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的成書

西遊記的成書

發布時間: 2021-01-06 16:24:47

1. 《西游記》的成書來歷

成書過程

《西遊記》插圖629年,唐朝僧人玄奘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經過16年,在644年回國,並向唐太宗寫信報告了情況。唐太宗下詔讓他口述西行見聞,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辯機執筆寫出《大唐西域記》。在玄奘逝世後,他的另外兩名弟子慧立、彥悰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弘揚師傅的業績,在書中進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寫[11],這被認為是《西遊記》神話故事的開端。此後取經故事在社會流傳,神異的色彩越來越濃厚。

在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期的許多記載中已經出現了西行取經的故事。現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經壁畫,大約作於西夏初年,已經出現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經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和「深沙神」;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吳昌齡作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已經有師徒四眾;元明之交時代的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和《西遊記》描寫了孫悟空的來歷;明初朝鮮的漢語教材《朴通事諺解》提到有《西遊記平話》,其中概括復述「車遲國鬥法」一段,和《西遊記》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樂大典》第13139卷有「夢斬涇河龍」,和《西遊記》第10 回基本相同。

[編輯] 意義與影響
《西遊記》中的許多形象,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家喻戶曉。《西遊記》系統地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系與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並在同時執行「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遊記》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同時這本書中神仙體系的描繪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明朝政治社會的縮影。

《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共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馮夢龍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法國當代比較文學權威艾登堡稱:「沒讀過《西遊記》正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2. 《西遊記》的成書過程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年僅29歲的玄奘取經線路圖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西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46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為防止經文被盜,玄奘在唐王的幫助下修築了大雁塔,保存經文。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3. 西遊記成書時間

《西遊記》的成書時間在明代的中後期。

在明代中後期成書的原因是:

1、作者明代人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

2、明朝中後期和明初的社會情況較大不同。

政治方面,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激化 ;

思想文化方面,啟蒙思想的產生,使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迅速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的時期;

經濟方面,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3)西遊記的成書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4. 簡述西遊記的成書過程

646年,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內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容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5. 《西遊記》的作者及成書過程

1、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吳承恩的外甥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於千百」,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後人將其詩文編成《射陽先生存稿》。在西遊記廣為流傳的版本故事基礎上增補完善了西遊記。
2、創作歷史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因唐太宗貞觀元年(627),25 歲的和尚玄奘徒步游學天竺(印度)。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 657 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漢族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3、作品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磨難(連同唐僧出生到取經前的磨難共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記載)。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6. 《西遊記》成書的過程

樓上的已經是很詳細的答案了,我就隨便說說吧。

西遊記是明朝末年成書的,作者是吳專承恩屬。吳承恩是誰?一個考到30歲還沒中舉的讀書人,此人相當的厭惡封建八股,卻有一個愛好---喜歡神話小說。

他所寫的西遊記取材自唐朝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故事,玄奘法師取經本來默默無名,但經過數百年的民間加工,到元朝就已經形成唐僧西天取經的主要輪廓(元朝話本),而吳承恩是把民間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進行整理,融入自己對當時社會的看法而寫成的小說,小說雖是寫神話,但也有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7. 西遊記的成書來由

寫作時代為明抄朝中期,當時襲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共一百回,六十餘萬言.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
故事敘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西遊記》是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後出現的又一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它的成書,醞釀了七百多年。無數民間藝人和無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提供了深厚的創作基礎。

吳承恩長期度過的,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志,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於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沉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志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

8. 《西遊記》是怎樣成書的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但他卻建立在非常真實的歷史基礎上。《西遊記》的取材,就是我們的第一個話題。 大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初秋,一封由駱駝商隊從西域於闐國(今新疆和田地區》捎至長安,又由快馬飛遞到洛陽的信函送上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案頭。信是一位法名玄奘的僧人寫來的,說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他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經,違反了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今甘肅武威》偷渡出關,沿絲綢之路西行印度,刻苦求學十六年,現已返回停留在於闐,希望朝廷能赦免他以往的過失,准允回國。信中還敘述了西行印度取經途中經歷的種種艱難險阻和在印度周遊一百三十餘國的求學經歷。李世民被這位僧人十幾年的求學經歷深深地感動:他深知西行路途是何等的不易.如果沒有十分的毅力,穿越浩瀚的沙漠戈壁,翻過終年積雪的天山,都是不可能的;他也充分理解玄奘孤身—人在異鄉求學的艱難,如果沒有十二分的執著,語言文化的隔膜,生活習俗的不同,都足以讓人半途而廢。他決定親自給這名法號玄奘的僧人回信。 當然,促使他作出這個決定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自從平定中原各路諸侯,建立大唐帝國以後,短短的十幾年中,他已經把國家領向了強盛之路,形成了足以傲視古人、示範來者的貞觀之治。但對於他這位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雄才來說,更西更遙遠的天山大漠的那一邊仍然是他夢寐以求的發展空間,他仍然希望把自己的馬鞭指向那些未知的遠方。只可惜,目前還做不到,因為他對更西的西邊了解得太少。玄奘的出現,對他來說,不啻天賜良機。這位學識淵博的僧人所提供的情況,一定會比那些駝隊商人要詳細得多,透徹得多。 在信中,李世民尊稱玄奘為法師。他告訴玄奘法師:聽說法師西行歸來,我非常高興,我已命令沿途的官員迎接護送,請法師速來與我相見。 第二年春天,玄奘經過歷時十七年,往返五萬里的旅程後,平安地回到了唐朝的首都長安(今西安市)。入城那天,長安城的主要官員幾乎都在城門口迎接,長安城的百姓也傾城出動,夾道迎回了從西天取經回來的玄奘大法師。李世民隨即在洛陽召見了玄奘,仔細詢問了玄奘西行取經及歸途中的見聞和經過。並讓他將把西行的各種經歷見聞記錄下來,呈送御覽。這部書,就是玄奘口授,其弟子辨機筆錄,至今仍在中西交通史及南亞中亞史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大唐西域記》。 在玄奘逝世後,他的另兩位弟子慧立、彥悰將他的生平及西行經歷的許多細節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部傳記較之《大唐西域記》要生動得多,應該說,我們今天對玄奘的了解更多地是來自這本傳記。 這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應當是《西遊記》所有話題的開始。玄奘取經的故事是如何演化為《西遊記》的 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謎。為了解開這個謎,研究者們已經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但到目前為止,奉獻給讀者的,還只是初步的結果。真正地、徹底地解開這個謎,還有待於更多的時日和更精細的研究。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個概念,即小說《西遊記》的作者的性質。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過程,一般被分為兩個階段:早期的集體創作、個人寫定的創作階段和後期的作家個人完成的創作階段。所謂的集體創作、個人寫定,就意味著作品從出現故事的基本情節開始,到後來情節結構的的定型,有著一個漫長的許許多多人參於創作的過程,而這類作品的所謂作者,其實只是最後的寫定者。《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作品。因此我們所說的《西遊記》的作者,也就是肯定他的傑出貢獻在於用他的生花妙筆,將從前各種各樣的西遊故事改造得如此精妙並加以定型;但無論如何,小說《西遊記》是建立在前此各種各樣西遊故事的基礎上的,而並不完全是作者的創造。那麼,在小說《西遊記》寫定之前,究竟有哪些西遊取經故事呢?我們可大致羅列如下: 玄奘弟子撰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出現的西遊取經故事; 唐代後期及五代時期散見在各種記載中的西遊取經故事; 敦煌石窟中的唐僧取經壁畫; 南宋說話本(通說如此。其實也許是唐代俗講底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南宋泉州孫悟空雕像; 山西宋元時期唐僧取經隊戲; 元代楊景賢雜劇《西遊記》及其他取經戲; 明代《永樂大典》中的夢斬涇河龍故事; 明代朝鮮故事讀本中的唐僧取經故事

9. 求,西遊記的成書過程,感謝諸位

《西遊記》是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後出現的又一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它的成書,醞釀了七百多年。無數民間藝人和無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提供了深厚的創作基礎。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註:《廣弘明集》卷二十五載玄奘《請御制三藏聖序表》稱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今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定在貞觀三年。)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歷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震動中外。歸國後,玄奘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歷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以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還游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為猴王的開端。我國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說如《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等,都寫過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岳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為相近。《取經詩話》雖然粗糙簡單,某些細節如蟠桃變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較清楚地顯示了取經故事的輪廓。從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的描寫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遊記》某些章回的雛形。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朴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注雲:「詳見《西遊記》。」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朴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朴通事諺解》復述了「車遲國斗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里,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復雜。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飢食鐵丸,渴飲銅汁」。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寫孫悟空的來歷和斗爭歷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為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註: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吳承恩(1510?-1582?)。(註:劉修業《吳承恩年譜》將生年定為弘治十三年(1500)左右。今按吳承恩《石鼎聯句圖題詞》雲:「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回思此對,二十餘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距此「二十餘年」尚雲「少小」,則吳承恩生年最早當在正德初年(1510頃)。)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出身於一個從「兩世相繼為學官」,終於沒落為商人的家庭,「髫齡即以文鳴於淮」,卻「屢困場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歲時,始補歲貢生;後因母老家貧,作過短期的長興縣丞。但他長期度過的,卻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志,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於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沉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志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鑒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說。他的詩如《瑞龍歌》、《二郎搜山圖歌》等,也都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託掃盪邪魔、安民保國的願望。所謂「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正是通過歌頌二郎神的搜山除妖來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可以和小說《西遊記》互相印證,而且也流露了他創作《西遊記》的旨趣。吳承恩雖處在前後七子「馳鶩天下」的時代,而他的詩文創作卻能獨出胸臆,不入藩籬。這種追求藝術獨創的精神,在小說《西遊記》中,則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