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史前古城遺址發掘

史前古城遺址發掘

發布時間: 2021-01-10 00:23:47

⑴ 中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是哪十大

1、煙墩堡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長江三峽工程淹沒區的重慶市豐都縣,出土標本 1萬余件,其中石製品 1341件,以礫石為原料,主要採用錘擊法打制而成,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這在中國南方舊石器一直中尚屬首次發現。 該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在認識南北工業傳統間的關系方面具有橋梁作用,對中國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的舊石器文化發展的研究也提供了可供對比的研究資料,具有一定科學價值和科學意義。

2、妯娌遺址位於河南省孟津黃河岸邊,自仰韶晚期延續到龍山早期,居住區居北,墓葬區居南,窖穴區和制石工場居西。墓葬多有生土二層台,發現有迄今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墓葬,出土文物豐富多樣,有黃河中游最大的石壁及三件形制相同、大小依序的陶鐃形器等。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的挖掘和研究對王灣二期文化石器的聚落形態及社會組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3、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指分布於成都市的新津寶墩遺址、溫江魚鳧村遺址、郫縣古城遺址、都江堰芒城、崇州雙河以及紫竹等 6 處古城,面積在 11 - 60 萬平方米不等。其中郫縣古城城址中部發現被若干中小環繞的面積達 550 平方米的大型房址, 其內築有 5 個長方形卵石台。古城群屬寶墩文化,是三星堆文明的前身,是迄今所知我國西南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該遺址群的發現對於研究成都平原當時的社會結構河宗教信仰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意義。

4、應國墓地主要是周代應國貴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應國滅亡後部分楚國貴族墓葬與兩漢時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屬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地區薛庄鄉。應國墓地共發掘應國墓葬 42 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徵。出土文物數千件,主要是青銅器和玉器。所出銅器銘文涉及大射禮、俯聘禮、帝王廟號、喪服制度,對古代禮儀制度與諸侯方國史研究有重要價值。排列有序的國君墓葬,為同時期墓葬斷代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5、安丙墓 位於雙河鎮東 2 公里處,是南宋資政大學士、少師。魯國公安丙夫婦及族屬墓群。墓地及地面局附屬物規模宏大。墓內結構反映了宋代古建築的獨特風格,尤其是浮雕、動植物、器樂等圖案情態自然,形象逼真。工藝十分考究,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和參觀價值。該址的發現被列為 「96 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 1996 年 2 月,安丙墓被當地村民挖墓坑時發現,後經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墓葬 5 座及地面附屬建築遺址 4000 余 m2 。 安丙及其家族墓座東朝西 , 由北至東南方向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後枕山坡。墓葬均為頂券式石構建築 , 由墓室及墓道兩部分組成 , 並設有排水系統。主墓 (m2 、 m1) 為安丙及福國夫人之墓 , 風格、大小相同。 m3 、 m4 墓墓主不詳,風格、大小一樣。 m5 墓與主墓相似,但小於主墓,據考證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 安丙墓規模宏大,墓室雕刻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6、馬樓三國吳簡是1996年10月在長沙市中心的走馬樓建設工地中一口古井中發掘出來的。這批埋藏了1700多年的三國時期孫吳紀年簡牘,包括竹簡、木簡、木牘、封檢等,共計14萬余枚,超過中國歷年出土簡牘數量的總和。這是中國上世紀繼殷墟甲骨卜辭、敦煌文書之後,在古文獻資料方面的又一重大考古成果。 出土簡牘呈灰棕色或黃褐色,長短寬窄各異,字體工整有序,隸中帶楷。每片字數多少不等,木牘每枚80至120字,竹簡每枚30至40字。

7、北票喇嘛洞墓地位於遼寧省北票市南八家鄉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組西山坡上,因村中有一清代喇嘛廟,廟後有山洞而得名。山坡為大凌河的二級台地,坡下為大凌河的沖擊平地。東北距北票市 20 公里。墓地南 1 公里即大凌河,由此溯大凌河而上約 30 公里即朝陽市。該墓地市 20 世紀 70 年代當地村民在取土時發現的。

8、出土文物 3100 余件(套),其中鐵馬鞍具、成套銅鎏金鏤孔帶具、醬釉陶羊尊首見於三燕文化墓葬,豐富了該文化內涵。 北票喇嘛洞鮮卑貴族墓地是迄今為止發掘規模最大的鮮卑族文化遺存,共發現墓葬 419 座,時代為 3 世紀末到 4 世紀初,出土了近 3000 件文化遺物。墓葬形式和很多隨葬物等均為以往所不見,展示了鮮卑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頭盔 . 鐵甲 .. 馬具組成的甲騎具裝,是中國已知最早的實物。大量鐵制兵器和生產工具共存,表明鮮卑族內部社會結構已由游牧向農耕轉變。馬具金器等還可以看初對朝鮮半島和日本同類器物的強烈影響。

9、青州龍興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數形體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續 500 年的石 、 玉、 陶、 鐵、 木和泥造像 200 余尊,其中以北齊時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薩、 弟子、 羅漢 、 飛天、 供養人等多種題材。造像有浮雕 、 鏤雕、 線刻、 貼金、 彩繪,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為山東地區北魏至北齊時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貴的斷代標本。以北魏、東魏、北齊造像為主的佛教窖藏,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青州市。龍興寺始建於北魏時期,是一處延續千餘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於寺院遺址的最北部,南北長 8.7米、東西寬6.8米,坑內有規律地埋藏有北魏、東魏、北齊至隋、唐、北宋時期的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岩、陶、鐵、木及泥塑等各類佛教造像400餘尊。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僅高20厘米。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鏤雕、線刻、貼金、彩繪等多種技法。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的發現,為研究中國佛教美術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的實物資料。青州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的發掘是近年來中國境內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時期中國佛教藝術的傑出成就,為研究佛教在我國的傳播及雕塑、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珍貴資料。近年來,經過我館業務人員日復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對,這些曾慘遭破壞的藝術珍品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後在美國、日本、德國、瑞士、英國、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舉辦了精品展或大型專題展。當人們看到那些面帶微笑的佛像、衣著雍容華貴的菩薩、呼之欲出的飛天、生動活潑的護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蓮時,無不被其深深折服。

10、雙乳山漢墓東北 1.5公里處的福祿山頂部椰油兩座陵墓,封土高大,保存尚好,其形制、排列、規模等都和雙乳山漢墓相似,所以我們推測也是西漢濟北王陵,顯然,這里應該是稀罕濟北國的王陵區。福祿山漢墓的發現,也為證明雙乳山漢墓為西漢濟北王陵提供了佐證。墓葬鑿山為陵,為呈甲字形的豎穴石擴木槨木,主要由封土、墓道河內外墓室幾個部分組成,總長85米,總深22米,鑿石量約8800立方米。墓主人二槨三棺殮葬,出土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等2000餘件,該墓未經盜擾,保存完整,增加了對漢代考古、歷史的認識。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附近新發現的兩座吐蕃古墓中,發掘出大量絲織品及繪在棺木上的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彩色木板畫。

⑵ 7大水下古城遺址,蘊藏大量人類歷史信息,說明了什麼

古希臘人曾經說過,人類世紀分為黃金、白銀、青銅和黑鐵時代。每當一個時代結束,人類就會因墮落腐朽,受到神的懲罰,然後經歷毀滅,最終得以重生。此外,地質學家們也說過,自宇宙誕生以來,生命至少經歷過五次大滅絕。然而,人類社會發展至現在,我們已經無從考證史前文明是否存在,也許只有這7大水下古城遺址,能帶給我們一點提示和線索。

100多年前,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位博物館館長,通過檢測一張瞪羚皮上的遠古地圖,發現圖上神秘標志的位置,正好是如今的南極洲,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南極洲就是傳說中遺失的亞特蘭蒂斯大陸。此外,科學家還通過聲吶技術探測南極洲海底的陸地環境,發現與遠古制圖師所繪制的地圖系統十分相似。

⑶ 難以解釋的神秘遠古遺跡會不會是通往其他世界的大門

地球誕生至今差不多有46億年左右了,而人類有史料記載才不過數千年,在這之前有沒有可能存在一些我們至今不知道的高級文明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從目前世界各地出土的遺跡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因為有一些遺跡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古人是依靠什麼技術建造的,顯然數千年前這些遺跡的建造者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神秘的多。

一、中東阿納斯拉巨石


不少人懷疑這些被冰雪覆蓋疑似金字塔的東西,可能就是“金字塔”,因為地軸是不斷變化的,也許數千或者數萬年前的南極是一個適宜居住的溫暖大陸,而正是這片大陸上的遠古未知文明建造了這些“金字塔”。但是也有人認為並沒有什麼金字塔,這只是一種奇特的地質構造,只是樣子比較接近金字塔罷了。

直到現在,這些埋藏在冰雪下面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還沒有人能給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我相信,隨著人們對南極大陸不斷的探索,這片神秘大陸的面紗遲早有會被完全揭開,到了那一天,這些疑似遠古文明存在證據的“金字塔”的真實身份也將水落石出。

⑷ 特洛伊古城遺址發現的銅鏡寓意是什麼

一位英國的考古來學家源在挖掘特洛伊古城遺址時發現一面古銅鏡,銅鏡上雕刻了一段古怪的銘文。這位考古學家終其一生也沒有破譯這段銘文。

多年以後,他的孫子發現銘文是按照鏡像後的文字圖案刻上去的。於是,銅鏡上銘文的秘密被揭開,銅鏡上銘文的游戲被發現。

銘文只有一句話:「親愛的,當所有人都認為你向左時,我知道你一直向右。海倫。」

⑸ 我國史前遺址面積哪座最大

2015年5月,來自復中國社會科制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陝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的50餘位國內頂級專家學者雲集運城,在對襄汾陶寺遺址、絳縣周家莊遺址發掘現場和近年來各自出土的文物進行實地考察後,召開學術研討會。通過聽取發掘成果匯報、現場提問、討論交流、集體總結,他們一致認定絳縣周家莊遺址是目前我國考古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面積最大的古城遺址。

⑹ 中國有哪些史前遺跡

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因而有人推斷,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高級文明社會,但不幸的是這些文明都毀滅了。億萬年的自然變遷幾乎抹去了一切痕跡,只有少數證據得以保存。

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國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鈾礦——奧克洛鈾礦。在礦里還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它是由六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面對這個保存完好、結構合理的核反應堆,人們不禁要問:是誰留下了這個核反應堆?要知道,人類掌握核能技術,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只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情。

1968年,在美國發現了兩個完整的人類足跡化石,而且這個足跡踩著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種生物——三葉蟲(這種生物早在幾億年前就滅絕了)。值得說明的是,這個人類足跡的化石在地質上屬於寒武紀,距今已有5億年之久。請問,在這么遙遠的年代,是誰留下了這些腳印?在瑪雅人的編年史中,曾記載了地球9000萬年至4億年之間的事。要知道,人類在數百萬年前才告別了古猿,幾億年前地球上根本沒有人類,請問,瑪雅人記載了誰的歷史?我們列舉這些例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說明史前文明的存在。那麼這些文明又是怎樣毀滅的呢?許多學者研究後指出:史前文明毀滅於一場規模浩大的核戰爭。

馬享佐·達摩毀滅之謎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旁的旁遮普郡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公里、南北長1400公里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范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河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享佐·達摩(印度語為死亡之谷)。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

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這與世界上目前所探掘的古城遺跡都不相同,似乎這些城市根本沒有統治者。馬享佐·達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築更證實了這點,所以住房都是由磚木建成,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好象貧富分化沒有出現在這里,更沒有發現任何一件藝術品。是原來就沒有,還是被歲月銷毀了?在馬享佐·達摩出土了大量遺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人在居室里。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里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們,有些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好象在保護自己,又好象看見了什麼很害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這座古城當時一定發生了一件很巨大的異常事變,是什麼呢?是火山爆發?可在這一帶幾千公里的范圍內人們沒有發現遺留的火山口;是突然爆發的流行病、瘟疫?可醫學證明瘟疫和各種流行病不可能突然毀滅一座城池。印度的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後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這說明馬享佐·達摩的毀滅和人民死亡與突然出現的高溫有關。

⑺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古城是什麼文化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是什麼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縣(現屬餘杭縣)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繫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牆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於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文化背景
良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被謄為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對「良渚遺址」出土的人物,經基因鑒定確認,良諸人是駱越後裔。
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國家文物局已正式將良渚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良渚文化是分布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
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這幾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

⑻ 你覺得「良渚古城遺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麼

我認為良渚古城遺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結構,在之後的版幾千年的都權城都有這樣設計良渚還是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規模最大的,擁有最完善水利系統的,最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鉞文。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