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松堂游記月亮

松堂游記月亮

發布時間: 2021-01-06 17:20:15

A. 閱讀理解:松堂游記,答案 1第一段的作用 2游覽路線 3一波三折,哪三折 4對下面這句話賞析...

1·交待了時間 地點 以及人物 同時也為下文作了鋪墊

2·清華大學西山牧場的旁門 堂後假山 天壇無梁殿 南京靈谷寺 山上舊碉堡

3·前夜風雨大作,進大門內有惡犬,晚飯後月亮老不上來
4······自己賞析吧
5·1、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用狗叫聲能襯托松堂的幽靜,達到了僧敲月下門的妙處。2、表明松堂里環境的靜謐,也說明這是一個遠離了塵世紛擾的所在,是一個靈魂得以棲息的好去處

B. 松堂游記的原文

去年夏天,我們和S君夫婦在松堂住了三日。難得這三日的閑,我們約好了什麼事不管,只玩兒,也帶了兩本書,卻只是預備閑得真沒辦法時消消遣的。
出發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頗為悵悵,難道天公這么不做美嗎!第二天清早,一看卻是個大晴天。上了車,一路樹木帶著宿雨,綠得發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沒有一點塵土,行人也不多。又靜,又干凈。
想著到還早呢,過了紅山頭不遠,車卻停下了。兩扇大紅門緊閉著,門額是國立清華大學西山牧場。拍了一會門,沒人出來,我們正在沒奈何,一個過路的孩子說這門上了鎖,得走旁門。旁門上接著牌子,「內有惡犬」。小時候最怕狗,有點趑趄(zī jū①行走困難。 ②猶豫不前。)門里有人出來,保護著進去,一面吆喝著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說,「不礙不礙」。
過了兩道小門,真是豁然開朗,別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剛健又婀娜的白皮鬆。白皮鬆不算奇,多得好,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來得好。中間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這座亭子高大軒敞,對得起那四圍的松樹,大理石柱,大理石欄桿,都還好好的,白,滑,冷。白皮鬆沒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凈幾,坐下來清清楚楚覺得自己真太小。在這樣高的屋頂下。樹影子少,可不熱,廊下端詳那些松樹靈秀的姿態,潔白的皮膚,隱隱的一絲兒涼意便襲上心頭。
堂後一座假山,石頭並不好,堆疊得還不算傻瓜。里頭藏著個小洞,有神龕,石桌,石凳之類。可是外邊看,不仔細看不出,得費點心去發現。假山上滿可以爬過去,不頂容易,也不頂難。後山有座無梁殿,紅牆,各色琉璃磚瓦,屋脊上三個瓶子,太陽里古艷照人。殿在半山,巋然獨立,有俯視八極氣象。天壇的無梁殿太小,南京靈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還殘留著些舊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時在西山練健銳雲梯營用的,在陰雨天或斜陽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雲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樣,前年春天倒下了,看著怪不好過的。
可惜我們來的還不是時候,晚飯後在廊下黑暗裡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們什麼都談,又賭背詩詞,有時也沉默一會兒。黑暗也有黑暗的好處,松樹的長影子陰森森的有點象鬼物拿土。但是這么看的話,松堂的院子還差得遠,白皮鬆也太秀氣,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詩,那才夠陰森森的味兒─—而且得獨自一個人。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象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真有點兒!雲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了兩三支洋蠟。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著,喘不出氣來。我們隔著燭光彼此相看,也象蒙著一層煙霧。外面是連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里。
一九三六年

C. 朱自清的生平主要經歷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3)松堂游記月亮擴展閱讀:

朱自清喜愛古典詩詞,對古典詩詞非常熟悉。他寫散文時能信手拈來使詩詞的意境與散文的意境融為一體在散文中創造詩情畫意的境界。例如他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秦淮河月景的描繪:「那晚月兒已瘦卻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似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是一條隨意畫的小規則的畫線。」這一段,既有近物的細致刻畫,也有遠景的淡淡勾勒,而這一切又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月兒,為了寫出秦淮河上獨特的月景。

從形態、精神兩個右面,把沒有生命的東西寫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色彩淡雅,畫面優美。更可貴的,這並非是客觀描繪,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畫面里去了,在那裡尋找到了寄託。朱自清要求文學語言要「回到樸素,回到自然」要「變故為新」。所以他的散文語言讀起來使人感到朴實、自然而又清新,但寫景抒情又小失細膩生動而有一種詩味。

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靜」的景物寫活了,例如:《春》寫「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一個「鑽』字,就表現出了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再加上「偷偷地」修飾,狀其小知小覺出現,生動的表現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給寫活了。在《松堂游記寫道:「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姍姍來遲而又被雲半遮的月亮,喻為害羞的鄉卜姑娘。讓人感覺情趣無窮。

朱自清愛用疊詞,造成他散文的節奏感與韻律美。《荷塘月色》用了26個疊詞,如「田田」、「層層」寫荷葉的多、密、重疊相連,「曲曲折折』寫荷塘的輪廓、形態「淡淡」、「薄薄」寫雲霧的輕靈、縹緲,『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寫荷塘四面樹叢的茂密,「翁翁鬱郁」寫樹色的濃重,這些疊字疊詞小僅增強了物態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構成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富於音樂美。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疊詞則多達72處。「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漣漪」、「於是人們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嶸朦朧朧」「富富麗麗」等,這一些疊詞的運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長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兒化語的運用,使文章讀起來錯落有致,琅琅上口,頗有跌岩回環的聽覺美感。特別是朱先生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規句式的沉悶,使文章語言在洗煉中現出多樣化。

參考鏈接:網路-朱自清

D. 松堂游記,的閱讀答案

閱讀答案?只找到了這個,不找到是不是你要的。
去年夏天,我們和S君夫婦在松堂住了三日。難得這三日的閑,我們約好了什麼事不管,只玩兒,也帶了兩本書,卻只是預備閑得真沒辦法時消消遣的。
出發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頗為悵悵,難道天公這么不做美嗎!第二天清早,一看卻是個大晴天。上了車,一路樹木帶著宿雨,綠得發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沒有一點塵土,行人也不多。又靜,又干凈。
想著到還早呢,過了紅山頭不遠,車卻停下了。兩扇大紅門緊閉著,門額是國立清華大學西山牧場。拍了一會門,沒人出來,我們正在沒奈何,一個過路的孩子說這門上了鎖,得走旁門。旁門上掛著牌子,"內有惡犬"。小時候最怕狗,有點趑趄。門里有人出來,保護著進去,一面吆喝著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說,"不礙不礙"。
過了兩道小門,真是豁然開朗,別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剛健又婀娜的白皮鬆。白皮鬆不算奇,多得好,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來得好。中間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這座亭子高大軒敞,對得起那四圍的松樹,大理石柱,大理石欄干,都還好好的,白,滑,冷。由皮鬆沒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凈幾,坐下來清清楚楚覺得自己真太小,在這樣高的屋頂下。樹影子少,可不熱,廊下端詳那些松樹靈秀的姿態,潔白的皮膚,隱隱的一絲兒涼意便襲上心頭。
堂後一座假山,石頭並不好,堆疊得還不算傻瓜。里頭藏著個小洞,有神龕,石桌,石凳之類。可是外邊看,不仔細看不出。得費點心去發現。假山上滿可以爬過去,不頂容易,也不頂難。後山有座無梁殿,紅牆,各色琉璃磚瓦,屋脊上三個瓶子,太陽里古艷照人。殿在半山,巋然獨立,有俯視八極氣象。天壇的無梁殿太小,南京靈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還殘留著些舊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時在西山練健銳雲梯營用的,在陰雨天或斜陽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雲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樣,前年春天倒下了,看著怪不好過的。
可惜我們來的還不是時候,晚飯後在廊下黑暗裡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們什麼都談,又賭背詩詞,有時也沉默一會兒。黑暗也有黑暗的好處,松樹的長影子陰森森的有點像鬼物拿土。但是這么看的話,松堂的院子還差得遠,白皮鬆也太秀氣,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詩,那才夠陰森森的味兒--而且得獨自一個人。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真有點兒!雲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
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了兩三支洋蠟。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著,喘不出氣來。我們隔著燭光彼此相看,也像蒙著一層煙霧。外面是連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里。
(原載1935年5月15日《清華周刊》第43卷第1期)

E. 《松堂游記》用了什麼順序

《松堂游記》來採用了時空交錯的構自思技巧,使得整個文章脈絡清楚,布局井然。
時間這一順序來看,他是按照出發的前夜——想著到還早——中午——晚飯後——臨睡這樣一個時間的進程來寫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正因為是按這樣一個時間順序來寫的,所以,在空間上又遵循了從外到內再到外的這樣一個描寫順序,由於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巧妙運用,作者既交代了自己前一晚因雷雨大作時的焦躁和擔憂之情,又寫了游覽中所看到的松堂內的景色,既寫了晚飯後在廊下等月亮時聊天,賭背詩詞時的情趣及在廊外所看到的雲月交現時的景緻,又寫了臨睡時的心情和感覺。
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妙用,使得景與情的描寫相互映襯,相互交融,構成了完美的篇章。

F. 松堂游記 閱讀題

走進新語文的報紙!!!絕對是!!!可……答案呢!老師讓我們做這份報紙參加比賽啊!!!!!!!!!!!

G. 朱自清描寫自然風物的散文有哪些,覽勝記游的散文有哪些

描寫自然風物的散文:《春》、《荷塘月色》、《綠》,覽勝記游的散文《松堂游記》、《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1、春: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朱自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2、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3、綠:

《綠》是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於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頌揚了祖國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寫得清新細膩,漂亮縝密,精緻玲瓏,詩意盎然。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境界的贊美和追求。

4、松堂游記:

整個記游以時間為序,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發到目的地;白天的松堂及堂後景物;夜間的松堂。

作者並沒有著急寫松堂,而是先刻畫院子里的白皮鬆,這是烘雲托月的寫法。白皮鬆高大修長、疏密有致,和松堂的「高大軒敞」相映成趣;在廊下即可端詳松樹的姿態:通過松與堂的相互襯托來描寫松堂。

5、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作者在暮色的掩飾之下開始游歷秦淮河,藉助小船進入「幻夢」般的精神世界,通過月亮移置排遣內心的惆悵,歌妓的出現使得暢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歸現實。作者感情的生成既源於揚州這一特殊的環境,更與情感的獨特經歷密不可分。

文學創作成為作者表達內在情感以達到」剎那間」滿足的最佳選擇。「紙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而逐漸失去了昔日風韻。

H. 松堂游記寫作順序什麼

一、時空交錯景出彩
——簡析《松堂游記》謀篇布局的技巧
朱內自清是散文的大家,容當然也是謀篇布局的高手,從他的《松堂游記》就可見一斑,在這篇游記里,他採用了時空交錯的構思技巧,使得整個文章脈絡清楚,布局井然。
從時間這一順序來看,他是按照出發的前夜——想著到還早——中午——晚飯後——臨睡這樣一個時間的進程來寫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正因為是按這樣一個時間順序來寫的,所以,在空間上又遵循了從外到內再到外的這樣一個描寫順序,由於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巧妙運用,作者既交代了自己前一晚因雷雨大作時的焦躁和擔憂之情,又寫了游覽中所看到的松堂內的景色,既寫了晚飯後在廊下等月亮時聊天,賭背詩詞時的情趣及在廊外所看到的雲月交現時的景緻,又寫了臨睡時的心情和感覺。
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妙用,使得景與情的描寫相互映襯,相互交融,構成了完美的篇章。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