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游記
㈠ 三峽游記1篇~
七月十二日下午,我們循古時地方官員接聖旨的地方----朝天門九號碼頭登上天府號遊艇,37度的氣溫和歌樂山後遺的煩悶內熱,使我頗感疲憊,一頭扎進冷氣艙房後,竟然有出門的恐懼感,重慶,真是練鋼爐旁的地方,不過重慶有一個微妙的現象,就是它比廣西的桂林有更多絕對值意義上的美女,包括身材和皮膚,大自然不但給重慶的女性予客觀美的全部,同時也逼迫她們在主觀上選擇性感美。
隨著一聲啟航的汽笛,姿色頗佳的重慶導游挺胸昂首,藉助節奏性起伏的胸廓,亮開嗓門說:「長江!源自海拔6621米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一條母親河!」「母親河?!」我嘀咕了一聲,旁人逗我說「算是二奶吧!」嘖!誰是草頭誰是接枝,看來我真還得去一趟黃河了。
實際上,長江三峽是長江中最為壯觀的一段,如果說大自然能夠塑造出天仙般重慶的美女,那麼大自然作為三峽的能工巧匠也就不足為奇了,加上人民的勞耕和創作以及歷代名人的點綴,為我們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提供了一個人文平台。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相傳戰國時劉備託孤的地方,一代英雄從此埋下阿斗悲劇的伏筆),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豐都鬼城是游三峽必經景點之一。相傳漢代兩位道士陰長生和王方平在此修道升天,後人從時間和空間上將兩位道士搓合成「陰王」,即陰間之王,於是豐都自然成了陰曹地府所在,豐都主要由平都山、天堂山和雙桂山三座山脈構成,名氣較大的是平都山,主要是一些真跡所在,北宋蘇東坡游覽豐都時寫下「平都天下古名山」詩名,平都山遂改稱「名山」。從重慶到豐都,已經是七月十三日的凌晨,我們只准備游覽其中的兩個景點,一個是人造的亞微觀陰曹地府全景,另一個就是顯示真跡的名山。順著即將被淹沒的豐都鬼城舊街,抬頭望去,可見幾乎是頂天立地的天堂山巨幅鬼王白色雕像,創意是上托冥界喜怒哀樂、下壓在世作惡之徒,懲惡揚善矣!實際上,最初的感覺並沒有如創作者所期望的那樣,因為我們實在沒有陰間那種虛擬殘酷的恐懼感,陽間,太多的惡者仍在消遙,不少善者卻被視為弱智,陰曹地府的假想真能滌盪我們的靈魂嗎?!當你游完「陰曹地府」和名山上的真跡,你會發現鬼文化實際上是反映了這樣一種願望,就是人死後無一例外的要到豐都來報到,然後由陰王領導下的諸位判官來審判,如果在世時作惡多端,將被判入地獄,受盡冷兵器時代的各種酷刑,在無盡的折磨中痛吟,善者則升天,在鶯歌燕舞中繼續享受天年。給人的印象是這種人性化安排的陰間是一處沒有腐敗的凈土。不過當你從名山上的天子殿出來後,善惡的敲門磚還是無時無刻在叩擊著那扇陽間的心菲,除非你把剛才看到的一切拋之腦後,否則在酷熱的鬼城中還是要沁出一絲冷汗的。
遊艇繼續向東駛去,目送豐都鬼城離我遠去,眨一眨眼,確認我仍在陽間,善惡看來還是給我們留下足夠的選擇空間的。不久,在前方,望見臨江北岸聳立著一塊孤石,在翠綠的莽林中隱約可見鑲嵌其中的檐陵廟宇,這就是忠縣的石寶寨,相傳女蝸補天時一不小心掉下一塊七彩石,於是成就了當今的石寶寨。其實,華夏文化薰陶下的勞苦匠人,才是創造這些神話的真正主人。石寶寨,明萬曆年始建,清康熙至同治年多次擴建維修,才形成今天的明珠般超理論古建築群,它主要由暗喻九層天的九層「梯雲直上」木質穿斗木石相銜結構的依崖而建的樓閣構成,歷盡人世間滄桑仍然固如鐵鋼,湛稱長江明珠實至名歸。可惜的是船至奉節白帝城時夜幕降臨,整個瞿塘峽在黑暗中渡過,於是瞿塘峽也就與腦震盪的人生記憶空白期一樣,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七月十四日,一輪紅日在船頭東升,霞光嵌入碧波盪漾的江水中,讓人虛幻出一幅金碧輝煌的江河晨景,在這樣令人如痴如醉的背景中,我們依稀看到了晨曦中新舊對照的巫山縣城,時代的發展我們幾乎可以在這里找到一個臨界點,這種捕捉時代的機會在人的一生中恐怕是非常難得的。更讓人婉惜的是,有時機會到了身邊你卻在無意中讓它逝去。到巫縣,其實主要是游小三峽,巫縣的時代痕跡只是個人的靈感捕捉,機會在這里會被解讀為多種內涵是可以理解的。小三峽是由長江在巫縣的一分支脈流大寧河構成的,被人為的分為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故稱小三峽,小三峽與其它山水旅遊景點一樣,按照我們的意願安排,將兩岸峽壁上的天然洞石,意化為各種各樣的傳說,逗出遊人的各種主觀慾望,求得一時的平衡,其實這也可以說是生命抑或生活的精彩。在游小三峽中,我一直在想,我又能尋得什麼平衡嗎?說來也巧得很,時空如此湮茫,竟然能演繹出天各一方的兩個人在某個經緯度處相遇,大自然是無意的,但人間卻要賦予概率般珍惜的情感,首先這應被視為幸運的平衡。小遊艇上坐位的旁邊,有一位來自武漢旅遊團的年輕MM,矜持中也擋不住青春的活潑,我的思緒凝滯在那毫無生命可言的峽壁上,我身旁的這位MM卻與她的團友姐妹們以各種語符「猴子!」「悟空!」「MONKEY!」呼喚著峻嶺叢林中的生命,我突然醒來,我意識到應該與青春展開對話,機不可失,於是,我與這位MM交換了信息,她說她第一次乘舟游戈,激動的心情洋溢,雖然是一些簡單的信息,但我卻真切感受到曾經擁有的那段遙遠而美好的青春時光,我想,這一定就是我正在尋覓的青春平衡吧?!我終於從峽壁上自古留下的棧道痕跡上,解讀出創造如此奇跡的靈性的青春,這就是留給秋天的印記啊!小三峽的古棧道綿延四百多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古棧道遺跡,它伴隨著我對青春的思考,成為我游小三峽刻骨銘心的記憶。
午後,我們仍順江東下,欣賞巫峽兩岸的峭壁風光。過了巴東縣城,江面突然收窄,可見急流暗涌,江北的屈原故里、昭君故里一一徐徐而過,將近峽窄出口處,導游說,從前有一艘德國艦艇,逆流而上,想通過這個峽口,結果沒有成功艇沉人亡,可以想像灘之險流之急呀!我站在船頭的桅桿處,自然而然浮想到泰坦尼克,世間還是有某種東西會讓一個人去思考怕這個字的。遊艇駛出峽口,江面豁然開闊,遠處,新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象一龍巨龍橫卧在寬闊的江面上,它擊碎了此上所有東下的狂流,企圖與大自然的山水共舞共存,在這里你完全能夠感受到人類的發展是如此宏觀,從這個角度,我們又如何擺正怕字的位置呢?此時此刻,我的思潮隨著滾滾東逝的江水,真有淘盡無數英雄的狂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