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游記
❶ 急求國家博物館游記【500字左右】
國家博物館游記
來北京讀書一年了,還未去過國家博物館,於是利用「十一」假期,和五位室友相約去參觀。
早晨七點起床,
陽光明媚,
一切就緒,
帶著喜悅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國博之行,
由於正值國慶,
趕到時,
門口已排起了一條長龍,我不禁踮起腳尖看隊伍的前頭,工作人員清亮嗓門,「帶包的遊客請排這
隊
......
」,熱情的指引遊客,維持著現場秩序,我們六人既激動又焦急的等待著,大概
20
分鍾以後,
終於,進了。
走進國家博物館,置身於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
7
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場。南
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銅門、樓梯,彷彿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
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我想之所以放在這,一,向現
代人們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二,愚公精神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代代傳承,時刻啟迪、教
育著當今社會的我們,三,表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一天的整個參觀過程中,北區三層專題陳列——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中國瓷器藝術展,給我留
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完畢、重新開館之際舉辦的重要專題展覽
之一,
旨在通過國博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銅器展示我國古代青銅藝術之美輪美奐。展品主要是夏商周三
代的青銅器。展廳中陳列的最醒目的三件青銅器是國博三大鎮館之寶:後母戊鼎、子龍鼎和大盂鼎。
「後母戊鼎」被譽為「中華第一鼎」,是迄今發現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庄嚴肅穆。
2006
年回歸的
「子龍鼎」
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銅圓鼎,渾厚凝重,鑄工精湛。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為晚
清所出四大青銅器之一,
器內壁鑄銘長達
291
字,
文中精闢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
總結了所謂
「殷鑒」
,
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且銘文書風凝重,氣韻生動,字字珠璣。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過
100
厘米,在
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之美的歷程中昂揚矗立,泰山北斗。這三件鎮館之寶都沒有用玻璃罩起來,完全展
示在參觀者之前。
我被這三件大器深深的震撼了,
真是鬼斧神工,
令人嘆為觀止,
僅在這三個鼎之間,
就徘徊了半個多小時。
另一個征服我的展覽是《中國古代瓷器藝術》,也在第三層。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顏色釉瓷藝
術、釉下彩瓷藝術和釉上彩瓷藝術。非常開心的是,在參觀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志願講解老師,在他
的指引下,我們對各個時期、各個工藝的瓷器一一進行了欣賞和品位。其中兩件瓷器給我印象最深,
一件是南北朝青釉蓮花尊,侈口,長頸,溜肩,橄欖形腹,外撇高足,頸部裝飾分三段:上端對稱貼
附兩個飛天,中部刻飾三圈弦紋,下部貼附對稱的忍冬、蓮花紋構成的圖案各三組。頸肩相接處有六
個僑興復系,
上腹和中腹為三層印模的覆蓮以及一輪貼花菩提,
下腹為一組單瓣仰蓮,
滿施青釉泛黃,
光亮晶瑩。該尊將刻劃、雕塑、印模、粘貼等多種技法施為一體,製作精美,氣魄宏偉,代表了南北
朝時期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另一件是清康熙郎窯紅釉觀音尊,
紅釉是以氧化銅為呈色劑,
在
1200
℃
以上的高溫下燒成的顏色釉瓷器。由於紅釉對窯爐的氣氛與溫度要求甚高,成品色澤鮮艷者極少,所
以歷來為瓷中珍品。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這件郎窯紅釉還有一個特點,其釉的流動性很大,尤其是此尊
那樣大型器皿,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流淌,其底部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濃釉厚,而且恰好中止在底足
周圍,整齊如削,決不流過,老師介紹說郎窯紅釉俗稱「脫口垂足郎不流」。由於這種紅釉燒制極為
困難,因此後世極難仿製,遂成為千古珍品。
如果說前面兩專題成列是古代文化中最吸引我的,那麼基本成列中的《復興之路》,則是國博
中近代展覽最令我嘆服的!
陳列通過
1280
多件套珍貴文物和
870
多張歷史照片,
回顧了
1840
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
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
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
義道路,
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
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這是目前唯
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
170
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
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
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
1840
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中寫
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新之歷程」,「復興之路」的內容
包括
「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展覽內容
按時間順序,通過大量歷史圖片資料,輔以影視資料播放,實物模型展出等多種形式真實再現了自鴉
片戰爭以來,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
為實現民族復興上
下求索,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譜寫了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壯麗史詩,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90
年
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偉大的祖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
主新社會的歷史轉變,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
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今天終於過
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一天的參觀,雖然很累,但收獲頗豐,領略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彷彿飽食一頓規模盛
大、「食物」豐富可口的文化大餐!作為炎黃子孫,自豪感湧上心頭。面對傳統文化,我們一邊取其
精華,去其糟粕,一邊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
❷ 游中國國家博物館600字作文
參觀國家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完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的「復興之路」展區後,我洶專涌澎湃,心情久屬久不能平靜.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們中國遭遇數千年未見之奇變.可是,中國並沒因此而滅之,中國人民更沒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國家的主權,拯救民族的尊嚴.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不屈不撓的意志、艱苦奮斗的作風締造了新中國,開辟了社會主義道路,從此,中國進入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如今的中國正在崛起,正逐步跨進世界強國之林,正在完成一個光榮而偉大的歷史使命—復興中華 到底是什麼打破了這數千年未見之黑暗?是創造.我們必須看到,只有創造才能戰勝真正的黑暗.「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