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遺址
① 常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常州名勝古跡不多,文筆塔在紅梅公園內,天寧寺在它的旁邊,還有就是淹城遺址。常專州的歷史古跡比較少,主屬要還是人造景觀,比如中華恐龍園,環球動漫嬉戲谷,淹城野生動物園這些。還有青果巷是名人故居的歷史遺跡。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② 常州的歷史是什麼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於1949年設市。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6000餘年,有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疊壓地層。天寧區青龍鎮潘家塘、奚蔣塘、劉家村一帶的潘家塘聚落遺址於1976年發現,距今5500多年,下層屬於馬家浜文化時期,淺層屬於崧澤文化時期。戚墅堰區丁堰鄉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園遺址於1986年發現,距今5000多年,屬馬家浜文化後期。武進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寺墩遺址,距今約4500年,屬良渚文化時期。
自吳太伯從先周一路南奔至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建立句吳,常州作為吳國領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常州武進區的淹城遺址,是中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漢朝《越絕書》:「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兩字相通。奄國為商殷屬國,今山東曲阜縣東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國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約公元前1042年),奄人隨同紂子武康和蒲姑人、東夷人一起反抗周朝。三年,周殺武庚、定奄、滅蒲姑。奄和蒲姑的遺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間,後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稱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時。此外,武進區境內還有春秋時期吳國的闔閭城遺址和胥城遺址等。
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毗陵典農校尉屯田墾殖並統諸縣,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後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毗陵郡曾統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張家港西部)、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毗陵驛就設於此。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毗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後沿用290多年。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佔地聚居,設置僑治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後廢止。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不論貫州、為望、升路、稱府、立市,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宋常州屬兩浙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晉陵縣、武進縣,領晉陵、武進二縣和宜興、無錫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長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③ 常州自然、文化遺產有哪些
常州市抄第一批非物質文襲化遺產名錄
1.董永傳說
2.常州吟誦
3.天寧寺梵唄唱誦
4.乾元觀道教音樂
5.泓口絲弦
6.太平軍鑼鼓
7.跳幡神
8.談庄秧歌燈
9.巨村舞龍
10.溧陽竹馬燈
淹城遺址;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現存遺址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從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城池遺存中,絕無僅有。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④ 常州的名勝古跡
常州景點有:天抄寧寺,紅梅閣,太平天國護王府遺址,圩墩村遺址,瞿秋白紀念館,春秋淹城遺址,南朝文筆塔,北宋蘇東坡艤舟亭,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天目湖太公山,常州亞細亞影視城,南山竹海,東坡公園,中華曙猿館,荊川公園,高靜園,蘭園,近園,張太雷故居,蘆墅公園,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金壇龍山塔,金壇太平天國戴王府,橫山白龍觀,藝林園,顧龍山,龍潭森林公園,滆湖根藝館,華羅庚紀念館,張太雷故居,史良故居,趙翼故居,常州市博物館,太湖灣旅遊度假區,中華恐龍園、溧陽天目湖旅遊度假區、金壇茅山風景區等。
⑤ 常州歷史簡介
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長春、嘗州、武進等。
「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一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
(5)常州遺址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常州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網平原,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東望東海,與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鄰,扼江南地理要沖,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
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2、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為天目山余脈,西為茅山山脈,北為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3、氣候條件
常州屬於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時多有梅雨發生,夏季炎熱多雨,最高氣溫度常達36℃以上,冬季空氣濕潤,氣候陰冷。
⑥ 常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天寧寺 在常州市內。始建於唐永徽年間(650-655),天復年間(901-904)正式建寺,名廣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才稱天寧寺。五代以後,該寺屢毀屢建。現存的殿宇即為清代建築。全寺擁有殿堂、樓閣等大小建築400多楹,佔地面積130多畝。大雄寶殿重檐九脊頂,高約33米,殿闊26米多,殿內鐵梨木大柱高約29米多。天寧寺被稱為「東南第一叢林」。
紅梅閣 在常州市紅梅公園內。高17米,木結構,上下兩層飛檐雙重,築於2米高的土台上。始建於唐昭宗年間(888-904),後遭兵火,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重建。現閣系清代建築,四周砌以圍牆,正中建一石坊,額書「天衢要道」四字,其下鋪有石階14級,整個建築氣勢雄偉。
文筆塔 在常州市紅梅公園內。因是太平講寺(簡稱太平寺)的附屬建築,又稱太平講寺塔。太平講寺為南齊高帝蕭道成所創,初名建元寺,唐乾元年間(758-760)擴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改稱太平興國禪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稱太平講寺,簡稱太平寺。寺在明、清兩代曾遭火燒,現存建築主要是文筆塔。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清光緒年間(1875-1908)重建。此塔在1937年冬日軍侵佔常州時,塔身木構腰檐被焚,塔剎上的寶珠、承露盤被炮彈擊落。1981年5月進行重修,1982年11月竣工,文筆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塔,七級八面,高48.8米。塔基用花崗條石築成,高80厘米。須彌座高1米,每面浮雕蓮瓣。塔內有螺旋形木梯可以登上。
太平天國護王府 在常州市局前街毛家弄口。護王陳坤書於1860年(清咸豐十年)率領太平軍進駐常州,主持軍政。1864年在常州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王府坐南朝北,原來規模較大,現存主要是七開間回字形的大樓,中間為天井,石板地面。屋檐上有龍鳳紋和跳龍門圖案的滴水瓦,樓下落地長窗上雕刻丹鳳圖案。
瞿秋白故居 在常州市覓渡橋北廟沿河瞿氏宗祠內。瞿秋白(1899-1935),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誕生於常州青果巷82號。後因家境貧困,曾數次遷居。1912年遷此,1916年11月離開。瞿氏宗祠建於1898年,是瞿秋白叔祖瞿賡甫出資重建。宗祠共有房屋4進19間,瞿秋白家住在東廂屋,由東側門出入。
張太雷故居 在常州市大南門子和里3號(現為東風南路68弄4號)。張太雷(1898-1927),江蘇常州人。1898年誕生在常州西門外西倉街石皮場外祖父薛錦元家。婚後即租子和里3號後進平房居住。1925年在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回常州居住於此。
清涼寺 在常州市大南門外德安橋南。創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原址在常州東南1.5公里處,元末焚毀。明永樂元年(1403年)移建今址,太平天國時毀於戰火,清至民國重建。在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禪堂等建築。藏經樓保存完好,木構建築,高3層,硬山頂。樓面闊7間(長28米),進深9檁(深15米)。第二層面闊3間(長13米)進深7.2米。禪堂在藏經樓南,為一回字形轉樓,面闊19.8米,進深24.4米。天王殿、清涼佛學院舊址尚存,但已改觀。
意園 在常州市後北岸。原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狀元趙熊詔的花園,內有清初常州畫家惲南田的畫齋—望雲水榭。1860年,太平軍佔領常州,在狀元第內設立聖庫,英王陳玉成駐此理事,成為當時常州府最高的權力機構。1864年5月11日,清軍破城後,李鴻章、戈登搶劫聖庫。後趙氏後裔將大廳、花園轉讓給史姓。光緒中葉,武進縣令史干甫在聖庫原址修建花園,名為意園。園分內外,中用花牆隔開。
艤丹亭公園 在常州市東郊。艤丹亭,始建於南宋,為紀念北宋詩人蘇軾11次來常州且終老於常州而建。清代擴建為乾隆皇帝萬壽行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五十壽辰,常州地方官吏、士紳、文人學士在此舉行祝壽活動,因而艤丹亭亦稱為「萬壽亭」。原建築毀於太平天國戰爭,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宣統二年(1910年)重修。
⑦ 常州市的名盛古跡和自然風光
網上都有,復制給你,還能找到更多!
江蘇常州市名勝、古跡
常州市
天寧寺 在常州市內。始建於唐永徽年間(650-655),天復年間(901-904)正式建寺,名廣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才稱天寧寺。五代以後,該寺屢毀屢建。現存的殿宇即為清代建築。全寺擁有殿堂、樓閣等大小建築400多楹,佔地面積130多畝。大雄寶殿重檐九脊頂,高約33米,殿闊26米多,殿內鐵梨木大柱高約29米多。天寧寺被稱為「東南第一叢林」。
紅梅閣 在常州市紅梅公園內。高17米,木結構,上下兩層飛檐雙重,築於2米高的土台上。始建於唐昭宗年間(888-904),後遭兵火,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重建。現閣系清代建築,四周砌以圍牆,正中建一石坊,額書「天衢要道」四字,其下鋪有石階14級,整個建築氣勢雄偉。
文筆塔 在常州市紅梅公園內。因是太平講寺(簡稱太平寺)的附屬建築,又稱太平講寺塔。太平講寺為南齊高帝蕭道成所創,初名建元寺,唐乾元年間(758-760)擴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改稱太平興國禪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稱太平講寺,簡稱太平寺。寺在明、清兩代曾遭火燒,現存建築主要是文筆塔。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清光緒年間(1875-1908)重建。此塔在1937年冬日軍侵佔常州時,塔身木構腰檐被焚,塔剎上的寶珠、承露盤被炮彈擊落。1981年5月進行重修,1982年11月竣工,文筆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塔,七級八面,高48.8米。塔基用花崗條石築成,高80厘米。須彌座高1米,每面浮雕蓮瓣。塔內有螺旋形木梯可以登上。
太平天國護王府 在常州市局前街毛家弄口。護王陳坤書於1860年(清咸豐十年)率領太平軍進駐常州,主持軍政。1864年在常州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王府坐南朝北,原來規模較大,現存主要是七開間回字形的大樓,中間為天井,石板地面。屋檐上有龍鳳紋和跳龍門圖案的滴水瓦,樓下落地長窗上雕刻丹鳳圖案。
瞿秋白故居 在常州市覓渡橋北廟沿河瞿氏宗祠內。瞿秋白(1899-1935),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誕生於常州青果巷82號。後因家境貧困,曾數次遷居。1912年遷此,1916年11月離開。瞿氏宗祠建於1898年,是瞿秋白叔祖瞿賡甫出資重建。宗祠共有房屋4進19間,瞿秋白家住在東廂屋,由東側門出入。
張太雷故居 在常州市大南門子和里3號(現為東風南路68弄4號)。張太雷(1898-1927),江蘇常州人。1898年誕生在常州西門外西倉街石皮場外祖父薛錦元家。婚後即租子和里3號後進平房居住。1925年在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回常州居住於此。
清涼寺 在常州市大南門外德安橋南。創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原址在常州東南1.5公里處,元末焚毀。明永樂元年(1403年)移建今址,太平天國時毀於戰火,清至民國重建。在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禪堂等建築。藏經樓保存完好,木構建築,高3層,硬山頂。樓面闊7間(長28米),進深9檁(深15米)。第二層面闊3間(長13米)進深7.2米。禪堂在藏經樓南,為一回字形轉樓,面闊19.8米,進深24.4米。天王殿、清涼佛學院舊址尚存,但已改觀。
意園 在常州市後北岸。原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狀元趙熊詔的花園,內有清初常州畫家惲南田的畫齋—望雲水榭。1860年,太平軍佔領常州,在狀元第內設立聖庫,英王陳玉成駐此理事,成為當時常州府最高的權力機構。1864年5月11日,清軍破城後,李鴻章、戈登搶劫聖庫。後趙氏後裔將大廳、花園轉讓給史姓。光緒中葉,武進縣令史干甫在聖庫原址修建花園,名為意園。園分內外,中用花牆隔開。
艤丹亭公園 在常州市東郊。艤丹亭,始建於南宋,為紀念北宋詩人蘇軾11次來常州且終老於常州而建。清代擴建為乾隆皇帝萬壽行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五十壽辰,常州地方官吏、士紳、文人學士在此舉行祝壽活動,因而艤丹亭亦稱為「萬壽亭」。原建築毀於太平天國戰爭,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宣統二年(1910年)重修。
金壇市
太平天國戴王府 在金壇市區縣直街東。戴王黃呈原為李世賢部將,曾轉戰於浙北、皖南一帶。原門前的照壁旗桿已毀,門屋亦經改建。前進正廳平面長方形,三間七架梁,樑上有太平天國龍鳳彩繪。廳後為二層樓房,亦3間。樓右附屬建築已毀壞。由於當時太平天國處於戰爭時期,王府系拆用舊建築翻蓋的。
龍山塔 在金壇市南郊顧龍山上。始建於元代,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崩塌,康熙四十年鄉人出資重建。龍山塔為樓閣形式,磚木混合結構。高7層,約40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內室呈正方形。塔內外壁各層有迴廊腰檐,內外相通。
溧陽市
別橋《淳化閣帖》 在溧陽市別橋鎮馬家村。
廣惠庵碑 在溧陽市別橋鎮馬家村。系明嘉靖「江南才子」馬一龍書法。
竹葉瑪瑙騎門石 在溧陽市別橋鎮馬家村。
唐朝石井欄 在溧陽市溧城鎮。
高靜園 在溧陽市溧城鎮。
東岳廟遺址 在溧陽市上黃鎮山下橋村。今尚存石柱5根,石刻文字清晰完好。
太白樓 在溧陽市溧城鎮。唐詩人李白數度來此並留下詩篇,今以其《猛虎行》「溧陽酒樓三春月,楊花茫茫愁殺人」詩句而建。
武進區
淹城* 在湖塘橋鎮西,距常州市區約7公里。據文獻記載和1957年以來出土的3隻獨木船、銅盤以及原始青瓷、幾何印紋陶等鑒定,約為西周和春秋戰國時的遺物。城有土牆3重,分為子城、內城、外城,城外均有護城河,僅西面有一出口通道。現城址保存較好,是研究西周至春秋戰國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
闔閭城 在雪堰鄉和錫山市埭鄉境內、閭江附近。此城為春秋時期,吳、楚、越三國爭霸時,吳王闔閭為防禦楚國和越國的進攻,於周敬王六年(前514年)令大臣伍子胥所築。此城四周皆河圍繞,城牆僅遺存西南半個城。城為長方形,周約2420米,東西長約910米,南北寬約600米。城牆底部寬約20餘米,現高2-4米不等。在城的斷面並未發現磚石之類,說明此城純用土築。此城形勢險要,城後有胥山、濮射山、龍山作屏障;前方遠處是南山山脈,左邊是太湖。山上烽燧墩,山下土城,進可攻,退可守。
⑧ 常州的名勝古跡都有哪些
1.中華恐龍園
中華恐龍園是一座以恐龍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游樂園,是環球恐龍城的核心景區。
這里既有刺激的娛樂設施,也有輕松休閑的項目,還有孩子們喜歡的動漫體驗館、各種表演,夏季更有動漫水世界和夜公園,是親子游的好去處。
2.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緊鄰淹城春秋樂園,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分為步行游覽和乘車游覽(景區小火車或自駕)兩種方式,適合親子游。
動物園里兇猛的動物都與遊客隔河相望以確保安全,溫順的食草動物可以接觸餵食。
3.南山竹海
南山竹海是一個生態旅遊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有靜湖、古官道、「中國第一壽星」、吳越「弟」一峰等景點。
來到「竹海」可以暫別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氣。
4.淹城春秋樂園
淹城春秋樂園是以春秋為主題的夢幻樂園,是春秋淹城旅遊區的核心景區。
園內有仿古王宮、諸子百家雕塑,你可以了解到春秋時期的歷史,同時可體驗現代化的游樂項目,還能欣賞到編鍾表演、夏季的水影秀等節目。
5.嬉戲谷
嬉戲谷距太湖畔約1公里,距常州市區近40公里,是大型動漫遊戲主題樂園,既有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游樂設施,也有售賣動漫周邊產品的淘寶大街,可以邊玩邊逛邊買,夏季還會開放完美水世界與夜公園,是親子游勝地。
6.天目湖山水園
天目湖山水園位於溧陽市南8公里處,天目湖的北岸,是整個天目湖的核心景區。
這里四面群山枕水,湖中島嶼散落,水質很好,坐遊船欣賞碧波盪漾的天目湖,宛如進入仙境。
整個旅行過程不耗體力,特別適合全家出行。
7.天目湖涵田半山溫泉
天目湖涵田半山溫泉擁有室外和室內溫泉,位於室外半山上的一線湖景池是亮點,能邊泡溫泉邊賞天目湖。
白天碧綠的湖水與青山相應,夜晚靜謐的湖水與燈影相伴,夏夜的星光,冬夜的飄雪,給在這泡溫泉帶來莫大的樂趣。
8.天寧寺
天寧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是佛教音樂梵唄的發源地之一,現在是常州最大的寺廟,以「殿大、佛大、鍾大、鼓大、寶鼎大」為特點,僅說大雄寶殿就有十層樓那麼高。
寺廟內的天寧寶塔建成於2007年,是常州地標之一。
9.中華孝道園
中華孝道園面朝太湖,背靠蓼莪山,融合了孝道和觀音文化,在此既可以看到為紀念二十四孝之一王裒而建的蓼莪禪寺,也可以看到高大的觀音塑像。
景區的建築很新,周邊環境具有鄉村風情,但是位置偏遠,更適合自駕游。
10.東坡公園
東坡公園位於常州古運河畔,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環境古樸典雅。
鎮園之寶艤舟亭相傳始建於南宋,蘇東坡先後11次來常州,數次在此泊舟登岸。
公園於1954年由艤舟亭擴建而成,現在看到的亭子是1984重建的。
⑨ 常州淹城遺址的淹城古跡
,三道圍牆逶迤起伏,三道護城河常年清波盪漾,曲水流暢。水護城,城依水,茂林修版竹,蒼松郁秀。草木土權石大都不加修飾,寂寂富於野趣。城內和外圍有大小土墩七十餘座,大多為春秋時期墓葬。站在子城河的荷花池畔,荷花謝了,枝葉猶在,一陣秋風吹過,荷葉搖曳不定,顯得很落寞,好一派空山無塵絕俗之境,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有人說,「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不無道理。
⑩ 常州的名勝古跡有那些
天寧寺,號稱「東南第一叢林」;紅梅閣,東坡洗硯池,藤花舊館,唐荊川墓,太平天國護王府遺址,圩墩村遺址,瞿秋白紀念館,春秋淹城遺址,南朝文筆塔,北宋蘇東坡艤舟亭,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溧陽公園有史貞女雕像(伍子胥的故事),天目湖太公山,常州亞細亞影視城,南山竹海,南大街,東坡公園,中華曙猿館,篦箕巷,常州橫山橋鎮,荊川公園,高靜園,蘭園,近園,武進闔閭城,張太雷故居,呂思勉故居,蘆墅公園,萊蒙都會國際商業街區,青果巷,前後北岸,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金壇龍山塔,金壇太平天國戴王府,橫山白龍觀,藝林園,顧龍山,溧陽南楊橋,龍潭森林公園,延陵路,陽湖廣場,滆湖根藝館,華羅庚紀念館,史良故居,趙翼故居,常州市博物館,太湖灣旅遊度假區。近年來,常州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推出了環球恐龍城、溧陽天目湖旅遊度假區、金壇茅山風景區等。
千年古剎天寧寺,是我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東南第一叢林」(叢林,梵名 Vindhyavana,僧侶聚集、修道之處,亦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它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650-655),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天寧寺的開山祖師是法融禪師,乾隆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並為寺題「龍城象教 」匾額和楹聯。這里終日香火鼎盛,遊客如雲,現為全國重點保護寺院。天寧寺內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樓、三室、兩閣共497間房舍,總面積110多畝。天寧寺主要由天王殿、羅漢堂、大雄寶殿、望海觀音、玉佛殿、放生池等景點組成。
位於溧陽市南八公里處,有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因屬天目山余脈,故名「天目湖」。天目湖開發建設始於1992年,是一處集森林度假、農業觀光、環境保護和湖上娛樂於一體的省級旅遊度假區。目前已建成羊山自然公園、湖裡山公園、報恩禪寺、狀元閣、射擊城、海洋世界、水上樂園等旅遊景點,湖周群山環抱,湖水清冽,間有畫若棋盤的田畔,疏密錯落的茶園,到處是一幅幅純自然的田園風光圖,湖岸蜿蜒曲折,自然景色與人工點綴相得益彰。景區內古樹名木,奇花異草,姿態萬千。野豬、野兔、野雞、野鴨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自成天趣。山、水、林、禽、獸同生共榮,構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生態圖。
天目湖
景區內主要有山水園、綉球島、狀元閣、鳥島、太公山、報恩禪寺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