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泉置遺址漢簡
『壹』 2014年甘肅省哪兩處遺址學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甘肅省的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鎖陽城遺址:
鎖陽城遺址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亦稱「瓜州古城」、「苦峪城」,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這里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範本。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鎖陽城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懸泉置遺址:
懸泉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漢簡上書「懸泉置」三字而定名。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1987年首次發現了該遺址。1990年至199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3000多平方米,出土15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
2014年6月22日,懸泉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懸泉置遺址漢簡擴展閱讀:
鎖陽城遺址周邊的古代農業灌溉系統,是國內保存完好的漢唐水利遺跡。這一古代農田灌溉系統在鎖陽城遺址方圓20公里的范圍內分布,且被完好保存著。
鎖陽城一帶的古代農業灌溉系統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攔水壩、乾渠等,其灌溉的水源地是疏勒河上游的水系。從航拍照片的痕跡看,疏勒河水系其中一條古河道流經鎖陽城東側。而且,疏勒河在漢、魏晉、隋唐、西夏時期都是這一代州郡及其縣鄉的主要灌溉水源。
據「唐朝斷碑」和《沙州都督府圖經》的記載以及現存地面遺跡和考古勘探的情況看,大約在漢晉時期,鎖陽城一帶便開始了農業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這一水利灌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