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
A.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誰
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謝晉元
謝晉元(回1905-1941),字中民,答漢族,廣東梅州蕉嶺縣客家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等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國民政府發布褒揚令,追贈陸軍少將。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上海10萬民眾前往瞻仰遺容。毛澤東高度贊譽「八百壯士」為「民族典型」。蔣中正譽其為「精忠貫日」。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建立晉元高級中學,並以晉元路命名道路作為紀念。六、七十年代文革結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萬國公園重建其墓,以彰其「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B. 淞滬會戰時國軍為什麼要在四行倉庫堅守那麼久
四行倉庫是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國土,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
背景如下: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打響。四行倉庫是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個銀行儲蓄會的堆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現西藏路橋)西面,是一幢五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由於牆厚樓高,易守難攻。部隊進駐後,謝晉元將軍就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據守的四行倉庫是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國土,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當時全體戰士情緒激昂,按命令分頭設防。
最終,因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橋南面有兩只巨大的煤氣櫃,怕萬一煤氣櫃中彈,半個上海將化為灰燼,因此公共租界當局多次電請中國政府命令孤軍撤出戰斗。軍令難違,謝晉元將軍只得含淚指揮部隊撤退。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道義上的勝利。
(2)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擴展閱讀:
電視片《通城與八百壯士》在通城縣開拍,國家一級作家沈虹光,以及通城籍「八百壯士」後人出席了開機儀式。1937年上海淞滬會戰期間,我方僅以數百戰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抵擋了數倍日軍的瘋狂進攻,寫下了中國抗戰史上壯麗的一頁。
這支英勇的部隊號稱「八百壯士」,其中近200人為通城人,詳細記錄姓名、地址的有82人。目前,圍繞通城籍「八百壯士」後人、親屬或鄉鄰的尋訪工作已全面展開。《通城與八百壯士》由湖北衛視與通城縣共同拍攝製作,包括一部歷史專題片和一期《大揭秘》電視專題節目。
C.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誰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
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第69號)。
D. 關於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視劇
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視劇《八佰》。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劇情簡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4)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擴展閱讀:
劇本創作:
該片的故事背景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正是民族經歷最為慘痛的災難的時期,導演希望不計代價拍好這個故事。
拍攝過程:
該片於2017年9月9日,在蘇州開機,2018年4月,歷時230天的拍攝,該片正式殺青。為了形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
場景道具: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E. 淞滬會戰八百壯士結局怎樣抗戰
1937年10月26日,淞滬會戰進入最後階段,寶山大場防線失守,國民革命軍決回定全線西撤,命令第88師留下答一個團進行掩護。當月26日深夜,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急匆匆地回到團部,他的手上拿著88師師長孫元良的一紙手令,上面命令「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這最後一塊陣地,就是四行倉庫。那時的四行倉庫,南面緊挨蘇州河,東面是英國、美國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經被日本軍隊佔領。這幢鋼筋水泥建築佔地0.3公頃,寬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銀行存儲貸物的聯合倉庫,以牆厚樓高、易守難攻著稱。一直到27日凌晨3點,從前線撤退到四行倉庫參加掩護的共計420人,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仍用團的番號稱有800人,八百壯士由此得名
F. 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結局
四行倉庫保衛戰最後的結局是八百壯士撤回。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佔領了公共租界。孤軍營也被日寇接管,日軍就把四行孤軍官兵們押送到寶山月浦機場,以後轉到「龍華遊民習藝所」挖溝、護鐵路。然後又轉到南京老虎橋第一監獄。雖然形勢日趨嚴峻。
但是大家仍然團結在一起,在雷雄(謝晉元犧牲後代理團長)率領下,全體官兵堅持操練,從不懈怠,日寇對此既怕又恨,強迫孤軍做苦力,挑大糞、百般折磨。一名湖北籍士兵叫鄧貴清,是個豪爽的漢子,氣憤不過,用扁擔將一日軍手臂打斷。
當時日軍沒有公開進行報復,後來鄧貴清被日軍派到鼓樓做苦力時,走在一座橋上被日本兵用槍托活活打死。日軍為了不讓孤軍團結在一起,便對他們實行分散看管,分別把大家押往裕溪口、杭州、孝陵衛、光華門、新幾內亞等地做苦力。
1946年,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才從各地回到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老團長的遺孀,在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來。
(6)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是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築,在新垃圾橋(台灣地區讀:Lèsè Qiáo,今西藏北路橋)西北沿。是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
所以稱為「四行」,建於1931年,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由於先前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葯。
G. 淞滬會戰後期八百壯士死守的四行倉庫,現在在上海具體的什麼位置呢
淞滬會戰後期八百壯士死守的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專北區屬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里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
(7)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為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倉庫建築。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淞滬會戰時期,這里曾駐扎452名國民黨將士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抗戰紀念館大門入口處保留了原四行倉庫的鐵門,斑斑銹跡。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H.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誰
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謝晉元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漢專族,廣東梅州蕉嶺縣屬客家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等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國民政府發布褒揚令,追贈陸軍少將。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上海10萬民眾前往瞻仰遺容。毛澤東高度贊譽「八百壯士」為「民族典型」。蔣中正譽其為「精忠貫日」。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建立晉元高級中學,並以晉元路命名道路作為紀念。六、七十年代文革結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萬國公園重建其墓,以彰其「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I.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誰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謝晉元。
J.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誰
在淞滬會戰中率領「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愛國將領是謝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