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

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

發布時間: 2021-01-12 23:44:50

『壹』 北京故宮導游詞

一、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的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瑩瑩,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宮。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

故宮建於北京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圍!

歷史上,故宮因火災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

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講解到此為止了,祝大家遊玩愉快!

二、親愛的遊客朋友:

今天,由我帶領大家來游覽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北京故宮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別是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故宮夠大吧!

相傳故宮有9999。5間房,有人做過形象比喻:如果有人從剛出生就開始住,要住到27歲才可以住完。實際據1973專家現場測量故宮的房間有8704間。

故宮有四個門,正門名為午門。午門有五個洞。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

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有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遊玩時注意安全,注意保持景點衛生,祝大家玩得愉快。

『貳』 世界遺產的導游詞

中國38處世界遺產名錄
至2009年6月,中國已有38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5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文化景觀1項。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在龍骨山頂部於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於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專家在泰山考察時發現,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學價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於一體的神奇大山。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歷代遊客盛贊「天下名景集黃山」,謂泰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岳的煙雲,匡廬的飛瀑,雁盪的怪石,峨嵋的清涼,黃山兼而有之。黃山勝景,以峰為體。這里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餘種珍貴動物徜徉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武凌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369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楊家界等四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黃龍洞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是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以「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著稱的九寨溝位於東經103 ° 46 ′ -104° 4′,北緯 32 ° 51 ′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尕爾納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間,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在古代,武當山以「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顯赫地位成為千百年來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峰寶地」;在當代,國務院稱譽武當山古建築群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宗教活動場所。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遺產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宏村: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雲岡石窟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整個區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跨越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個地州,區內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動物、珍貴植物等奇異景觀。
同時,該地區還是16個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地區。長期以來,「三江並流」自然景觀一直是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美學意義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主體坐落於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我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增加到30個。該處入選理由是:建築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範;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於漢唐期間,前後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 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
3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遺產
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36.福建土樓 2008.7.7 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位於福建閩南、閩西的漳州、龍岩地區,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四十六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其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土樓文化根植於東方血緣倫理關系,是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遺產
三清山位於江西上饒東北部,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

葛洪獻丹
座山峰高聳入雲,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道教最高尊神而得名。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四季景色綺麗秀美,三清山有著其獨特花崗岩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岩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景區邊界合理,有效地保護了景觀的自然性和維護景觀品質所必需區域。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產品之一,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
五台山地處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由東、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環繞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夏時節,綠草紅花與台頂千年不化的堅冰為伴,景色秀美,氣候涼爽,又名清涼山。
北台也稱葉斗峰,海拔3058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西台也稱掛月峰,中台也稱翠岩峰,東台也稱望海峰,南台也稱錦綉峰。五座台山各有特色,各具風韻。每到盛夏,五座台山山花爛漫,香氣四溢,遊人至此,猶如置身花海,令人陶醉。
五台山自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開始建廟,至今歷時近2000年,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一處由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並居一山共同講經說法的道場,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縮影、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
五台山迄今仍保存著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個朝代的寺廟建築47處,薈萃了7個朝代的彩塑、5個朝代的壁畫,以及堪稱典範的古建藝術。南禪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被譽為中華瑰寶。佛光寺被世人譽為東方古建明珠、亞洲佛光。五台山的標志建築塔院寺大白塔,為我國現存元代覆缽式塔最高建築。

『叄』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200字~400字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我將熱情地為您們介紹!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西的龍骨山。距北京市區48公里。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所以我們在游覽時應當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保護和欣賞到有著「人類遠古文化寶庫」之稱的中國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址。

首先,我們共同參觀一下「周口店第一地點」。這里俗稱「猿人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共同發現的。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考古學家已下挖了40多米。到目前為止,共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接下來,我們一起參觀「周口店第一地點」周圍的第五、七、八地點,它們是1929年被發現,在這兒里考古專家又出土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發現的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發現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發現的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經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

最後,讓我們步入北京猿人展覽館,領略一下考苦學家們辛勤研究成果和保護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重要意義。根據對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猿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猿人頭部特徵較原始,但已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北京猿人已經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護火種,火的使用完備了人的特徵。北京猿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北京猿人的發現與研究,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解決了關於「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事實證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准,而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徵。「直立人」是人類歷史的最早期,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他們是猿的後代,後來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發現,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這次旅途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肆』 北京故宮導游詞400字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於北京城中心。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

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成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闊九間的但檐歇山頂建築。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

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御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後和皇後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面積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

『伍』 故宮太和殿導游詞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里,除了奇異的雕梁畫棟、獨特的設計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陸』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300字

親愛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我將熱情地為您們介紹!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西的龍骨山。距北京市區48公里。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所以我們在游覽時應當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保護和欣賞到有著「人類遠古文化寶庫」之稱的中國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址。

首先,我們共同參觀一下「周口店第一地點」。這里俗稱「猿人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共同發現的。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考古學家已下挖了40多米。到目前為止,共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接下來,我們一起參觀「周口店第一地點」周圍的第五、七、八地點,它們是1929年被發現,在這兒里考古專家又出土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發現的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發現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發現的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經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

最後,讓我們步入北京猿人展覽館,領略一下考苦學家們辛勤研究成果和保護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重要意義。根據對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猿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猿人頭部特徵較原始,但已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北京猿人已經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護火種,火的使用完備了人的特徵。北京猿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北京猿人的發現與研究,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解決了關於「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事實證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准,而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徵。「直立人」是人類歷史的最早期,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他們是猿的後代,後來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發現,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這次旅途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柒』 世界遺產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

親愛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我將熱情地為您們介紹!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西的龍骨山。距北京市區48公里。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所以我們在游覽時應當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保護和欣賞到有著「人類遠古文化寶庫」之稱的中國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址。

首先,我們共同參觀一下「周口店第一地點」。這里俗稱「猿人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共同發現的。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考古學家已下挖了40多米。到目前為止,共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接下來,我們一起參觀「周口店第一地點」周圍的第五、七、八地點,它們是1929年被發現,在這兒里考古專家又出土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發現的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發現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發現的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經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

最後,讓我們步入北京猿人展覽館,領略一下考苦學家們辛勤研究成果和保護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重要意義。根據對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猿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猿人頭部特徵較原始,但已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北京猿人已經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護火種,火的使用完備了人的特徵。北京猿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北京猿人的發現與研究,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解決了關於「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事實證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准,而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徵。「直立人」是人類歷史的最早期,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他們是猿的後代,後來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發現,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這次旅途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捌』 北京故宮導游解說詞

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的故宮,我是你們的導游瑩瑩,今天就由我帶版領大家一起游北京故權宮。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故宮建於北京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圍。

歷史上,故宮因火災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


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講解到此為止了,祝大家遊玩愉快!

『玖』 世界遺產:北京故宮的導游詞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紹一下……。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座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里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於公元1420年,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里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里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里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傑出典範之作。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20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三大殿,並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為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後,這里便成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好啦!故宮的前三殿講解到此結束,現在請大家參觀保和殿並稍適休息,我們10分鍾後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後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後半部分,即「後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就先講到這里,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後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為」二字,那裡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里是帝後們的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

http://..com/question/76124492.html?si=2

『拾』 北京猿人遺址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我將熱情地為您們介紹!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村西的龍骨山。距北京市區48公里。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所以我們在游覽時應當不亂扔垃圾、不觸摸物品,這樣才能保護和欣賞到有著「人類遠古文化寶庫」之稱的中國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址。

首先,我們共同參觀一下「周口店第一地點」。這里俗稱「猿人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它是1921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共同發現的。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考古學家已下挖了40多米。到目前為止,共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尤其是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接下來,我們一起參觀「周口店第一地點」周圍的第五、七、八地點,它們是1929年被發現,在這兒里考古專家又出土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發現的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發現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發現的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經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

最後,讓我們步入北京猿人展覽館,領略一下考苦學家們辛勤研究成果和保護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重要意義。根據對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猿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猿人頭部特徵較原始,但已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北京猿人已經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護火種,火的使用完備了人的特徵。北京猿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北京猿人的發現與研究,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解決了關於「直立人」是猿還是人的爭論,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事實證明,北京猿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態標准,而對火的使用,更加完備了其作為人的特徵。「直立人」是人類歷史的最早期,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他們是猿的後代,後來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發現,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這次旅途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謝謝!

21回答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