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臨清古城遺址

臨清古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10 15:37:30

Ⅰ 普彤塔的歷史概況

據《後漢書》記載:「世傳明帝夜寐南宮,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帝於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形象焉。」《高僧傳》卷一記載:「明帝劉庄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尋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攝摩騰、竺法蘭,邀二人來中國……。」相傳,建佛塔選址南宮城內,是因漢明帝劉庄隨其父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追殺時,曾在南宮駐蹕,並在大風亭下對灶燎衣、吃飯歇息。劉秀言此地是風水寶地。攝摩騰和竺法蘭在回洛陽途中,明帝劉庄命其在南宮大風亭附近修建佛塔。
此塔為八角實心磚塔,共9級,塔高33米,底層直徑5米,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翹置斗拱。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磚井東、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這種佛龕營造方式,實屬罕見。在風雨剝蝕的漫長歲月中,普彤塔經過魏(三國)、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維修。明嘉靖十五年維修時籌集資金甚多,動工規模較大,按明代建築風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頂震掉銅佛3尊,均為紅銅質菩薩像,最大的一尊是觀音菩薩,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觀音菩薩安詳地坐於「海天佛國」(東海小島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經、口念經語、衣著佛珠、一足蹬著海岸,足下蹬蓮,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蓮一株,海水波濤滾滾,上浮海馬、魚、海螺等海生動物和佛經、元寶等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庄嚴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銘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騰建竺法蘭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於佛經《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彤」為硃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塗硃色,叫「彤庭」,因為塔後普彤寺內供奉著菩薩,塔身及寺均為硃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2013年5月3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處:臨城縣補要村遺址、隆堯縣柏人城遺址、邢台縣鹿城崗、南宮市後底閣遺址、臨西縣臨清古城遺址、邢台縣南賈鄉石塔、平鄉縣文廟大成殿、南宮市普彤塔、邢台市天寧寺前殿、邢台道德經幢。

Ⅱ 諸城歷史遺跡有哪些

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Mountain攝影。
[史前時代]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東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最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時代
(參見:齊魯文化) 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的山東很早就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統治的中心區域;對山東東部未漢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進行統治。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於齊;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後輔佐周成王)則封於魯。
齊國定都臨淄,據《左傳·僖公四年》,其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陵(今沂水與臨朐交界處)、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都於曲阜,其疆域在《詩·魯頌·宮》中描述為「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尊尊而親親」,農業發達,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龍柱。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創始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孟子、莊子、孫子、墨子、魯班、扁鵲……等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他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滕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周公東征三年,撲滅紂王子武庚聯合東夷的反叛,齊、魯遂兼並奄、薄姑等國。姜太公又攻滅萊國,齊國勢力擴張至膠東半島。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佔有。公元前249年,楚國攻佔魯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攻陷楚國。及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後被秦國吞並的諸侯國。中國首次實現統一,齊魯之地從此成為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朝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以來,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西漢時期,山東地區有1700餘萬人、390餘萬戶,接近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山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緻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漢朝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
及至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爭戰頻仍,經濟有所破壞。
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東地區的戶數佔全國總數的21%。到唐代,山東恢復發展。當時主要屬於河南道。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今青州、濟南)等地的物價仍遠低於中國其他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唐後期,戰亂又起。
宋元
北宋時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這個故事後來被寫進《水滸傳》。金元時期,剝削嚴重,加上受到不斷的外來侵擾及野蠻統治,社會與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到元代,山東只有126萬人、38萬戶,與金代相比,人數減少約87%、戶數減少約75%,更不及西漢時期的十分之一。
明朝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省(當時包括遼寧)。明初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政府獎勵人民墾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東的耕地面積有7240餘萬畝,是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1421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於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Ⅲ 臨西縣城 哪裡有食品批發市場啊

市場好像沒有,門市到時不少,我建議你還是去臨清,老大橋東的第一條南北街就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