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溝古城遺址
⑴ 是「古城遺址」,還是「故城遺址」
古城遺址
⑵ 安邑古城遺址的簡介
魏豹城是戰國時期魏文侯(前446年)所築的都城,到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魏遷都大回梁後才稱之為安邑答古城。公元前205年,楚漢戰爭爆發,漢將魏豹認為楚必勝,漢必敗,遂找借口率兵數萬,回到安邑,占據此城,自立為王,稱霸一方,後人便稱此古城為魏豹城。
⑶ 南北朝時期六鎮之一的沃野鎮的古城遺址在現在的什麼地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建於北魏,是北魏重鎮
⑷ 耿國的古城遺址
古耿國遺址,位於山西省河津市城區東南10公里的王村。由商祖乙建立於回公元前1525年,是當時商的諸侯答國,次年由於河患,遷至刑,後封弟弟祖丙於耿地,建立耿國。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族人於耿(今山西.河津東南一帶),再次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
⑸ 南越國都城古城池遺址
南越國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立國之後,趙佗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在郡的設置上,趙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並把象郡拆分為交趾郡和九真郡。
南海郡大體包括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區域,秦時設有番禺、龍川、博羅、揭陽四縣,南越國建立之後,趙佗又在此基礎上增設湞陽、含洭兩縣。其中番禺縣是南海郡的郡治,也是南越國的都城,位於今天的廣州市越秀區內。1983年,在廣州市越秀區發掘出了南越文王趙眜的陵墓,1995年和2000年,又先後在此發掘出南越國宮署御花園遺址和宮殿遺址,證實了南越國都城的確切位置。
⑹ 遵化城這座西古城遺址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遵化城是一個坐落在中國的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的中央,而遵化城的西古城又稱為大安城。這座古城興建於唐朝,歷史上在防禦作戰,保衛國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我們一位非常熟悉的三國時期蜀國的重要開國功臣之一的諸葛亮,諸葛孔明有關,與諸葛亮在這個城池布置的陣法有關。
中國的城池的取名歷史大多與風水,名字本身的祥瑞,歷史人物相關。遵化城這座西古城取名為大安,無非是對未來,對平穩安定的嚮往,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美好的祝願,也是一個國家對於美好的祝願。
⑺ 考古學把哪兩個古城遺址看成是商代的開始
由於大量考古文物資料的面世及甲骨文字的整理和研究,滳河流域是先商文化的發祥地已成為史學界諸多專家學者的共識。滳水在卜辭中屢見,「王其侑於滳,在有石燎有雨」、「王其尋舟於滳,亡災」、「 涉滳,至磬,射左豕,擒?」、「求年於滳,求禾於滳」,可見滳河在商代是一條重要河流。「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禮記·表記》)殷墟卜辭曾多次記載殷人祭祀滳水。我國史界曾有學者對滳水這樣比黃河小得多的河流被神化感到大惑不解。余方平先生在《殷人神化滳洹二水之原因淺析》一文中指出,其實,將卜辭記載與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音韻學等研究成果結合起來分析,可以看出:滳水流域曾是商族的起源地,是商文化的「老家」。殷人自然要奉為神靈,世代祭祀,以示永誌不忘祖先發祥之地,同時亦祈求滳之神靈永遠福佑殷人及其後嗣。商之名當源於滳水,既為昭明居地之名,又演變為商族的族名。(原載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5期)曾經有人稱商是一個航海的民族。早在商湯滅夏以前,商便已是一個興起於渤海西岸的強大諸侯國。那時商的活動區域集中在商河流域,所以商的名稱也就出自於商河的商字。而當時這條賦予了商名字的商河,是一條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所以從很早以前開始,商的買賣人就已經順流而下,把生意做到了海上。(據CCTV《走近科學》2008第10期) 《水經》、《水經注》、《水經註疏》都對商河有詳細記述:(河)又東北,過楊虛縣東,商河出焉。商河首受河水,亦漯水及澤水所潭也。淵而不流,世謂之清水。自此雖沙漲填塞,厥跡尚存。歷澤而北,俗謂之落里坈,逕張公城西,又北,重源潛發,亦曰小漳河,商、漳聲相近,故字與讀移耳。《元和志》所記漢鴻嘉四年,河水泛溢,河堤都尉許商鑿此河通海,故以商為名。守敬按:「《漢書
⑻ 成都五大古城遺址是哪五個
1、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地處成都市龍泉驛區境內,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被譽為專「中屬國西部客家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