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連城遺址
1. 長葛什麼地方好玩
長葛是與神農氏、伏羲氏齊名的葛天氏故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眾多。現存鍾台遺址、葛仙靈池、敬史君碑、古社柏群等景點可供憑吊游覽。立體聲影劇院、文化館、體育館、人民公園、文華怡園等娛樂場所設施完備,服務上乘。市內每天有通往三國遺址、龍亭、相國寺、包公祠、少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邙山黃河游覽區、石人山風景區、雞公山風景區、神仙洞等中原名勝古跡的旅遊專線,供中外客商旅遊觀光。
早於仰韶文化的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十幾件骨笛,大多為7孔,能奏出七聲音階。而石固遺址出土的是橫吹單孔笛,依此推斷石固遺址」出土的單孔骨笛明顯早於舞陽賈湖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十幾件骨笛。「石固遺址」屬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疊壓層,裴李崗文化距今約公元前5500—4900年;而仰韶文化距今約公元前5000年—4300年,屬父系社會時期。因此,可以推斷這兩件骨器應該是最原始的樂器——骨笛。葛天氏被後人稱為樂神,除率先創造歌舞外,發明演奏樂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從「石固遺址」挖掘出的管形骨器(即樂器)看,「石固遺址」為「葛天氏部落」應當無疑。
還有位於長葛市後河鎮陘山的擂鼓石溝,溝裡布滿如鼓一樣的紅石,據傳這是葛天氏演練舞蹈的地方。石固遺址離擂鼓溝約10公里,同石固遺址南北相貫,當年葛天氏在那裡演練舞蹈是完全可能的。長葛市後河鎮有一「葛仙靈池」,南接石固遺址北與擂鼓石溝相連。池內碧水常流,據傳是葛天氏後裔、三國時名士葛玄思其先族所掘。位於長葛市八七路的葛天氏雕像身著薴布衣,手執牛尾的粗狂舞姿尤為引人注目。雕像銘記道:「葛天氏,上古帝王,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創歌八闕,開人類文明先風」。由長葛到石固遺址間的市區大道叫葛天路。《呂氏春秋》記載:"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葛天氏是更為遠古的部族首領,其民風: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活動地就在今日的河南長葛市,人們正是希望葛天氏那種古樸自然、熱情奔放的生活狀態長存,才把這里叫做長葛。
中原大鐵佛寺位於長葛市北9公里,官亭鄉官亭村境內,西與京廣鐵路相鄰,東與佛耳崗水庫相連。在省會鄭州、古都開封、魏都許昌之中,交通十分便利。中原大鐵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興於宋,鼎盛於明、清,與登封大法王寺一脈相承,靈氣盛世,被譽稱為盤龍落鳳卧龜之靈地。歷代帝皇、名相在此焚香拜佛,大詩人白居易在此誦詩、叩拜,並在葛天氏故里留下珍貴墨寶。鐵佛寺所在的官亭村,相傳周文王時在此開南北通道,修建亭子,在此召會地方諸侯,後為政府官員在此交換文書或議事,隨得名官亭。新規劃的大鐵佛寺佔地58畝,總投資預計1700萬元,全部由嵩山大法王投資。鐵佛寺座北向南,由低向高,五進台梯,六層院落,寺前開挖小洪河,建卧龍潭景點,寺後造假山一座,建亭子追溯官亭源淵,在鐵佛寺內沿原中軸線依次建山門、天王殿、拜佛台、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閣、後山花園等,東西兩側設廂房、僧院、禪院、碑廊、鍾樓、鼓樓、地藏殿、菩薩殿、文鳳佛塔等,建設規模宏大,藝術力強,看去巍然秀麗,光彩奪目,寺內佛圖壁畫多彩多姿,觀後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寺前卧龍潭水,清澈見底,微光粼粼,寺中花木園林,形態各異,風景如畫,寺後假山小道,樹木成蔭,松柏蔥綠。目前,高大三米、重達五噸的釋迦牟尼鐵佛寺已落座開光。投資百餘萬元新建的五間大雄寶殿矗立中央,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描龍繪鳳,栩栩如生;出山主體工程圓滿竣工,挑角飛檐,玲瓏別致,造工講究;正准備開工的鐵佛寺殿堂為五間雙層疊樓式結構,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是鐵佛寺大型建築之一,投資之多,規模之大,居各殿之首,另外,25尊木雕金塑佛像總造價120萬元,可在今年從浙江天台縣如意雕刻公司請回,分別坐落山門、大雄寶殿之中,其它各項工程正在相繼建設之中。 中原大鐵佛寺的開發重建,也有力的促進了地方旅遊事業發展,2002年10月,市委統戰部、宗教局、官亭鄉政府共同投資20餘萬元在寺前50米處開挖引水補源工程,一補助龍潭之水建卧龍景點,二與佛耳崗水庫景點相連通,與佛耳崗旅遊開發形為一體,為長葛增添新的旅遊去向。
十二連城與鳳凰城 在城東北5公里金魚河北岸,沿土崗而築12處城,連綿10餘里形勢彎環,連綿不絕,今人稱之為十二連城 。經考古勘察鑒定,是人工夯築而成,城為春秋戰國時人工修建。從城蜿蜒曲折的走向、連綿10餘里的長度判斷,它不像是一座城邑的城牆,可能是用於防禦的邊牆,即長城。從歷史記載和地理位置考察,十二連城可能是戰國時代的魏國長城。當地人們見斷斷續續的12段牆體,把它叫「十二連城」。民間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春秋時期的子產治理鄭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他關心人民疾苦。他生不佔民利,死不佔民地,死後讓兒子葬他於陘山頂上的石頭堆里。老百姓對子產的死非常悲慟,男女老少含淚捧土為子產建台立祠。地點在今增福廟鄉高廟郭村東,那裡相傳為子產觀兵處。子產台為圓形高台,圍約100米,高約20米,平地突起,形勢高峻。其頂建子產祠,可躡百級而上。因祠建於拔地而起的高阜上,俗稱高廟。民眾的虔誠精神感動了黎山老母,這位天神也要為建台貢獻一份力量。老母用黃布袋背了一袋子土送到產台上,然後沿金魚河慢慢離去。她邊走邊抖袋子,把殘留的土撒在走過的路上。次日天一亮,子產台竟長成了一座巍峨的土山,撒落的殘土成了逶迤十餘里的「十二連城」。子產台北魚河南有紫禁城與十二連城相對,附近還有鳳凰台。東5里今官亭鄉孟寨村有古城一座,傳為漢代西鳳凰城,那裡是春秋時長葛邑舊址。今縣城東北13公里大牆周鄉和尚楊村南東鳳崗上有鳳凰城,即東鳳凰城。
2. 魏長城遺址的遺址狀況
魏長城殘跡在華陰市境內有八處,分布約十餘里。華山朝元洞西有城墩遺址。紅岩、城南、河灣、西關等村附近都有長城殘垣。其中城南村東一段,長365米,殘高七米,底層最寬處9.2米,並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遺跡。從殘垣現狀看,城全部用細土夯築,非常堅實,且保護較為完好。城西有漢相曹操主簿楊修及前秦苻堅宰相王猛陵墓。
近幾年來,文物工作者經過實地考查,在准格爾旗到包頭之間,發現了魏長城遺址。幾千年的風雨剝蝕,魏長城已成為一線廢墟。《歷代長城考》載,城與塞分為兩事,在內地者稱城,在北陲者稱塞。所以,今十二連城到包頭間的大青山南麓的這段魏長城,又稱固陽塞。 大荔魏長城位於今大荔縣西北,距今大荔縣城約15公里,靠近洛河東岸。
勘探表明,自大荔縣西北黨川村至長城村,即由南向北由黨川村、黨家窯、東高恆村至長城村南北長達7公里,均發現有魏長城的遺跡。大荔境內的魏長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現在保存在地面的計有12處,其中保存最長的為長城村至東高恆西北一段長城,計長2100米,牆的寬度16.25、高2.2-11.4米。
這段長城保存比較完整,南北略呈直線。長城村東北一段長城計長120、寬0.75-9.35、高1-3.1米。東高恆西北一段長城計長100、寬0.4-1、高0.3-2.5米。東高恆以南一段長城計長1170、寬9.5-20、高1-2米。黨家窯以南一段長城計長110米。黨州村西北一段長城計長115、寬3.5、高1.85米。大荔魏長城的夯土為黃色,土質堅硬,夯層為4-7厘米。夯窩直徑為5-7厘米。大荔境內的魏長城,基於地形條件,形狀規整、南北略呈直線。 華陰魏長城的遺跡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現在保存在地面上的長城遺跡計有十二處,保存最長的有700米,最寬的約20米,最高的約18米。如朝元洞西北發現一段魏長城計長500米、寬21.6米、高14.1米。南洞村西北發現一段長城計長180米、寬約20米、高2.6米。北洞村北有一段長城計長100米、寬15米、高16米。洪崖村有一段長城計長700、寬18、高2.2米。黨傢伙以北有一段魏長城計長550米、寬6米、高約18米,這段長城保存比較完整,南北略呈直線。西關堡以北有一段長城計長700米、寬16米、高8米。風箱城東南有一段魏長城計長5OO米、寬1.92—2.35米、高3.8米。另外少部份地方因挖土和河水的沖刷破壞,地下已無長城的遺跡。特別是從風箱城以北至渭河一段,地勢很低,均為河灘,地下已無長城的遺跡,推斷原來風箱城以東至渭河是有魏長城的。據探測華陰魏長城的起點在朝元洞東南約150米處的華山山麓,東邊是長澗河,夯土建築在距地表約5米的生土上,推斷魏長城是利用較高的山麓地勢構成的。華陰魏長城沿著彎彎曲曲的長澗河向北伸延,隨著河道的拐彎長城的弧度也較大,有的略呈直線。
3. 長葛有啥好玩的啊
在文化遺址上,長葛市擁有石固文化遺址、徐庄遺址、苗庄遺址、裴李崗文化等文專物保護單位,其屬中石固文化遺址、苗庄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風景名勝上,長葛市有古社柏、鍾繇洗硯在文化旅遊上,長葛市有中原大鐵佛寺、中州人文紀念園、十二連城、敬史君碑、鄭庄公掘地見母處、毛主席紀念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景點,其中十二連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池、黃待郎墓、葛天故里尋根謁祖、漢孝子董永墓園、泰山廟、佛耳崗水庫等一大批風景名勝旅遊地。近幾年來,長葛市工業經濟發展迅猛,特色明顯、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企業層出不窮。長葛市旅遊部門因地制宜,相繼開通了該市北線、東線和西線3條工業旅遊黃金線路。北線以游覽全國工業旅遊示範企業黃河集團和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嘉寶華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為主,東線以眾品食業園觀光和參觀通達紡織品公司為主,西線以游覽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吉祥蜂產品公司和生產三輪車、汽車的奔馬集團為主。遊客們在休閑旅遊的同時,還可以充分感受到現代化大企業的風范。
4. 長葛附近五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長葛是與神農氏、伏羲氏齊名的葛天氏的故里。有鍾台遺址、葛仙靈池、敬史君碑、古社柏群等景點可供憑吊游覽。市內每天有通往三國遺址、龍亭、相國寺、包公祠、少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邙山黃河游覽區、石人山風景區、雞公山風景區、神仙洞等中原名勝古跡的旅遊專線。
長葛市旅遊景點有:裴李崗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陘山、古社柏、葛天音樂園、佛耳崗(鐵佛寺)水寨、中州人文紀念園、黃河集團工業旅遊示範點、陳寔生態園、鍾繇園林、毛主席視察紀念館、白居易墓祠等。
石固遺址
河南長葛市石固鎮老石固村東南0.5公里的台地
上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即石固遺址,它是繼新鄭裴李崗遺址之後,發現的又一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裴李崗文化遺址。遺址包含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兩個時期的古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7400年。遺址面積約40.000 平方米,包括居住遺跡和墓葬。考古發掘面積約1.500 平方米,內含裴李崗和仰韶兩期文化遺存,清理出房基、窖穴和灰坑等重要遺跡和遺物[23] 。2006年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原大鐵佛寺
中原大鐵佛寺位於長葛市北9公里,官亭鄉官亭
村境內,西與京廣鐵路相鄰,東與佛耳崗水庫相連。在省會鄭州、古都開封、魏都許昌之中,交通十分便利。中原大鐵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興於宋,鼎盛於明、清,與登封大法王寺一脈相承,靈氣盛世,被譽稱為盤龍落鳳卧龜之靈地。2002年10月,市委統戰部、宗教局、官亭鄉政府共同投資20餘萬元在寺前50米處開挖引水補源工程,一補助龍潭之水建卧龍景點,二與佛耳崗水庫景點相連通。
十二連城與鳳凰城
十二連城與鳳凰城在城東北5公里金魚河北岸,沿土崗而築12處城,連綿10餘里形勢彎環,連綿不絕,今人稱之為十二連城。子產台北魚河南有紫禁城與十二連城相對,附近還有鳳凰台。東5里今官亭鄉孟寨村有古城一座,傳為漢代西鳳凰城,那裡是春秋時長葛邑舊址。今縣城東北13公里大牆周鄉和尚楊村南東鳳崗上有鳳凰城,即東鳳凰城。
佛耳崗水庫
佛耳崗水庫按照《國家水利風景區標准》參與創建。一是對大壩、泄洪閘除險加固,提高防洪標准。二是對水庫進行園林化建設,綠化美化水利工程佔地300多畝。三是利用水面資源,增設遊船。四是對周邊古跡進行開發,先後修建和完善了千年古剎鐵佛寺、敬渡口遺址、古社柏等人文景觀。據統計,年接待遊人達到5萬多人次。
葛天氏故里
葛天氏故里長葛市西北隅有座小山,因滿山盛開紫荊花和野葛藤花而得名紫荊山。由於該山在陘山之西,俗稱西山;又因其圓頂,南有首,北有尾,形似龜背,且山頂布滿紅中透黃的石頭,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所以又稱金龜山。紫荊山下是傳說中遠古帝王葛天氏的出生地,紫荊山東邊大溝內的懸崖上有葛母洞,這里又是葛天氏與其母的安葬之地,民間也叫葛天氏陵。
相傳在遠古時代這里生存著葛天氏氏族,葛天氏出生後就在山下山上玩耍,葛天氏長大成人後,率其族人在葛河兩岸向下游活動,在其不遠的南邊他們找到了一片天然的溫泉水,就先在此地建了一個住宅區,供族人們洗澡與戲水,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水磨河西邊的幸福湖(原叫暖泉湖)。
祭天台
在長葛東部老城西北二公里處有一片粗壯高大的柏樹群,共有二十三棵柏樹,均為漢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原來是清末民國年間的殺人刑場,但最早為祭祀壇,據說是葛天氏祭天祭地傳下來的。
在遠古時代,每年的收獲季節,築起高台,擺上野果和宰殺後的牛羊,葛天氏帶領大家喝歌跳舞,以示對天地的感謝。葛天氏部落的祭祀活動一年比一年規模大,莊稼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後來人就把葛天氏祭天地的地方稱為祭天台,到漢代才改為社稷壇。因社稷壇這里樹旺風水龍脈好,又地勢平坦,人們把它視為風水寶地,依照葛天氏傳下來的規矩,年年在這里祭祀天地全神,久而久之,這里就成為歷代官家祭天的地方。
5. 潼關有什麼旅遊景點
景觀
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馬趵泉、佛頭崖、鐵溝筐泉及黃河鐵路大橋、港口高揚程抽水站、禁溝鐵橋、太峪水庫等
登上潼關,不禁令人憑吊這座古戰場。211年曹操與馬超激戰潼關,曹操以沙築牆用水澆灌,一夜冰凍成壘,馬超兵敗西逃。756年唐將哥舒翰統兵20萬鎮守潼關,玄宗聽信楊國忠讒言,迫使哥舒翰出關作戰,結果被反軍安祿山打敗。安祿山占據潼關西進,唐玄宗倉皇西逃。880年黃巢起義軍由洛陽進發潼關,唐將田令孜率兵10萬鎮守潼關,未料起義軍由禁溝潛入,奪取潼關,直搗長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關,從而安定陝甘。解放戰爭時期,陳庚、謝富治兵團在潼關一帶打敗國民黨軍,開辟了豫、陝、鄂根據地。迄今,潼關許多村莊以「軍」、「營」為名。
相臨景點
華山 第一關 明潼關城遺址唐玄宗泰陵毓秀橋京師倉遺址
普照寺風陵渡慧照寺塔南寺唐塔 黃土高原民俗村三河濕地自然保護區 良周遺址 富平縣寇準墓大禹廟蒙漢合文碑十二連城 橋上橋少華山潼關渭南鼓樓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甜水溝遺址合陽處女泉橋陵 蘊空禪院與懸棺
八景
潼關八景,是潼關地區能夠欣賞的八處勝景。八景是雄關虎踞、禁溝龍湫、秦嶺雲屏、中條雪案、風陵曉渡、黃河春張、譙樓晚照、道觀神鍾。
6. 晉魏長城遺址峰火台又叫什麼台
晉魏長城遺址峰火台又叫墩台。
魏長城遺址位於 陝西省華陰市、大荔縣、韓城市境內。
魏長城,南起華山朝元洞西,依地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等縣,止於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城南村,是戰國時秦國與魏國的分界線。
據《歷代長城考》載,城與塞分為兩事,在內地者稱城,在北陲者稱塞。所以,今十二連城到包頭間的大青山南麓的這段魏長城,又稱固陽塞。
7. 陝西戰爭遺址有哪些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 褒斜棧道 石門水庫
項羽攻入咸陽燒殺搶掠 阿房宮遺版址
陝北有許多近代戰爭權 遺址
西周豐、鎬兩京遺址
西周車馬坑遺址 秦都雍城遺址 秦都咸陽遺址 秦阿房宮遺址 漢長安城遺 址隋大興城與唐長安城遺址 大夏統萬城遺址 鴻門宴遺址 周原遺址 鄭國渠首遺址 姜寨遺址 秦林光宮 、漢甘泉宮遺址 宋耀州瓷窯遺址 唐大明宮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 大荔人遺址 北首嶺新石器遺址 唐九成宮遺址 豐圖義倉遺址 唐玉華宮遺址 秦美陂湖遺址 福地石窟遺址 教稼台 禁溝及十二連城 秦長城遺址 銀州城遺址 曲江池遺址 漢中拜將壇 西周豐、鎬兩京遺址 現代戰爭遺址 延安 潘龍鎮 青化砭 南泥灣
西安事變
玄武門事變
8. 第四批內蒙古自治區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27 Ⅰ-27 阿善遺址 新石器時代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28 Ⅰ-28 趙寶溝遺址 新石器時代 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
29 Ⅰ-29 紅山遺址群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30 Ⅰ-30 夏家店遺址群 新石器時代至戰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31 Ⅰ-31 朱開溝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
32 Ⅰ-32 秦直道遺址 秦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陝西省旬邑縣
33 Ⅰ-33 麻池城址和召灣墓群漢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34 Ⅰ-34 黑城城址 漢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
35 Ⅰ-35 朔方郡故城 漢 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巴彥淖爾市
36 Ⅰ-36 霍洛柴登城址 漢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
37 Ⅰ-37 克里孟城址 漢至南北朝 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
38 Ⅰ-38 沃野鎮故城 漢至南北朝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
39 Ⅰ-39 白靈淖爾城址 南北朝 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
40 Ⅰ-40 十二連城城址 隋至唐 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
41 Ⅰ-41 城川城址 唐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
42 Ⅰ-42 查干浩特城址 遼至明 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
43 Ⅰ-43 安答堡子城址 金至元 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44 Ⅰ-44 凈州路故城 金至元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
45 Ⅰ-45 砂井路總管府故城 元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
46 Ⅰ-46 巴彥烏拉城址 元 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