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的遺址
① 誰知道濮陽有那些名勝古跡
河南濮陽市名勝、古跡 濮陽市戚城(孔悝城遺址) 在濮陽市城北5公里。俗稱孔悝城。春秋時衛國的重要城邑,衛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陽後,即成為各國諸侯7次會盟的名城,也是晉衛兩國爭奪的要地。城為正方形,周長1520米,有4門。城牆高出地面8.3米,最寬處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與春秋記載的戚城情況基本相符。戚城上部為漢代加築。城東36-80米處有東西並列的兩個土丘,傳系孔悝及母衛良娣墓。城東北700米處傳為子路墓址。城址一帶歷代碑刻甚多。濮陽縣回鑾碑 在濮陽縣城關鎮。又稱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陽),威脅汴京。真宗在寇準的極力主張下,被迫親征,進駐澶州。寇準親自督戰,大破遼軍,迫使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和約簽訂後,真宗寫即興詩一首,此詩由寇準書寫,刻於石上,即「回鑾碑」。碑高2.3米,豎刻草體三行,字大如拳,秀麗流暢。新石器文化遺址 在濮陽縣城關鎮東南15公里的台上村。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在濮陽縣城關鎮。「中華第一龍」出土地 在濮陽縣城關鎮西水坡。忠陵墓 在濮陽縣武忠陵村。咸城遺址 在濮陽縣梁庄鄉。程庄遺址 在濮陽縣胡狀鄉。南樂縣倉頡陵遺址 在南樂縣。文廟大成殿 在南樂縣城關鎮。唐槐 在南樂縣城關鎮。文昌閣 在南樂縣岳固村。皇姑墳遺址 在南樂縣岳固村。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樂縣北墳村。遼將韓昌墳 在南樂縣韓張鎮。五代梁王彥章營壘舊址 在南樂縣韓張鎮。察院遺址 在南樂縣谷村。谷那律墓 在南樂縣谷村。古馬場 在南樂縣谷村。明萬曆帝老師王指南墓 在南樂縣煙固屯。啞驢寺 在南樂縣張果屯。涼書台遺址 在南樂縣張果屯。三娘子台遺址 在南樂縣梁村北1.5公里。明二仙堂 在南樂縣近德固鄉。清洪福寺遺址 在南樂縣近德固鄉。赫胥陵東漢古墓群 在南樂縣福堪鄉。寺卧寺遺址 在南樂縣龍卧村。台前縣晉王城 在台前縣吳壩鄉。傳唐末晉王李克用在此築軍壘,後人稱晉王城,簡稱晉城。野戰軍「孫口渡河處」紀念碑 在台前縣孫口鄉。張公藝墓 在台前縣。清豐縣普照寺 在清豐縣城關鎮。張清豐碑 在清豐縣城關鎮。張果老墓& 在清豐縣。「六塔曉月」 在清豐縣永固集村。為古清豐八景之一。范縣春秋閔子騫墓 在范縣張庄鄉。丹朱墓 在范縣辛庄鄉。葉廷秀墓 在范縣辛庄鄉。明末榆園軍起義舊址 在范縣顏村鋪鄉。龍山文化遺址 在范縣顏村鋪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明文學家李先芳墓 在范縣。明文學家蘇佑墓 在范縣楊集鄉蘇庄。明末農民抗捐紀念碑 在范縣楊集鄉陳庄。
② 濮陽旅遊景點
1、戚城遺址
戚城遺址的地址在濮陽市區內,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城市,戚城遺址還被專叫做「孔屬悝城」,戚城遺址是中國重點保護單位,景區內,有周長為1520米的古城殘壁,面積龐大,佔地約為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仰韶文化和漢代文化等不同朝代的歷史古跡,現在的城址內經過考古鑽研,還發現了城門,道路,水井、夯土台以及宮殿遺址等風景遺跡。
2、倉頡陵
倉頡陵位於濮陽市梁村鄉吳村西側,倉頡陵是一個高約5米的大土丘。陵墓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代文化遺跡,陵墓前建有石坊,上面題有大大的」倉頡「。倉頡,史皇氏,是現在濮陽市的南樂縣的吳村人。
3、毛樓生態旅遊區
毛樓生態旅遊區是一個具有黃河田園風光的旅遊景點,觀賞黃河的位置非常好,是一處布局合理,動靜皆宜而又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一個旅遊景點。
③ 河南濮陽有什麼著名景點
戚城文物景抄區戚城文物景區
中原綠色庄園
市區周邊景區 世錦園 濮上園 鴕鳥園 八都坊 帝舜宮 中心閣 回鑾碑 子路墓祠 張揮公園 唐兀公碑 鐵丘遺址 瑕丘古跡 漢宣防宮遺址 高城古文化遺址 咸城古文化遺址 程庄古文化遺址 顓頊避暑地長樂亭遺址 濮陽海洋館 濮陽清真寺 濮陽耶穌教堂 濮陽天主教堂 姚家暴動紀念地(濮陽縣兩門鎮姚家村北街) 濮陽東北庄--中國雜技南故里 中原油田發現井碑 中華第一龍紀念地 南樂景區(中國倉頡文化之鄉) 倉頡陵 康王墳 谷那律墓 南樂牌坊 南樂文廟 南樂三娘子台 宋耿洛漢墓群(郝胥陵) 清豐景區(中國孝文化之鄉) 清豐亭 清豐普照寺大雄寶殿 中原紅都--單拐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 范縣景區 閔子墓 濮城遺址 十字坡遺址 李橋渡河處 鄭板橋紀念館 毛樓生態旅遊區 台前景區 將軍渡(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處) 大河神祠 晉城遺址 玉皇嶺遺址 張庄排灌站 唐代鄉賢張公藝墓
④ 河南濮陽歷史文化遺址
1、唐兀公碑
唐兀公碑坐落楊十八郎南唐兀公祖瑩,上刻「大元贈敦武校尉軍民萬府百夫長唐兀公碑」,碑文記述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閭馬、達海、崇喜等歷代情況,是蒙漢兩族融合的實證, 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曾建立西夏的黨項族消亡過程的重要研究資料。
1987年被列為河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唐兀公碑作為元代石刻,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⑤ 濮陽有多少名勝古跡類
再發一個更加詳細的。
河南濮陽市名勝、古跡
濮陽市
戚城(孔悝城遺址) 在濮陽市城北5公里。俗稱孔悝城。春秋時衛國的重要城邑,衛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陽後,即成為各國諸侯7次會盟的名城,也是晉衛兩國爭奪的要地。城為正方形,周長1520米,有4門。城牆高出地面8.3米,最寬處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與春秋記載的戚城情況基本相符。戚城上部為漢代加築。城東36-80米處有東西並列的兩個土丘,傳系孔悝及母衛良娣墓。城東北700米處傳為子路墓址。城址一帶歷代碑刻甚多。
濮陽縣
回鑾碑 在濮陽縣城關鎮。又稱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陽),威脅汴京。真宗在寇準的極力主張下,被迫親征,進駐澶州。寇準親自督戰,大破遼軍,迫使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和約簽訂後,真宗寫即興詩一首,此詩由寇準書寫,刻於石上,即「回鑾碑」。碑高2.3米,豎刻草體三行,字大如拳,秀麗流暢。
新石器文化遺址 在濮陽縣城關鎮東南15公里的台上村。
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舊址 在濮陽縣城關鎮。
「中華第一龍」出土地 在濮陽縣城關鎮西水坡。
忠陵墓 在濮陽縣武忠陵村。
咸城遺址 在濮陽縣梁庄鄉。
程庄遺址 在濮陽縣胡狀鄉。
南樂縣
倉頡陵遺址 在南樂縣。
文廟大成殿 在南樂縣城關鎮。
唐槐 在南樂縣城關鎮。
文昌閣 在南樂縣岳固村。
皇姑墳遺址 在南樂縣岳固村。
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樂縣北墳村。
遼將韓昌墳 在南樂縣韓張鎮。
五代梁王彥章營壘舊址 在南樂縣韓張鎮。
察院遺址 在南樂縣谷村。
谷那律墓 在南樂縣谷村。
古馬場 在南樂縣谷村。
明萬曆帝老師王指南墓 在南樂縣煙固屯。
啞驢寺 在南樂縣張果屯。
涼書台遺址 在南樂縣張果屯。
三娘子台遺址 在南樂縣梁村北1.5公里。
明二仙堂 在南樂縣近德固鄉。
清洪福寺遺址 在南樂縣近德固鄉。
赫胥陵東漢古墓群 在南樂縣福堪鄉。
寺卧寺遺址 在南樂縣龍卧村。
台前縣
晉王城 在台前縣吳壩鄉。傳唐末晉王李克用在此築軍壘,後人稱晉王城,簡稱晉城。
野戰軍「孫口渡河處」紀念碑 在台前縣孫口鄉。
張公藝墓 在台前縣。
清豐縣
普照寺 在清豐縣城關鎮。
張清豐碑 在清豐縣城關鎮。
張果老墓& 在清豐縣。
「六塔曉月」 在清豐縣永固集村。為古清豐八景之一。
范縣
春秋閔子騫墓 在范縣張庄鄉。
丹朱墓 在范縣辛庄鄉。
葉廷秀墓 在范縣辛庄鄉。
明末榆園軍起義舊址 在范縣顏村鋪鄉。
龍山文化遺址 在范縣顏村鋪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明文學家李先芳墓 在范縣。
明文學家蘇佑墓 在范縣楊集鄉蘇庄。
明末農民抗捐紀念碑 在范縣楊集鄉陳庄。
⑥ 剛來的濮陽,有哪裡好玩
市內主要旅遊景抄點有:中原綠色庄園、世錦園、濮上園、毛樓生態旅遊區、張揮公園、帝舜宮、雜技故里東北庄、子路墓祠、戚城遺址、蒯聵台、四牌樓、中華第一龍、回鑾碑、御井、八都坊、華東野戰軍濮陽整軍紀念地和朱德、陳毅、鄧小平濮陽活動紀念地及舊居等。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西水坡遺址、回鑾碑、晉冀魯豫野戰軍渡河紀念地、程庄遺址、鐵丘遺址、馬庄遺址、咸城遺址、濮陽四牌樓(含十字街民居)、魏氏墓碑、濮陽基督教堂(含華美中學舊址)、衛河縣抗戰烈士陵園、華野濮陽整軍司令部舊址、八里廟治黃碑(含鎮河鐵獸)、南樂文廟、蒯聵台遺址、倉頡陵遺址、丹朱墓遺址、子路墓、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普照寺大雄寶殿、高城遺址、瑕丘遺址、清豐抗戰烈士祠、中共直南特委舊址、濮陽天主教堂。
⑦ 濮陽的好風景
市區周邊景區
玉皇閣 世錦園 濮上園 鴕鳥園 八都坊 帝舜宮 中心閣 回鑾碑 子路墓祠 張揮公園 唐兀公碑 鐵丘遺址 瑕丘古跡 渠村分洪閘風景區 二賢祠 漢宣防宮遺址 高城古文化遺址 戚城古文化遺址 程庄古文化遺址 顓頊避暑地長樂亭遺址 濮陽海洋館 濮陽清真寺 濮陽耶穌教堂 濮陽天主教堂 姚家暴動紀念地(濮陽縣兩門鎮姚家村北街)濮陽東北庄--中國雜技南故里 中原油田發現井碑 中華第一龍紀念地
南樂景區(中國倉頡文化之鄉)
倉頡陵 康王墳 谷那律墓 南樂牌坊 南樂文廟 南樂三娘子台 宋耿洛漢墓群(郝胥陵)
清豐景區(中國孝文化之鄉)
清豐亭 清豐普照寺大雄寶殿 中原紅都--單拐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
范縣景區
閔子墓 范縣毛樓生態旅遊景區 濮城遺址 十字坡遺址 李橋渡河處 鄭板橋紀念館 毛樓生態旅遊區
台前景區
將軍渡(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處) 大河神祠 晉城遺址 玉皇嶺遺址 張庄排灌站 唐代鄉賢張公藝墓
⑧ 河南濮陽的歷史!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
春秋時期,濮陽一帶屬衛國。公元前629年,衛國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國此時名存實亡。前240年,東郡治濮陽。
宋,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1128年秋,金佔領澶州,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明清時期,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
民國2年(1913年),改開州為開縣。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
(8)濮陽的遺址擴展閱讀
濮陽,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平原,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聊城市、菏澤市接壤,西與安陽湯陰縣、滑縣接壤,西南與新鄉長垣縣毗鄰,鶴濮高速將鶴壁與濮陽兩座城市緊密連接在一起。
濮陽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氣、鹽、煤等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濮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作為「中國雜技之鄉」,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風景名勝
1、戚城遺址
戚城遺址是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衛國的重要城邑遺址,年代為公元前11世紀~前476年。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
戚城又稱「孔悝城」,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衛國孫氏家族的采邑,孫氏家族權傾朝野,其立場的向背直接影響到衛國的政局和諸侯勢力的均衡,所以,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孔子戚城遺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
2、單拐革命舊址
單拐革命舊址位於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等同志先後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並在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廠,成功製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近年來,清豐縣對該舊址進行了多次修復,並按原址建成3個展區、8戶舊居和19座展室,並從全國徵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餘件,各類珍貴圖片400餘幅,並建設了佔地8000餘平方米的革命舊址廣場。
3、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於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築。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聖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
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聖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築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於古繁水河道的陽台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經考古鑽探,地下有漢代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層,充分表明,在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的一個聚居地。
⑨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有哪些發現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現的墓葬M45,其中埋有4人,墓主為一壯年男子,其餘3人可能為殉葬者。墓坑平面南部呈圓形,北部呈方形。墓主頭向南,在骨架的東西兩側,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其足端(即墓的北面)則另有一堆擺成三角形的蚌殼和兩根脛骨。在整個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左右的一龍一虎。龍頭朝北,背朝西,全長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如騰飛。虎頭朝北,背朝東,全長1.39米,高0.63米,頭微低,圜目圓睜,張口露齒,虎尾下垂,四肢交遞,狀如行走。
⑩ 河南濮陽中原由田第一口井開砧什麼地方中原油田第一口井遺址
濮陽市濮陽縣戶部寨鄉小濮州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