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電聲
㈠ 西游記序曲里的'豆豆兒'是什麼樂器
電子琴模擬的鼓點音效,老版西遊記有著很濃厚的戲曲色彩。
《西遊記序曲》別名《雲宮迅音》由許鏡清作曲、胡炳旭指揮、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隊演奏,該樂曲是央視六小齡童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片頭序幕曲。
創作背景
許鏡清與楊潔導演
許鏡清:這個音樂說句真話,對我來說,當時楊潔導演跟我這么說的,楊導演說原來前面那段有一個主題歌,後來楊導演把那個主題歌拿掉了,讓我重新選一個兩分四十秒的音樂,她當時講的就是我們按照你的音樂去剪輯畫面,我說那怎麼選?她說你隨便,這個東西讓我真的很為難,她如果說給我個框框,我按照她的框框就完成任務了,她說你隨便,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你想《西遊記》那麼多人,有妖怪,有什麼仙女,天上的、地下的、洞里的,各種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按照我過去的文化教育,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義的和非正義的等等等等都交織在一起了,所以說人物很多,那麼就是說主線是師徒四人,你說這個音樂怎麼寫,你是用你的音樂去概括師徒四人取經,還是概括孫悟空大鬧天空,還是概括孫悟空跟妖精們斗爭,這個內容很復雜,所以我就想我3天沒動筆,我在想這個東西怎麼寫,我天天在琢磨,有一天在那琢磨的時候,就聽到外邊有一個臨時工,拿一個飯盒吃午飯,他隨便在嘴裡哼了一個東西,他一邊敲飯盒當當就敲,他是當當當,好像他就是這么個調,我的開頭就有了,這么就來了。我很快就把這段寫完了,但是下面的怎麼辦?
真的我寫東西從來沒有這么費勁過,真是夜不能寐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晚上我睡覺的時候,真的腦子里頭完全裝著《西遊記》里頭的各種形象,天宮什麼的,突然就遠遠飄來一個女生的感覺,我就趕緊爬下來了,就把前邊那段曲子,兩段應該有的都有了,那麼小號和銅管的這段音樂顯得雄壯,很有力度,那是對一種正義的,就是按照我們那時候教育我們那時候,對音樂的理解,那就是說一種向前的,一往直前的那種感覺,它有一定的力度。那麼那個女生一出來飄的聲音,那就是一種幻想的東西,一種神話的東西,一種美的東西,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只要你可以想,給你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那麼就是這兩種東西在里邊交叉著應用,就形成了現在《西遊記》的前奏。
我在里邊用了電聲,用了電吉他、電子鼓,在我寫這個《西遊記》之前,幾乎在電視劇里沒有人用過電聲音樂,我是第一個用的電聲音樂。
㈡ 西遊記主題曲《雲宮迅音》有沒有現場交響樂的視頻。
作曲的許鏡清老師已經開了西遊記主題音樂會,演奏了交響版的《雲宮迅音》。
我看了一個整場錄像版,只是可惜開頭結尾熱情觀眾的掌聲有點不太和諧了。。不過還好又找到一個無掌聲的版本,不知道是不是另外錄的。總的來說編曲還可以,對旋律的安排沒有多大變動,也沒有減去一些特色樂器,只是把電聲變成管弦樂,然後重復了一下,這樣時間加長了更耐聽些,只是不太喜歡結尾加的一段女高音。
【交響樂版】《2016西遊記音樂會》雲宮迅音(官錄)_演奏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712660/
㈢ 西遊記序曲的創作背景
許鏡清:這個音樂說句真話,對我來說,當時楊潔導演跟我這么說的,楊導演說原來前面那段有一個主題歌,後來楊導演把那個主題歌拿掉了,讓我重新選一個兩分四十秒的音樂,她當時講的就是我們按照你的音樂去剪輯畫面,我說那怎麼選?她說你隨便,這個東西讓我真的很為難,她如果說給我個框框,我按照她的框框就完成任務了,她說你隨便,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你想《西遊記》那麼多人,有妖怪,有什麼仙女,天上的、地下的、洞里的,各種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按照我過去的文化教育,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義的和非正義的等等等等都交織在一起了,所以說人物很多,那麼就是說主線是師徒四人,你說這個音樂怎麼寫,你是用你的音樂去概括師徒四人取經,還是概括孫悟空大鬧天空,還是概括孫悟空跟妖精們斗爭,這個內容很復雜,所以我就想我3天沒動筆,我在想這個東西怎麼寫,我天天在琢磨,有一天在那琢磨的時候,就聽到外邊有一個臨時工,拿一個飯盒吃午飯,他隨便在嘴裡哼了一個東西,他一邊敲飯盒當當就敲,他是當當當,好像他就是這么個調,我的開頭就有了,這么就來了。我很快就把這段寫完了,但是下面的怎麼辦?
真的我寫東西從來沒有這么費勁過,真是夜不能寐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晚上我睡覺的時候,真的腦子里頭完全裝著《西遊記》里頭的各種形象,天宮什麼的,突然就遠遠飄來一個女生的感覺,我就趕緊爬下來了,就把前邊那段曲子,兩段應該有的都有了,那麼小號和銅管的這段音樂顯得雄壯,很有力度,那是對一種正義的,就是按照我們那時候教育我們那時候,對音樂的理解,那就是說一種向前的,一往直前的那種感覺,它有一定的力度。那麼那個女生一出來飄的聲音,那就是一種幻想的東西,一種神話的東西,一種美的東西,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只要你可以想,給你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那麼就是這兩種東西在里邊交叉著應用,就形成了現在《西遊記》的前奏。
我在里邊用了電聲,用了電吉他、電子鼓,在我寫這個《西遊記》之前,幾乎在電視劇里沒有人用過電聲音樂,我是第一個用的電聲音樂。
㈣ 最老版西遊記片頭曲中演奏的樂器
都是一些我國古代常用的樂器。 主要給人的感覺很空靈,因為主旋律是簫聲。 然後類似泉水叮咚又有穿透力的是古箏的高音區。 所以,總體而言是以蕭為主,以古箏為輔的。 給人以飄忽似夢境的感覺。 嘻嘻。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呢。
㈤ 86版西遊記第二集21分鍾-22分鍾的配樂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我所知道的有琵琶,鍾,古箏,木魚
有編鍾,古箏,笛子......可能是!
㈥ 西遊記主題曲是什麼風格的
看看作詞和作曲者就可以知道一些了
——————
許鏡清,出生於山東龍口。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
許鏡清從小就喜歡音樂,他常常站在電線桿下聽農村廣播喇叭里放出的幽默潑辣的二人轉。中學時代,他在音樂作曲方面就已鋒芒畢露,不但學精了拉二胡,而且學會了吹笛子、彈鋼琴等。他是學校文工團樂隊隊長,他根據同學們修吉興河水庫挑土、打夯的勞動場面,創作譜曲了《吉興河水庫》大聯唱。聽著同學們哼唱自己創作的樂曲,他第一次真實地體驗到了音樂作為精神食糧帶給他的快樂享受。
1965年,他從哈爾濱藝術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現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任作曲,為之創作了大量農業科教記錄電影音樂。他的音樂作品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民族管弦樂、交響樂、電聲音樂、戲曲音樂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音樂創作才華及深厚的藝術功底。
1972年到1980年之間,他先後創作了板胡獨奏曲《喜開豐收鐮》、大型民樂合奏《烏蘇里啊我的故鄉》、揚琴協奏曲《井岡山》等,以及當時國內家喻戶曉的民樂合奏《大寨紅花遍地開》。1980年以後,他介入電影音樂創作,曾為故事片《丹心譜》、《紅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羅漢》、《就要嫁給你》等八部電影作曲,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贊譽。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西遊記》的音樂開創了在電視劇中電子音樂和民樂及管弦樂隊結合的先河。其音樂創作內涵之豐富、旋律之優美、劇情與音樂契合之到位,迄今為止無可匹敵。在片頭中,雖沒有歌詞,但那深情的曲調卻能讓人感受到取經路上的滄桑與艱辛,與唐僧在夕陽下騎馬的剪影和孫悟空搖櫓出海學藝的鏡頭組合在一起,能引發人們強烈的共鳴。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標志性音樂,旋律高亢蒼涼,意境恢宏深邃,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取經路上的艱難和師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風貌,使人不禁為之動容。
他是位高產作曲家,迄今已為100多部電視劇創作了主題曲及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無論在《女人不是月亮》、《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還是《半邊樓》、《弘一法師》、《情債》、《七品欽差劉羅鍋》、《汽車城》等電視劇的主題歌都體現了這一點。
————
閻肅,劇作家。原名閻志揚。河北保定人。重慶大學肄業。1930年生,1950年後任西南青年文工團演員1分隊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西南軍區文工團分隊長,空軍歌劇團編導組組長,空軍歌舞劇團創作員,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創作的歌詞《我愛祖國的藍天》、《下四川》1964年獲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創作優秀獎。歌劇《江姐》1977年獲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創作獎。與人合作的歌劇《憶娘》、京劇《紅燈照》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音協委員。
㈦ 1982年經典版《西遊記》片頭曲是誰創作出來
西遊記片頭曲作者 許鏡清,出生於山東龍口。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 [編輯本段]人生經歷 許鏡清從小就喜歡音樂,他常常站在電線桿下聽農村廣播喇叭里放出的幽默潑辣的二人轉。中學時代,他在音樂作曲方面就已鋒芒畢露,不但學精了拉二胡,而且學會了吹笛子、彈鋼琴等。他是學校文工團樂隊隊長,他根據同學們修吉興河水庫挑土、打夯的勞動場面,創作譜曲了《吉興河水庫》大聯唱。聽著同學們哼唱自己創作的樂曲,他第一次真實地體驗到了音樂作為精神食糧帶給他的快樂享受。 1965年,他從哈爾濱藝術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現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任作曲,為之創作了大量農業科教記錄電影音樂。他的音樂作品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民族管弦樂、交響樂、電聲音樂、戲曲音樂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音樂創作才華及深厚的藝術功底。 1972年到1980年之間,他先後創作了板胡獨奏曲《喜開豐收鐮》、大型民樂合奏《烏蘇里啊我的故鄉》、揚琴協奏曲《井岡山》等,以及當時國內家喻戶曉的民樂合奏《大寨紅花遍地開》。1980年以後,他介入電影音樂創作,曾為故事片《丹心譜》、《紅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羅漢》、《就要嫁給你》等八部電影作曲,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贊譽。 [編輯本段]音樂作品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西遊記》的音樂開創了在電視劇中電子音樂和民樂及管弦樂隊結合的先河。其音樂創作內涵之豐富、旋律之優美、劇情與音樂契合之到位,迄今為止無可匹敵。在片頭中,雖沒有歌詞,但那深情的曲調卻能讓人感受到取經路上的滄桑與艱辛,與唐僧在夕陽下騎馬的剪影和孫悟空搖櫓出海學藝的鏡頭組合在一起,能引發人們強烈的共鳴。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標志性音樂,旋律高亢蒼涼,意境恢宏深邃,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取經路上的艱難和師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風貌,使人不禁為之動容。 他是位高產作曲家,迄今已為100多部電視劇創作了主題曲及音樂。他的影視歌曲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融合。無論在《女人不是月亮》、《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還是《半邊樓》、《弘一法師》、《情債》、《七品欽差劉羅鍋》、《汽車城》等電視劇的主題歌都體現了這一點。 當談到如何作曲時,他說:「作曲先做人,誠實、謙虛、追求,應該是人生的坐標。我在作曲前,首先要凈化心胸,作曲時從不去考慮這個曲子會賺多少錢,能出什麼名。如果抱著這樣的目的,肯定不會作出人民大眾歡迎的曲子。雖然音樂也市場化運作了,但每當我有創作任務時並不是計較報酬,而是看看這歌是否適合自己創作。」 許鏡清一次給音樂學院的學生講課時說:「你們被演唱方法統治的時間太久了,唱歌固然要講究技巧,但是歌為心之聲,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表達感情,心中明白給誰唱歌,才能表情達意,聲情並茂。」「民歌要按照你們這樣唱法,將來會死掉,因為老百姓不歡迎啊。中國民歌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濃厚的民族情感呈現在老百姓面前,如果拋棄了感情,就不是民歌,就遠離百姓。中國的民歌本身就是多樣化的,你把他規范化、正統化、科學化、模式化了,民歌就停滯不前了,唱出的歌就沒有感情色彩。所以要有自我的感情抒發,個性的放大和理念的張揚,才能唱出自身的特點。」 許鏡清說:一個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事你最喜歡的東西,並且做出成就來。我們衷心祝願他不斷有新的優秀作品問世。) 作曲:許鏡清 ( 本曲為25集電視劇《西遊記》開頭音樂 歌曲簡介:這首是女聲合唱曲,出現在西遊記開頭部分。開頭由管樂奏起,加上電子配樂,古箏,琵琶等樂器合奏。是上乘之作! 下載: http://www3.huain.com/xyj/ 西遊記序曲.mp3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067686.htm 23 回答者:
記得採納啊
㈧ 西遊記主題曲
《西遊記》的主題曲是:《西遊記序曲》,也叫做《雲宮迅音》。
《西遊記序曲》由作曲家許鏡清創作於1986年。《雲宮迅音》一開始甚至連歌曲名都沒有,一直被叫做「西遊記序曲」或「前奏曲」,樂曲名是網友們在電視劇播出多年後取的。
該曲以器樂曲的形式出現,巧用電子鼓,活靈活現了孫悟空騰雲駕霧的颯爽英姿,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在當年的電視配樂中開了電聲音樂與管弦樂隊、民樂結合的先河。該曲像是孫悟空金箍棒的力量,或者唐僧取經堅韌不拔的精神。
作曲者許鏡清大膽配器選擇,電子聲、電子樂,小號和銅管顯得雄壯,是種正義的一往直前的感覺;女聲一出來飄,就是一種神話的美的東西。兩種元素不斷交叉,就形成了《雲宮迅音》。
(8)西遊記電聲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985年春天,劇組接到消息,央視要把16集《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期間集中播出。播出前,楊潔告訴許鏡清,要把另一位作曲家創作的《西遊記》片頭曲拿掉,重新寫一段2分40秒的音樂。這段後來被網友稱為《雲宮迅音》的曲子,卻讓許鏡清大費腦筋。
許鏡清習慣晚上寫作,中午起床。有天中午起來後迷迷糊糊在床上發呆,正好幾個民工從窗前經過,一邊叮叮當當敲著飯盒,一邊哼著小調。許鏡清如醍醐灌頂,從民工調子里脫胎而來的一段經典的「登登登登」就此醞釀而出。
二、作曲家許鏡清
許鏡清是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音樂人,其作品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完美融合。曾先後為《西遊記》(楊潔版、張紀中版)、《女人不是月亮》、《紅象》、《丹心譜》、《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弘一法師》、《半邊樓》等一百多部影視作品創作主題曲和音樂。
電視劇《西遊記》除了劇中膾炙人口的情節和活靈活現的人物,《雲宮迅音》《女兒情》《天竺少女》《敢問路在何方》等一批歌曲、音樂也已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這些作品正是由許鏡清創作。
㈨ 西遊記主題曲算是內地電音先驅嗎
是的
1983年起,許鏡清開始從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創作,1987年年底完成,四年中為整部電視劇一共寫了15首插曲,上百段配樂[2]。[3] biubiubiu嘟嘟!噔噔蹬蹬,噔噔蹬蹬,洞洞洞!
這首《西遊記》經典片頭曲即《雲宮迅音》,號稱全國99%的人聽過。
它開創了中國電子樂、民樂及管弦樂結合的先河。
在當時80年代的音樂環境下,影視劇里的曲目必須是要有歌詞,而且當時電視劇里幾乎沒有人用過電聲音樂,許鏡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㈩ 作曲家許鏡清天津揭秘《西遊記》神曲」如何誕生的
7月29日,著名作曲家、中央電視台1986年版電視劇《西遊記》總作曲許鏡清亮相天津,與眾多粉絲見面互動,揭秘《西遊記》系列音樂艱辛的創作過程。
據介紹,在這台演唱會中,人們印象中的《西遊記》音樂將通過許鏡清的精心設計以更為震撼的方式呈現。原汁原味的主旋律,融合各種高科技,採用「和景以歌」的形式,讓《西遊記》音樂與現代流行相依相融,交響樂隊、電聲演奏、藝術家演唱等藝術形式共同打造。其中多首作品還進行了創意改編,如《相見難別亦難》變成男女重唱,音樂更美妙、旋律更動聽,《五百年桑田滄海》也將改變演唱方式,以貼近當代審美的方式引發觀眾共鳴。
許鏡清稱,演唱會主要由包括歌曲原唱者在內的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共同演繹。此外,眾多主創人員的現身也將是本台音樂會一大亮點。演員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劉大剛「師徒四人」將在津門舞台重聚,分別帶來經典歌曲。其中,「唐僧」遲重瑞將以《唐僧抒懷》表達排除萬難、誓取真經的宏願,《晴天月兒明》唱出師徒間的殷殷情懷;「二師兄」馬德華也將獻唱意想不到的經典作品。
此外,和電視劇中的「玉帝」「如來」「觀音」等眾仙家以及「妖魔鬼怪」的演員也將一道來津。這也是許鏡清首次以情景融合演唱演奏等方式將《西遊記》音樂和歌曲匯聚舞台。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