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書院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07 06:45:59
Ⅰ 清朝的張玉春是誰
張玉春(1766~1837),今河北省邱縣西孝固村人,自幼勤勞克儉,終至殷富,48歲無子。他以「施仁行義」、「布德為善」為宗旨,於道光十八年購地三畝捐作校址,投資建起40間三進院落的校舍,購齊全部設備,辦起私立學校,專招貧寒子弟入學。
聘外姓11名紳士董其事。百姓譽為「義校」、「懿校。」為解決師資費用,又捐地228畝,以租佃收入供學校開支,並自訂禁律立碑於校院:「張氏族人永不得參預學校事務。」道光二十二年(1842)皇帝親書「濟公書院」賜於義校,封其為布政司理問,不久張玉春晚年得子,雙喜臨門。
(1)濟公書院遺址擴展閱讀:
濟公書院位於河北省邯鄲邱縣新馬頭鎮孝古村小學院內。原址東西寬28米,南北長65米,始建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是由孝古村張玉春捐資獻地創辦的"義校"。道光二十二年(1842),道光帝御筆親題"濟公書院",四個金匾已失落。今匾額"濟公書院"系陸石先生書。1997年10月被批准為第四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東面向外擴34米,1996年西面向外擴20米,濟公書院經兩次外擴,現為孝古村聯辦小學,一所古老的學堂仍煥發著勃勃生機。
濟公書院在原曲周縣中東區孝固村。村人張玉春慷慨樂施,捐田二頃二十八畝,建濟公書院,延師刻讀,屬里中謹厚者經紀之,絕族人侵漁弊利,訓導縉興記其事,勒之石(《畿通輔志》)。皇帝封其為布政司理問。碑今存。濟公書院,1997年10月29日,被批准為第四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存濟公書院碑記碑,載《邱縣舊志校注》。今"濟公書院"匾額系陸石先生書。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