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游記悟空
Ⅰ 為什麼孫悟空很少在其他神話里出現呢
孫悟空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既不屬於佛,也不屬於道,這兩種系別裡面根本就不存在這個人物,只有正統有系別的神才會被人們所通用,所熟知。孫悟空只是被杜撰的神話人物,並不是真正的神。
Ⅱ 孫悟空有什麼特點
一、孫悟空的主要特點是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孫悟空學成了七十二變、一筋斗翻十萬八千里的絕技之後,一鬧龍宮,強取了大禹治水時用過的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神珍鐵,製成了「如意金箍棒」。
天界的秩序,神佛的尊嚴,天界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的威儀,都發生了動搖,齊天大聖成了光彩奪目的、無人可以戰勝的英雄。他永不妥協,永不屈服,官位迷不住,天兵天將打不過,八卦爐煉不化,他藐視一切權威,反叛到底。
二、孫悟空愛憎鮮明。他「專秉忠良之心,鏟鋤人間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為車遲國的五百名和尚解除了災難;在比丘國,他降伏白鹿精,設法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在隱霧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貧苦樵夫。
在唐僧面前,哪怕自己受盡委屈折磨,對取經事業一直竭忠盡力,對唐僧也始終關心愛護;對豬八戒,雖然有時不免挖苦捉弄,卻是善意的,而對害人的妖精卻毫不留情。
三、孫悟空具有非凡的智慧才能。具有識破一切偽裝的火眼金睛和清醒的頭腦,他神通廣大,又善於觀察了解,他經常找山神土地查詢當地情況,或用火眼金睛觀察,或變成飛蟲深入魔洞,或變成妖魔親戚,鑽進妖魔肚皮,總是無往而不勝。
(2)暗游記悟空擴展閱讀:
中國人對於孫悟空這個形象的情感,源自於對《西遊記》文本的熱愛。文字的描寫,自然可以讓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從戲劇到電影,觀眾還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話形象。
從文本中走出來的孫悟空,最早應該是在京劇的舞台上。京劇的表演者們開創了「猴戲」的表演風格,惟妙惟肖,精彩傳神,奠定了近百年來孫悟空形象的基礎,日後,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孫悟空的形象一直難脫京劇表演的根。
對於孫悟空形象,電影電視劇的製作者們一直沒有停止刷新的腳步。遺憾的是,經典矗立不倒,盡管近年來各個版本的《西遊記》層出不窮,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孫悟空能夠深入人心。
Ⅲ 求西遊記耽美,最好是孫悟空主角,並且是攻的小說
《大聖別打我》by瓊玖謙
簡介:
陸沉有病,走著路都能睡著的那種病。 有一天,他走著走著不小心打了個盹,再醒來的時候就已經穿越了。 他不是自主穿越的,他是被原身拉進來了。 原身是白骨精,就是被孫悟空三次棒打的白骨精。 這是白骨精的使命,但是白骨精害怕呀,所以就只能找個臨時工代替他。 只要完成被孫悟空三次棒打就可以回家了。 6沉變成白骨精之後,還是有病,還是容易睡著。 在取經四人組沒有到達自己地盤的時候他就著急了,三番五次暗中幫助師徒幾人就是想讓他們快點,不然等到了自己就睡著了。 誰知道千防萬防還是睡過去了。 沒辦法,只好一路上不停地對抗打瞌睡,順帶跟著師徒四人不放鬆。 結果卻不知不覺拐帶一個大聖爺。
Ⅳ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文/風染叢林(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權「清南」發布
既然沒有什麼高人出來回答,就由我這個只是單純看過幾十遍《西遊記》原文、沒有過於深入研究的小白來拋磚引玉吧。
首先,我要說一句「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死的時候,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才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所以,西遊記的世界觀只是西遊記的世界觀、封神演義的世界觀也只是封神演義的世界觀、夢入神機的洪荒流雖然將兩者整合的不錯,但請務必分清楚區別!
而一切試圖將西遊記、封神演義的世界觀混淆起來的言論,我都不以評論,講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討論了。
其次,如果要談《西遊記》里,孫悟空的實力究竟如何,我們必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西遊記》的世界觀里,究竟實力劃分是什麼樣的?」
也就是說,猴子的戰鬥力,在《西遊記》的世界觀當中,究竟是屬於什麼檔次的,最強的,究竟是哪些人?
答案:「西遊記的世界觀里,最強者屬於三清、如來,玉帝存疑,除此之外,余者都不過爾爾。」
道理很簡單,《西遊記》里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那魔不知是個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就將根本從頭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大聖聞言,就綽了他口氣道:"我的葫蘆,也是那裡來的。"魔頭道:"怎見得?"大聖道:"自清濁初開,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媧,補完天缺,行至昆侖山下,有根仙藤,藤結有兩個葫蘆。我得一個是雄的,你那個卻是雌的。"
行者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於大鵬之下;孔聖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你這個孽畜,敢稱甚麼南山大王,數百年之放盪!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爺一棒!"
說的很明白,太上老君曾化身女媧之名,煉石補天,還曾經開天闢地,也就是說,女媧不過是太上老君的馬甲之一而已。
事實上,太上老君其實或許還有一個馬甲,但實在不確定真假:
菩薩道:"你有甚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化胡為佛,是道教當中的一個典故,認為太上老君化身釋迦摩尼佛,點化眾生,並且……觀世音菩薩當時就在旁邊聽著,但她居然默認了……
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我個人懷疑,就連太上老君可能也只是一個馬甲、化身,只不過是太清比較出名的一個馬甲,真正的太清,說不定還在三十三天外的大羅天自在逍遙呢。
也就是說,太上老君(或者說太清),是毫無疑問的《西遊記》世界最強者之一,但即使是曾經開天闢地過的太清,也遠遠不是最強,因為在他之上,尚有一位玉清元始天尊在……
道理很簡單,因為《西遊記》的世界,其實是曾經開天闢地過很多次的。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原文很長,但大致意思就是西遊記的世界觀當中,天地也是有壽命的,每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便會重新開辟一次,太清是這一次天地的開辟者,但不是每一次天地的開辟者,事實上,玉清元始天尊便是詩文當中的盤古。
元始天尊,其元始的意思就是最初、最開始的,元始天尊,便是道教當中對於盤古的稱呼。
所以,我特意沒有說太清便是盤古,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必須要分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西遊記的世界當中,並不僅僅只有一位開天闢地之祖。
但是,如果理清楚了西遊記的世界,每十二萬年開辟一次,那麼另一個始終存在爭議的人物——玉帝就變得很可疑了。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可以發現,玉皇大帝其實是經歷了上千次天地開辟的苦修,才得享這三界共主的尊位的,如此長的歲月,玉帝真的像看上去的那麼弱嗎?
說實話,我吃不準。
因為西遊記的世界觀,是吳承恩對於明代官場的模仿來寫的,而沒有經歷過系統邏輯學習的古人,對於邏輯的嚴謹性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在他的想法當中,皇帝地位尊崇,但動起手來,自然不可能和武將相比,所以,玉帝的真實戰鬥力如何……
真的不好說,所以,只能說是存疑。
至於如來,無需多言,如來的強大毋庸置疑,是屬於毫無爭議的最強者之一,我就不必多說了。
那麼,西遊記世界的最強者行列、戰鬥力天花板已經確定了,就是三清和如來等寥寥幾人,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估算猴子的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檔次的了。
首先,在我看來,猴子的戰鬥力其實是分為好幾個階段的,並不是完全一致,大鬧天宮前是普通版本、大鬧天宮時是狂化版本、大鬧天宮後是加強版本。
大鬧天宮前,自封齊天大聖的時候,猴子的對手都是誰呢?
巨靈神
巨靈神抵敵他不住,被猴王劈頭一棒,慌忙將斧架隔,呵嚓的一聲,把個斧柄打做兩截,急撤身敗陣逃生。猴王笑道:"膿包!膿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報信!快去報信!
哪吒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之後玉帝聽了太白金星的勸告,當真就封了猴子做了一個齊天大聖。
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
別小看這齊天大聖這個空頭銜,因為它是有司的,屬於標準的帝君級別待遇。
地府之主、東岳大帝也有司,它有七十二個司幫他管理整個陰間世界的諸多大小事宜,齊天大聖雖然沒有實權,但毫無疑問,猴子在待遇上確實享受的就是類比天庭帝君的待遇,它在天庭的編制,就是袖珍版的帝君編制。
而天庭當中的帝君級別神仙有幾人呢?
少,非常少。
統御包括日月星辰在內的諸天群星的中天紫薇北極大帝。
統御萬靈的東方東極青華大帝。
統御陰間世界的五嶽之首、東岳大帝。
統御大地的中央承天效法後土皇地袛……
反正大抵就是那麼幾位,就連玉皇大帝,真要說的話,其實他也是帝君級別,都是代替象徵「自然無為」的三清,管理天上地下的諸天神靈、萬事萬物的「有為」帝君。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大鬧天宮之後,玉帝也沒有取消猴子齊天大聖的官位,諸天神仙見到猴子,也依然是恭恭敬敬的口稱「大聖」,無他,猴子,天庭帝君也。
第一次因為嫌弼馬溫太小而反天的時候,其實玉皇大帝沒有玩真的,派下去的星君就那麼三瓜兩棗,不足以凸顯什麼,但第二次反天的時候,玉皇大帝那就是動了真格的了,編制豪奢到了極點,我們大可以從原文當中看出前後兩次的待遇如何。
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即刻興師下界。
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後者數量詞太多,很多人估計都當做湊數的龍套了,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的話,就足夠驚出一身冷汗了。
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雖然四大天王看上去比較龍套,但不要忘了,他們其實是天庭鎮守第一重天的東南西北四天門的鎮關大將。
二十八宿:角木蛟,亢金龍,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我不說別的,我只說一個,後來西遊路上的黃袍怪就是二十八宿當中的奎木狼。
九曜星官:太陽星君、太陰星君、東方歲星木德真君,南方熒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鎮星土德真君,及計都和羅睺二隱星。
不用多解釋,二十八宿 日月星辰在內的九曜星,天庭數得上的星辰星官都到了。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空當中不同於二十八宿的另一種排列。
二十八宿、九曜星:「喲,兄弟,你們也來了。」
五方揭諦:金頭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佛教五方守護大力神。
佛教登場。
四值功曹:值年神、值月神、值日神、值時神。
掌管四季輪回的也來湊個熱鬧。
東西星斗、南北二神:東西星斗諸神、主宰生死的南斗、北斗。
二十八宿、九曜星、十二元辰:「大家都來了。」
五嶽: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山神與陰間一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陰間勢力盡出。
四瀆:黃河、長江、淮水、濟水,泛指天下水系龍王。
天下水官全至。
嫌長的就看總結。
總結:可以說,天上諸天星辰齊至、陰間勢力攜諸多山神紛紛到來,人間水系的各系龍王駕到,外帶佛教護法神和輪值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庭接近半數神靈都已經到齊了,就為了剿滅一個猴子……
但結果呢?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駱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第一戰,連一個猴子都沒抓到……
當然了,之後二郎神就來了,作為天庭最出名的戰將,猴子第一次遇到了足以和自己斗的旗鼓相當的對手,甚至是隱隱處於下風。
原文我就不貼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之後太上老君一個金剛鐲,直接打的猴子摔了一跤,隨即哮天犬乘機咬住了猴子的腿,猴子一時掙脫不開,梅山七怪便轉眼鎖了猴子琵琶骨。
可以說,從這一仗來看,猴子輸的不怨,對手直接打出了幾千人口優勢,你怎麼贏?
大鬧天宮前的戰績便是如此,之後便是大鬧天宮時的戰績。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搓揉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忽喇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好猴精!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
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又詩: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
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又詩:
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
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里,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見大聖縱橫,掣金鞭近前擋住道:"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好殺: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鐵棒凶,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怪。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他兩個斗在一處,勝敗未分,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凶惡鏖戰。那大聖全無一毫懼色,使一條如意棒,左遮右擋,後架前迎。一時,見那眾雷將的刀槍劍戟、鞭簡撾錘、鉞斧金瓜、旄鐮月鏟,來的甚緊,他即搖身一變,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兒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裡飛舞。眾雷神莫能相近。真個是:
圓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總結,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在三十三重天,然而,猴子一路從三十三重天,發狂一般打到了一重天的凌霄殿外,幾乎是直接打穿了整個天庭。
至於王靈官,我也要特別提一下,不要以為這是個普通角色,他其實在道教當中極為出名。
《南遊記》的主角華光,俗稱的「馬王爺三隻眼」……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太乙雷神應化天尊,靈官部正神。
也就是說,當時的情況是,太乙雷神應化天尊聯合雷部三十六正神,才勉強把當時狂性大發的猴子死死攔在凌霄殿外,而且還很明顯落於下風……
但是,猴子的威風也就到這里了,因為整個西遊記世界當中的最強者之一……
如來來了。
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聖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裡,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聖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大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氣。大聖大吃了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上?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徹徹底底的碾壓……
之後,便是西遊路上的戰績。
其實,對於猴子在西遊路上的戰績,我基本就是當個笑話來看,放水的痕跡太明顯了。
「萬年平手帝」。
和誰打都是「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之後再看情況選擇「一棒打死」,又或者是因為「被煙熏了眼睛」、「被風沙迷了眼睛」、「推脫自己不善水戰」等等原因,跑去天庭、西天找救兵,有時雖然看似不敵,諸如九頭元聖那次,但其實也從來都是自己毫發無損,之後便拍拍屁股去天庭找救兵了。
拔下毫毛、變出猴群的手段基本沒有用過,和二郎神打鬥時用過的法天象地不見了蹤影,完全就是屬於不用任何技能的單純平砍過去。
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西遊記在古代是作為評書出現的,很多老百姓壓根看不懂字,但他們聽評書,而評書講究的就是個熱鬧,就喜歡說「大戰幾百回合」才算熱鬧,如果「三五回合斬於馬下」,就沒有意思了。
不過,吳承恩其實也側面給出過解釋,說猴子早知西遊路上當有九九八十一難,事實上,九九八十一難也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在西天取真經的時候,佛祖的意思就很明白:「必須湊齊九九八十一難」。
也不是什麼陰謀論,而是很明白透徹的道理,西遊記原文里就說的很明白。
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世人總是對於太過容易獲得的東西過於輕視,反而是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縱然價值不高,也會倍加愛惜,若是沒有這九九八十一難,怕是真經無人看重,這也正是所謂「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的原因。
只是猴子不說,因為這樣一來,如果一路之上,他火力全開之下,除了一個大鵬鳥,還有一個可能的牛魔王以外,還有哪個妖王能跟他走三五個回合?九九八十一難又要怎麼湊齊?
所以,在我看來,猴子在西遊路上的一切戰績,幾乎都當不得真,不過,僅有一次戰績,我認為很值得說道。
鎮元子。
鎮元子此人,其實算得上是僅此於三清如來這類最強者的人物,在他面前,猴子是在西行路上罕見的真正吃癟了。
那行者沒高沒低的,棍子亂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擋,奈了他兩三回合,使一個袖裡乾坤的手段,在雲端里把袍袖迎風輕輕的一展,刷地前來,把四僧連馬一袖子籠住。
碾壓,徹底的碾壓,近乎如來降服猴子一樣的那種碾壓。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鎮元子的身份,我們就只能嘆息:「輸的不冤」。
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當日帶領四十六個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清風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交一千二百歲。鎮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
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元始天尊,也就是盤古,是隱隱的西遊世界最強者,但鎮元子在元始天尊面前是如何呢?
「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
一個「邀」字,一個「聽講」,足以證明鎮元子的身份和地位。
在元始天尊面前,鎮元子是一個可以有資格在上清天彌羅宮作為坐邀講師加入的人物,這是一種何等難得的資格呢?
非常非常難得!
我們可以通過猴子的話,來側面說明去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是一種何等難得的事情。
三藏道:「令師何在?童子道:"家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
請注意猴子的話,猴子譏諷鎮元子是「太乙天仙」,所以「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難道說是猴子看不起太乙天仙的身份嗎?
顯然不是,因為,即使是猴子自己,其實也是太乙天仙。
^^^
Ⅳ 為什麼西遊記中對八仙一個都沒提,東游記卻寫入孫悟空
先有西遊記(1500-1582年)後有東游記(1666年)。東游記里孫悟空是在西遊記里的孫悟空的基礎上寫的,兩個是不同背景,不同構思,表現結果也不同,其實是結合了大眾化的思想都有孫悟空,實際沒什麼大的區別。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八仙雖然可能都已經成為了神仙,但是他們在天庭中的地位還非常的低,法力也是非常的低的。在當時,太上老君,托塔天王這些大神,都對孫悟空束手無策,就更不要提這八位法力低微的小仙了。所以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他們並沒有什麼作用,自然也就沒有出場。
八仙最強盛的時期正好和孫悟空最頑劣的時期錯開了,所以在西遊記中,基本上沒有八仙的身影出現。而在《東游記》中,據說八仙之一的藍采和還是孫悟空的徒弟呢。
(5)暗游記悟空擴展閱讀: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游記》始定為:
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
另一含義指傳統中式窗格,比如我們常見的方形桌面或者牆面,在四個角做圖案,中間也有圖案,我們通常叫這種圖案分布形式為八仙,俗稱四菜一湯。還有中式窗欞的最小構件或稱銜接件,也叫八仙,並且分為明八仙和暗八仙兩種。
Ⅵ 西遊記的孫悟空實力有多少水分
文/風染叢林(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權逗清南地發布
既然沒有什麼高人出來回答,就由我這個只是單純看過幾十遍《西遊記》原文、沒有過於深入研究的小白來拋磚引玉吧。
首先,我要說一句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死的時候,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才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地
所以,西遊記的世界觀只是西遊記的世界觀、封神演義的世界觀也只是封神演義的世界觀、夢入神機的洪荒流雖然將兩者整合的不錯,但請務必分清楚區別!
而一切試圖將西遊記、封神演義的世界觀混淆起來的言論,我都不以評論,講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討論了。
其次,如果要談《西遊記》里,孫悟空的實力究竟如何,我們必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逗《西遊記》的世界觀里,究竟實力劃分是什麼樣的看地
也就是說,猴子的戰鬥力,在《西遊記》的世界觀當中,究竟是屬於什麼檔次的,最強的,究竟是哪些人看
答案:逗西遊記的世界觀里,最強者屬於三清、如來,玉帝存疑,除此之外,余者都不過爾爾。地
道理很簡單,《西遊記》里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那魔不知是個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就將根本從頭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大聖聞言,就綽了他口氣道:"我的葫蘆,也是那裡來的。"魔頭道:"怎見得看"大聖道:"自清濁初開,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媧,補完天缺,行至昆侖山下,有根仙藤,藤結有兩個葫蘆。我得一個是雄的,你那個卻是雌的。"
行者罵道:"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看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於大鵬之下;孔聖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你這個孽畜,敢稱甚麼南山大王,數百年之放盪!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爺一棒!"
說的很明白,太上老君曾化身女媧之名,煉石補天,還曾經開天闢地,也就是說,女媧不過是太上老君的馬甲之一而已。
事實上,太上老君其實或許還有一個馬甲,但實在不確定真假:
菩薩道:"你有甚麼兵器看"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化胡為佛,是道教當中的一個典故,認為太上老君化身釋迦摩尼佛,點化眾生,並且……觀世音菩薩當時就在旁邊聽著,但她居然默認了……
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我個人懷疑,就連太上老君可能也只是一個馬甲、化身,只不過是太清比較出名的一個馬甲,真正的太清,說不定還在三十三天外的大羅天自在逍遙呢。
也就是說,太上老君(或者說太清),是毫無疑問的《西遊記》世界最強者之一,但即使是曾經開天闢地過的太清,也遠遠不是最強,因為在他之上,尚有一位玉清元始天尊在……
道理很簡單,因為《西遊記》的世界,其實是曾經開天闢地過很多次的。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原文很長,但大致意思就是西遊記的世界觀當中,天地也是有壽命的,每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便會重新開辟一次,太清是這一次天地的開辟者,但不是每一次天地的開辟者,事實上,玉清元始天尊便是詩文當中的盤古。
元始天尊,其元始的意思就是最初、最開始的,元始天尊,便是道教當中對於盤古的稱呼。
所以,我特意沒有說太清便是盤古,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必須要分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西遊記的世界當中,並不僅僅只有一位開天闢地之祖。
但是,如果理清楚了西遊記的世界,每十二萬年開辟一次,那麼另一個始終存在爭議的人物——玉帝就變得很可疑了。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看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看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可以發現,玉皇大帝其實是經歷了上千次天地開辟的苦修,才得享這三界共主的尊位的,如此長的歲月,玉帝真的像看上去的那麼弱嗎看
說實話,我吃不準。
因為西遊記的世界觀,是吳承恩對於明代官場的模仿來寫的,而沒有經歷過系統邏輯學習的古人,對於邏輯的嚴謹性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在他的想法當中,皇帝地位尊崇,但動起手來,自然不可能和武將相比,所以,玉帝的真實戰鬥力如何……
真的不好說,所以,只能說是存疑。
至於如來,無需多言,如來的強大毋庸置疑,是屬於毫無爭議的最強者之一,我就不必多說了。
那麼,西遊記世界的最強者行列、戰鬥力天花板已經確定了,就是三清和如來等寥寥幾人,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估算猴子的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檔次的了。
首先,在我看來,猴子的戰鬥力其實是分為好幾個階段的,並不是完全一致,大鬧天宮前是普通版本、大鬧天宮時是狂化版本、大鬧天宮後是加強版本。
大鬧天宮前,自封齊天大聖的時候,猴子的對手都是誰呢看
巨靈神
巨靈神抵敵他不住,被猴王劈頭一棒,慌忙將斧架隔,呵嚓的一聲,把個斧柄打做兩截,急撤身敗陣逃生。猴王笑道:"膿包!膿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報信!快去報信!
哪吒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之後玉帝聽了太白金星的勸告,當真就封了猴子做了一個齊天大聖。
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
別小看這齊天大聖這個空頭銜,因為它是有司的,屬於標準的帝君級別待遇。
地府之主、東岳大帝也有司,它有七十二個司幫他管理整個陰間世界的諸多大小事宜,齊天大聖雖然沒有實權,但毫無疑問,猴子在待遇上確實享受的就是類比天庭帝君的待遇,它在天庭的編制,就是袖珍版的帝君編制。
而天庭當中的帝君級別神仙有幾人呢看
少,非常少。
統御包括日月星辰在內的諸天群星的中天紫薇北極大帝。
統御萬靈的東方東極青華大帝。
統御陰間世界的五嶽之首、東岳大帝。
統御大地的中央承天效法後土皇地袛……
反正大抵就是那麼幾位,就連玉皇大帝,真要說的話,其實他也是帝君級別,都是代替象徵逗自然無為地的三清,管理天上地下的諸天神靈、萬事萬物的逗有為地帝君。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大鬧天宮之後,玉帝也沒有取消猴子齊天大聖的官位,諸天神仙見到猴子,也依然是恭恭敬敬的口稱逗大聖地,無他,猴子,天庭帝君也。
第一次因為嫌弼馬溫太小而反天的時候,其實玉皇大帝沒有玩真的,派下去的星君就那麼三瓜兩棗,不足以凸顯什麼,但第二次反天的時候,玉皇大帝那就是動了真格的了,編制豪奢到了極點,我們大可以從原文當中看出前後兩次的待遇如何。
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即刻興師下界。
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後者數量詞太多,很多人估計都當做湊數的龍套了,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的話,就足夠驚出一身冷汗了。
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雖然四大天王看上去比較龍套,但不要忘了,他們其實是天庭鎮守第一重天的東南西北四天門的鎮關大將。
二十八宿:角木蛟,亢金龍,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我不說別的,我只說一個,後來西遊路上的黃袍怪就是二十八宿當中的奎木狼。
九曜星官:太陽星君、太陰星君、東方歲星木德真君,南方熒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鎮星土德真君,及計都和羅睺二隱星。
不用多解釋,二十八宿 日月星辰在內的九曜星,天庭數得上的星辰星官都到了。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空當中不同於二十八宿的另一種排列。
二十八宿、九曜星:逗喲,兄弟,你們也來了。地
五方揭諦:金頭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佛教五方守護大力神。
佛教登場。
四值功曹:值年神、值月神、值日神、值時神。
掌管四季輪回的也來湊個熱鬧。
東西星斗、南北二神:東西星斗諸神、主宰生死的南斗、北斗。
二十八宿、九曜星、十二元辰:逗大家都來了。地
五嶽: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山神與陰間一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陰間勢力盡出。
四瀆:黃河、長江、淮水、濟水,泛指天下水系龍王。
天下水官全至。
嫌長的就看總結。
總結:可以說,天上諸天星辰齊至、陰間勢力攜諸多山神紛紛到來,人間水系的各系龍王駕到,外帶佛教護法神和輪值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庭接近半數神靈都已經到齊了,就為了剿滅一個猴子……
但結果呢看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駱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第一戰,連一個猴子都沒抓到……
當然了,之後二郎神就來了,作為天庭最出名的戰將,猴子第一次遇到了足以和自己斗的旗鼓相當的對手,甚至是隱隱處於下風。
原文我就不貼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之後太上老君一個金剛鐲,直接打的猴子摔了一跤,隨即哮天犬乘機咬住了猴子的腿,猴子一時掙脫不開,梅山七怪便轉眼鎖了猴子琵琶骨。
可以說,從這一仗來看,猴子輸的不怨,對手直接打出了幾千人口優勢,你怎麼贏看
大鬧天宮前的戰績便是如此,之後便是大鬧天宮時的戰績。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搓揉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眼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忽喇的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好猴精!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
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又詩: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
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又詩:
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看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
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里,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見大聖縱橫,掣金鞭近前擋住道:"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好殺: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鐵棒凶,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看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怪。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他兩個斗在一處,勝敗未分,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凶惡鏖戰。那大聖全無一毫懼色,使一條如意棒,左遮右擋,後架前迎。一時,見那眾雷將的刀槍劍戟、鞭簡撾錘、鉞斧金瓜、旄鐮月鏟,來的甚緊,他即搖身一變,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兒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裡飛舞。眾雷神莫能相近。真個是:
圓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學看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看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總結,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在三十三重天,然而,猴子一路從三十三重天,發狂一般打到了一重天的凌霄殿外,幾乎是直接打穿了整個天庭。
至於王靈官,我也要特別提一下,不要以為這是個普通角色,他其實在道教當中極為出名。
《南遊記》的主角華光,俗稱的逗馬王爺三隻眼地……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太乙雷神應化天尊,靈官部正神。
也就是說,當時的情況是,太乙雷神應化天尊聯合雷部三十六正神,才勉強把當時狂性大發的猴子死死攔在凌霄殿外,而且還很明顯落於下風……
但是,猴子的威風也就到這里了,因為整個西遊記世界當中的最強者之一……
如來來了。
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聖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裡,你敢和我同去看么看"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聖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大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氣。大聖大吃了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上看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看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徹徹底底的碾壓……
之後,便是西遊路上的戰績。
其實,對於猴子在西遊路上的戰績,我基本就是當個笑話來看,放水的痕跡太明顯了。
逗萬年平手帝地。
和誰打都是逗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地,之後再看情況選擇逗一棒打死地,又或者是因為逗被煙熏了眼睛地、逗被風沙迷了眼睛地、逗推脫自己不善水戰地等等原因,跑去天庭、西天找救兵,有時雖然看似不敵,諸如九頭元聖那次,但其實也從來都是自己毫發無損,之後便拍拍屁股去天庭找救兵了。
拔下毫毛、變出猴群的手段基本沒有用過,和二郎神打鬥時用過的法天象地不見了蹤影,完全就是屬於不用任何技能的單純平砍過去。
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西遊記在古代是作為評書出現的,很多老百姓壓根看不懂字,但他們聽評書,而評書講究的就是個熱鬧,就喜歡說逗大戰幾百回合地才算熱鬧,如果逗三五回合斬於馬下地,就沒有意思了。
不過,吳承恩其實也側面給出過解釋,說猴子早知西遊路上當有九九八十一難,事實上,九九八十一難也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在西天取真經的時候,佛祖的意思就很明白:逗必須湊齊九九八十一難地。
也不是什麼陰謀論,而是很明白透徹的道理,西遊記原文里就說的很明白。
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世人總是對於太過容易獲得的東西過於輕視,反而是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縱然價值不高,也會倍加愛惜,若是沒有這九九八十一難,怕是真經無人看重,這也正是所謂逗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地的原因。
只是猴子不說,因為這樣一來,如果一路之上,他火力全開之下,除了一個大鵬鳥,還有一個可能的牛魔王以外,還有哪個妖王能跟他走三五個回合看九九八十一難又要怎麼湊齊看
所以,在我看來,猴子在西遊路上的一切戰績,幾乎都當不得真,不過,僅有一次戰績,我認為很值得說道。
鎮元子。
鎮元子此人,其實算得上是僅此於三清如來這類最強者的人物,在他面前,猴子是在西行路上罕見的真正吃癟了。
那行者沒高沒低的,棍子亂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擋,奈了他兩三回合,使一個袖裡乾坤的手段,在雲端里把袍袖迎風輕輕的一展,刷地前來,把四僧連馬一袖子籠住。
碾壓,徹底的碾壓,近乎如來降服猴子一樣的那種碾壓。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鎮元子的身份,我們就只能嘆息:逗輸的不冤地。
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當日帶領四十六個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清風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交一千二百歲。鎮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地
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元始天尊,也就是盤古,是隱隱的西遊世界最強者,但鎮元子在元始天尊面前是如何呢看
逗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地
一個逗邀地字,一個逗聽講地,足以證明鎮元子的身份和地位。
在元始天尊面前,鎮元子是一個可以有資格在上清天彌羅宮作為坐邀講師加入的人物,這是一種何等難得的資格呢看
非常非常難得!
我們可以通過猴子的話,來側面說明去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是一種何等難得的事情。
三藏道:逗令師何在看童子道:"家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看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
請注意猴子的話,猴子譏諷鎮元子是逗太乙天仙地,所以逗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地難道說是猴子看不起太乙天仙的身份嗎看
顯然不是,因為,即使是猴子自己,其實也是太乙天仙。
^^^
Ⅶ 孫悟空和我一起過春節
描寫思路:以學習過的,看過的孫悟空內容作為主題,結合自己的情感,真實得描述,正文:
今天是大年初一,孫悟空來到了我家做客。我非常興奮地問:「孫悟空,你是不是大鬧過天宮呀?」孫悟空說:「對呀,其實這也很簡單,別大驚小怪。」看著他那輕松的樣子,我太驚喜了。
說著,孫悟空變成了跟我差不多的小夥子,對我說:「小朋友,你帶我參觀你們家鄉吧!」我爽快地答應了。隨後,我們來到了茶趣園。悟空驚嘆道:「這茶園真美,這懸空茶壺太神奇了,在你們人間也有這種法術?」
我聽了,差點兒笑出聲來。我悄悄地告訴了他真相,其實茶壺是被固定的。悟空說:「差點兒就把俺老孫騙了。」說完,我們倆哈哈大笑起來。轉眼間到了中午,艷陽高照,孫悟空說:「你帶我參觀了你們家鄉,我也帶你去參觀我的花果山吧!」我欣喜若狂,孫悟空一個跟斗帶我去到了花果山。
他拿了一個特大的桃子給我吃,味道真是好極了!讓我回味無窮。接著,他帶我走進水簾洞,那裡有許多活潑的猴子陪我玩。
不一會兒,外面傳來了一聲巨響,原來有一隻妖怪來挑戰悟空,雖然妖怪的法力要比悟空強很多,可是沒過多久,妖怪就被悟空打得落荒而逃。悟空趕忙飛過來,問我:「小鬼,有沒有嚇到你?你有沒有受傷?」我連忙搖搖頭。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我也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分別了。悟空拔下一根頭,輕輕一吹,把我送回了家。這真是一個美好的一天。
Ⅷ 向大家請教像齊天大聖孫悟空類似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神話英雄
《封神演義》中有哪吒 楊戩(二郎神) 托塔天王李靖等
《後羿射日》中的後回羿
《寶蓮燈》中的沉香答
《唐逸史》中的鍾馗
《山海經》中的女媧 精衛 刑天 誇父
《抱朴子》中的女媧
《東游記》中的八仙。即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雲)、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還有民間傳說中的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雷神 電母 水神 太上老君等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Ⅸ 孫悟空保唐僧取完經之後他們去哪兒了
成為斗戰勝佛,在《續西遊記》裡面保護唐僧東歸,在《說唐三傳》嚇跑了妖道金碧專風,在《後西遊屬記》裡面有了孫小聖(是另外一個石頭蹦出來的),後來孫小聖保護唐憲宗時期一個高僧取經,孫悟空暗助。最後在《東游記》打了個醬油
Ⅹ 找本小說 主角有裝逼系統 能換五種顏色的符 跟孫悟空對暗號
有黑白無常,有天庭,而且主角體內有個巨人,跟天道之眼對戰,主角擺什麼七星為自己兄弟搶壽,而且我敢保證樓主百分百找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