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通關文牒
㈠ 《西游記》中,是怎樣提到通關文牒的
在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就曾多次提到通關文牒。無論是西域人來漢,還是漢朝人西去,出入陽關,都須通過嚴格驗證蓋著陽關大印的關照才可放行。一照在手,便可以暢通無阻了。
㈡ 唐僧每經過一個國家都要倒換通關文牒,通關文牒有什麼講究
《西遊記》裡面的唐僧被李世民要求去取經渡化眾生,還給了他通關文牒,這個通關文牒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唐僧到達任何國家,只要拿出這個,國家主人都會優待他呢?其實要說到當時唐朝的背景,那時候唐朝發展的很好,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很多附屬國都在。
《西遊記》原著中,那官人卻才施禮道:「此處乃天竺外郡,地名鳳仙郡。連年乾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也。」郡侯道:「敝地大邦天竺國,鳳仙外郡吾司牧。《西遊記》原著中,那老者聞言,口稱:「有道禪師,我這敝處,乃天竺國下郡,地名玉華縣。縣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為玉華王」。
《西遊記》原著中,唐僧問道:「貴處是何地名?」 眾僧道:「我這里乃天竺國外郡,金平府是也。」外郡即附屬國,是獨立的小國家,自然也是王位;而下郡是王爺封地,也算一個獨立小國家。所以,通關文牒上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
㈢ 西遊記中唐僧的通關文牒上寫的是什麼為何每個國王都樂意給他蓋
通關文牒上面寫的是唐僧的身份和要做的事情;通關放行對於其他國王來說只是小事,如果不放行可能招來大唐帝王的攻擊。
㈣ 通關文牒的《西遊記》中通關文牒的秘密
西遊記最後唐僧把經取回,把通關文牒遞給太宗看,原文寫道:「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奇怪的是裡面居然有兩處懸疑。一是居然有獅駝國印,大家都知道獅駝國的人都被吃了,這印是誰蓋上去的?二是沒有天竺國印。在天竺國的時候,「行者稱謝,遂教沙僧取出關文遞上。國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黃金十錠,白金二十錠,聊達親禮。」 明明蓋了印的啊,怎麼會沒有呢?
有人說是吳承恩的疏漏。我們都知道,寫文章一般最注重的就是開頭和結尾,他老人家怎麼可能在最後一回犯這種低級錯誤 ,而且還是兩個?所以這絕對不是疏漏,而是另有深意,且看下文。 且看98回中唐僧師徒見如來的情景:「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
從第98回中,這通關文牒從如來手裡過了一下,明顯,如來乘機作了手腳!那如來為什麼要增一國刪一國呢?原因就是,如來要讓唐太宗知道有個獅駝國,而沒有天竺國!
把獅駝國增加上去的原因是讓唐太宗知道有獅駝國這個國家,也就是要讓南贍部洲的人都知道有這個國家,也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有這個國家。換句話說,不久之後,獅駝國是要重建的!那麼誰來主持重建?當然是如來了!這樣他就可以輕輕鬆鬆獲取一國的信徒。說不定還能和信奉佛教的大唐通商往來呢。
那麼把天竺國刪了用意何在呢?且看原著對天竺國的描述:「我敝處乃大天竺國,自太祖太宗傳到今,已五百餘年。現在位的爺爺,愛山水花卉,號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大家注意,天竺國是500年前建國的,而500年前也正是如來降服孫悟空的時候,這也太巧了吧!
所以真相就是,天竺國的開國皇帝不信佛教,甚至是傍佛,而且無法勸化。 而且從現任皇帝把和尚招作女婿,和唐僧吟詩作賦卻不談佛理也可以看出,現任皇帝也不尊佛教,天竺國從來就不尊重佛教!如來豈能容忍身邊的國家不信自己呢?所以如來從天竺建國開始就打算放棄之, 而把孫悟空壓在離大唐不遠的五行山明顯是為傳法大唐做准備,他要把佛法基地從天竺轉移到唐朝!而如果讓唐朝人知道連如來身邊的國家都不信佛教,會有什麼後果呢?因此,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不讓唐朝人知道有這么個國家!
經過篡改以後,通關文牒上的國家加上首尾的靈山和大唐,就是一條貫穿東西的佛教鏈,如來的偉大布局!
㈤ 通關文牒是什麼東西為何這些國家都很順從的在上面蓋章
通關文牒就相當於護照一樣,之所以很多國家都順從地在上面蓋章,就是看中了當時發通關文牒這個國家的實力很強大,再加上持有通關文牒的人身份尊貴。一說到通關文牒,很多小夥伴都想到了《西遊記》裡面的唐僧。因為唐僧師徒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拿出通關文牒給當地的國王蓋一個章,而且好像每一個國家的國王都非常的樂意在上面蓋章,接下來我們就從《西遊記》裡面這個角度來講講通關文牒是一個怎樣的東西,為什麼那些國王都願意在上面蓋章。對於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㈥ 西遊記中唐僧的通關文牒上寫的是什麼為何每個國王都樂意給他蓋呢
《西遊記》,可以了解當時出國的護照和國內的介紹信。
同時,它也是唐僧西行的記錄和給皇帝上京的憑證。
作為出國護照,不規范。
它最初是由大唐,國王朝,送給關文的,唐僧作為一個女兒國去了西梁。
文學期刊上的下一個內容是唐朝國王李世民,解釋了唐玄宗去西天取經的原因。
在西遊記,唐僧每個國家都有一句客套話:“貧僧,來自東方的大唐,想去西方拜佛求經……”在如此大的背景下,如果你想在你的國家招待你,作為一名間諜訪問關文是非常重要的。
㈦ 西遊記通關文牒流程圖
通關文牒就相當於是我們現在的簽字一樣,出一個國家的另外一個國家的准許通行證
㈧ 唐太宗給唐僧的通關文牒上,究竟寫的什麼
《西遊記》里唐太宗不但給了唐僧通關文牒,是唐僧的御弟;至於真實的唐代僧人玄奘大師西渡天竺取經,差點被鎮關守軍捉拿下獄,別說什麼通關文牒了。
真實的玄奘西渡取經是他的個人行為,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任何支持,甚至在唐太宗時期是嚴禁百姓私自出境的,玄奘大師一心向佛,渴望去佛教的發源地天竺(今印度)取得原版經文,弘揚佛法,而私自出關。
唐太宗也正需要佛教在中原地區進行傳播,佛教的教義與思想符合當時統治的需要,於是把玄奘大師的地位提得很高,以至於唐太宗一直希望玄奘能夠還俗入朝為官,但是玄奘不為所動,堅持初心,潛心佛法,一心翻譯從天竺帶回來的大量經書,廣播佛法。
無論通關文牒上面所書什麼內容,一切都是由於實力說了算,沒有大唐強大的帝國實力,就算玄奘是一代高僧,也不會有如此多的國家一路蓋章,優待放行。
㈨ 西遊記中唐玄奘的通關文牒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
《西遊記》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里」,估計很多網友們都能跟著節奏唱起來這首童年記憶的動畫片歌曲了。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被稱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然而《西遊記》中唐僧那個蓋滿了戳的通關文牒上到底寫了什麼?
唐僧西天取經的時候,中國正是鼎盛時期,途徑的這些國家一看唐僧是從大唐來的,都不敢怠慢,通通放行。
㈩ 西遊記 中通關文碟要有哪些國家的大印
?《西遊記》第一百回唐僧取經返回長安,當唐太宗問到「遠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時,唐僧隨即呈上通關文牒,並說:「還經過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太宗看時,牒文上有用印國的寶印。小說中列出了用印國的名單。世本所列名單共有十二個印,即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女兒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滅法國,又有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
這份用印國的名單對不對呢?如果我們把它與正文中所寫相對照,便會發現其中有誤。因為小說寫到唐僧每過一國時,總是或詳或簡地具體交代用印的經過。用了印的無疑會列入名單,未用印的當然不該列入。如此一對照,便可發現如下數處:
一、獅駝國未用印。原來獅駝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男女,早在五百年前就被大鵬妖精吃了個干凈,如今卻是妖精的江山。孫悟空經過艱苦卓絕的鏖戰,最後請來佛祖如來,才降伏大鵬,解救了唐僧。作品只寫「師徒們在那宮殿里尋了些米糧,安排些菜飯,飯吃一餐,收拾出城,我大路投西而去。」獅駝國里既無國王,亦無國寶,何曾在牒文上用印?
二、鳳仙郡未用印。鳳仙郡是天竺國的外郡,連年乾旱,取經僧過此時,孫悟空施大法力解救了該郡之災。郡侯為報答大恩,特建造生祠以謝;合郡人等,遠送唐僧等西行。並未有驗牒用印之事。
三、金平府未用印。唐僧過金平府,元夜觀燈,被妖所攝。孫悟空請來天將,擒捉了犀牛怪,免去了合郡軍民每年供妖的燈油之役。最後府縣官員亦建生祠以謝,二百四十家燈油大戶逐家請酒。唐僧怕誤了取經,連夜逃之夭夭,何曾在府堂驗牒用印?
四、此外,天竺國雖用印卻未列入名單。第九十三回,唐僧一到天竺國,就對驛丞說:「隨身有關文,入朝照驗」;而後就在入朝路上,遇假公主拋球招親,恰中唐僧,選為駙馬,唐僧與公主見王時,又提到貧僧是大唐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因有長路關文,特來朝王倒換」;再後正值佳期之日,國王召見孫悟空弟兄三人,道:「汝等將關文拿上來,朕當用寶花押交付汝等」,於是沙僧「取出關文遞上。國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用印之事作了反復描寫,然而,用印國名單上卻無天竺國之名,豈非失誤?
按照以上所述,用印國決非世本所列十二,實際上是十國。
然而,我們查閱明清時代各種《西遊記》版本,此份用印國名單情況相當復雜。明本《唐僧西遊記》和楊閩齋本第一百回該名單與世本全同;李評本的名單中則無獅駝國,但未列入天竺國,共計十一國印;清代的《西遊真詮》、《新說西遊記》、《西遊原旨》、《通易西遊正旨》、《西遊記評注》的名單皆與李評本相同;獨有清代最早梓行的《西遊證道書》卻與眾不同:它不但刪去了獅駝國名,還刪去了鳳仙郡和金平府,而且又加上了天竺國,共計十國,才與正文所寫完全相符。
明清版本《西遊記》用印國名單的這一復雜情況,不但為我們研究《西遊記》版本的演變承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而且直接關聯著當代《西遊記》版本的校點工作。我們不妨檢翻一下通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所出的《西遊記》,第一百回上這一用印國名單中,早期與後期翻印本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們都以世本為底本來校點的。早期的翻印本中無獅駝國名,其它與世本皆同,據該書校點說明,早期本並未參校李評本,故刪去獅駝國名顯然是按清本《西遊真詮》或《新說西遊記》而改;但後期的重校本又恢復師駝國名,則又仍按世本的用印國名單重排。之所以這樣改回來,是否考慮到即使刪去獅駝國名,仍不符合正文所寫實際,故讓它保持底本原貌,不再更改了呢?還是參校中並未發現《西遊證道書》的正確處理,因而未加校正呢?
由於明清版本《西遊記》第一百回用印國名單的各異,所以近期所出版的以明清有關《西遊記》為底本的各種校點本上的用印國名單亦各不相同。我與喻素卿先生同輯的《西遊記》會評本中,雖以李評本為底本,而第一百回的這一用印國名單卻採用《西遊證道書》的文字,從而使它與正文所敘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