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崖山遺址在哪

崖山遺址在哪

發布時間: 2021-01-06 12:23:36

❶ 想知道: 中國 崖山海戰 發生在哪

今 廣東新會南崖門鎮抄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中國宋朝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這場戰役直接關繫到南宋的興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這場戰役以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告終。它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也標志元朝最終統一中國。但日本方面有些史學家認為這場戰役的結果標志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與隕落,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國」這一說法。

❷ 哪些古戰場遺跡最值得游歷為什麼

推薦崖門古戰場,崖門是南宋復亡最後一場血戰的古戰場,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❸ 「崖山之後無中國」,崖山在哪裡捏是現在的那個地方

出處
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 ,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這場戰役直接關繫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部分人評價這場戰役,認為其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國(中華)」這一說法。

歷史爭議

戰斗地點
崖山位於今新會區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故又名崖門。僅從地勢上看,兩山夾一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宋廷在此設立根據地御敵,從純軍事角度來說看似是明智之舉,但如果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當時流亡的宋廷人數,可靠的說法為「猶計二十萬」。研究者指出,在宋代的募兵制下,軍隊移屯往往拖帶家眷,在國之將亡的極端情況下這種情況應當有增無減。因此,在二十萬人中,軍隊應有幾萬人。這二十萬人的後勤供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在福建和廣南東路各地被元軍相繼佔領的情勢下, 後勤供應還須仰仗海南島。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海上交通不如陸上和內河交通安全,存在供應中斷、二十萬人將不戰自斃的危險。
如今,崖山港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因泥沙淤積,已成陸地。人們不可能再睹當年的海港風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宋軍艦船隻能屯駐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內,不可能將艦隊停泊在崖山東南, 面向大海。西北的港內雖有南、北兩個出入口,但「其北水淺,舟膠,非潮來不可進」,在退潮時只能有一個出入口,實際上也影響軍事上的進退和機動。因此,選擇崖山作為據點和基地,是多少有些令人困惑的。
如果追蹤一下流亡宋廷在廣東沿海的移動路線,會發現另外一個讓人迷惑不解的現象。流亡宋廷一度在更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島上駐扎,如今島上仍有宋廷修建的行宮、書院等遺址存在。可以推測,如果不是有長時期駐扎的打算,宋廷絕不會在師老兵疲的狀態下,大興土木。但宋軍於此駐扎不久就掉頭北返,前往崖山。從行軍路線上看,這是迎向元軍追兵的「逆行」之舉,而且從季風的角度看,也是逆流、逆風。
現今崖門戰役的范圍已不可考,約位於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公里,在南海與銀洲湖的相接的地方。即指以古井鎮官沖村一個無名小丘為中心,北起銀洲湖,南至崖門口,方圓數十里的水陸區域。當地的國母墳有可能是楊太後的陵墓。國母墳西南的碗山相傳是宋朝士兵當年曾在這里做飯。離崖山祠約4公里,屹立於崖門對開海面的崖門奇石附近則相傳是張世傑用來作纜躉以大索一字形連貫千多艘宋軍船隻、陸秀夫背趙昺跳海和張弘范滅宋後在石上大書「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十二字之處。《元史·張弘范列傳》記載「磨崖山之陽,勒石紀功而還」。後來有人在十二字前加了「宋」字,成為「宋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做成後來不少人認為張弘范是漢奸和宋朝叛將的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毀。1964年,由田漢題字於新石碑上,「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

人數優勢

論雙方的實力,一方是業已佔領全國的元朝,另一方則是盤踞一島之地的南宋,自然是完全不對稱的軍事抗爭。但是,就崖山戰場的局部而言,並不是這樣。從人數上看,即使考慮到20萬南宋軍民中有大量非戰斗人員,軍人數量也當有數萬之眾,與元軍相比可能還是占據優勢的。

有學者指出,在元軍方面,張弘范軍先到東北出口,才發現「其北淺,舟膠不可進」,說明倉促之中,元軍的戰前偵察也並不充分。但他們占據了西南出口,一是切斷了宋軍的退路,二是切斷了海上的補給,瞬間對宋軍造成了致命的威脅。狹窄的海灣又不便於船艦數量較多的宋軍施展。為生存計,其實也只能先與張弘范軍決戰。後人根據水文情況推算,認為完全可以利用潮漲之機,讓一部分戰船從東北出口駛出,再繞到西南,對元軍實施腹背夾擊。但張世傑顧慮軍隊屢敗,士氣不振,未能先發制人,這被認為是一個關鍵的敗筆。
此時,宋軍「舟中糧猶可支半年」,但張弘范截斷宋軍水道,宋軍「食乾飲咸者十餘日,皆疲乏不能戰」。八天後,李恆艦隊占據了崖山港的東北出口,完成了對宋軍的南北合圍。

❹ 陸秀夫負帝殉海的地點究竟在哪

陸秀夫負帝殉海的地點在崖山。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祥興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晚,人類古代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大規模海戰畫上了句號。當日,風雨交加,宋元兩軍在珠江口西面的崖門銀洲湖海面上進行了最後的存亡決戰,海面被鮮血染紅。南宋戰敗,就此亡國。

近20萬南宋軍民或戰死、或投海,壯烈殉國。南宋被俘丞相文天祥在元軍艦船上親眼目睹了這一切,悲憤不已。據《宋史》記載,7日之後,海上浮屍近10萬具。

(4)崖山遺址在哪擴展閱讀:

陸秀夫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崖山海戰是南宋與忽必烈蒙元帝國的一次大決戰,這場戰爭直接關繫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以南宋軍全軍覆沒告終,此次戰役標志著南宋的滅亡。

這場戰役,是南宋的漢族政權對蒙元軍隊的最後一次有組織抵抗。這一次戰役的失敗,標志著作為非漢族政權,第一次在地域上全面征服了以往數千年的漢族中原政權。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認為這場海戰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

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❺ 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一句「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在網上是火得沒完沒了啊,但仔細想想這一句話其實還是很有出處的。

清朝除了強推「剃發易服令」,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還大興文字獄,「曾靜案」大家尤記乎?不過這相比起元朝來,清朝的進步是很大的,元朝統治者是徹頭徹尾的游牧民族出身,而清朝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統一了女真諸部穩定的活躍在遼東一帶。清朝的皇帝大都個人素養良好,文化水平較高。盡管在最初還未統一全國的一段時間里採取了較為暴力野蠻的方式。但統一一旦穩固,清朝不管在經濟、文化、外交上都要好於元朝太多。清朝的皇帝接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這有利於他們能更好的統治漢地子民,終清一朝,華夏文化從未斷絕過,所以說「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有些誇大了。

❻ 我想去新會崖門古戰場旅遊一下。請問有人知道在江門市區怎麼去比較簡單,去到那裡玩什麼比較有趣嗎

崖門古戰場遺跡崖門,位於廣東新會市南端,距會城鎮約5公里,屹立於南海與銀洲湖的相內接處容,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對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對半開半掩的大門,故名崖門。崖門是南宋覆亡最後一場血戰的古戰場,是著名的旅遊勝地。700多年前,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在崖山建立行都。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與副帥李恆率領元兵包圍崖山,張世傑指揮戰船與元軍大戰於銀洲湖上,宋軍力戰不勝,浮屍十萬。是役,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崖山奇石之下,宋朝最後覆亡。
景區門口為一隻仿古木船。去到那裡沒什麼玩,就是看看遺址,發發思古之幽情。
江門汽車總站搭乘往斗門班車【要不走高速的】,過了古井之後會經過崖門古戰場。

❼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朝之後無中國」出自哪裡

「崖山之後無中華」原本出自南明錢謙益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明敗亡,哀嘆山河破版碎,神州陸沉。權近現代的民族主義者從詩句中總結出「崖山之後無中華」,將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的詩句解釋為華夏漢文明自宋、明亡後遭到游牧民族洗劫,以激勵後人牢記民族遭受的浩劫,為光復華夏文化而努力

❽ 崖山在哪

其位置是在廣東省岡州,即今新會,距新會城南約50多公里

❾ 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誰說的,出自哪裡

這是現代一批民族主義者的觀點,很多人都認同。表明在外族入侵之下(蒙元消滅南宋崖山一役),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心損失殆盡。

典故:

崖山之戰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 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
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據史料
記載,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
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戰船沉沒
,海上浮屍10萬,並給南宋王朝劃上了句號。
南宋的大臣陸秀夫在國家將要被蒙元滅亡的時候,背著年僅9歲的少帝投海而死. 為了復興宋室,一直不停奮戰, 但事到如今,已無力挽回了.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統後裔,應該斷然作出不辱沒您血統的決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沒有背棄我,並且自始至終侍奉我,太感謝了!」少帝靜靜地微笑著說到.陸秀夫面對少帝這種勇敢地態度,不得不強忍住眼淚. 「陛下…」 陸秀夫背起少帝,用帶子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蒙古軍啊,將來有一天,繼承我們遺志的同胞,一定會征討你們的!」 就這樣,陸秀夫背著少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據說達十萬人之多.古典意義上的中國也隨之滅亡,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游牧民族之手.

回到本文的題目: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飢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佔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麼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我時常想,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今人的努力。崖山之役,應寫入教科書,告知後人,華夏當有那樣的氣節。

我也很奇怪,歷史書上有關這的記載就僅僅是南宋哪一年滅亡

❿ 崖山海戰遺址在什麼地方

,其位置是在廣東省岡州,即今新會,距新會城南約50多公里,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