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樓蘭古國遺址

樓蘭古國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1:40:45

『壹』 樓蘭古國為什麼神秘消失

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徙一樣,都是被迫的。

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哪裡去,哪裡能活命,就往哪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

(1)樓蘭古國遺址擴展閱讀:

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佔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

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

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

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系。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漢、匈奴及其他游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

為了該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羅布泊曾經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

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復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

『貳』 樓蘭古國的故事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跡。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遺跡現狀

樓蘭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

樓蘭古城的發現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亻去)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跡,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跡。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樓蘭文化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河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如果我們把遺棄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紅線聯接起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古城包括樓蘭王國在內,突然消失的時間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紀,所有的遺址都在距今天人類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時至今日,盡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諸如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偌大的迷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輪台古城、且末遺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畫等等,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在樓蘭文化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樓蘭是祖先留給巴州的一筆無法估量的歷史遺產,也是巴州人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挖掘、整理、研究樓蘭文化。以各種方式展示樓蘭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當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時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這就是以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契機,以經濟實力的全面增長為前提,有計劃地開發樓蘭及古城文化遺產。使它們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實際上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樓蘭文化以新的生命。

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戳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向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系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叄』 樓蘭古國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三間房正中的一間要比東西兩間顯得寬大。20世紀初,斯文.赫定曾在東面一間房內發掘出大量的文書簡。從三間房西廂房殘存的大木框架推測,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繼續向西,是一處大宅院。院內,南北各有三間橫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這座院落建築也是比較排場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數是單間,矮小、散雜而破敗不堪。如果根據出土文書推測三間房毗鄰的框架結構房屋是樓蘭古城的官署遺跡。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它身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它門前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里狩獵,人們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肆』 怎麼才能去樓蘭古城遺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市區有到達樓蘭古城遺址的旅遊專線。

樓蘭古城內並沒有對容社會開放,是不讓參觀的,目前也不具備參觀條件。

『伍』 樓蘭古城為什麼消失了

『陸』 暢游新疆維吾爾樓蘭古國遺址作文400字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新疆還停留在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停留在一曲羌笛、幾聲胡笳的凄美音色里,而如今的的新疆早已不是故人眼中的模樣.高樓林立的城市,日新月異的農村,四通八達的公路,讓所有來過新疆的人驚嘆,然而更使他們贊嘆的是這里奇特壯美的景色和獨具一格的異域風情.走進新疆,走進美麗的巴音郭楞,去領略享譽海內外的湖光山色、沙漠風光、草原風情、雅丹地貌.巴音郭楞,蒙古語的意思是「美麗富饒的流域」,在全國旅遊資源基本類型中,巴州擁有53種,佔全國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總量的71.6%,佔新疆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85%,湖泊、大漠、草原、高山、冰峰以及眾多的歷史文物遺址形成了一個大的旅遊資源格局.遼闊的地域,懸殊的高差,大自然的恩賜,加上人類歷史的鍾愛,形成了巴音郭楞博大、神奇、獨特、多元的自然與人文旅遊景觀,成為旅遊觀光的聖地.放眼巴音郭楞遼闊的版圖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雜多樣,遠遠眺望宛若棲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這時候常會出現「海市聲樓」的幻景.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長著占我國90%以上的胡楊,當然這里的胡楊是目前世界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原始胡楊林群落.每次當我走進那些經歷無數歲月洗禮的胡楊樹,我都凝神觀望,駐足思索,內心常會湧起一種久違的英雄情節.美麗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綠草茵銀、牛羊成群,地勢起伏遼闊,植物種類繁多.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思為「富饒的泉水」.這里幅員遼闊、地勢平坦、水草豐美,遍地是優質的「酥油草」.每到仲夏季節,草原上鮮花盛開,爭奇斗艷,羊群象白雲游盪,雪蓮花般的座座蒙古包坐落其間.一年一度的草原東歸那達慕盛會在這里舉行.於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博斯騰湖景區涉及三縣一市,這里湖邊曲徑通幽、雲影倒映,觀不盡的水上風光,數不清的奇卉異鳥,遊人置身其中彷彿在詩話營造的天地.巴音郭楞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的神奇自然景觀,更有那因歷史而被人津津樂道的人文景觀.從張騫鑿空西域到班超保絲路安全暢通;從馬可波羅涉足羅布沙漠到斯文赫定發現樓蘭遺址;從吐爾扈特東歸到人民解放軍進疆屯墾;從馬蘭人創建的豐功偉績到塔里木石油會戰結出的累累碩果;從古至今生活在巴音郭楞這塊熱土上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濃郁古樸的民俗民風;所有這一切都從不同層面展現著巴音郭楞的人文精髓.

『柒』 請問最神秘的樓蘭古國遺址在新疆哪個地方,樓蘭古國有多少年歷史,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只存遺跡,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是中國古代西部的一個小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是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最早記載「樓蘭」這一名稱的是《史記》:「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根據《史記》的描述,樓蘭人在公元前3世紀時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時的樓蘭受月氏的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被匈奴所管轄。樓蘭在西漢時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將近3000人。
在漢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這樣一個神秘的古國。漢代偉大的探險者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樓蘭帶入了中原人們的視線。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樓蘭古城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繁榮的商業為樓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使樓蘭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著絲綢之路傳入樓蘭,給樓蘭帶來了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樓蘭此時已經成了西域的樂土,沙漠里的天堂。
但是,西漢王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原群雄開始混戰不休,無暇顧及西域,樓蘭也漸漸與中原失去聯系。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時,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樓蘭衰亡?內力的損耗還是不可抵禦的外力的侵襲?樓蘭的子民去向了何方?
對於樓蘭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說法是由絲綢之路的變遷造成。兩晉之後,絲綢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樓蘭的駐兵和屯田事業也從此向北轉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樓蘭古城便慢慢被廢棄,最終銷聲匿跡。
也有人認為是戰爭摧毀了樓蘭城。作為重地,歷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國都曾統治樓蘭。在樓蘭城周邊的多處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種。有可能是樓蘭被佔領後,佔領者實行了屠城,然後撤離,樓蘭因此慢慢被風沙湮沒。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是氣候的變化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又存在兩種針鋒相對的猜測,一為樓蘭毀於乾旱,一為樓蘭毀於洪水。持前種觀點的人認為,樓蘭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漢、匈奴及其他游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使水利設施和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3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斷水了。水資源的缺乏使得人們的衛生狀況惡化,抵抗力減弱,於是瘟疫爆發,樓蘭古城居民為了生存只得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國內外探險者在樓蘭古城的廢墟中不僅找到了大量珍貴的文獻,還有各種財物,看來樓蘭古城是突然間被廢棄的,但是這里卻沒有戰爭的痕跡。也許,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讓人不顧一切地逃離。
與此相對的猜測是樓蘭古城毀於洪水。有人認為,在1600年前羅布泊窪地及其周邊有大面積的森林,種類繁多的植被,飛禽猛獸出沒於此,生態環境與現在相差極大。這一時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與樓蘭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樓蘭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
樓蘭古國消失的真正原因是,樓蘭處於絲綢之路的要沖,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爭導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時因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開荒需要大量燒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
過度的採伐使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致使水土流失淤積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淺。而樓蘭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環繞。
樓蘭城的毀滅可能是當時某一段時期里羅布泊抬升湖水,導致水位上漲,向西蔓延樓蘭城,同時樓蘭城及周邊地殼下沉,孔雀河與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樓蘭城致使樓蘭古城毀滅。
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樓蘭古城成為沙漠中的廢墟,樓蘭的燦爛文化都永遠的存在我們的追憶中……

『捌』 可以簡單介紹下樓蘭古國的歷史嗎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的平方米。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三間房正中的一間要比東西兩間顯得寬大,本世紀初,斯文.赫定曾在東面一間房內發掘出大量的文書簡。從三間房西廂房殘存的大木框架推測,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地。繼續向西,是一處大宅院。院內,南北各有三間橫行排列的房屋。在古城,這座院落的建築也是比較排場的。相形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數是單間矮小、散雜而破敗不堪。如果根據出土文書推測三間房毗鄰的框架結構房屋是樓蘭城的官署遺跡。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她身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她門前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里狩獵,人們在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玖』 樓蘭國的歷史

一、樓蘭在古絲道上的地位
樓蘭位於今若羌東北部羅布泊西岸,羅布泊古時又稱蒲昌海。遠在兩千多年前,羅布泊沿岸生長著大片胡楊林,鬱郁蔥蔥,呈現出一派水鄉澤國之景象。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沿塔里木北緣從西向東奔流,經樓蘭然後注入羅布泊,沿河兩岸水草豐美,田地肥沃,是漢代主要屯田之一。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漢代早期絲綢之路經樓蘭,曾經有過兩條線路:一條是由陽關西行,過白龍堆沙漠,經羅布泊西北岸至樓蘭南下,到達士泥(今若羌縣城附近),然後沿絲綢之路西域南道西行;另一條則經樓蘭後,西行至焉耆,沿絲綢之路西域北道前行;絲綢之路經樓蘭既可走南道,亦可走北道,樓蘭扼絲綢之路絲綢兩道之咽喉。漢代早期,樓蘭在絲綢之路交通線上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漢時期,經過樓蘭東去西來的使者商人「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樓蘭是西域早期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中轉站。
二、匈奴統治下的樓蘭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相當於我國秦朝初年),樓蘭就已建立了國家,以經營粗放的農業和畜牧業為主,並受月氏王的統治。大約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於派右賢王向月氏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打敗了月氏,迫使其餘眾越過天山,向伊犁河流域遷徙。原月氏統治地區為匈奴所佔,匈奴奴隸主貴族確立了在西域的統治地位。據《史記·匈奴列傳》載,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頓單於致書漢文帝說:「以天之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樓蘭在擺脫了月氏統治後,又為匈奴統治。匈奴在西域置僮僕都尉,樓蘭和西域諸國被迫向其交納賦稅。但匈奴「雖能得其馬畜旃,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
三、漢、匈爭奪樓蘭
漢武帝初年,西漢政府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絡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擊匈奴。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卻加深了西漢和西域諸國的相互了解。此後,漢武帝又不斷派使聯絡西域,漢使的頻繁往返,都要路經「當道」的樓蘭等國,匈奴居間挑撥,並與樓蘭多次劫掠漢使,阻斷絲路交通。於是樓蘭成為西漢政府通往西域,控制絲綢之路的必爭之地。從此,漢、匈在西域的爭奪,多次圍繞著樓蘭而展開。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從驃候趙破奴領兵攻打車師,並令王恢輔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樓蘭王劫掠,於是就率領輕騎700先攻樓蘭,俘虜了樓蘭王,樓蘭開始歸漢。
匈奴聽說樓蘭歸順西漢,便發兵擊之,樓蘭無奈,只好兩面應付,分別向匈奴、西漢各遣一質子。後來當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樓蘭王伺機攔劫。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後,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樓蘭王,解送長安。西漢政府責問樓蘭王為什麼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漢武帝對他實話直說表示贊許,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並要求樓蘭偵察匈奴的動靜。
漢征和元年(前92年),樓蘭王死,其國人來漢,請求西漢政府放還質子,欲立為王。但因樓蘭質子在漢經常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西漢政府借口皇帝喜歡質子,不予放還,樓蘭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幾年後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這一消息,立刻將樓蘭王在匈奴的質子遣送回國,立為國王。此王由於多年生活在匈奴,故親匈奴而遠漢,並多次勾結匈奴攔阻殺害漢朝使節。
漢元帝四年(前77年),西漢政府派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忠於匈奴的樓蘭王,立樓蘭在漢的質子、前王之弟尉屠耆為王,並更其國名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長安,感以在國內勢單力薄,恐為前王之子所殺,故請求西漢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做為其後盾,並將國都南遷至士泥城(今若羌縣城附近)。
四、東漢魏晉時期的樓蘭
鄯善國建立後,樓蘭城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繼續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據樓蘭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證和對古建築遺址年代的測定,作為一個城鎮,樓蘭王誕生於西漢晚期以後,東漢魏晉時代是其鼎盛時期。
樓蘭出土的漢文木簡和紙文書共計576件,其中木簡412件、紙文書164件,有絕對年號紀載的木簡40件、紙文書8件。絕對紀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年號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現最早的年號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號是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出土的木簡和紙文書表明,自曹魏齊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與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隸屬關系,這一時期是樓蘭城發展的繁榮時期。
鄯善國建立後,樓蘭成為鄯善國的一個重要城鎮,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東漢時,敦煌人索勵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餘人到樓蘭屯田,同時,徵召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1000餘人,橫斷注濱河(今塔里木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連續屯墾3年,積粟100萬。
羅布泊地區發現的東漢和魏晉時期的漢文木簡,其主要內容大部分都是記載關於屯田方面的事物。來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隨帶畜產和各類農具雜物。漢朝在此還設有鄉政權的基層官吏——三老。樓蘭作為漢代在羅布泊地區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擔接待在這條交通線上來住的使節和官吏,漢朝在此還設有管理郵件的機構和官吏,並通過屯田,傳播了先進的鐵制農業農具和農業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據史書記載和已發現的考古材料得知,東漢魏晉時期曾在古樓蘭設西域長史府,其規模可能介於郡縣之間,並具有軍屯的特點。據《後漢書·接勇傳》記載,東漢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魯番境內),「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魏晉兩朝沿用東漢舊制,仍在西域地區設西域長史府。樓蘭出土的木簡和文書中,明確記載有「樓蘭」地點的,木簡有8件,紙文書有10件,記載有西域長史及其下屬管銜的木簡有7件。它說明曹魏和西晉時期的西域長史府治所駐地就在樓蘭。
魏晉時期繼續在樓蘭地區進行屯田,並在西域長史府設主管屯田事務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樓蘭地區進行開始荒地、修渠築壩、傳播和推廣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鐵制農具,使樓蘭地區的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樓蘭成為魏晉兩朝統治西域的前哨陣地。
但是,從總的發展形勢來看,自南北朝以後,隨著西域統治政治、軍事、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絲綢之路新線路的開拓,樓蘭作為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漸衰落了。
樓蘭出土文物中所發現的年代最晚的木簡,是記載有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紀年的木簡。它表明建興十八年(330年)後,由於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於其下游的樓蘭水源枯竭,屯田生產無法進行,西域長史府被迫遷移。樓蘭這個絲綢之路上曾繁華顯赫一時的重鎮,才逐漸被人們所廢棄,從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五、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