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青浦福泉山遺址

青浦福泉山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2:12:48

1.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2. 福泉山留園在哪裡

上海福泉山留園公墓是經上海市民政局批准,由青浦區民政局主管經營的一座園林式經營性公墓。留園總體規劃380畝位於趙重公路,是離上海市中心較近的公墓之一。

3. 根據考古上海排名第二的是距今5000多年的( )文化

應該是崧澤文抄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 4 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 800 余件。

4. 上海市青浦區塔灣村歷史

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嘉善縣接壤,西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崑山市相連,北與嘉定區相接。以青浦城區為中心,東部河江交錯,西部湖盪群集,內河航運具有天然優勢,可通行50~300噸貨船,是江浙滬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豐富,農業較發達。區內白鶴鎮是西氣東輸管道的終點。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福泉山遺址、崧澤古文化遺址、舊青浦、陳雲故居、蟠龍古鎮和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鎮等。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嘉善縣接壤,西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崑山市相連,北與嘉定區相接。以青浦城區為中心,東部河江交錯,西部湖盪群集,內河航運具有天然優勢,可通行50~300噸貨船,是江浙滬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豐富,農業較發達。區內白鶴鎮是西氣東輸管道的終點。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福泉山遺址、崧澤古文化遺址、舊青浦、陳雲故居、蟠龍古鎮和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鎮等。

5.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A. 良渚遺址 B. 福泉山遺址 C. 查山遺

【A】
查山(查山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南21公里,金衛鎮北部。)遺址:在松金公路東側查山腳下。1977年,當地基建施工時發現。遺物分布在查山東南山坡上和東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為西周和商代遺物,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物層。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層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遺物,第三層出土的為春秋戰國時代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商代)遺存。共出土各時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經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漢、戰國、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壇和崧澤文化居址等重要遺跡多處,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遺址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希望能幫到你。

6. 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古文化遺址名單

崧澤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
寺前村遺址 青浦區大盈天一村
劉夏遺址 青浦區徐涇鎮劉夏天一村
金山墳遺址 青浦區蒸淀大蒸村
福泉山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
果園村遺址 青浦區鳳溪果園村
凌家角遺址 青浦區沈巷凌家角村
樂泉村遺址 青浦區小蒸樂泉村
千步村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千步村
泖塔遺址 青浦區沈巷泖島
駱駝墩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中新村
塘郁遺址 青浦鎮城東區農業研究所旁

7. 中國美術史中提到的"崧澤"是什麼意思

崧澤文化距今約 5800-49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 4 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 800 余件。

根據考古,青浦區境於 7000 年前已經成陸,現在的崧澤村當時瀕臨東海,是一片沼澤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處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適於遠古人類生息的地區之一。崧澤於 1958 年由農民挖塘時發現古物,然後於 1961 年和 1974 年兩次有計劃地發掘,挖出古墓 100 座,還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獸骨、稻種等遺物,證明崧澤距今 6000 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活動,崧澤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崧澤遺址於 1962 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2 年在中國考古年會上認定此處遺址介於以嘉興為中心的馬家族文化和以餘姚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間,命名為崧澤文化。

崧澤於 6000 年前,人們謀生已由極為原始的漁獵採摘轉為以畜牧和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了。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鋤耕進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為主的舊石器時代轉為以使用比較精製的石器為主的新石器時代。從發現的出土稻穀和稻葉看來,崧澤 6000 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秈稻,這時可以製造多種形狀、多種用途的陶制鼎。

在崧澤發現的兩口 6000 多年前的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豐富,遺有獸骨,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水井。工藝也較先進,其形制沿用至今。

不少墓地陪葬品質精量大,豐富多彩,這都表示 6000 年前的崧澤人生產、生活、文化發展已達到一定階段.

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青浦縣城向東五公里處的崧澤村。經過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發現了一個原始村落,距今約有五、六千年,並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史跡.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4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800餘件。

崧澤遺址在青浦城區東4公里處,北距318國道約90米。遺址中層為崧澤文化墓地,共發現136座墓葬,葬式是將人體平放在地上,堆土掩埋,一般都頭向東南,仰身直肢;隨葬品放置在身體周圍,主要有生前使用的石器和陶器;有的口內還有玉琀,頸部佩帶玉璜,手臂上有玉鐲等,墓葬方式與北方黃河流域挖土坑埋葬的習俗有明顯不同。出土的陶器以灰黑色為主,器型種類有鼎、甗、豆、碗、簋、盆、瓶、壺、杯、觚、匜、罐和澄濾器等,陶器基本上用泥條盤疊加輪修的方法製成;在陶器的器壁上常見谷殼和草屑的印痕,生活用具中又有淘米使用的澄濾器,可見古人以種植水稻為主要生產活動,並把稻米作為主食。生產工具只見斧、石奔 、鑿,農業尚處在鋤耕階段。遺址中發現許多家豬的牙床和骨骼,說明豬的飼養也是生產活動的組成部分。位於福泉山遺址的崧澤文化層發現了古人居住的村落,有木柱、墊板、樹枝、灶膛、大陶鼎、陶網墜、骨錐、骨針及食後丟棄的豬、鹿、魚、龜等動物的碎骨,是一處典型的民居遺址。在遺址北側是17座墓葬,埋葬方式與崧澤遺址相同。從合葬墓的實例來看,5000多年前上海地區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逐步過渡的階段。

位於無錫市郊的仙蠡墩遺址,是無錫本地崧澤文化的典型。

8. 重固鎮的文化遺址

福泉山遺址
福泉山遺址因為遺址內的「福泉山」而命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約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20世紀80年代,通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證明福泉山主體是人工堆築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達2800餘件。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漢代等時期遺址。2010年福泉山遺址被授牌,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被定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處國家級大遺址。它被譽為「東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駱駝墩遺址
駱駝墩古文化遺址位於重固鎮北約1.5公里處,土墩東西長35米,南北寬20米,高約2.5米。清光緒青浦縣志上有相傳,「宋理宗林如墓葬於此」的記載。遺址發現於1957年,1959年被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金涇橋
金涇橋又名觀月橋,座落於章埝村河東街南市,是一座拱形單拱石橋。光緒版青浦縣志雲:「章伯顏於金湄建觀月堂,堂前有金涇橋。」可見宋代已有此橋,但幾經整修,現除石拱保持原狀外,橋面與橋欄,多次修補後,已呈紫、青、黃等多種石色。橋長20米,寬約2.5米,橋拱內圈仍保有多處石刻,但字跡模糊難辨。
法會庵
法會庵在重固鎮北市,通波塘東岸,廟涇橋北堍。相傳系青龍寺下院,原房廊十間,佔地十餘畝,尼眾十人。清咸豐戰亂時被毀。光緒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復之,挽「了深」來茅庵住持,講經傳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傳元年(1909年)重固鎮陸周氏等發起墓捐,遂將草庵改建為瓦房十間,增添佛象,遂重具規模。

9. 福泉市的福泉山的歷史

1.福泉來山位於貴源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福泉山因山上有泉名「福」,故而得山名——福泉山,因山名而得城名——福泉市。
2.「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一代宗師張三豐到此修煉得道成仙後,這里便成了一代道教聖地,名聲大振。 流傳在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從雲南看望弟子沈萬山返回武當山途中,見福泉山林木蔥郁,山形奇絕,氣靈境幽,站到山頂,只見群山環抱而來,山下的小河與平地形成一副天然的「太極圖」,是道家修煉的絕佳之地。遂在高貞觀後空地結茅為廬,建禮斗亭,朝拜北斗,候詔飛升。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