……
得知消息,庭驊惱怒,決定報復……
在招親會上,偷偷將決定木欣幸福的龍海寶珠輾轉到了一個柳州當地耕田的粗漢農夫大禾手裡,所有人為此都議論紛紛,
『捌』 龍潭山春天的景色作文400字
丁香花開的時節,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龍潭山。
記得蘇東坡描寫廬山時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廬山,但龍溉山倒也的確是干姿百態。瞧那碧綠的芳草,滿山的樹木,真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陣陣林濤聲,好似龍吟虎嘯,頓時使人心胸開闊。
順著北側蜿蜒的盤山路,我們開始向上攀登。路兩側高大的樹木不停地抖動著枝葉,篩下一片綠蔭。雙出陣陣清香,不知名的小花也在點頭微笑著,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光臨,多麼奇妙的地方啊!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秘的童話般的世界。我們走過精工彩繪的高大牌坊,不久就見到了一座飛搪斗拱的古廟。這是一個很有氣勢的建築物,據說已有干百年的歷史了。只見那高大的殿堂裝瑛著精服細刻的門窗。門上畫的八仙的彩圖栩栩如生。依山而砌的石階,掩映在樹蔭之下。
廟宇的南側便是東北聞名的「水牢」了,我真奇怪,怎麼能在這么高的山上會有一潭碧水?但見山光樹影倒映在水中,青石護岸,青石間有幾片青苔,顯得幽藍而又純凈。淘氣的風雖然無孔不人,卻難以穿過高山密林,來吹破這一潭碧水。石碑上「龍潭印月」四個大字格外醒目。這景色真是美極了,竟像走進了迷人夢境。可這時我又有些奇怪,為什麼這么美麗的碧水卻叫一個可怕的名字「水牢」聽老師講,我才明白。原來這是由傳說而得名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條龍因犯了天條,被貶下凡,孽龍在這一帶常常發洪水,殘害百姓,使百姓無法生活下去,只好組織起來和孽龍搏鬥,終於把孽龍鎖在這個水池裡。
離開了水牢,我們又向龍潭山的主峰「南天門」進軍了。
從南天門向下望去,啊!只見連綿起伏的群山環抱著美麗的江城。松花江像一條銀白色的綢帶,穿過幾座彩虹般的鐵橋,彎彎曲曲地流向東方,在陽光的照射下,閃動著點點波光。再仔細看,街道筆直,樓房林立。遠遠望去,雄偉壯觀,充滿生機。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完全被這美景陶醉了。
夕陽西下,我們坐上了大客車,依依不捨地望瞭望龍潭山,道道金光給它鍍上一層金色,使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玖』 關於吉林市龍潭公園龍潭井的傳說有龍潭井嗎
吉林市龍潭山山勢綿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萬株樹木,其中僅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頂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麗遺址。
龍潭山公園有一個傳說中的」龍潭「,龍潭是一處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稱「水牢」,潭呈長方型,四壁以花崗石條壘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麗北疆古城堡的貯水池。與水牢相距250米處,有一圓形石砌深坑,俗稱「旱牢」,是高句麗時期古城堡儲存軍需物資的地窖。
龍潭山公園最著名的景觀當屬「龍潭」,龍潭位於山的西北最底窪處,有板石砌成階路送出你到潭邊。龍潭藏於山窪林蔭深處,寒氣襲人。 龍潭東西長 47米,南北寬22米,潭水呈墨綠色,水面布滿浮萍,顯得深不可測。
龍潭山最高峰俗稱「南天門」海拔388.3米,登峰遠眺,江城盡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時期的古城遺址,遺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牆憑借山勢,沿山脊夯土碎石築成,牆壁最高處10米,最矮僅1米余。城垣上寬1至2米,基寬10米左右。周長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門,東西南北四面都有瞭望台。「龍潭」,位於山城西北隅最低處,四周用花崗岩石塊砌成,是當時山城的蓄水池。「旱牢」,位於山城西南隅的較高處,呈正圓形。「旱牢」直徑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內儲備物資的倉庫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還有清乾隆時建的觀音堂、龍王廟、關帝廟等,統稱龍鳳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東巡吉林時,曾游覽了龍鳳寺,祭禮了龍潭,並為觀音堂正殿書寫了「福佑大東」匾額,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無曲、枝葉翦齊的黃婆羅樹為「神樹」。此後,每年春秋兩季,清駐吉林的文武官員在吉林將軍率領下,都要到龍潭山祭禮「龍潭」與「神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