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因素
⑴ 西游記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角色
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
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白龍馬
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西遊記的因素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藝術特色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⑵ 結合《西遊記》情節談談師徒四人是如何與內部不和諧因素作斗爭的
西遊記中,師徒之間有內斗,不和諧就是那個真假孫悟空那裡啊!
⑶ 西遊記讀後感,800-1000字,最好扯上些政治諷刺
豬八戒的需求是生理,
沙僧的需求是安全,
白龍的需求是歸屬,
唐僧的需求是榮譽,
孫悟空的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
他們取經目的不同,價值觀不同,所以一路行為就很好理解:
八戒偷懶、
沙僧撮合、
白龍無聞、
唐僧哭啼、
悟空拚命。
《西遊記》的五人團隊分別代表了五個層次需求。
1.八戒的需求是生理,激勵八戒向前的因素主要有:食物、性……
2.沙僧的需求是安全,激勵沙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安全、秩序、自由;
3.白龍的需求是歸屬,激勵白龍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友情、歸屬;
4.唐僧的需求是榮譽,激勵唐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成就、尊重、欣賞(當然還有自我欣賞)
5.悟空的需求是自我實現,激勵悟空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實現自我價值,包括學習、發展、創造力和自覺性
分析:西遊記的5人團隊取得成功的要素,在於針對每個人的需求給予滿足,從而激勵大家一路向西。
各種需要的簡要解釋:
1、生理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和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求,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屬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贊許;
4、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
5、自我實現需求,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基本特點:
(1)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2)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3)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4)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5)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不發達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
唐三藏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孫悟空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豬八戒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沙悟凈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個人認為沙僧比較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里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象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象八戒那樣花痴不改,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守佛門戒律。雖然個性不鮮明的他戲份不多,但我覺得《西遊記》里不能缺少這個人物。因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沒有他的取經之路,互不服氣的孫、豬二人的爭吵會把那個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沒等妖怪來襲,唐帥就先被兩個徒弟氣吐血了!盡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廣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們的心裡會產生一種平和(類似女孩子在平淡如水的愛情里找到的安全感)、發出一聲贊嘆:憨厚的人是最可愛的!
⑷ 西遊記中哪些外部因素促進了孫悟空的成長
西遊記當中很多外部因素都促進了孫悟空的成長比如說一些土匪想要打劫他和唐僧孫悟空也漸漸的了解了這個社會比較相應的現實
⑸ 既然中國的恐怖電影不允許有鬼怪因素,那為什麼聊齋,西遊記之類的劇也沒看到禁播的情況
不允許有鬼怪因素?不見得。【孤島驚魂】【筆仙】【十二星座離奇事件】等版等都是開始有鬼什麼的最權後都會揭開謎底。至於【聊齋】【西遊記】不停播的原因就簡單不過了------因為它們都是名著啊!!!!你見過那個名著被停播???
⑹ 論<<西遊記>>深受兒童喜愛的因素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洩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裡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系在一起,而這一聯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西遊記》讀後感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一點,從小在書海中遨遊的我深有體會。四大名著是經典中的經典。長篇神話小說《西遊記》更是我兒時文學生活的主角。
假如沒有孫悟空
印象中,初讀《西遊記》,最討厭的人物就是那個不可一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按常理來說,孫悟空應該是眾多少兒讀者的崇拜對象啊。有一天偶然翻看自己小學時的日記。上面寫道:「今天看到『其』天大聖把那個人打死了,腦漿象豆『符』一樣出來了。我很想哭,這是宋老師說的殘忍吧。」現在看起來真的很可笑。是啊,那時單純的過分,那一個細節竟然使孫悟空在我心裡成了一個殘忍的角色,使我幼小的心靈有了一次至今仍記憶著的陰影。可試想,假如沒有了孫悟空,那整部小說也許不會有那麼多的血腥,不會使天宮大亂,也不會有如來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那麼多麻煩事。可畢竟孫悟空是個功臣,是《西遊記》里的英雄,一路上降妖服魔保護唐僧的安全。現在孫悟空是《西遊記》中我最欣賞的角色,並非因為他那些英雄行為,也不是因為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變,只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動。他是有些霸道,有些驕傲;但他敢作敢當,對於不滿的事情敢於反抗,這些對已走向成熟的我有著深深的吸引。他是整個小說的中心,是作者心靈的使者,是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徵。作者從孫悟空身上傳輸了他對封建統治的蔑視和鄙夷,贊揚了勇於反抗的精神。可以說孫悟空是作者與讀者心靈交流的一個窗口,假如沒有了他?故事又從何談起呢?
假如沒有唐僧
小學五年級,再讀《西遊記》時,發現對唐僧厭惡到了極點:其實《西遊記》也就是那麼一檔子事,主題就倆字——取經!從西天取到真經,然後把經書交給皇上這故事也就完結了。之所以成為了洋洋灑灑一百多回的神話小說,主要原因就是——唐僧。想想看,孫悟空是齊天大聖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取經?一跟頭的事!雖說八戒、沙僧是沒有悟空厲害,可怎麼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兒。到大雷音寺取個經,幾天就辦成不是問題吧?可問題就出在了唐僧身上,使自己3個本領高強的徒弟那騰雲駕霧的本事不能施展。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還是令妖怪們垂涎三尺的金禪子轉世,再加上他不分黑白,不識人妖,常念那緊箍咒令忠心保護自己的大徒弟孫悟空滿地打滾,折騰的死去活來,甚至還趕回了老家,這便給這條本已遙遠艱難的路又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要是沒有了唐僧,這一路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煩,減了多少曲折,節約了多少金子似的時間啊。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長,我逐漸理解接受了故事中這一切的安排,這正是吳承恩老先生的高明之處。取經,本是一種事業,但實際上已經成了唐僧所堅韌不拔地追求的一種理想的象徵。假如沒有了唐僧,《西遊記》便成了單純的打打殺殺的神話故事。「不經歷風雨,怎麼現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的,沒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這「取」經的意義又在哪裡?這部魅力永恆的小說又何以傳承至今?
假如沒有配角
我把豬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等其他的人物都稱為配角。一個小說的成功取決於故事的情節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主角的塑造也要依靠配角的襯托。《西遊記》並沒有犯大多數神話犯的錯誤——完美。《西遊記》里並沒有哪一個人物完美無缺,配角只不過缺點暴露的更明顯些罷了,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沙僧的老實沒心眼,妖怪們的貪婪以及神仙們的庸笨……這一切的一切卻成了小說中的必須,沒有了他們,孫悟空的英雄從何而來?沒有了他們,唐僧的善良又怎麼表現?如果沒有了配角整個小說便如同雞肋一樣索然無味……這一路分析下去,才發現這各個人物是缺一不可的,這一切組合在一起是那麼的恰當,正好構成了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妙,妙不可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初二的中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此時再讀《西遊記》,發現了其中更多的精華:孫悟空的智勇,唐僧的善良,豬八戒的缺點雖多但心眼卻不壞,再想想沙僧的老實又何嘗不是優點呢?《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真是教給了我太多的東西,而這些都是以後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令我面對困難時努力想辦法去戰勝,而不是逃避;更多的是,使自己摘下了完美主義的眼鏡,理解了「缺點產生美」的觀點——我不會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一遇挫折便哀聲不絕,也不會一發現別人的缺點便對此人厭惡,因為我從《西遊記》中體會到了缺憾也可以產生美,人無完人,不是嗎?我要感謝吳承恩先生。是他用超凡的智慧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雖充滿曲折與艱辛但結局依舊圓滿地夢。假如沒有他……
【點評】長篇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以詭異的想像、極度的誇張,突破時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神異奇幻的境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個美猴王是我們兒時心中的英雄,我們一代又一代都是伴著《西遊記》長大的。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開始從這取經的故事中認識真善美、假惡丑,學習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明白做成功一件事情的不易……這些道理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生活。
小作者正是沿著我們兒時的路在前進,但她比我們走的更快,更堅實。短短13年的人生經歷,已經使她讀懂了《西遊記》中深刻的哲理。那有著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到底的獻身精神和強烈個性精神的孫悟空;有著堅韌不拔追求精神的唐僧;真實、親切,有人情味,貼近現實生活的豬八戒……作者用她的筆向我們娓娓道來。有理由相信,隨著小作者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必將繼續指導她如何做事、做人。
回答者:心圓 - 舉人 五級 4-17 13:49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文筆很不錯哦,謝謝了。
⑺ 西遊記的5個人分別代表了馬斯諾5個層次的需求怎麼答
1.八戒是生理需求,激勵八戒向前的因素主要有:食物、美女;
2.沙僧專是安全需屬求,激勵沙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安全、秩序、自由;
3.白龍是社會需求,激勵白龍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友情、歸屬;
4.唐僧是榮譽需求,激勵唐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成就、尊重、欣賞(當然還有自我欣賞)
5.悟空是自我實現需求,激勵悟空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實現自我價值,包括學習、發展、創造力和自覺性
⑻ 西遊記中,是什麼因素使他們完成取經的任務
孫悟空一開始是被迫,後來是責任心,最後是佛性覺醒
豬八戒一開始是被迫專,最後是佛性覺醒屬
沙悟凈、白龍馬一開始是希望贖罪,最後的佛性覺醒
唐僧本來就是抱著普度眾生的佛性去取經
總之就是一部歌頌佛教,經歷磨難最後上體天心的小說。
⑼ 西遊記的師徒四人是如何與內部的不和諧因素作斗爭的
修機的師徒4人是如何與內部的不和諧因素作斗爭的,這個你直接關注他的影視,想一下就可以。
⑽ 在《西遊記》中,都存在哪些讓人長生不老的方法
長生不老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古代那麼多皇帝沒事就請道士來煉丹,不就是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么,結果不僅沒長生不老,反而因丹毒而英年早逝。而這種思想,也是深深的影響著諸多小說,比如《西遊記》,在小說《西遊記》中,有多種增長壽命的方法,現在這里來盤點下書中所說的六種主要方法。
TOP、6 旁門左道
以上便是小說《西遊記》中所記載的六種長生法門,旁門左道不可取,唐僧肉真假難分,修改生死簿的條件太苛刻,人參果和仙界蟠桃太難得;所以,唯一靠譜點的,還是靠自己,但修仙本就是逆天之舉,各種大劫小災,渡得過就能增長壽元,渡不過就是神魂俱滅,哪怕到了金仙修為,仍要與天爭壽,只有到了大羅金仙,才堪堪算得上是壽與天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