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四大州
① 《西游記》中所分四大洲分別是什麼
《西遊記抄》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東勝神州由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國天王守衛。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南贍部洲洲中有金剛寶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南贍部洲以島上盛產贍部樹,故名。此洲狀如車形,洲中有金剛寶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
(1)西遊記四大州擴展閱讀: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②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分別是什麼
南部瞻洲
東勝神州
北蘆具洲
西牛賀洲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③ 《西遊記》所說的四大部州對應著現在的哪些地方
西遊記中關於四大部洲的描寫是這樣的,「感盤古開天闢地,三皇治世,五帝定論,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這其實是來源於佛教的說法,他們認為盤古開天、三皇五帝之後世界分為了四大塊,這就是四大洲的由來。而這種說法是虛幻與現實的結合,整體上的地理布局是完全虛構的,但是又能在現實中找到一點印證。
南瞻部洲也很好確定,他是東土大唐的所在地。而且南瞻部洲的境內有幾座佛教聖地,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等。所以從這些線索來看,南瞻部洲大概是現在我國的中原和新疆一帶。
最後是北俱蘆洲。有資料記載,北俱蘆洲位於須彌山以北、土地方正冰天雪地。我認為北俱蘆洲應該是大概位於俄羅斯附近。
④ 《西遊記》中所寫天下分的四大洲分別是哪四個大洲啊
《西遊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1、東勝神洲,又稱東毗提訶洲,為佛教傳說中四大部洲(另包括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之一。東勝神州由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國天王守衛。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2、在中國小說《西遊記》中,如來所在的大雷音寺即是位於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是《西遊記》中的地名,位於西牛賀洲。世外高人菩提祖師便隱居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孫悟空的法名就是菩提祖師所取,傳授了孫悟空筋斗雲和七十二變。
3、南贍部洲(Jambudvipa),又譯南瞻部洲、琰浮洲、南閻浮提、南閻浮洲、閻浮提鞞波等。亦稱「閻浮」、「閻浮提」。以島上盛產贍部樹,故名。此洲狀如車形,洲中有金剛寶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
4、北俱蘆洲為佛教傳說中四大部洲(另包括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和南贍部洲)之一。俱蘆者俱蘆虱吒之省,驢唇之意,為印度北方鍵陀螺國之神,借代指犍陀螺國及一切印度以北地區。
(4)西遊記四大州擴展閱讀:
小說《西遊記》中,佛祖與五大菩薩(文殊,普賢,彌勒,地藏,觀音)所在靈山西方極樂、南海珞珈山為天庭管轄,玉皇大帝負責三界內外總務管理。西牛賀洲(天竺所在地),唐僧取經就向那裡去取。唐僧取經的出發地,是位於南贍部洲的大唐。
作者化用設「東勝神州」,替代「東勝身洲」,這個神洲其實是傳說中的三島十洲,神仙聚集之地。而且此洲內有一「傲來國」,國中的花果山即是孫悟空的誕生地。
人所住的世界,中央有一須彌山(又作蘇迷盧山,意譯為妙高山、妙光山),聳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周圍有九山、八海環繞,形成一個須彌世界。
九山是:須彌山、持雙山、持軸山、擔木山、善見山、馬耳山、象鼻山、持邊山、鐵圍山。內部的七海都為八功德水所成,而外邊的 海為鹹水所成。
第八持邊山和第九鐵圍山之間的海洋,四方有四大洲,名為須彌四洲,
東勝神洲梵語弗於逮。亦雲弗婆提。華言勝身。以其身勝南瞻部洲故也。又翻為初。謂日初從此出也。在須彌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
⑤ 西遊記裡面的四大部洲具體指哪裡
在《西遊記》的一開篇,作者吳承恩便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奇特的國際:「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國際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東勝神洲
梵語弗於逮。亦雲弗婆提。華言勝身。以其身勝南瞻部洲故也。又翻為初。謂日初從此出也。在須彌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吳承恩將「四大部洲」組織為玉皇大帝統轄下的國際,將佛祖如來封做西牛賀洲的總管,唐僧取經就向那裡去取。唐僧取經的出發地,是與西天相對應的東土,即南贍部洲的大唐帝國。南贍部洲再往東,就是東勝神洲。吳承恩想像東勝神洲內有一「傲來國」,國中的花果山便是孫悟空的誕生地;而此山又是道教神仙體系的「十洲三島」的龍脈之地。
西牛賀洲
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為彼多牛。以牛為貨。故名牛貨。佛言其多牛、多馬、多珠玉。在須彌山西。其土形如滿月。縱廣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滿月。人身長十六肘。人壽五百歲。(牛、馬、珠玉是福報的表法,此處為能夠帶來必定福報的外道諸法。此土眾生代表印度其時導人向善的外道宗教階級。)由四大天王之一的西方廣目天王護衛。在我國小說《西遊記》中,如來佛地點的大雷音寺便是坐落西牛賀洲。
南贍部洲
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閻浮是樹。提是洲名。因建立稱。故名閻浮提。在須彌山南。其土南狹北廣。形如車廂。從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勢。人身多長三肘半。於中有長四肘者。人壽百歲。中夭者多。坐落須彌山之南方鹹海中,亦稱「閻浮」、「閻浮提」。以島上盛產贍部樹,故名。此洲狀如車形,洲中有金剛寶座,全部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
北俱蘆洲
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以其土勝三洲故也。在須彌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像地勢。人身長三十二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
修成佛門正果的神佛之中,很多為三清門下道家中人,卻被如來招募而去,如元始天尊門下「玉虛十二門人」中的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和慈航道人,均投靠如來而去,分別成為後來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三清頗覺灰心喪氣。遂與如來達成協議:將全國九洲島和天界從頭劃分為四洲,分別為東勝神洲、南儋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東方東勝神洲由十洲三島中的很多海外仙山仙島組成,由三清統轄,上面居住著三清和一眾諸天諸神、天界天仙、三界萬神,後來三清交由那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又經億劫,始證玉帝的玉皇大帝打理;西方西牛賀洲為如來的勢力范圍,以天竺靈鷲山雷音寺為中心,住著成千上萬的佛、菩薩、羅漢、金剛等等,由如來佛祖自己統轄。
在《西遊記》里,如來佛祖關於「四大部洲」有著自己的評估。《西遊記》第八回中寫道,佛祖在某年的七月十五舉行了一場盂蘭盆會。在這次會上,佛祖通知他下面眾神:「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紛歧。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唇舌凶場,對錯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能夠勸人為善。」
可是,在佛經上的記載卻與《西遊記》中佛祖所說的截然不同。《長阿含經》上說,東勝神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南瞻部洲的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生其土地中,因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西牛賀洲也有殊勝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北俱蘆洲有種種美好的山林、金銀器物等,並且為大眾一起所具有,沒有爭奪、爭論,更沒有盜賊、偽君子、奮斗的事。居民壽足千歲,命終之後,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於四洲中果報最為殊勝,可是由於沒有佛出生,因此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⑥ 西遊記中四大洲分別是什麼
1、東勝神洲
西遊記中,東勝神洲是孫悟空的故鄉,是花果山所在之地,連接東勝神洲的是東海龍宮,西遊記中,東勝神洲有一小國,叫傲來國。
2、北俱蘆洲
西遊記中對北俱蘆洲的描述比較少,北俱蘆洲在西遊記中,是莽荒之地,不過裡面沒有妖魔,當年盪魔祖師盪平北方妖魔,北俱蘆洲的妖魔,全部被滅了。
3、西牛賀洲
西天取經的主戰場,就是西牛賀洲,同時,西牛賀洲也是孫悟空學道的地方。
4、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就是東土大唐的所在之地,孫悟空學道時,在南贍部洲逗留了十年,對南贍部洲的風土人情,還是比較熟悉的。南贍部洲連接西牛賀洲,兩洲的分界線,就是五行山。五行山在大唐時期,就改名為兩界山。
(6)西遊記四大州擴展閱讀:
西遊記中四大洲的講述: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後,玉帝舉辦了個「安天大會」慶祝如來降服孫悟空,如來自己回到靈山後,在西天舉行了「盂蘭盆會」,在「盂蘭盆會」中,如來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
⑦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都是現在的哪裡
西遊記開篇描述世界是由四大部洲組成,吳承恩這樣寫的依據來源於很多佛教經典和傳說。
東勝神洲:
由書中描述可知道這東勝神洲是由大海和小島組成,廣袤無垠,具有仙靈之氣,是很多道教大佬修仙之地。孫悟空出生的傲來國就位於東勝神洲。有說法認為傲來國就是今天的日本,花果山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島。
道教的聖地蓬萊仙島也位於東勝神洲,在今天山東沿海一帶。那麼東勝神洲的大致范圍就出來了,就是今天的西北太平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往東延伸,日本以西的這一大片海域和島嶼。
西牛賀洲:
瞿陀尼是西牛賀洲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指貿易牛。那這個地方很明顯就是指今天的印度半島。印度牛的數量比他們的人口還多。而且取經團隊的目的地大雷音寺正是位於西牛賀洲。菩提祖師的道場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孫悟空拜師學藝的地方,同樣位於西牛賀洲。
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有四座佛教名山,分別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四個地方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這個地方很明顯就是唐朝的領土,書中也交代的很清楚。
北俱蘆洲:
關於它的記載很少,傳說是冰天雪地的荒野,不適合居住。但是有很多寶物吸引大批人前去冒險。一種說法北俱蘆洲就是印度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有一種說法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居住地。
(7)西遊記四大州擴展閱讀
西遊記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