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天坑游記
① 天生三橋,地縫景點咨詢
武隆天坑三橋和小寨天坑地縫不是同一個地方,彼此距離428公里。 天坑地縫是天生三橋和地縫,專都是在武隆縣屬城的西北方向,但是彼此隔山距離10公里。 另外還有武隆縣城的西南方向的芙蓉洞和仙女山。 如果都自己去(不參團),那麼至少要兩天。 早上乘k194/k73到武隆火車站,然後去武隆汽車站(1.2公里)乘車,一般是先去天生三橋,它是「三橋夾兩坑一峽谷」,其實天生三橋主要風景(最漂亮和壯觀的「三橋夾兩坑」)就在進去1.2公里范圍,其餘的3.7公里就是「一峽谷」了,風景一般,可走可不走。 一般是游完三橋夾兩坑(1.2公里)就原路返回到武隆汽車站,再乘車去地縫(站名是「白果」),也是10元/人。 如果要走通天生三橋(4.9公里),那麼就在後門「第三停車場」乘當地人的私家車10元/人去地縫,再乘車回武隆汽車站。 第二天從武隆汽車站乘車到江口(8元),再乘小巴3元到「天下第一洞」的芙蓉洞參觀,來回(包括參觀)4小時,中午包車去仙女山,那麼下午就可以回重慶了。 建議乘汽車(末班下午5:30)回來,順便欣賞沿途非常漂亮的「百里烏江畫廊」(在汽車回來方向的右邊)。
②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地坑在哪
2002年,在重慶市奉節縣境內,靠近長江三峽的荊竹小寨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深度為521米-662米,寬度為535-625米。它的四周必須是石壁,具有直上直下的坡度和一定的深度,通俗一點兒講,就是地上天然形成的大漏斗,小寨天坑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漏斗」,被譽為「天下第一坑」。
天坑一般都出現在峰叢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區。天坑的形成分三個階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質條件有利,由於水的長期沖蝕,就會形成地下大廳;地下大廳垮塌後就形成了天坑。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抬升。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中外科學家多次去小寨天坑開展探險活動,已探測洞穴近100個,探明地下暗河100餘公里,植物種類2000多種,發現了拱桐、桫欏、紅豆杉等珍貴植物和大鯢、玻璃魚、林麝等近20多種珍惜動物。他們認為,天坑地縫不僅是構成地球演化史的重要例證,更是探尋長江三峽成因的「活化石」。
直至今日,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等省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