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屍骨坑發掘簡報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屍骨坑發掘簡報

發布時間: 2021-01-10 21:57:43

A.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轟動一時的發掘

一星期後,正在外村趕會的李珠孩被家人匆匆叫回了家。原來是省里、市裡的考古專家來到了永錄村,找他了解情況。李珠孩帶著專家們來到了自家的梨園里,專家們在實地考察後初步得出結論:這里是兩千多年前長平古戰場的遺址,很值得發掘。
1995年10月20日,山西省考古所、晉城市文物局、高平市文博館聯合進行了發掘,長平之戰遺址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考古人員非常細心地將表層的土一層層地剝離,經過幾天幾夜的工作,終於將這個長11米、寬5米、深1.2米的屍骨坑全部挖開,他們將這個坑編為將軍嶺一號屍骨坑。在坑內,屍骨無規則地亂扔亂放,層層疊壓,有的是仰面,有的是側面,有的是俯身,有的頭與軀干分離,有的頭部有鈍器、刃器、石塊造成的創傷等,很是觸目驚心。此外,坑內還出土刀幣17枚,銅鏃2件,銅帶鉤1件,鐵帶鉤1件,鐵簪1件,陶盆口沿殘片1件。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號坑上層大部分屍骨都已清理完畢。考古人員僅在這層就挖掘出頭蓋骨60多個,因天寒地凍無法再挖,專家們推測,此坑所埋趙軍官兵屍體至少超過百具。此外,考古人員還運用國際最先進的射線測定法,探測到在一號坑的西側,還有一個寬3至4米、長55米的大屍骨坑,他們將其編為二號坑。他們分析認為,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最後,專家們得出結論:此屍骨坑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規模最大,並最具有文物價值的長平之戰古戰場屍骨坑遺址。它的發掘,是我國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證了長平之戰秦軍野蠻屠殺趙國戰俘這一歷史事實。同時,長平之戰的許多疑難問題也得以澄清和解決。
一個多月的緊張發掘,考古人員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李珠孩也是如此,雖然他不懂什麼考古,但他每天都會守在發掘現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坑內每一個新發現,也都會讓他激動不已。
「自己一鋤頭刨出了這么有價值的古戰場遺址,當時我們全家人都很興奮。每當別人問起此事,我都會很驕傲地給他們講述當時的情況。可後來,我也聽到了村裡人一些別的議論。有人說我傻,刨到文物悄悄賣了就得了,通知有關部門來,自己什麼好處也撈不上。還有人說我精,發現了這么重要的文物趕緊通知有關部門,這樣一來,想和國家要多少錢都行,要發大財了,而且是名利雙收。唉,什麼亂七八糟的議論都有。可我卻真沒想那麼多,文物是國家的,發現了自然該由國家來處置。」轟動一時的發掘,讓李珠孩一下子出了名,從此,也讓他和這處遺址結下了不解之緣。

B. 永錄屍骨坑的介紹

永錄屍骨坑來,位於山西晉城高平自市的長平之戰遺址。1995年高平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有許多重大發現,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C. 長平之戰中,趙國到底有多少降卒被坑殺

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在長平決戰,會戰以秦軍大勝,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告終。

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坑之”。後世史學家在記述長平之戰坑殺趙國降卒一事時,也都基本信從了司馬遷的說法,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南宋鄭樵的《通史》,均沿用了“四十萬”這一數據,然而,這一數字真的准確嗎?

其實這一觀點早在唐代就有人提出,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說,“趙軍大敗,卒二十餘萬人降,皆坑之”,至於《史記》中為何會寫成“四十萬”,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後來傳抄刊刻的過程中,原版的“十四萬”被錯寫成“四十萬”,因為類似的數字顛倒的現象在《史記》中並非孤例。

最後,所謂“坑殺”也並非指的是活埋,根據《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屍骨坑發掘簡報》記載,以1號屍骨坑為例,近30個個體或無頭骨,或頭骨與軀干分離,另有14具頭骨有致命創傷,這些個體應當都是死亡在前,埋葬在後。因此,趙軍降卒全部被活埋,也應當是錯誤的說法。

D.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介紹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境內。陳兵近百萬,秦軍勝利,為統一中國創造有利條件。趙軍四十萬人降秦。兩千多年來農耕移土及自然營力的破壞使得戰場遺骸遺物時而重見天日。

E.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長平之戰屍骨坑解說詞

看戰國七雄,秦趙爭峰。這個是長平之戰發生的歷史大背景。大家都知道,戰國末期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號稱戰國七雄。在這七個國家裡,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成為最為強盛的國家,而趙國經過「胡服騎射」改革,成為東方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因而秦趙相爭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顯著特徵。
馮亭獻地,上黨歸趙。這個是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公元前270年,秦王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發兵韓國,佔領了野王城(今河南沁陽),將韓國攔腰斬斷。韓王十分緊張,欲將上黨獻給秦國,但是上黨將領馮亭以及老百姓們都不願意降服以苛暴著稱的秦國,願意聯合趙軍共同抗擊秦軍,於是將上黨十七城獻給了趙國。秦王眼看到手的城邑歸了趙國,十分惱火,於是派將領王壑發兵上黨。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
廉頗拒秦,長平對峙。這個是長平之戰初期的戰爭特徵。秦國遠途作戰,糧草不足,趙國將軍廉頗看到了這一點,採取了防禦措施。秦強而趙弱,秦攻而趙守,秦軍利於速戰速決,而趙國有利於持久戰廉頗採取了築壘固守的防禦措施,於是,秦趙兩軍相持兩年有餘。
范雎獻計,趙王易帥。這個是使長平之戰戰局發生關鍵性變化的一個轉折點。秦趙兩軍相持了兩年,廉頗的防禦戰術積極有效地阻擊了秦軍的近攻,戰爭持續下去將對秦軍極為不利,秦王十分著急,於採取了范雎的「反間計」,不僅買通了趙王身邊的人,而且向趙國民間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老將廉頗,而是懼怕年輕有為的趙括」,而趙王平時就對廉頗的一些戰術不太滿意,於是就聽信讒言,准備啟用趙括。
相如上書,括母進諫。這個是說當時趙國國內的形勢,當時聽說了秦王要啟用趙括。藺相如和趙括的母親先後向趙王進諫,他們認為,趙括只適合「紙上談兵」不可實際領軍作戰,但趙王不明事理,不聽良言相勸,最後還是招回廉頗,啟用趙括。
紙上談兵,白起坑趙。這個階段是長平之戰最為慘烈的階段,公元前260年,趙括領軍長平,他一反以往廉頗的防禦戰術,主動出擊,最終導致了趙軍的必然失敗。具體的戰役情況請看地圖。
這個坑是1號屍骨坑,此坑長11米。寬4米,高1.2米,大家可以看到坑內有幾百具屍骨,呈不規則狀態堆放,有的仰面躺著,有的附著身子,仔細觀看,還可以看到有的顱骨上還留有刀痕。可以說是累累白骨,慘不忍睹。據考證,坑內的屍骨平均年齡只有十幾歲,當時是先被秦軍擊殺,然後推入溝內,掩上薄草,散上薄土草草掩埋。這個坑是1995年永錄村村民李珠海及其兒子在平整田地時偶然發現的,這一發現是我省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在史學界引起極大重視。當年10月份,山西考古所、晉城市文化局、高平市博物館聯合進行了挖掘。那裡是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證件。發現由於我們的保護技術有限,為防止風化,還未敢大面積進行開發,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屍骨已經有些發紅。關於屍骨坑,那邊的版塊上有詳細的介紹。
長平之戰歷史意義深遠,經過長平大決戰,秦國打敗了趙國,獨霸的形勢已經形成,實現中化民族的統一已經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這個版面對於長平之戰的歷史意義有詳細的評說。長平之戰留下了許多疑問,尤其是白起為什麼要坑殺40萬趙卒,歷來被世人所責難,在當時,40萬趙卒,養,養不起,放,放不得,編,編不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在當時,秦軍遠途作戰,養活自己的士兵,已經不容易了,根本負擔不起40萬趙卒。放,放不得是指放了40萬趙軍,等於放虎歸山;編,編不成,是指40萬趙軍參差不齊,難以成軍。
這是《史記》里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大家知道司馬遷在編撰史記時是惜墨如金,但卻用如此大量的篇幅來記載長平之戰,由此可見,長平之戰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這個是地圖,它南北長約30餘公里,東西長約10餘公里,面積大概有300多平方公里。地圖上的許多村名都因長平之戰而得名,比如說我鄉的三軍村,在長平之戰時就是趙軍指揮部所在地。
長平之戰雖然只持續了三年,對後世的文化影響卻有幾千年,歷代有很多文人都曾作詩詞憑吊長平之戰,這里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家所看到的這些照片都是有關長平之戰的一些地名及傳說。
這些照片都是我市現存的與長平之戰有關的真實遺跡。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凝聚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智慧,兩千年過去了,往事煙消雲散,但戰爭的悲涼與雄渾卻仍然回盪在殺谷。關於長平之戰還有許多疑問,期待在諸多有識之士的悉心研究下做出更科學的解釋。

F.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45萬大軍葬身此地,真相是什麼

引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激烈的戰爭,畢竟在那種社會環境之下,各個國家都希望通過戰爭來擴大自己的統治范圍。曾經,長平一戰中有四十五萬將士不幸喪命,關於這些戰士的屍骨埋藏地,也一直都是考古學家們想要探尋的內容。

而就在山西地區的一塊玉米地中,長平之戰的屍骨坑也被農民發現,自此,四十五萬大軍的白骨也得以重見天日。那麼,在這個萬人屍骨坑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結語

雖然說長平之戰的發生促進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腳步,與此同時,長平之戰也成為了世界戰爭史中的重要戰役,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長平之戰中,四十五萬將士從此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而這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大慘案。隨著長平屍骨坑的不斷發現,這些亡魂也得以重見天日。通過對這些屍骨坑的保護,我們在以後的日子中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代軍事歷史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其實,即使長平之戰是十分殘忍的,但它的出現卻為後世許多將士都提供了一種新的戰爭思路,通過此次戰爭中所出現的戰略戰術,後代的許多大戰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指導。相信在未來的日子中,通過對長平屍骨坑的研究,一些不為人知的戰爭方略也能夠出現在世人面前。

G.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14年前發現了長平之戰屍骨坑

發生在來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源,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慘烈的著名戰例。長平之戰40年後,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盡管趙國等國史籍對長平之戰曾有詳細記載,但「焚書坑儒」後,六國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有關長平之戰的史料也悄然失傳。《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對此戰雖有記載,也是匆匆帶過,語焉不詳。歷代對長平之戰遺址所考均無結果,更沒有發現一個有規模的屍骨坑。由此,「白起坑趙」便成了只有傳說無實證的一樁歷史懸案。
就在眾多學者為解開這樁懸案四處尋找線索時,今年76歲的高平市永錄鄉永錄村村民李珠孩,卻在14年前自家梨園里鋤地時意外揭開了謎底,讓這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長平古戰場終於能夠重見天日。

H.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的簡介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位於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境內。公元前內260年,秦趙為爭奪容韓之上黨,在此陳兵近百萬,展開了戰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結果秦軍取得了勝利,並為以後統一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趙軍戰敗,四十萬人降秦。武安君白起因趙卒反覆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故自為童子即知有長平」。兩千多年來,農耕移土及自然營力的破壞使得一些戰場遺骸和遺物時而重見天日.

I. 長平之戰活埋了多少人

白起:果真活埋了40萬人?

與趙括被後世「部分平反」的命運迥然不同,殺降者白起在高平本地遭到眾口一詞的譴責和詛咒。豈止高平人如此,中國的歷代文人幾乎都痛罵白起,有些大家學者甚至撕破臉面直接進行人身攻擊——只因傳說白起腦袋小而銳,文學家王世貞就直截了當地罵道「銳頭小子何足雲」。
長平一役,白起殺降,白紙黑字,不容辯駁。但白起果真活埋了40萬降卒么?這個問題爭議多多。
首先說是否「活埋」。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的原話是「(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並說「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史記·趙世家》的說法是「卒四十餘萬皆坑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則說「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顯然,在這里「坑」是動詞,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的《古代漢語字典》解釋為「活埋」,並舉出長平之戰和「焚書坑儒」的例子。這種解釋遭到廣泛質疑,理由如下:從技術角度考慮,活埋40萬人非常困難,史書中並沒有明確指出「坑」就是活埋。此外,《長平古戰場永祿一號屍骨坑的發掘簡報》明確指出:「未經破壞和擾亂的60個個體近半數或頭骨無軀體或頭骨與軀干分離,應是死亡在前,埋葬在後。還有14具頭部有鈍器、刃器、石塊等造成的創傷痕跡,其中至少7具個體的創傷是致命的,應排除在活埋死亡之外。剩餘十多個個體死亡原因難以判斷。可能活埋的僅為一例。」「根據骨骼排列和創傷觀察,死者絕大部分為被殺後亂葬的,未發現大量被活埋的證據,這種現象有別於史書中關於40萬降卒被(kēng)殺的載述。」
永祿一號屍骨坑位於高平市西北永祿村,系1995年5月,當地村民李珠孩耕作時偶然發現。當時考古發掘人員根據屍骨情況得出如下結論:「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
這個結論比較可信。雖然有人認為相對於40萬這個龐大數目,發掘出的60個個體樣本太小,不足以說明問題,但我想這個樣本至少表明40萬降卒並非全部被活埋,司馬遷用「坑」字描述應該是概括言之。
那麼,「40萬」這個數字是否可信?司馬遷在三處分別使用了「四十五萬」、「四十餘萬」和「數十萬」,綜合來看,趙軍死亡40萬應該大體不差,雖然不斷有人對此數字提出質疑,但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推翻司馬遷的記載。
但是,這40萬人絕非被白起一舉坑殺。正如靳生禾教授所說,白起坑趙軍40萬,當屬於前代史家的簡略說法。趙軍的死亡,不僅僅是坑殺,其中既有戰死,也有放下武器後被屠殺,其總數才是《史記》中明確記載的「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既然疑問都得到了解答,不妨再深入一點,復原一下當年白起殺降的殘酷場面:趙括既死,群龍無首,剩下的幾十萬趙軍舉手投降之後,秦軍收繳了他們的武器,倉促中,也許並沒有繳完。然後,「戰神」白起一聲令下,秦國的虎狼之師開始了對降卒的大屠殺,長平的漫山遍野頓時成為人間地獄殘陽如血,疲憊的秦軍將降卒的屍體推入低窪之處,草草掩埋。
兩千年之後,這些屍體化作朽骨、骷髏,依然不時出現在農人的鋤頭之下。隨之而出的,還有大量的箭頭、各樣銹跡斑斑的刀劍。來到永祿一號屍骨坑遺址,首先看到的是不遠處連綿起伏的將軍嶺。這里是長平之戰的重要地點,當地人說,像永祿一號這樣的屍骨坑,應該不少。當我走進遺址內部,細看這些帶著傷痕、裂縫的累累白骨,似乎聽到遙遠年代的砍殺聲和撕心裂肺的哭喊之聲,頓時不寒而慄。
站在秦國的角度,也許殺降是有道理的——幾十萬俘虜帶回秦國嗎?糧草供應就是大問題。放回趙國?第二天他們照樣是強悍的趙軍戰士,是秦國的敵人。
但是,殺降不祥。白起後來開罪於秦王,招致賜死的命運,使得後人無不拍手稱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白起臨終時長嘆:「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J. 誰發現的長平之戰遺址1號坑屍骨坑

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戰國屍骨坑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境內,是1995年永錄村村民李珠海及其兒子在自家梨園里鋤地時意外發現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