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游記感
⑴ 奉化溪口四百字作文怎麼寫
天涼好個秋,一場秋雨一場寒,北京漸入深秋。秋風掃落葉毫不含糊,眼見著樹上的葉子一片一片往下落,還好有紅葉,現在已經是紅葉最佳觀賞時期,上周香山、八達嶺已被擠破了門,但願這周末能趕上個秋天的尾巴。我的江南游記也來到了最後一篇-------蔣氏故居。因為回北京的機票不好買,前後差個兩天,價錢就能差上一倍,所以只好定了4號的票。回去的飛機走的是寧波機場,而奉化是從椒江的姐姐家到寧波的途徑之地,所以去蔣氏故居自然被提上了行程。早就聽說奉化的老百姓們至今仍念叨蔣介石的好,為人與品德先放在一邊不說,單是他走後留下的這片宅子,為當地老百姓造的福就可以說是無邊無際了,而這次我也是親眼見識到了。在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遊區------溪口風景區里,蔣氏故居景區和蔣母陵園景區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在130元的通票里就佔了100元(蔣氏故居70元)。因為要趕傍晚的飛機,我們只花了70元游覽蔣氏故居。從武嶺的大門到裡面的一條巷子,滿是密密麻麻的商鋪和車水馬龍的繁華。千層餅和芋頭餅是這里最有名的特產,一家挨一家的小店叫賣著自己的招牌。而人力黃包車更是這里一道奪目的風景,不用走出幾步就會有拉車人上來和你搭話,滿眼的駱駝祥子彷彿讓我們回到了民國時代。當地人是這里絕對的主人,只需要看看路旁樹蔭涼亭里悠閑自得的老人們就可知仗著這片老蔣留下的居所,他們可以活的多麼愜意了。這恐怕也是蔣介石自己始料未及的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仁樂山、智樂水,老蔣出生的地方兩者都有了。
⑵ 奉化溪口剡溪面臨的問題/
就是垃圾多了點,其他還好。溪口人和去旅遊的人素質有待提高。
現在溪南橋在建了,希望能造的漂亮點!
⑶ 奉化溪口一日游,宜興有沒有旅遊團去的
我們倆平時都沒有時間,所以就期盼著周末或者是假期出去,時間短也只能選擇近一點方便一點的地方。本來想去西塘的,可是想起也就一個古鎮,又有點猶豫了,咋辦呢,於是就從地圖上找起來,滑鼠點最近的那個紅點2——奉化溪口,才意識到原來這個離我們最近的奉化都還沒去呢,碰巧又是水蜜桃上市,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就去那了。
奉化溪口一日游首先一個感嘆是好累。爆走爆走,跟橫店一樣。不過景區著實不錯,內容很充實。先來個攻略小總結吧。
門票我們是在淘寶上定的,定金先付10元,剩下的190元在景區售票處領票的時候付,一共200元,比景區賣230便宜了30,能省則省,偶還是比較會持家的,哈哈。去年去橫店也是淘寶上買的套票,非常劃算。第一次去如果選擇自駕導航的話還是導溪口旅遊服務中心比較准確,如果沒有這個點,那就導到蔣氏故居武陵路東,千萬別去武陵路西那邊,我們就導錯了,導致多走了一些路(後面游記會詳細敘述)。
旅遊路線在這里推薦兩條,純屬我和KT討論後總結的經驗,可供參考。
第一條是自虐游:先從雪竇山景區開始,下午再去蔣氏故居。這條比較適合不怎麼注重午飯好好吃的遊客,在雪竇山景區上面是沒有飯館的,只有休息小站,其實就是小賣鋪,提供基本的食物,所以不注重午飯的遊客可以在那裡買一杯方便麵填肚子,我們那天玩的時候差不多一半的遊客是這樣解決的。如果你是背包族遊客,習慣了或者有足夠的體力能背上足夠的食物和飲料的話,也是比較建議走這條路的,走一段休息一段吃一段,還是比較愜意的。這條路的優點是能保證充足的時間游雪竇山景區(原因後面慢慢敘述)。
第二條是奢侈游:先從蔣氏故居開始,下午再去雪竇山景區。這條呢就是上午遊玩蔣氏故居後,可以選擇在蔣氏故居景區裡面或者外圍附近找一家還不錯的餐館好好吃上一頓,嘗嘗奉化的三個特色菜,酒足飯飽後,就能輕裝上陣,好好遊玩雪竇山景區了。但是這個有一個關鍵就是一定要在上午9點之前到蔣氏故居,中午12點半左右就到雪竇山景區第一個景點,因為我們實踐證明,這樣操作時間感覺上還是有點緊,下午5點總算緊緊得走完了全部,但還是有兩個景點沒來得及去。
其實我覺得兩個景區還是雪竇山比較有看點,當然蔣氏故居也是不錯的,畢竟是一代梟雄的故居,帶有了太多的歷史故事和底蘊。雪竇山景區包括徐鳧岩、三隱潭、千丈岩、妙高台、張學良幽禁地、彌勒大幅雪竇寺(按照遊玩順序排列,此為最合適遊玩順序),蔣氏故居包括文昌閣、小洋房、豐鎬房、玉泰鹽鋪、蔣母陵園、蝴蝶谷(因為取票點是在武陵路東,距文昌閣附近,所以推薦這樣的先後順序遊玩,比較順手),聯票是兩天有效。兩景區離的很近,開車只要十來分鍾。而且各自都有停車場,還是比較方便的,雪竇寺景區建議開車到停車場後就轉坐旅遊大巴上山,一是旅遊大巴的車費已經包括在景區聯票裡面了,還能省油;二是上山路線比較曲折,比山路十八彎還要十八彎;三是地點不熟悉,景區也不好找,比較費時。雪竇山景區停車場是要收費的,十元不計時間,估計蔣氏故居停車場也要收費,但武陵西路停車場不用。我們到雪竇山景區的時候就有管理員出來攔說不能開上去,要坐大巴,可後來還是看到有些私家車上山,不知道怎麼上去的。雪竇山景區遊玩的最適合路線是:先坐大巴到中轉站,然後穿過一條小路來到雪竇寺坐中轉車到最高的景點徐鳧岩,遊玩後,在門口做旅遊大巴下山前往三隱潭,從三隱潭裡坐列車去千丈岩,然後坐索道去妙高台,最後從妙高台後面的小路一直下來就回到了雪竇寺,走一點路就是張學良第一幽禁地了,最後瀏覽雪竇寺,這樣一天的遊玩就算全部結束啦。之所以選擇從上而下的遊玩路線,主要是因為三隱潭景區有時間限制,過了4點就沒有索道去妙高台了,就只能原路返回,這樣一來一去一下午根本來不及,更別說其他景點了,而且雪竇寺就在回去坐大巴的地方,等全部瀏覽完回來再看也來得及。
好啦,前面攻略總結羅里吧嗦了一大堆,具體攻略細節在下面游記中還會補充。現在就開始寫游記吧。
早上7點,吃飽早飯後,我們正式出發拉,註:去這類景區,一定要吃早飯哦,不然,這三四個小時的爬山活動真受不了!大概8點30左右,我們跟著導航來了蔣氏故居武陵路西停車場,感覺看著不太對,因為一個遊人都沒有,而且車停著也沒幾輛,一度懷疑走錯了,可是景區標識也是有的,問了居民說是往裡走,所以我們就停了車後准備開始我們的一日遊了。大概往裡走了十來分鍾,終於看到了星星落落的遊客還有一些千層餅店也浮了出來,走上前問了三輪車的,才發現原來我們方向反了,領票處是在武陵路東,為了保持體力,果斷坐三輪車過去,景區車票基本統一,都是十元一趟(兩人標准)。
到起點了,這里就是溪口遊人服務中心了,也就是在這里領取聯票。
景區每到一個點都可以見到這樣的指示牌和導覽圖,感覺奉化溪口景區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好,統一且美觀,而且沒過幾米就會有一個垃圾桶,景區裡面是非常干凈的,包括廁所。
按照前面寫過的路線,我們迫不及待的開始遊玩了。
武嶺門,是進入的必經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之前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里念經拜佛。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於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武嶺路三里長街就是蔣氏父子從小生活的故鄉。——摘自網路
文昌閣,初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1927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後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們的私人別墅。文昌閣一樓為會客室,二樓是蔣介石、宋美齡的卧室和起居室。西安事變後的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將軍被送到溪口軟禁,最先的落腳點也是文昌閣,住了10天後才移送到雪竇山。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軍侵華戰機轟炸溪口,文昌閣被夷為平地。——摘自網路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根據原來的樣子重新修建的。
從文昌閣二樓向窗外望去,風景極好!
某人正在研究宋美齡真跡。
從後面前往小洋房
小洋房一樓一進去就能看到一塊「以血洗血」的石碑,講述了蔣經國母親毛福梅遇難的歷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在豐鎬房後門口不幸被炸塌後牆壓死,蔣經國聞訊後急忙從江西趕來奔喪,悲憤中揮淚寫下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表達誓報殺母之仇的堅定決心。——摘自網路
蔣介石一家全家照。
在蔣氏故居景區中斷有這一門牌坊,上面寫著「奕葉留芳」,據說是乾隆題的。
豐鎬房,當時解放軍入住在此,所以沒有被摧毀,一直保留了下來。
廚房,根據需要搭建而成,很多影視劇取景點。
宋美齡居住在東廂房,古有以東為大之說,在蔣家,宋美齡的地位是很高的。
游玉泰鹽鋪的人太多,又不想拍人,所以就沒找到機會拍下鹽鋪的樣子,就在門口留個影吧。
大概十點半左右,我們逛完了蔣氏故居,准備吃午飯,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玩雪竇山景區了。
奉化溪口特色菜:筍干烤肉、奉化芋艿,還有一個是溪坑魚,我們靠海的城市吃多了,沒啥意思,就沒點。其實這兩個菜都沒媽媽燒的好吃,不過嘗還是可以嘗一下的。不能留下遺憾嘛。
武嶺路上一條都是千層餅點,我們在素牌千層餅店買的,超級好吃,也不知道其他家怎麼樣。
下午十二點半左右,我們自駕到了雪竇山遊人服務中心。
穿過上面大堂就是坐旅遊大巴的地方,15分鍾一班車。
到達中轉站,沿著小路要經過七級浮屠及雪竇寺,最後坐上中轉車,前往景區最高點,徐鳧岩。
數一數,真的是七個。
徐鳧岩,太美了!這張KT抓拍的真好,跟油畫一樣。未經任何處理。
這是徐鳧岩瀑布頭,也就在這看到了那天旅遊的第一個彩虹,感覺太美妙,原來彩虹還能在我的下面,還能離自己如此之近。石壁上有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手書「徐鳧濺雪」四字,上面這張圖片是不是真有濺雪的錯覺。
徐鳧岩,不大,看到了第一瀑布後,我們便沒有繼續往前走,而是選擇了原路返回去坐旅遊大巴前往三隱潭,因為那時已經是一點多了,想多留點時間給雪竇山景區的精華——三隱潭,也是15分鍾一班車,徐鳧岩距三隱潭有四公里。
三隱潭:澗水從東嶴村流入崖口,折為一瀑;再落山腰,直至山足,形成三級瀑布。所以,稱為三隱潭。全長1600多米,從高到低,分別叫做:上隱潭、中隱潭、下隱潭。上隱潭以幽險見長;中隱潭以清秀取勝:下隱潭以奇秀稱絕。——摘自網路
三隱潭全部游覽完需要2-3個小時左右,而且去妙高台的索道4點就沒有了,這就是為啥我前面一直強調一定要一點半左右到達三隱潭,不然真要走回頭路,錯過好幾個景點。
這是在三隱潭看到的彩虹,今天看到的第二個彩虹。哈哈……真幸福!
偶覺得這個過道建的真好
這個是三隱潭裡面第一個休息站,估計都快走完了,離坐列車的點也很近,差不多還有20來分鍾的路程,哇好累,休息一下,等會去追前面的遊客。哈哈。自虐游的遊客就可以選擇在這里吃上一杯熱熱的泡麵啦。
啊呀,終於到了觀光列車站啦,趕快買票,50元一個人,不包括在套票裡面,要單獨買。前往千丈岩。
下車便是千丈岩。
乘坐索道前往妙高台,這個高度,我這個不恐高的也覺得害怕。我和KT一輛,哈哈,坐在裡面不停的叫。比雲南玉龍雪山那邊恐怖多了。
⑷ 我明天從寧波去溪口一日游當天回.應該怎麼玩呢
寧波汽車南站坐中巴到奉化溪口鎮,然後到雪竇山,一天就差不多了,下午搭中巴回寧波~
⑸ 急!要去奉化一日游,去溪口一天能玩完嗎,大概可以玩哪幾處,需要買通票嗎
我是奉化人,應該可以的,好久也沒去溪口了,記得以前都可以參觀完的,買通票便宜咯,不過以前好像有規定的,沒有所有的多可以玩的(現在也應該包括所有了那),,
⑹ 浙江寧波溪口有好玩的地方嗎
寧波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寧波孝聞街
光緒、咸豐《鄞縣志》稱「河利市橋北橫街區,北至西上橋」。即今孝聞街之南段,原為沿河小街。北段為曲折小巷。因有宋孝子楊慶故居,原名孝聞坊得名。「位於寧波海曙區西河巷2、6號,建築結構格局、院落圍合保存完整,而且規模較大,是清末至民國時期寧波民居的典型代表。主體建築坐南朝北,五間二弄,進深六間,二樓雙檐三合院,單步梁、雀替等構件雕刻精美,梁架用材寬綽,木質窗格扇採用格子及回紋圖案,東、西兩面水泥窗檯外挑,窗楣多檐成券拱狀,四面清水砌築圍牆,南面兩上角有花卉彩繪。
天一閣
「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 素有「南國書城」的天一閣,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樓,取《易經》中「天一生水」的說法,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內藏書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內孤本。除了藏書豐富,天一閣在防火、通風、防潮方面也獨具特色。據說,范欽在興建書樓時反復考慮過防火問題,他在閣前開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溝與月湖相通,使池水終年不竭,萬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搶救。
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
樂園一期投資近億美元,從美國、瑞士、義大利、德國等地引進23項國際流行的娛樂設施,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採用目前世界上最新的設計理念,由美國頂尖游樂設計公司JRA設計,規劃出「世界廣場」、「魔幻村莊」、「鳳凰城堡」、「探險旅程」四個主題園區,營造出「歡樂、時尚、驚喜、刺激」的游樂氛圍。
招寶山
位於鎮海城東北部,古稱侯濤山,又名鰲柱山。侯濤即由「波濤洶涌,驚浪拍天」得名;鰲柱皆因山巔原建有「插天鰲柱塔」;招寶則是「南舶所經,百珍交集」,寓有「招財進寶」之意。滔滔甬江由此入海。是鎮海關隘、甬江咽喉、海防要塞,素有「浙東門戶」之稱,是集海天風光、人文景觀、海防遺址、宗教文化、狀元文化及院士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游覽景區。
東錢湖
東錢湖座落於連綿不絕的青山群抱之中,為浙江第一大淡水湖,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4.5公里,環湖一周達45公里,水域面積20平方公里, 為杭州西湖的三倍。 它被郭沫若先生譽為「西子風韻、太湖氣魄」。東錢湖由穀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組成,環湖周長45公里,面積22平 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積為杭州西湖的4倍。湖四周群山環抱,綠樹簇擁。湖中碧水清澈,煙波浩渺。無論風雨陰晴,四季更替,都能向遊客展示出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
五龍潭風景區
屬山地型旅遊區,區內群山環抱,峰巒挺拔,懸崖聳立,溪谷幽深,地形變化豐富。以山奇水秀谷幽、山鄉風情濃郁為特色,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禮佛朝聖、山地健身功能於一體,可滿足遊客回歸自然山水、品味山村風光,感知浙東地方文化,享受休閑世界的需求。景區具有濃烈的華夏「龍崇拜」民俗文化特色,欲在國內樹立「龍的傳人」游龍潭、觀龍俗、祭龍祖的品牌形象。宋乾道二年建顯濟廟,俗稱關龍廟,祀龍神,每年於農歷六月十六祭祀。
雪竇山
來到溪口,雪竇山不可不去。
雪竇山早在漢代,就有人把它比作「海上蓬萊,陸上天台」。明代「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北宋真宗敕賜「雪竇資聖禪寺」寺額,此名一直沿用到現在。南宋寧宗時,評定天下寺院等級,雪竇被列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北宋詩人蘇軾曾感嘆「不到雪竇為平生大恨」。雪竇山的露天彌勒大佛,整天於人面前笑逐顏開,行事又有點瘋瘋顛顛,不著常規。這種情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天台山的濟公和尚。由於這個「怪」和尚常常身背一隻布袋,所以被人們稱作「布袋和尚」。
寧海前童古鎮
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活色生色的鄉村畫,一段美侖美奐的江南絲竹調。始建於宋末,盛於時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走進那裡「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嘩嘩,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戶戶,不似水鄉,勝似水鄉,是欣賞浙東民俗文化的好去處。不但是「浙江省旅遊城鎮」,也是「浙江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到前童,最好先去登鹿山頂。那兒可以俯瞰前童全貌。鹿山不高,因形似卧鹿而得名,當地則視為吉祥神山,世世代代嚴加守護。
天河生態風景區
是一處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依託,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為內涵,以青山綠水、奇峰怪石、溪流飛瀑、原始森林和現代游樂為特色的生態風景區。天河風景區擁有6曲溪、18雄峰、28水澗、72瀑布,以"峰險、谷幽、水絕、石奇、根玄、霧幻"著稱,以其"原始、神秘、野性、雄奇"征服所有慕名來訪的中外遊客。天河生態風景區分為八大景區:大松溪峽谷,雙峰國家森林公園,飛龍湖、夢里水鄉(水文化主題公園)、王家染山鄉風情區,葉嶴現代農業觀光園、山洋革命紀念區和望海崗景區。
寧海南溪溫泉
擁有廣闊的森林資源,周圍涉及卧龍谷、仙人谷、聞鶯谷、錦綉谷等景區;環境極其幽靜。
據介紹:森林溫泉境內,山幽水奇,縹緲虛隱,堪比天界瑤池。 「天童、育王,東方大港;蔣母墓道,溫泉洗澡。」從這兩句順口留中可知「溫泉洗澡」是寧波旅遊不可或缺的內容。富的地熱資源使這里聞名遐邇,泉水來自於地下158米處,四季恆溫49.5℃,水質主要含氫,並含有理、氟等20餘種礦物質。如果常年沐浴該溫泉,可以養顏美容,消除疲勞,尤其對心血管、神經系統、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風濕性關節炎及皮膚病有明顯療效。
梁皇山
古稱「桐柏山」,位於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境內,因南北朝時期梁宣帝為避侯景之亂曾至隱居而得名。梁皇山山勢險峻,奇峰異石,古深澗幽,飛瀑流泉,滿目撲綠,風景旖旎,美不勝收,古今眾多人文墨客曾在此留下詩篇和足跡,自宋代起即為江南名山之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盛贊梁皇山景色為"峰榮水映,木秀石奇"。
野鶴湫風景區
梁皇山旅遊區內兼有《徐霞客》中開篇首宿地和徐霞客上馬石,梁皇寺佛教文化名勝區,南宋名士洪浩隱居地和拱台書院、亮岩、雙門洞、仙人塔、隱字石、百花谷、一線天、彩石灘,三峽谷六深潭十八瀑等豐富的人文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被世人尊之為「江南第一奇山」。景區最有特色的風景區當是野鶴溪,全溪長達2.5華里,有三折瀑布、瑤台瀑布、天門瀑布等組成瀑布群。
七塔寺
寧波市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位於江東區忠介街。寺院創建於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是浙東著名叢林,稱東津禪院,清康熙年間,在寺前建了七座塔,故稱「七塔寺」。寺內保存著唐代舍利塔、宋代大鍾、明代木雕、清代刻印的《藏經》及石刻五百羅漢。
九峰山
山奇、石怪、水秀、洞幽、地野,寺廟、古建築、遺址、古墓、石刻、神話傳說豐富。九峰山現有自然、人文景物景觀80多處,相互輝映,溶為一體。白堊紀火山岩沉積沙礫岩構造,奇峰突兀,壑幽谷深,似鬼斧神工。近觀山峰巍峨,巧石生輝;舉頭仰望,白雲悠悠,鷹擊長空。綠樹黛山,斷壁山崖,在霞光的映照下,光彩奪目,山峰幻影無比,正如有詩所雲:「南望參差九點峰,青天削出翠芙蓉」。
桃花島
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東邪」黃葯師就住在這個島上。桃花島古稱「白雲山」,秦時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島隱居,修道煉丹,一日醉墨灑於山石,成桃花紋,斑斑點點,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桃花島從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屬昌國縣安期鄉,清康熙初年建安期鄉桃花庄,光緒年間為定海安期鄉,民國時改稱桃花鄉,後幾經建區並鄉,撤區並鄉,直至今日的桃花鎮。
天下玉苑
天下玉苑是一個以玉文化和佛文化為特色,融山水靈氣、玉雕精品和人文聖跡為一色,集游覽、觀光、度假、休閑及商務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天下玉苑位於餘姚市大隱鎮九龍山下。大隱是一個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是浙東第一個古人類聚居的城壘,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續。
⑺ 《雪竇游志》全文翻譯
譯文:
年癸已春暮,我游甬東,聽說雪竇游勝最眾山,前往參觀。
二十四日,由石湖登船,二十五里下北拉壩達江。江行九折,到達江口。轉的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房屋。從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所有船隻往來,看湖上下,一會數十里,不是時候,用人力拉,那麼勞累而放鬆了。
當初,大溪薄山轉,岩壑深幽,有說「仙人洞」,巨大的石頭在水,如果坐垂腳的;有「金雞洞」,相傳鑿石劈山破,有金雞飛鳴去,不知道哪一年了。
水更澀,曳船不能前進,路走六七里,停止葯師寺。寺背紫芝山,僧多讀書,不像城府。經過一夜,於是沿著小溪,增加從山的左邊。涉過溪水,四周群山環繞,遙望白蛇蜿蜒下到大海去,這澗水你。桑畦麥隴,高低聯絡,農家隱蔽竹樹,樵童牧童相征追逐,真行圖畫中!想問地所歷名,那轎夫樸野,沒有深刻的理解吳交談,有的強大承諾,也許不應該的問題,率領十間僅得二三。
第二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嚙,寬三尺多,修邊有一步,獨野人往返速度很。其次溪口市,凡是大宅有很多廢棄的,間或有誦讀聲從走廊上,長時間聽不知道什麼書,大概是《兔園冊》嗎?漸漸地上,穿越山林之中,路越來越高,就看松林在腳下。花粉逆風起為黃塵,把衣襟不去,其他沒有這清新的香味。
越二嶺,首先有亭擋道,漆寫著「雪竇山」字。山勢深奧之處,仰望天空,的狹窄如果在攻陷井;忽然從林間,就豁然開朗,一眨眼的工夫百里。其次亭說隱秀,遮蔽萬杉之間,溪流繞亭址出山去。其次是寒花亭,多留題,沒有時間讀;相對幾步做漱玉亭,重溫,雖然小竇,可汲,喝的甜。
第二大亭,在路的收入,路分為兩條。先朝皇帝御書「應夢名山」山上,刻石的下,這是揭示夢游最高境界,下詔圖天下名山來進,這座山是的。左折松經,直徑達雪竇;從右轉入,中途通過橋為亭,說錦鏡子,亭的下面是圓池,經我十丈,橫海棠環的,花時間影注水埃,燦爛錦緞懷疑嗎,所以名。
度亭支路也達寺,而圍繞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杯豆慰問客人,互相道錢塘老朋友。留我住宿,我估計第二天將要下雨,結果沒有留下。
從寺右偏上千丈岩,流瀑布從錦鏡子出來,瀉落在絕壁下水潭中,很難估計。林崖端,伸手拉樹下看,率領頭暈目眩心跳。當初如果大練,撞到岩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所以他上是飛雪亭。休息亭上,當時覺得都喝醉了,清談玄辯,碰到喉嚨吻動要發,無足與雲者,因念一生朋友,惆悵久的。
寺前秧田羨衍,森林所環繞,不異平地。對側出現在下村落,相距已有數百丈,抬頭看到在山上峰巒,高又稱這。
次奇妙台,危石煙囪岩畔,俯視山腳下環繞湊攏,不見來的路。遍覽群山,有時鉗或藍色;重的,把帽子的人,蛟龍而跳、獸而坐的人,覆蓋不盡一樣。遠的晴嵐上浮,如果在你光不斷溢出眉間,不一定有意思,自然動人;凡我登上,勝利看到花了。當地人說,還有為小雪竇,為板錫寺,為四明洞天。我的興致也盡,沒有時間登上了。
原文:
歲癸已春暮,余游甬東,聞雪竇游勝最諸山,往觀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十里;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
初,大溪薄山轉,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路行六七里,止葯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徵逐,真行圖畫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
次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嚙,廣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廢者,間有誦聲出廊廡,久聽不知何書,殆所謂《兔園冊》耶?漸上,陟林麓,路益峻,則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風起為黃塵,留衣襟不去,他香無是清也。
越二嶺,首有亭當道,髹書「雪竇山」字。山勢奧處,仰見天宇,其狹若在陷井;忽出林際,則廓然開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隱秀,翳萬杉間,溪聲繞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華,多留題,不暇讀;相對數步為漱玉亭,復泉,竇雖小,可汲,飲之甘。
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為兩。先朝御書「應夢名山」其上,刻石其下,蓋昭陵夢游絕境,詔圖天下名山以進,茲山是也。左折松徑,徑達雪竇;自右折入,中道因橋為亭,曰錦鏡,亭之下為圓池,徑餘十丈,橫海棠環之,花時影注水涘,爛然疑乎錦,故名。
度亭支徑亦達寺,而繚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觴豆勞客,相與道錢塘故舊。止余宿;余度詰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錦鏡出,瀉落絕壁下潭中,深不可計。林崖端,引手援樹下顧,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練,觸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故其上為飛雪亭。憩亭上,時覺沾醉,清談玄辯,觸喉吻動欲發,無足與雲者;坐念平生友,悵然久之。
寺前秧田羨衍,山林所環,不異平地。然側出見在下村落,相去已數百丈;仰見在山上峰巒,高復稱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視山址環湊,不見來路。周覽諸山,或紺或蒼;孟者,委弁者,蛟而躍、獸而踞者,覆不可殫狀。遠者晴嵐上浮,若處子光絕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動人;凡陵登,勝觀花焉。
土人雲,又有為小雪竇,為板錫寺,為四明洞天。余興亦盡,不暇登陟矣。
(7)溪口游記感擴展閱讀:
元·鄧牧構寫了《雪竇游志》堪稱中國古代游記名篇,文中寄情於景,寓志於物,是我國游記散文的傳統,到唐宋時期,已經達到「物我雙會」的境界。本文作者把自己的傷時感懷都融注在景物之中,自然而親切,令人心領神會。
雪竇,即雪竇山,在今浙江省奉化縣西60里,海拔800米,為四明山的分支。唐代曾在此建寺,原為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今雖廢,但乃有不少景點。雪竇山自古秀甲四明,號稱「四明第一山」。
鄧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餘歲,讀《庄》、《列》,悟文法,下筆多仿古作。
⑻ 寧波去溪口一日游.應該怎麼玩呢
1、交通:從寧波往溪口有2種方法,第一種是在寧波汽車南站買往溪口方向的車票。第二種在寧波動車站直達溪口風景區遊人中心門口的公交車。
溪口風景區包括雪竇山和蔣氏故居,有學生證的同學,可以到景區門口再買。
另外,在從三隱潭到千丈岩可乘坐小火車和纜車。
2、遊玩路線:三隱潭——小火車——纜車——千丈岩——雪竇寺/張學良幽禁地(2個地方在一起的)——蔣氏故居
3、用餐:鎮上的千層餅、芋艿頭和水蜜桃。
(8)溪口游記感擴展閱讀:
溪口特產:
1、溪口千層餅
溪口的主要特產之一,創始於清代,創始人王毛龍。
2、羊尾筍
溪口的又一個特產,它以味美而聞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
3、奉化芋艿頭
有句俗話說「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這就是此物的真實寫照。
4、奉化水蜜桃
凡到奉化的人無不知道此物,而沒到過奉化的人亦知道此物,個中滋味盡在不言中。
5、雷筍
奉化溪口鎮的雷筍以紅殼為特徵,肉質鮮嫩,味道獨特,產區又以綠色、有機為目標,2001年被評為寧波市名牌產品。
寧波櫟社國際機場與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和海外許多城市架設有空中橋梁。機場距溪口城區25公里,驅車二十分鍾即可到達。
⑼ 介紹溪口家鄉景點作文大全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4月27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校師生游覽了我們的家鄉——溪口,游記作文:家鄉一日游.這天我們欣賞了很多優美動人的自然景觀和
人文景觀:如詩如畫的三隱潭、雄偉壯觀的千丈岩、令人顫巍的妙高台、鳥語花香的杜鵑谷等.但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溪口博物館和武嶺景區.經歷了一上午的長途
跋涉之後,同學們一個個都已疲憊不堪,但疲憊中卻還透露著特有的精神,作文素材《游記作文:家鄉一日游》.這是戎第四次來到溪口博物館,但每次束都有新的
震憾和感觸.我和幾個同行的同學來到了「模擬森林」前,我看見裡面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蠟像,不禁驚訝於型造這些蠟像盼雕割家.博物館內以蠟像居多,也有老
照片、放映區等,我們在這博物館內四處游覽,目不暇接.但是光陰不等人,我們又該-發到下一個景點了.剛才游覽的那些景點我曾經都有幸去過,可是我卻從來
沒來過這里——小洋房.這里到處是樹蔭,真是景色宜人啊!這里的樓道很小,還有通往下層的路,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和冒險的樂趣.
接著我登上了武嶺
城樓,還是我第一個到的,於是我便君主似地在城樓上眺望我的「國土」和「子民們」.沿著城樓下了樓梯,我來到了武嶺學校的舊址.
記得以前
有一次我和夥伴們來過,還是偷偷溜進來的,不過這次總算可以細細欣賞了.這里落葉滿地,彷彿很久沒有人來過了.這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座類似於教堂的建
築.當我向這個可怕的建築邁進了一步,便隨即又退開了——這里的氣氛實在是很恐怖.
現在即將要結束這一天的旅程了,我的心中頓時升起了不舍之情,
因為這次旅程留給我的快樂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忽然,天空下起了零星小雨,我美好的回憶便永存在這雨中了,也永存在我的心中了.
⑽ 急求溪口一日游攻略~~~
上午:雪竇山景區,御書亭下車,開始行程:千丈岩石(錦鏡池、飛雪亭看被宋真宗皇帝譽為東浙第一瀑的千丈岩)、游覽總統別墅---避暑勝地妙高台,張學良第一幽禁處中旅社舊址,游雪竇寺大慈佛國彌勒道場拜未來佛
註:學生票不打折,奉化溪口風景區統票230元預定價205元。(溪口風景區統票+雪竇山景區交通票)
游時說明:雪竇山景區游時3小時蔣氏故居景區(武嶺門、剡溪小築、武嶺學校、文昌閣、蔣氏宗祠、豐鎬房、玉泰鹽鋪、溪口博物館)都集中在武嶺路上,以步行遊玩為主或坐三輪車。遊玩時間為2個小時。
(10)溪口游記感擴展閱讀
據清乾隆《奉化縣志 》志載,早在唐代貞元時期(794年),「唐右相樊澤致仕卜居‥‥‥樊氏子孫世居此焉。」樊澤就是今溪口鎮沙堤村樊姓的始祖。監察御史樊良忠因與王安石不合,棄官歸里,隱居溪口沙堤村。至宋景德五年(1006)溪口建村。
據宋寶慶年間統計,人中口已近八千。南宋丞相魏杞奉孝宗命出使金國,不辱使命,成為一時重臣,淳熙十一年(1184年)去世。他是安徽壽縣人,卻選擇溪口飛鳳山安葬,可見宋時溪口在外地已頗有名氣。1902年重修的《光緒奉化縣志》中,溪口已列為鎮,在現有資料中,這是溪口稱鎮的最早記載。
此後,溪口稱鄉鎮,變更多次,民國8年(1919年)正式成為行政鎮,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又曾一度改鄉,1951年起,一直稱鎮至今。
溪口在近現代史上曾經發生幾次重大事件。清咸豐十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軍將領范汝增率兵數萬,自嵊縣入境。六詔、蹕駐、三石等地農民400人餘人響應,經溪口,於11月26日攻克縣城,12月9日建立農民政權。受戰火影響,溪口商業一度蕭條,玉泰鹽鋪也一度停業。
1941年4月23日,侵華日軍侵佔縣城和溪口,4月26日成立日偽監時政權「奉化維持會」,豐鎬房占為日軍司令部。日寇守田大佐率部進入溪口,見鎮內無人,悉數搗毀全鎮水缸,鍋灶,民間財物被洗劫一空。後
在鎮四周密布鐵絲網,強令往來行人只許從武嶺門及藏山大橋出入,經過崗哨逼行鞠躬禮,並限定婦女在剡溪洗滌時間,稍有不遵即遭毒打或槍殺。
1945年8月日寇投降,18日撤離溪口。是年11月,據溪口鎮公所第83號呈文載,溪口淪陷1576天,計被殺217人,被抓失蹤73人,全毀半毀詳房223間,樓屋1990間,平屋1172間,被搶糧米1.5萬斤,茶葉2000餘箱,以及大批耕牛、豬、雞及實物細軟;被砍大樹4899株,竹150萬株,汽車站、醫院、公園等遭嚴重破壞。
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21軍61師進駐溪口,溪口解放。毛澤東指示「在解放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
1959年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在他致台灣友人的信中說,「奉化之廬墓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周恩來總理還在信尾加了四名話:「台澎金馬,唇齒相依,遙望南天,諸希珍重。」說明溪口歷史文物受到保護,在對台工作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文革」期間,在「左」的思潮和無政府主義的影響下,溪口的歷史文物遭到了一些破壞。
2010年3月10日,全國第一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示範名單」,奉化溪口鎮獲得了「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