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游記
⑴ 盧作孚的愛國情懷
盧作孚發起成立重慶救國會始末
——抗日救亡紓國難赤誠愛國寫春秋
盧作孚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愛國情懷終生不渝,成為他生命歷程的主旋律。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面對外敵入侵,盧作孚挺身而出,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發起成立重慶救國會,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抗日救亡共紓國難,表現出一代仁人志士的崇高民族氣節和赤誠愛國精神。東北淪陷後,各階層愛國人士無不痛心疾首。鑒於民族危亡,國難當頭,1931年12月下旬,黃炎培、馬相伯等在江蘇發起成立的江蘇國難救濟會,致電盧作孚,吁請共同發起成立救亡團體。電文希望盧作孚發揮個人的影響和作用,在重慶作組織發起工作。收到電文後,盧作孚積極響應,出面聯絡重慶各界愛國人士何北衡、梅際郇、文伯魯、康心如、胡景伊、徐中甫、羅春士等。1932年1月23日,重慶救國會正式成立。當天在重慶陝西街青年會舉行成立會,與會的社會賢達、文化名流、商界領袖共23人。會上確定救亡團體的名稱為重慶救國討論會(即重慶救國會),通過了會員規約,推選盧作孚等5人為幹事,康心之、陳碧涵為文書幹事,黃次咸為庶務幹事,謝琴生為圖書幹事,盧作孚被公推為總幹事,全面負責會務工作。經盧作孚運籌謀劃,重慶救國會即行開展活動,發表救國通電,討論救亡對策,宣傳鼓動抗日,編發戰事消息,報道救亡活動,組織開展募捐,支援前線抗戰。重慶救國會的工作卓有成效,有力地推動了重慶的抗日救亡活動。「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全國各地紛紛聲援上海軍民的英勇壯舉,要求抗擊日寇,抵抗侵略的呼聲高漲,盧作孚賡即以重慶救國會的名義發表致各軍事首領的通電,盧作孚在電文中慷慨陳辭,呼籲各軍事首領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以國家利益為重,捐棄成見,謀求團結,一致抗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抗戰的槍聲在上海打響,2月1日至5日,盧作孚連續主持召開3次幹事會,商討議決重慶救國會的工作重點:一是聲援十九路軍,一致要求抗日;二是刊印緊要消息,報道淞滬抗戰;三是募集慰勞經費,支援抗日將士。為宣傳抗日救亡,聲援淞滬抗戰的前方將士,盧作孚親自擬寫了抗日宣傳標語,並印成傳單在社會上廣為散發,這些控訴日本侵略罪行,呼籲共同團結抗日,表達抗戰必勝信念的標語,對激發民眾的民族義憤,喚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淞滬戰事期間,恰逢春節年假,重慶各報停刊,為及時傳遞淞滬前線的消息,重慶救國會通過航空公司、電報局、二十一軍軍部的電台,采編淞滬戰事消息予以報道,從2月2日至11日,前後共編輯緊要消息10期,並動用重慶青年會的印刷設備印發號外,分別送達重慶的大小報社,贈閱重慶救國會會員,散發社會各界人士,幫助人們及時了解抗日前線戰況,時刻關注抗戰時局。為募集慰勞金,支援浴血抗戰的十九路軍將士,重慶救國會在重慶《商務日報》刊登募捐啟事,並印發傳單,廣為宣傳,發起募捐。盧作孚發動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利用春節假期,在北碚城街、鄉鎮分頭散發募捐傳單。身為重慶青年會顧問、名譽會員的盧作孚,還藉助青年會的力量開展募捐宣傳,特別約請青年會的全體職員、國術班學員、青年業余讀書會會員以及義務募捐宣傳員等,組成24個勸募小組,分別在重慶市街、娛樂場所、公司銀行散發傳單,進行募捐宣傳。盧作孚本人更是帶頭捐款,並動員民生公司員工踴躍捐獻。在盧作孚的帶動下,重慶各界愛國熱心人士慷慨解囊,設在中國銀行、聚興誠銀行、美豐銀行、川康銀行和民生公司的捐獻點人流如潮。募集的款項及時匯往上海,支援淞滬抗戰。日本在武裝侵佔中國的同時,還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在華傾銷日貨,打壓中國貨,企圖扼殺中國的經濟。面對日本的經濟侵略,盧作孚站在愛國主義和抗日救亡的高度,發表文章抨擊日本的經濟侵略行徑,強調提倡國貨是中國抵禦經濟侵略的根本。盧作孚作為愛國實業家,時常到重慶中國國貨介紹所作演講,宣傳倡導國貨,激發民眾的民族義憤和愛國熱情,對倡導國貨,抵制日貨,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為抵禦日本的經濟侵略,盧作孚把提倡國貨與救亡圖存結合起來,躬身力行,帶頭示範,明確規定民生公司的輪船一律不裝載日貨,並提出「中國人不坐外國船」、「中國船不裝外國貨」、「中國貨不裝外國船」等口號,鼓動民眾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盧作孚的宣傳鼓動,對推動重慶的國貨運動,抵禦日本的經濟侵略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重慶救國會的活動時間不長,1934年即因故告停。重慶救國會的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重慶救國會的活動史實,卻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盧作孚抗日救亡的一段壯麗人生,折射出一代人傑的愛國情懷和精神追求。盧作孚不愧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 來源:(重慶政協報)
盧作孚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
盧作孚是一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愛國情懷始終貫穿其生命歷程,成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盧作孚挺身而出,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大聲疾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趕赴前敵,共救國難」,以作抗日後援,盧作孚在北碚成立抗日救國義勇軍,折射出一代仁人志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和精神追求。1930年春,盧作孚率團赴東北考察,親眼目睹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種種行徑,敏銳地洞察到日本帝國主義覬覦東北的勃勃野心,預感東北將面臨一場緊迫危機。危機將至,國人尚未警覺,盧作孚深感憂慮。考察歸來,憂患意識強烈的盧作孚在合川向民生公司員工和瑞山學校師生作了考察觀感的講演,揭露日本亡我中國的狼子野心,表達了不甘做亡國奴的激憤之情。嗣後,盧作孚將記載考察見聞和觀感的《東北游記》印行成冊,分送達官政要、社會名流、親朋好友,並先後在重慶《星槎》周刊和《青年世界》雜志上連載發表,以期引起人們對東北問題的關注,希望國人對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警惕。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外震驚。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昭然若揭,盧作孚的預感成為噩夢般的現實。日本的侵略行徑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憤慨,盧作孚痛感國土淪喪,滿懷熾熱的愛國激情,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事變爆發僅月余,盧作孚重印《東北游記》贈閱各界人士,並為再版的《東北游記》題寫了序言,痛思東北淪陷敗因,悲憤之情溢於言表:「一旦東北各地,沒於日軍,然後舉國震驚,起謀救濟,已太遲矣;而又況狂呼之外,仍無如何應付之計。這豈止是東北問題?實是國家根本問題。」為謀求應對危機之計,探尋救亡圖存之策,引起人們高度關注東北問題,盧作孚在北碚發起成立東北問題研究會,組織峽防局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人員系統研討日本侵略東北歷史,先後在北碚《嘉陵江日報》刊載研究成果,揭露日本亡我中華的野心,幫助人們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為關注淪陷的東北,不忘國恥,盧作孚邀請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來北碚作抗日演講,激發民眾抗日救亡的愛國熱情。東北淪陷後,全國各地要求國民政府捍衛主權,出兵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為喚起民眾以作抗日後援,1932年1月初,盧作孚發起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並以北碚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名義署名發表《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宣言》,並於同日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盧作孚自任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總指揮,將少年義勇隊和峽防局職員編為義勇軍一隊和二隊,集中進行軍事訓練,以作抗日後援,以備一旦中日宣戰,訓練有素的義勇軍能夠開赴前線,抗擊日寇。盧作孚為義勇軍制定了簡章8條,規定隊員操行:「公餘時間施行軍事訓練」;「努力抗日救國工作」;「對日宣戰時,有應征赴職之義務」;「不得購用日貨,只能購用國貨」。義勇軍統一佩帶「毋忘東北」臂章,訓練營地的毯子上印有「卧薪嘗膽」四個大字,時刻警示不忘國恥。國恥未雪,新恨又添,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盧作孚親自為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擬寫了9條抗日宣傳標語:「……日本人強占我們東三省……我們迅速對日作戰!……」、「……我們誓以鐵血奪回上海,驅逐日艦,打倒日本海盜,永絕後患。」、「……我們要一致團結!……救亡即以圖存;救眾人即是救國自己。」、「我們民眾應該迅速起來!組織抗日救國義勇軍:趕赴前敵,共救國難,打不倒日本不要生還!」、「……我們四萬萬八千萬同胞:不容有一個人苟安;不容有一個人不知道國家的危難;不容有一個人希望眾人努力自己苟全。……」、「日本的毒計:……以佔領東北征服中國。我們的對策:要救中國必救東北;……」、「盼望四川各地民眾團體:立刻起來向軍事當局請願。訓練義勇軍,以作軍事當局之後援。積聚現金,以作出征將士之餉款。……」、「我們下大決心,對日作戰!勝利必歸於我們。……十九路軍大敗日本海陸空軍於上海,這便是鐵一般的證明。」、「……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撲滅破壞世界和平的公敵——日本。……我們抗戰十年,獲取最後的勝利。中華民族萬歲!世界和平萬歲!」透過標語的字里行間,盧作孚控訴日本侵略罪行的滿腔憤怒,呼籲團結抗日共赴國難的報國情懷,表達救亡圖存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躍然其間。盧作孚在北碚成立抗日救國義勇軍後,派民生公司的輪船運送青年學生請願代表到重慶,向劉湘請纓抗戰,要求奔赴前方殺敵。在抗日救亡活動中,盧作孚發揮個人的影響和作用,積極敦促川省實現統一,呼籲川軍各派停止紛爭,團結一致,共赴國難,以期最終達成四川統一,形成團結抗日的局面。四川全省一致抗戰的氛圍形成盧作孚功不可沒。抗戰全面爆發後,盧作孚主持戰時交通,輸送川軍將士奔赴前線,抗擊日寇,英勇奮戰,浴血疆場,在抗戰的偉業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來源:(重慶政協報)
⑵ 東北交通大學遺址公園游記作文怎麼寫
這次秋遊是我經歷中最有趣的一天了,這里有軟綿綿的、溫暖的沙,有綠茵茵的草坪、高大的椰子樹……
早晨,我高高興興地坐著爸爸的自行車來到學校,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我猜測著沙灘和湖水的樣子,彷彿已經看到美麗的湖水與沙灘。到了學校,我臉上總掛著笑容,因為我太興奮了,好不容易等來了這一天呢!
目的地坐車十五分鍾就到了。一下車,我就看見一塊十分大的鐵牌子聳立在我面前,上面寫著幾個大字:東湖沙灘浴場。走進去,就踏上了一眼望不到邊的沙灘,柔軟極了,坐上去,就像坐在棉花堆里一樣,舒服得不知怎樣形容;躺上去,仰望藍天,頓時感覺心胸開朗,眼睛也清涼了許多。
這時,老師讓我們排隊坐氣艇在湖面上遊玩。「還可以在湖面坐氣艇?真棒!」我樂滋滋的想,恨不得跑過去把老師抱著親一頓。終於輪到我們了,我和其他8個女生一起上了氣艇,大家嘻嘻哈哈的,一邊拽粗尼龍繩向前劃,一邊高談闊論:談生活、談樂器、談感受……湖水濺在我們身上,冰涼冰涼,使人神清氣爽。
一上岸,我們班就要和三班舉行一場激動人心的拔河比賽啦!等兩班都准備好了後,老師一聲令下,我們一起用盡全身力氣,拚命地往回拔,想快點把對方拔贏,可就在我們漫不經心時,對方一用勁,我們全都摔倒在地,輸了,比賽完後,我們帶著一肚子的憤怒和委屈離開了比賽場地。
我脫下了襪子,和小夥伴一起走下湖水,只感覺清清爽爽,像換了個人似的,把一切疲勞和煩惱全都沖掉了。過了一會兒,我和張文璐上了岸,用沙把腳埋起來,沙是那樣暖和,我真想在上面大睡一頓。把腳抬起來,『哈!你變成『毛腳』啦!』我指著張文路的腳說,原來,那些沙都粘在我們腳上啦!「啊?你怎麼這樣逗呀!毛腳?哈哈哈……」張文路捂著嘴巴,笑個不停,差點倒在沙灘上。
笑聲在沙灘上飄盪,是那樣甜蜜,那樣響亮。
⑶ 東北的黑龍江 寫一篇游記 500
我的家鄉住在黑龍江畔,這里一年四季都有著美麗,迷人的風光。
春天,萬物復甦,春姑娘來了,黑龍江又蘇醒了,春姑娘打著哈欠,使勁地伸著懶腰,把身上的冰抖得七零八散。人們遙望江面,大大小小的冰塊數不勝數,就像
,擁擠在一條大道上。過了幾天冰塊有的融化了,有的順著河水「溜走」走了。己無影無蹤了,只剩「
向東流」浩浩盪盪,奔向遠方。
這時候沿岸的花草樹木變了許多,它們在江水的「滋潤」下開了花,結了果。如果此時來到了江邊,你就會看到陽光十足,江水,江鷗與花草樹木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夏天,春娃娃把春天帶走了,夏姑娘來了。
遠看,黑龍江像一條白色的「扭帶」,它系在了我們國家與俄羅斯國家的邊境線上。
近看,寬闊的江面上,有船,其中有巡邏艇,有觀賞的船,有貨船,有………
江邊的遊人們,有的人在游泳,有的人在捕魚,那魚可真多,多的好象大魚場一樣。沙灘上,有的人們怕熱就打上了太陽傘,有的搭起了涼棚。
千里江提,
,那麼壯觀,到處
。就說那黑河這一段吧!江岸上鋪著光滑的地磚。
沿著公園的花開了,草綠了,樹長葉了,燈光那麼的耀眼,噴泉放水了,小孩子們一齊在玩著噴泉。每當看到這些,會使人有
,
。
夏姑娘把夏天帶走了,秋姑娘帶著一身的
來到了我們身旁。
立秋過後,天變藍了,秋姑娘把自己一身的
都用在了樹葉和路旁,因此,樹葉黃了,從樹上落了正來,遠看好像一把把的元寶,真招人喜歡。
秋風陣陣刮來,讓人們感到陣陣的清涼。秋天是一個好的季節,尤其是對農民,農發伯伯的辛苦就靠了秋姑娘的到來。莊稼成熟了,讓人們都特別的開心。
秋姑娘把美麗的秋天帶走了,冬姑娘把可愛的冬天帶來了。
冬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既可以做冰雕,又可以做冰燈。
那一雙雙工人的巧手把冰雕得栩栩如生,
,有大宮殿,有
,有的像玉樹瓊枝,千奇百怪。
更有趣的是冰燈,個個栩栩如生,正所謂「
」。人們個個贊嘆不己。
冬天,雖然寒冷,但是是遊客一直嚮往的地方。
啊!黑龍江,你以清澈的江水,灌溉著沿岸肥美農田,養育著這里的中華兒女。你一年四季,只知向前,從不後退,你的品格不正像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嗎?
⑷ 2015 年你讀了哪些書
2015年我讀了下面這些書。
《情話手賬》
它是本書作者對尼采進行了方方面面思想研究的成果。作者分析了尼采思想的問題,證明了他不僅是一個關注生命的詩人,也是對西方哲學的全面思考,開辟了偉大哲學家的新路。尼采不僅從生命的必然性的角度出發,而且從身份和同化的角度來看,他也有反對一切形式的還原論的意圖。反對減少,保留世界的多樣性和每個感官印象的個性。在科學最迅速的發展中,理性的自我信念被摧毀了。人在碰壁後要回到自我批評,書中如何把握世界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
⑸ 愛好近代史的請進
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 張自忠為原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犧牲於1940年5月16日的棗宜戰役.犧牲後追晉為上將.
國民黨
姜玉貞 1893年出生,山東菏澤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十四軍第六十六師一九六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楊 傑 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晚在上海北岸與日本作戰中犧牲
劉家麒 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十四師少將師長,1937年十月一十六日在山西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鄭廷珍 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獨立第五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懷化東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龐漢木貞 1901年出生,廣西靖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寧分校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七軍一七-0師五一0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上海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秦 霖 1900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七軍一七一師五一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戰役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官惠民 1906出生,廣東曲江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九十師二七0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劉眉生 1905年出生,貴州遵義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一0團長,在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作戰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吳繼光 1904年出生,安徽人,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夏國璋 1896年出生,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戰區二十一集團軍第七軍一七五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浙江吳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饒國華 1984年出生,四川資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軍第一四五師中將師長,1937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廣德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蕭山令 1892年出生,湖南益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憲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備司令,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朱 赤 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犧牲。
高致嵩 1898年出生,廣西人,黃埔第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雨花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姚中英 1989年出生,廣西平遠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少將參謀長,1937年在南京太平門犧牲。
李蘭池 1899年出生,遼寧錦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易安華 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軍第八十七師五九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司徒非 廣東省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六0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劉震東 1893年出生,山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戰區第二路游記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王銘章 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中將師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騰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毛澤東等聯名贈輓聯
范廷蘭 1903年出生,河南溫縣人,抗日戰爭 時任第一戰區游戲第四縱隊少將總隊長,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縣犧牲
楊 懷 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集團軍第六0師一八0旅三五九團上校團長,1938年四月五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劉桂五 1902年出生,曾任張學良騎兵第六師師長,在西安事變中因為捉蔣有功張晉升為少將,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內蒙古武川縣犧牲,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陳鍾書 1891年出生,雲南安寧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少將旅長,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兒庄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扈先梅 1895年出生,河南安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0二師三0六旅少將旅長,在台兒庄戰役中犧牲。
周 元 1894年出生,廣西明江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預備隊第一七一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李必蕃 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二十三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楊家騮 1904年出生,貴州荔波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師一八0旅三六0團上校團長,1939年二月在江西麒麟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范築先 1881年出生,山東館陶人,抗日戰爭時任山東省第六區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區督察員,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東聊城作戰犧牲
徐積璋 1906年出生,陝西襄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0五旅少將旅長,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山西溫喜縣犧牲
李國良 1896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抗日戰爭時任陸軍軍訓部中將輜重兵監,1939年三月七日在重慶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張胥行 浙江杭州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中將副參謀長,1939年在陝西西安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王禹九 1902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九軍少將參謀長,1939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江西高安犧牲,後追認革命烈士
唐聚五 1898年出生,吉林雙城人,抗日戰爭時任東北游記隊少將總司令1939年五月十六日在河北平台山犧牲
馬玉仁 1875年出生,江蘇鹽城人,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 第一路游記司令1940年一月三日在江蘇望鄉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鍾 毅 1901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第八十四軍第一七三師中將師長,1940年五月九日在河南巷台犧牲
燕鼎九 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游擊挺進軍第二十二縱隊副司令,1941年一月二十八日被俘,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張雅韻 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二軍新編第十五師四十四 團團長194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江西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蔣志英 1902年出生,浙江人,黃埔軍校潮洲分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浙江台州少將守備司令1941年四月十九日在浙江海門犧牲。
謝晉元 1905年出生,廣西蕉嶺人,黃埔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團副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漢奸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他重新修墳墓
王 竣 1902年出生,陝西蒲城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九日在山西台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梁希賢 1898年出生,陝西同官人,黃埔第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副市長,1941年在山西作戰投河自盡
陳文木已 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黃埔五期,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參謀長,在1941年五月九日陝西台寨犧牲
寸性奇 1895年出生雲南騰沖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三軍第十二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陳忠柱 1906年出生江蘇建湖人,黃埔六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魯蘇皖游擊第四縱隊少將司令1941年七月一日在江蘇武家澤陣亡
金崇印 1890年出生,河北通縣人,時任第十七軍少將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六日被俘後被殺害
石作衡 1905年出生,山西渾源人,抗人戰爭時任第四十三軍七十師少將師長,1941年在山西絳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中將
賴傳湘 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黃埔軍校畢業,抗人戰爭時任第一九0師少將副師長,1940年九月二十四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李翰卿 1895年出生,河南濮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試少將步兵指揮官,1941年九月二十七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朱世勤 1904年出生,山東單縣人,抗日戰爭時任暫編第三十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四日在山東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戴安瀾 1904年出生,安徽無縣人,黃埔一期畢業,1942年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二00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甸北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舉行國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烈士
王風山 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戰區第四十三軍暫編第四十五師少將師長,1942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西萬泉犧牲
胡義賓 1907年出生,江西興國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九十六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七月在緬甸犧牲
周 復 1901年出生,江西臨川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中將政治部主任,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山東西南城頂山犧牲
彭士量 1904年出生,湖南瀏陽人,黃埔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三軍暫編第五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石門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許國璋 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第四十四軍一五0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常德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孫明瑾 1905年出生,江蘇宿遷人,時任第九戰區第十軍預備第十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二月一日在常德趙家橋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盧廣偉 1903年出生,遼寧風城人抗日戰爭時任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五月五日在安徽蒙城犧牲
王劍岳 1906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時任第五十七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六月十日在河南犧牲
陳濟恆 1893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戰役中以手槍自殺,壯烈殉國,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史蔚香復 1891年出生,江蘇粟陽人,抗日戰爭時任廣西少將高級參謀,1944年在廣西被俘後慷慨就義
齊學啟 1903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於美國軍校就讀,抗日戰爭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三十八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緬甸被俘,1945年被殺害
高志航 1908年出生,遼寧通化人,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空軍驅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隊隊張,1937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周家口機場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少將
張數楨 第七十哦師四一六團團長,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犧牲,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尉遲鳳崗 第哦十一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在保定犧牲
雷 忠 國民革命軍皖北軍事聯絡委員兼任游擊副總指揮1938年九十哦十八日在安徽犧牲
吳國璋 第七十五師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浙江湖州犧牲
龐泰峰 第二十二旅少將副旅長 ,1937年十月十二日在河北犧牲
趙錫章 第二一五旅旅長,1938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晉西犧牲追認陸軍中將
方叔洪 第一一四師中將師長,1938年在山東馮家場犧牲
薩師俊 中山艦長, 1938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金口犧牲,追認海軍上校
毛岱鈞 第九預備師三十五團團長,1938年九月二日在江西朱家山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胡文臣 第三十三師游擊第三團團長,1938年冬在江蘇宿遷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趙渭冰 陸軍第一二三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鄒慕陶 一二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
黃啟東,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犧牲
林英燦 一五二師少將副師長,1939年一月十三日在廣東清遠縣犧牲
鄭做民 第二軍中將副軍長,1940年二月三日在廣西昆侖關犧牲
張 敬 第三十三集團軍少將參謀,1940年五月十六認真湖北南瓜店犧牲
劉世焱 暫編第八師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東流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朱實夫 新編三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肅犧牲
呂旋蒙 三十一軍少將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桂林犧牲
胡厚基 一七0師副師長,1944年十一月在桂林犧牲
陳紹堂 一0四師步兵指揮官,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周鼎銘 三十六集團軍副官處長,1944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
再來我黨的
左權 1905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3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兼任第二縱隊司令員,1942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西遼縣麻田犧牲
鄧振詢 190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7年出生時任.江西省委副書記,新四軍蘇南軍政委員會書記兼任行政公署副主任1943年八月三日在江寧縣犧牲
彭雪楓 1907年出生,河南鎮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師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任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九月十一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於日軍作戰時犧牲。
楊靖宇 1905年出生,河南確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任政治委員,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任政委,1940年二月二十三日,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趙一曼 1905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27年被派往蘇聯學校,1930年回國從事地下工作,曾任哈爾濱工會代理書記,時任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三團政委,1935年冬與日軍作戰時被俘,1936年八月二日在珠河縣犧牲。
趙尚志 1908年出生,遼寧朝陽人,黃埔軍校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時任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1942年二月十二日在鶴立縣作戰犧牲。
項 英 1898年出生,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在.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時任中央東南局書記兼任新四軍副軍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與三月十三日被叛徒殺害
龍樹林 1911年出生,江西上饒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3年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大學學習。回國後曾任紅軍教導總隊訓練處主任,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挺進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五日,隨三支隊在度江北上江都縣犧牲。
田守亮 191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十五軍團師長,時任新西軍第三師第八旅旅長,1941年三月十六日在赴延安中,在連雲港北海面犧牲
朱文立 1900年出生,廣西百色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參謀長,時任新四軍第十五師十五旅副旅長,1942年一月在漢陽犧牲
劉別生 1915年出生,江西安福人,1927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四十八團長,蘇浙軍區第一支隊司令員,1945年六月四日,在浙江新登戰役中犧牲。
劉宗英 1912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師政治部科長,時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六八五團長,1940年犧牲
嚴昌英 1913年出生,湖北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團長,1943年九月在江蘇興化縣唐子鎮犧牲。
楊文翰 1896年出生,江西橫峰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縣委書記,時任游擊大隊長兼任政委,1940年被捕,九月犧牲。
李東光 1902年出生,吉林渾春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南滿臨時特別委員書記兼任宣傳部長,時任.南滿省委組織部長,1937年七月六日在清源縣犧牲。
李延平 1903年出生,吉林延吉人,1932年參加救國軍,曾任抗日救國軍支隊長,後組織派往蘇聯學習,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代理軍長兼任第一任師長,1938年十月在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巫恆通 1902年出生,江蘇句容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蘇南第五行政專員公署專員兼任新四軍新三團團長,1941年八月,在被日軍俘後壯烈犧牲
吳 琨 1910年出生,四川萬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副團長,1939年九月在江陰犧牲。
吳載文 1911年出生,福建寧化人,1929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三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一師七團政委,1941年四月十六日,在江蘇鹽城犧牲。
張學文 1915年出生,安徽霍丘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七師游擊支隊副隊長,1943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安徽盛家橋犧牲。
陳芳明 1909年出生,湖南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十一旅三十一團副團長,1943年五月二十七人在安徽蒙城縣犧牲
陳翰章 1913年出生,吉林敦化人,1932年九月參加抗日救國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東北抗日聯軍師長,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2年十二月在吉林鏡泊湖南湖頭戰斗中犧牲
范子俠 1908年出生,江蘇豐縣人,曾在國 民 黨隊任團長,九一八事變後投奔馮玉祥,1939年10月接受.領導,改編為八路軍,時任太行軍區獨立第十旅旅長兼任六分區司令員,1943年三月十二日在沙河縣與日軍戰斗中犧牲。
范欽洪 1906年出生,福建永定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4年參加紅軍曾任永定縣書記,紅軍營教導員,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委,1943年在反掃盪中犧牲
林英堅 1908年出生,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二六三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二師五旅十三團長
易元鰲 1904年出生,湖北紅安人,參加紅軍後堅持在豫皖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曾任手槍隊長,時任新四軍挺進縱隊獨立團長,1941年三月在安徽宿松縣許家嶺戰斗中犧牲
周樂生 1911年出生,江西樂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六十十七團政治處主任,1942年在蘇南反掃盪中犧牲。、
周啟邦 1917年出生,江蘇銅山人,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新四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宿東游擊支隊政委,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安徽靈壁縣犧牲
鄭行剡 1912年出生,湖北紅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營教導員,時任新四軍淮南軍區獨立團政委,1941年十月在江蘇六合縣螞蟻山戰斗中犧牲
趙伊坪 1910年出生,河南堰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豫東特委書記。時任.西北區黨委秘書長。1939年三月五日犧牲
鍾效培 191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部長,時任.山東分局青工委書記,1942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反掃盪中犧牲
聶慶泰 1904年出生,湖北黃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1930年參加空軍,曾任紅軍營政治教導委員,時任新四軍五師十四旅四十二團政治委員。1942年五月在漕河鎮犧牲
顧士多 1915年出生,河南羅縣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九團團長,1940年安徽無為縣犧牲
桂逢州 1914年出生,四川省人1932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參謀長,時任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1940年在安徽無為縣照明山犧牲
柴世榮 1894年出生,山東膠縣人,九一八事變後投奔東北救國軍,曾任東北救國軍第四路軍司令員,抗日聯軍第五軍軍長,時任蘇聯北野營八十旅四步兵營長,1943年犧牲
徐世奎 1911年出生,湖北禮山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三十九師師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師七團政治委員,1940年九月在龍王山中犧牲
郭 敏 1912年出生,江西吉水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一師四團政委,1943年一月十七日在戰斗中犧牲
高捷成 1912年出生,福建廈門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冀南稅務局總局長,時任冀南銀行總行長兼任政委,1943年五月犧牲
曹德輝 1913年出生,江西省人,1930年加入紅軍,曾任紅軍團政治處主任,時任新四軍第六師警衛團政治委員,1941年九月二十六在江蘇江陰縣和興街戰斗中犧牲
蕭輝錫 1917年出生,湖北陽新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七師十五團政委,1942年五月在安徽無為縣犧牲。
黃 杉 1913年,安徽桐城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政治教導員,時任新四軍第七師副團長
黃金德 1912年出生,湖北通城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中央鄂南中心縣縣委書記,時任新四軍鄂南獨立五團政治委員,1941年在鄂城犧牲。
梁雲天 1903年出生,江西吉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五師三十八團副團長,1941年八月在湖北禮山犧牲。
曾仁文 1907年出生,江西吉水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師政委,時任八路軍後勤部參謀主任,1943年五月在山西前線犧牲。、
蔡 武 1917年出生,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支隊政委,時任新四軍五師獨立團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信陽犧牲
廖海濤 1909年出生,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閩南紅軍第七支隊政委,時任新四軍第十六旅政委,蘇南軍政委員會主席,1941年一十月二十八日在江蘇犧牲
熊夢輝 1911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支隊長,時任四新四軍二支隊三團團長,1941年二月在安徽無為縣犧牲
馮達飛 1899年出生,廣東連縣人,黃埔軍校畢業,曾任紅八軍代理軍長,時任新四軍教導總隊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朱 鏡 1901年出生,浙江覲縣人,日本帝國大學畢業,1928年五月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上海局宣傳部長,時任新四軍宣傳教育部長,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許權中 1895年出生,陝西臨潼人,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曾任西安警備二旅副旅長,時任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議,1943年在陝西被特務殺害
劉 英 1903年出生,江西瑞金人,曾任紅軍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時任中央浙江省省委書記,1942年二月八日被捕,五月八日被殺害於永康縣
劉一鴻 1906年出生,安徽馬鞍人,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四十六團副團長,1943年五月在蘇南犧牲。
劉治國 1915年出生,湖北棗陽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新四軍第十九團參謀長,1942年十二月八日在江蘇漣水戰役中犧牲
劉群先 1907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後於博古結為夫妻,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長,時任中央長江局工會主任,1941年在莫斯科被德機轟炸犧牲
劉震英 1917年出生,廣西田東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六團政治處主任,1939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江蘇丹陽犧牲
杜印憲 1916年出生,湖北鍾祥人,時任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政治部主任,1943年九月在湖北凈山縣南山被殺害
李 復 1908年出生,江蘇宜興人,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獨立第二團副團長,1940年在江蘇武進犧牲
李子芬 1910年出生,福建晉江人,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時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42年五月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李和輝 1915年出生,江西吉水人,1930年參加紅軍,時任晉察哈軍區第十九團團長,1940年八月三十一日因為參加戰斗病情加劇犧牲
李宗南 1913年出生,直隸人,時任新四軍豫皖挺進縱隊獨立團參謀長,1940年五月二十五日犧牲
鄒耀堂 1915年出生,湖北陽新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四十七團參謀長,194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江蘇犧牲
汪德安 1912年出生,河南商城人,1929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淮南軍區定遠總隊副隊長,1942年一月二十九日在安徽定遠犧牲
張正坤 湖南瀏陽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1941年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張有來 江西余幹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政治處主任,時任新四軍蘇北軍區濱海總隊政治處主任,1943年三月十八日,在赴延安途中犧牲
陳宗勝 1911年出生,湖北禮山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哦師五旅十三團副團長,1943年八月十七人在江蘇六合縣犧牲
周子昆 1901年出生,廣西桂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三軍軍長,時任新四軍參謀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
趙伯華 1902年出生,湖南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廣東海陸豐地區紅二團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十一團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五日在江蘇江陰犧牲、
胡 榮 1906年出生,湖南平江人,1927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胡發堅 1908年出生,江西吉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時任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1939年三
⑹ 有沒有與外東北歷史有關的書籍,如果有的話請推薦一下
邁克爾•邁爾寫的《東北游記》
17世紀早期,東北,開始比較頻繁地出現在有記載的古代歷史中。當時在世界的另一邊,莎士比亞正在創作經典戲劇,英格蘭的清教徒登陸普利茅斯岩,開始創建美國。
也許你不知道這里曾經發生了什麼故事,有什麼樣的過往。而在我眼裡,這些恰恰就是歷史的印記,記錄了東北的興衰榮辱,也濃縮了現代中國的起落沉浮。
1993年,美國的人口普查不再把農民的數量算在統計范圍內,只有不到2%的美國人居住在農村。但中國,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大概七億人,還住在荒地這樣的鄉村。不過,這個數字正在直線下降:2000年以來,中國有四分之一的鄉村已經悄然消失。
我很清楚,在東北,能夠對中國的過去一探究竟。但沒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這個國家的未來。
⑺ 好多網友在發東北游記美女在冰城看雪,什麼意思
網路搜索 第一個結果
⑻ 有什麼書比較全面介紹東北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常識
賈行家最擅長寫、寫得最漂亮的就是東北的人和事。這本《塵土》雖為散文隨筆集,篇篇起筆落筆間卻似小說,故事和人物的內里都帶有某種狠勁兒、不為外人道的角力。全書三十餘篇文章分為「人」、「世」、「游」三章,以哈爾濱等東北城市為背景幕布,書寫祖輩、父母、親友、鄰居等等個體的生活和命運。「人」談東北的家族記憶、逝者往昔,表面平淡無奇,實則暗藏一個個與命運抗衡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世」類似雜文,以小題出發,信筆盪開,四兩撥千斤;「游」則如游記,寫東北和山東的親緣關系,寫幾座城市的盛衰之變。
⑼ 東北人有騎行去拉薩的游記嗎
應該有吧,不過不是從東北出發!一般大多數都是從成都出發!
⑽ 我爺爺的父親是抗日烈士,撫恤優待的對象卻不是我爺爺。。。
哎~祝你成功!現在的政府機構。。。。。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