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另評西遊記

另評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1-12 07:07:47

Ⅰ 西游記人物評傳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了古代中國人的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生世及經歷

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氣孕育而生;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了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定海神珍鐵如意金箍棒;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修改了生死簿,返回人間。

第一次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

第二次天界招安,封為齊天大聖;

偷吃蟠桃、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

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踏上西天取經之路。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大功告成,封為斗戰勝佛。

關於名字

孫行者——文言文的西遊記中,多稱孫悟空為「行者」。

孫悟空——菩提祖師所取的名字。

美猴王——孫悟空剛出生時,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後成為眾猴之王,因此自稱美猴王。

齊天大聖——孫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後,因自感受騙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齊天大聖,後天庭被迫承認該封號。

弼馬溫——第一次到天界時所封官職。

兵器技能

如意金箍棒

七十二變

火眼金睛——大鬧天宮後被太上老君用他的丹爐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煉出了火眼金睛。能看出妖怪的原形。

筋斗雲——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但也翻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先後從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以及《大般涅盤經》等經論,造詣日深。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豬八戒在西遊記中原本看不出什麼特殊的優點,還有多處毛病。他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點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收服後,八戒從此才稍歸正道,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是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愛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豬八戒貪吃貪睡,自私自利,好進讒言。他常常想害人,但不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就是作繭自縛。為什麼連這樣一個人也最終修成正果,被如來佛封為「凈壇使者」呢!這與豬八戒的知錯必改,能聽取領導和同事的意見有很大關系。做到了懸崖勒馬、甚至是浪子回頭,在取經事業中的他對師兄的話算得上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總算是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才有其八戒的美好的結果吧。
個人認為沙僧比較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里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象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象豬八戒那樣花痴不改,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守佛門戒律。雖然個性不鮮明的他戲份不多,但我覺得《西遊記》里不能缺少這個人物。因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沒有他的取經之路,互不服氣的孫、豬二人的爭吵會把那個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沒等妖怪來襲,唐帥就先被兩個徒弟氣吐血了!盡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廣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們的心裡會產生一種平和(類似女孩子在平淡如水的愛情里找到的安全感)、發出一聲贊嘆:憨厚的人是最可愛的!

Ⅱ 西遊記點評

好難,給你個人物的吧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大放厥詞,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
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
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在《西遊記》中,最為古靈精怪的是那些妖精嘍噦們。雖然著墨不多,但往往在其中穿插打諢,寥寥幾筆之間,形象異常生動。

奔波兒灞VS灞波兒奔
在全書中,最喜劇的兩個小妖,當屬在六十三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中出現的兩個放風的嘍噦。講述的是九頭蟲偷了祭賽國金光寺寶塔中的鎮塔之寶佛舍利,得知孫悟空可能要來時,就讓這兩個小妖負責放風。哪知他們兩個偷懶在寶塔頂層喝酒,結果當唐僧和孫悟空掃塔的時候被發現了。兩個小妖實在是膽子太小,和電影《甲方乙方》中李琦扮演的廚師一樣,還沒等動刑就招了:「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兒灞,我叫做灞波兒奔。他是鯰魚怪,我是黑魚精。」首先名字就很有趣,兩個鯉魚跳龍門的象聲詞。招供的方式也很特別,除了說名字,自己是什麼東西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之後又把老闆是誰、住什麼地方、有什麼背景,全部講了出來。養了這兩個小笨妖,九頭蟲也真是挺倒霉的。

有來有去
還有一類妖怪是屬於「妖亦有道」的。比如觀音菩薩的寵物金毛,孔的嘍噦「有來有去」。金毛猊派出的先鋒被孫悟空痛扁一頓後,回來哭訴。金毛猊火了要替手下報仇,便讓有來有去去下戰書(打架也這么光明正大,不愧是名門之寵物),半路上被孫悟空遇見了,只聽有來有去自言自語說: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後,一向無緣,
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還要,卻撞個對頭來了。那個要宮女的先鋒,被個甚麼孫行者打敗了,不發宮女。我大王因此發怒,要與他國爭持,教我去下甚麼戰書。這一去,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
看到這里,不由拍案叫絕,一是為頗有是非觀念的「有來有去」,一是為《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似乎比電視劇更深得電視劇的精髓,正如唐僧在裡面所說的,「妖如果有人的善心,就不是妖了,是人妖」。這位有來有去應該就是屬於「人妖」類型的。「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這句話由小妖說出,再回眸中國歷來帶血的朝代更迭,真乃吳承恩老先生的一大神筆。可惜這個小妖被孫悟空弄成了「有來無去」,確實不夠厚道。

精細鬼VS伶俐蟲
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自己本身也很憨厚,而其中兩個小妖,更是整個《西遊記》中最質朴天真的。一個叫精細鬼,一個叫伶俐蟲(這兩個名字和奔波兒灞、灞波兒奔一起,堪稱《西遊記》中四大經典命名)。
可這兩個小妖既不精細,也不伶俐,被孫悟空騙了還幫他數錢。這兩個小妖拿著紅葫蘆和玉凈瓶去收壓在山下的孫悟空(由此可見他們的老闆金角大王對他們非常信任,敢於把寶貝交給兩個小嘍噦)。不成想孫悟空提前出來了,化裝成一個道士,先是和他們搭訕,說要看一下他們的寶貝,兩個小妖想都不想就遞給他了(由此可見整個蓮花洞都是淳樸善良之輩,不然哪會如此信任陌生人)。孫悟空也是「猴有猴道」,沒有撅屁股就跑,「不好,不好!搶便搶去,只是壞了老孫的
名頭。這叫做白日搶奪了」。於是變出一個大葫蘆出來,再了一個障眼法,說是能裝天,果然把這兩個小鬼唬住了,輕易地就用一根毫毛騙來了兩個寶貝。想必一方面是蓮花洞平時民主慣了,精細鬼和伶俐蟲敢於自作主張。一方面想必也是他們對於老闆忠心耿耿,絕不放過替他們佔便宜的機會。交換完畢之後還賭咒發誓:「我兩件裝人之寶,貼換你一件裝天之寶,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妖品真的是沒得說。
等孫悟空走開後,他們喜滋滋地想裝天時,孫悟空一收毫毛,葫蘆不見了。這下他們急了,「怎的好,怎的好!當時大王將寶貝付與我們,教拿孫行者;今行者既不曾拿得,連寶貝都不見了。我們怎敢去回話?這一頓直直的打死了也!怎的好!怎的好!」一般這種情況,造成了公司重大損失,肯定是屁股一拍走了。但兩個小妖居然敢回來,更想不到的是,老闆居然就「罷了罷了」,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罵也不曾罵,卻就饒了」。看來這妖精的世界有時真比人的世界民主很多。那兩個瓶子可是老闆吃飯的傢伙呀,試想如果孫悟空把唐僧的紫金缽盂弄丟了,少說20遍的「那話兒經」是免不了的。
其實這些小妖的結局都不是太好,有名有姓的一般都被孫悟空直接打死。沒有姓名的,書中描寫大都是孫悟空最後來個大掃盪,「打死了干百個小妖」之類的。即便是自己的大王來歷不凡,最後時刻被領導帶走保住了性命,但自己身為小嘍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但看完全書,恰恰就是這些可憐的小人物最容易讓人念念不忘。

2.黑熊怪:加強版許三多
在《西遊記》的妖精體系中,黑熊怪是孫悟空加入取經團隊之後碰到的第一個對手。同時,這也是一位「非主流」的妖精,非常值得玩味。
首先,在黑熊怪如何與取經團交惡的起因上,絕大部分妖精都是沖著唐僧去的,要麼是中意他的肉,要麼是中意他的童貞,但黑熊怪是看中了他們的財產(這和黃獅精很像,他們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要說熊羆不喜歡吃人,在碰見孫悟空之前,唐僧出長安遭遇的首難就是一位熊山君,剛開始就把唐僧的幾個隨從生吞活剝了。黑熊怪出場本身是想做好事的,觀音院的金池長老看中了唐僧的寶貝袈裟,見財起意,想一把火燒死唐僧師徒。沒想到孫悟空也不是省油的燈,借了一個避火罩將唐僧罩住,然後還助了一把風,火燒觀音院。那黑熊怪作為金池長老的朋友,豈能坐視不管,「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由此可見,這也是一位「人妖」類型的。不過到達火災現場時,偶爾發現了寶貝袈裟,同時看到屋頂上還有人在助風。也許一方面是看見和尚們都在救火沒有性命之憂,另一方面看見有人在放風,心想這觀音廟是不是准備搞騰籠換鳥拆遷重建,因此也就斷了救火的念頭,拿了袈裟走人。而且說他偷袈裟也有些冤枉,因為後來他准備「佛衣會」,還給金池長老發了請柬。由此可見,他當時只當是撿了一個意外之財。
那麼,黑熊怪是何許妖也?與普通妖精佔山為王打家劫舍欺負山神土地用人打牙祭不同,這黑熊怪是一個很講究生活格調的人。觀音院的院主介紹說:「我這里正東南有座黑風山。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我這老死鬼常與他講道。」而且他的那位倉狼朋友凌虛子雖然武力很菜,但也是一位得道中人,還會自己煉制仙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以看出這位黑熊怪平時的生活圈子還是非常風雅的。而且他居所的地段、房屋的裝修也很有講究。且看對黑風山的描述:「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進入其洞府之後,則是「臨堤綠柳轉黃鸝,傍岸天桃翻粉蝶。雖然曠野不堪誇,卻賽蓬萊山下景」。而且洞門口還有一副對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在《西遊記》中,一般妖怪的洞府都描繪成陰森恐怖的模樣,唯有此處不吝筆墨,白描了一處蓬萊仙境的景緻。就同房產開發商經常鼓吹的一樣,「居所是階層的象徵」,可見這黑熊怪就脫離了普通的「山妖」階層,與那些只知道吃人肉的妖精們不是一個級別,連孫悟空都感嘆「這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
同時其修為委實不在悟空之下。相對於對其居所的描述,書中對其外貌的描述很少,除了說他的打扮之外,長相就是「一個黑漢」。可以看出,雖然不是很英俊,但已經有了人形,這對於男妖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貌似女妖精這方面很佔便宜,稍微有點道行就能蛻變成一個美女)。從武力上來說,孫悟空自己也承認,「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要知道猴子可是極少這么自謙的,而且這黑熊怪沒有金鋼琢、陰陽瓶之類的核武器,可是一招一式地和孫悟空PK的。其實也就是從黑熊怪開始,孫悟空才知道五百年後已經不再是他的江湖,關鍵時刻還得找領導,由此奠定了整個西行平妖的基調。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神仙菩薩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菩提祖師:住在靈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傳授美猴王孫悟空武藝的師傅,對三教九流,長生之術,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等樣樣精通。美猴王剛投到菩提祖師門下,祖師見他天性聰悟,給他取名悟空。隨後教給孫悟空長生的法術,又教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再傳授給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從頑劣的凡骨俗胎成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隨心變化,為悟空鬧天宮、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礎。

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玉帝住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勝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長庚,道教創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

Ⅲ 一些名人是怎麼評價西遊記的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回無半字涉於仙佛答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 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 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 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法國大網路全書》

Ⅳ 西遊記人物評價

1、唐三藏

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為取經堅韌不拔、不畏艱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唐僧能力有限,深知自己駕不得半片雲彩,身無半點武藝,而自己的這幾個徒弟卻能耐非凡,他們能上天,能入地,變化多端,和諸神眾佛多有來往,而自己卻沒有一點「戰鬥力」。

雖然唐僧沒有「戰鬥力」,但他卻是佛祖的弟子。唐僧既然是佛祖弟子,那麼唐僧的幾個徒弟當然刮目相看,因為他們深知佛祖法力無邊,就連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也曾領教佛祖的神通,被壓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

一個「無能」的領導,卻能帶領著一個能力非凡的團隊,去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不得不為唐僧的領導能力所贊嘆。

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孫悟空

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孫悟空非常機智聰明而且活潑好動對唐僧很忠心,很多人看了西遊記都會喜歡這個角色,他是勇敢和智慧的代名詞他敢於同妖魔古怪作斗爭有大無畏的精神,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人物。

3、豬八戒

豬八戒又稱豬無能原來是玉帝的天蓬元帥因為調戲仙女被趕出天界,最後投錯豬胎。他有一把九齒釘耙,會變身術和騰雲駕霧等功夫,唐僧在高老莊碰到八戒就收為徒弟護送其去西天取經,他比較好色好喜歡吃肉,唐僧為了讓他戒掉五葷三厭所以叫他八戒。他是一個好吃懶做,又經常打退堂鼓的自私自利的人。

豬八戒是一個憨厚力氣又大的人,雖然嘴巴甜但是卻貪戀女色經常被妖怪迷住,難以分辨他是悟空的好幫手,最後護送師傅到達西天,被唐僧點化知錯就改所以如來佛祖封他為凈壇使者。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4、沙悟凈

沙僧又稱沙悟凈,沙和尚等是西遊記裡面的人物,原本是玉帝的卷簾大將後來失誤打破了琉璃盞觸犯了天條被罰下凡,在民間他專做壞事還吃人,後來觀音菩薩點化賜予法號沙悟凈,一心跟著師傅唐僧,還有悟空、八戒等四人護送師傅去西天取經,在西遊記四大人物裡面沙僧是最憨厚最忠心的一個

沙僧對唐僧是言聽計從不像悟空那麼叛逆,也不想豬八戒好吃懶做還比較色,他任勞任怨遵守佛門規矩,最終護送師傅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也算是功德圓滿了,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金身羅漢。

5、白龍馬,名著小說《西遊記》中的重要角色。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後。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

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4)另評西遊記擴展閱讀

創造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Ⅳ 誰評西遊記評得最好

金評精彩,但有貶低看法。《西遊記》評點最出名的是葉晝托李卓吾點評的。金評《水滸》最出名,毛評《三國》,脂評《紅樓》。

Ⅵ 西遊記 人物評價

唐三藏
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孫悟空
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沙悟凈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Ⅶ 關於《西遊記》的評價,500字左右的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創作背景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作者簡介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

創作時間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的分層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

相關評價

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Ⅷ 怎麼評價西遊記:女兒國

這個《西遊記女兒國》這部電影里的情節和之前兩部西遊記題材有很大差別,這次注重了唐僧與女兒國的國王感情的描寫,和以往的重點在師徒四人降妖除魔有所不同,但是劇情改編的恰到好處,女兒國國王的感情是一種情竇初開的感覺,唐僧有一種愛卻又不得不抑制的糾結,兩個人最親密的舉動也僅僅是扯扯衣袖,卻又讓人感覺非常美好,故事的結局也充分尊重原著,唐僧選擇了去愛眾生。

最後再說說電影的畫面效果,整體看上去,場景切換流暢自然,特效技巧設計的非常精美壯觀,而且導演組在全國多地實景考察,背景美輪美奐,讓人有一種很愉悅的視覺沖擊感,一點也不差於好萊塢電影的特效。

Ⅸ 《西遊記》賞析評論

1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專贍部屬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
賞析:簡潔的幾句話,交代了傲來國,花果山,帶人進入這神奇的世界.
2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賞析:長短句結合,一路對偶下來,讓人嘆服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字里行間,現出一個美麗神奇、鍾靈毓秀的花果山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