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克遺址
Ⅰ 在瓦爾卡遺址發現的公元前3000年的烏魯克的埃安納塔廟里的浮雕石膏瓶有哪些特點
在瓦爾卡遺址發現的公元前3000年的烏魯克的埃安納塔廟里,有一件著名的浮雕石膏瓶,高90厘米,上面有三行精美的人物雕刻。最上面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蘇美爾人都供奉她,是最受歡迎的女神,雕像上一個裸體的祭司正向她獻上一籃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廟和一些動物的身上。第二行是裸體的祭司們拿著祭品。第三行是動物和植物,代表了她的兩個「領域」。
Ⅱ 西亞著名的埃利都遺址展示了哪些文化堆層
西亞著名的埃利都遺址以其極為豐厚的原始文化堆積層,展示著前蘇美爾文化不斷進步的腳專步,十幾屬個文化層中,最早的文化層可追溯到公元前5100年前後,接下來是埃利都文化層、典型歐貝德文化層、烏魯克文化層、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層等等,一直持續到蘇美爾早期王朝時期(公元前2700年),該遺址豐富的文化層研究,對梳理西亞早期文明的形成及蘇美爾文明的起源有著重大的意義。
Ⅲ 跪求!八年級上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人教版)
( 椅子舞 那個號的內容也是的)(太多了一個打不下)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條件(地球氣候變化,降水減少,森林面積減少,退化成草原)
2. 人類化石最早的發現地:東非大裂谷
3. 直立行走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
4. 直立姿勢對人體體質的形成產生的影響:
1.直立使胸廓向兩側發展,胸腔擴大,使上肢的活動更加自如.
2.直立使喉頭的聲道角變小,促使發音器官出現很大的進化.
3.直立使頭顱托置於脊柱上,促進腦的發育.
4.直立使脊柱發展為s型彎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證行走的穩定性.
5. 人手和猿手的區別:
1.猿手同攀緣生活相適應,大拇指短小,大魚際肌群不發達,不能靈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動.
2.人手經過勞動,大拇指增長,大魚際肌群發達,大拇指和其他四指靈活對握,可以做出精細動作.
6.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300萬年前)
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100萬年前)
7. 1.古人類生活的區域:非洲,亞洲,歐洲等。
2.古人類生活區域的氣候特點:溫暖,濕潤,植物茂盛
3.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雲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化石,距今170萬年
8. 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
類別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地點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
生活時間 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 距今約一萬八千年
體質特徵 外貌特徵接近現代人,但仍有猿特徵 與現代人基本一致
生產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使用磨製石器,仍以打制為主,懂
鑽孔技術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狀況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9. 山頂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麼區別?
北京人前額低平,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沒有明顯下頦,臉部仍有猿的特徵。山頂洞人臉部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處?
人類可隨時使用火,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1.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2. 土耳其、希臘是最早馴養牛的國家。
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
4. 西亞是最早馴養羊,種植小麥和大麥地區
5. 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和發展,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變化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1、生產工具有了明顯改進,出現了磨製石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
2、推動了社會手工業的發展。
3、促使農業村落的出現,人類逐步實現了定居生活。
6. 新舊石器的區別:打制石器只需將石塊打製成所需要的形狀,而製作磨製石器時,還需要將石塊磨光,多數磨製石器還被磨出了鋒利的刃部。
7. 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先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處?
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舊石器時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過定居生活,舊石器時代是以採集和漁獵為主。
8.古代西亞村落:
1.這個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構成?那裡的房屋是什麼樣式的?
村落由長方形厚厚的圍牆、生活區、生產區組成。那裡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長方 形房屋,屋頂用草覆蓋。
2.人們從事哪些生產活動?從畫面上看出他們馴養哪些動物?
人們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他們主要馴養牛羊豬等。
3.他們使用怎樣的傢具和生活用具?
有簡單的石台,地上鋪草作為床,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與外界溝通、往來?
圍牆有大門,可以走出村落。或者用特製的梯子翻過圍牆。
9. 半坡氏族距今約五六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約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濕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現在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10.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距今約五六千年 距今約七千年
分布區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自然條件 乾燥、河流較少 濕潤、水網密布
建築式樣 半地穴式 干欄式
製作的陶器 彩陶 黑陶
馴養的動物 豬 牛
種植的農作物 小麥和粟 水稻
1.《吉爾伽美什史詩》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詩,古人用楔形文字刻在12塊泥板上.
2. 人物:吉爾伽美什
地點: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烏魯克王國
考證:歷史上確有其人,是一個城市國家首領,修造城垣,指揮過對他國的戰爭
3. 人物:斯巴達國王麥涅拉俄斯,斯巴達王後海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
地點:土耳其,希臘半島
考證:特洛伊戰爭確實存在
4. 神農氏:發明耒耜,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嘗遍百草
軒轅氏:建造宮殿,發明車船,製作衣裳,教人打井,讓下屬發明文字,
歷法,算術,音樂
嫘祖:發明養蠶抽絲
5.禪讓制:堯舜禹 世襲制:禹啟
1.古埃及的位置:東— 紅海,阿拉伯沙漠。西— 撒哈拉沙漠。
南— 非洲原始叢林。北— 地中海
2.古埃及的氣候:乾旱少雨
3.尼羅河對古埃及的影響:夏季泛濫,秋季豐收
4.古埃及發展時間表:公元前3500年-出現古埃及國家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古埃及,定都孟斐斯
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成為軍事帝國
公元前6世紀-古埃及被波斯所滅
5.古巴比倫的位置:新月沃地 兩河流域
6.古巴比倫的氣候:乾旱,少雨,河流量不穩定
7.古巴比倫文明奠基者:蘇美爾人
8.古巴比倫發展時間表:公元前3500年-出現城鎮,神廟,宮殿,文字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定都巴比倫城
9.古代印度的位置:南亞次大陸
10.古代印度的氣候:氣候溫暖濕潤
11.哈拉帕文化遺址:摩亨佐.達羅+哈拉帕
12.古印度發展時間表:公元前2500年-出現城市國家
公元前2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3世紀-摩揭陀國阿育王統一印度半島.
13.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誕生地:北線:以大乘佛教為主,經帕米爾高原入我國,
在由我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
南線:以小乘佛教為主,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
14.古代中國地理條件與農業:黃河-植被豐富,地勢平坦-種植麥,粟
長江-雨量豐富,水網密布,氣候溫暖-種植水稻
15.文物與文化:玉琮-長江流域良渚文化
牛神廟遺址-遼河流域紅山文化
蛋殼黑陶杯-黃河流域龍山文化
銅器-石器時代向金屬時代過渡
耕田器具-農業進入犁耕時代
16.古代中國發展時間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個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滅夏建商
17 文明古國 流 域 年 代.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約公元前18世紀
古印度 印度河、恆河 約公元前2500年
古中國 黃河、長江 約公元前2070年
1.兩河流域的烏爾城
2.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 達羅
3.中國夏朝都城二里頭遺址
4.古代埃及 法老 金字塔
5.古巴比倫 官僚統治機構 軍隊
6.古中國 九州九鼎 軍隊刑法監獄 世襲制
7.分化的社會
(1)古代埃及
統治階層:王室,僧侶,貴族
自由民:工匠和農民
奴隸:戰俘
(2)古印度
婆羅門:掌握祭祀
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者
(3)古中國
統治階層:商王
貴族:官員和部落首領
平民:從事農耕,戰時出征
奴隸:戰俘和罪犯
8. 軍隊與刑法
軍隊:埃及,中國夏朝,中國商朝
刑法:古巴比倫的《漢漠拉比法典》與中國夏朝和商朝的嚴酷刑法
9. 烏爾城在公元前3000年代時是烏爾第三王朝的首都,為當時兩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業的中心。
10. 大禹加強王權的做法
(1)塗山大會
(2)誅殺防風氏
(3)劃定九州
(4)鑄造九鼎
11. 婦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將軍。甲骨文中有關她的記載有200多條。她曾率領13000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並大勝而歸,因功勛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國民的愛戴。婦好終因積勞成疾而先逝,國王武丁予以厚葬,並修築享堂時時紀念。
告別野蠻
1. 文字的雛形:特殊標記和刻畫符號與文字
2. 刻劃符號根據一定特定的符號來表達信息
3. 圖畫文字根據形象的畫面來表達信息
4. 埃及人在公元前3100年創造了象形文字。
5.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200年創造了楔形文字
6. 甲骨文是商朝後期寫或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7.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8.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三種文字比較
象形文字 發源地:尼羅河流域,形成時間:公元前3100年左右,發明者:古埃及人
楔形文字 發源地:兩河流域,形成時間:公元前3200年左右,發明者:蘇美爾人
甲骨文 發源地:黃河流域,形成時間:商朝,發明者:中國商朝人
共同點:都從圖畫文字發展而來,都有讀音,是三地人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9.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0.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
古老文字 各自特點 共同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發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都從圖畫文字發展而來,
都有讀音,是三地人們進
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象形文字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古埃及人 「畫成其物」 蘆管削尖為筆寫在「紙草上」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 公元前3200年左右 蘇美爾人 筆畫像楔子 削尖的蘆葦桿、骨棒作筆,在泥版上寫字
甲骨文 黃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國商朝人 「刻成其物」 刻在龜甲、獸骨上
11.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相傳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國公主賽米拉米斯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鬱郁寡歡。國王為取悅愛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倫興建了周長500多米,高達25米的花園。
12.人類最先發現和使用的金屬是青銅嗎?
不是青銅,而是天然銅紅銅,也稱純銅。
13.青銅和純銅有什麼區別?
青銅熔點低於純銅,硬度卻高於純銅
14.哪個國家的青銅文化最發達?
我國商朝是青銅文化的光輝時期
15.青銅是如何製造的?
製造復合范 熔化紅銅 加入鉛,錫等合金 銅液澆注 冷卻加工
16.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它通高133厘米,口長116厘米,寬70厘米,此器重875公斤。鼎身呈長方形,形制宏偉,厚重,文飾華麗。因鼎腹內有「司母戊」而得名。司:祭祀;母:母親;戊:婦好。
17.古埃及:太陽歷,木乃伊,幾何學
古巴比倫:太陰歷,星期
古印度:10個數字元號
18.古埃及:阿蒙神
古印度:佛教的創立
佛教的教義
佛教的傳播
19.為什麼佛教要宣揚「眾生平等」?
反對印度的等級制度,否定婆羅門教和神造種姓之說。
20.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揚的「眾生平等」?
佛教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揚只要今世做了善事,來世就有好報;今世做了壞事,來世就有惡報。釋迦牟尼的這些主張,逃避嚴酷的現實,有消極的一面。他還主張用自我解脫的辦法來消除煩惱,否定斗爭,所以歷代統治階級往往都利用它。
早期愛琴文明與城邦國家
1. 愛琴文明:
起止的時間:從公元前2000年起,歷時800年。
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
文明的意義: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
2. 古希臘:
地理環境:包括希臘本土,愛琴海地區和小亞細亞西海岸。
重要城邦之雅典:海上貿易和民主制。
重要城邦之斯巴達:軍事。
3. 愛琴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開端,最先產生於克里特島。公元前2000年島上出現一些奴隸制城邦小國家。公元前1800年前後,形成以克諾索斯為首都的王國。傳說中王國最強的國王叫米諾斯,考古學家便稱呼他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至公元前1500年起,克里特文明走向衰弱。隨後在連續的天災人禍的打擊下,克里特文明消失了,愛琴文明轉入以希臘本土的邁錫尼文明為主的階段。邁錫尼文明存在的時間為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約公元前1100年左右,在入侵的多利亞人的打擊下,邁錫尼文明各國先後滅亡,邁錫尼文明也告結束。
4. 古希臘包括希臘本土、愛琴海地區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它瀕臨愛琴海,處於海洋的包圍之中,島嶼密布,海上交通方便,有助於古希臘航海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便於吸收西亞和北非的文明。
5. 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許多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出現,歷史上稱為「城邦」。古希
臘最重要的兩個城邦是雅典和斯巴達。
6.由於雅典和斯巴達都想壓倒對方,彼此征戰,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紀晚期以後,希臘逐漸地衰落了。這對於我們國家有什麼啟示嗎?
對內我們始終要團結全國人民,各地區間要相互幫助,不搞小團體主義。對外,我們要互利合作,多對話少對抗,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7. 雅典的地理環境對其經濟的影響
1.地中海氣候宜種植橄欖和葡萄.
2.海港,便利的海上交通發展對外貿易.
8. 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麼?
由全體男性公民參加的公民大會
9.雅典的最高司法機構是什麼?
陪審法庭,陪審員從公民中抽簽選出
10.在雅典哪些人中具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全體男性公民(貴族和平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
11.公民大會多久召開一次?休會期間,抽簽選出多少人負責處理城邦的日常事務?
10天;500人
12.雅典的國家性質是什麼?
奴隸制共和國
13.你如何理解:「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制度,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積極方面:它具有專制統治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優點,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權利;
消極方面: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並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因此,雅典民主制並不像伯利克里所標榜的那樣美好,他的話僅說對了一部分。
14.古代希臘重要城邦比較
雅典 斯巴達
地理環境 瀕臨愛琴海,多良港。 境內三面環山,中間為平原。
工商業活動 航海、工商業發達 農業較發達
政治制度 奴隸主民主政治 少數奴隸主貴族專政
社會生活 文化學術發達 尚武,注重軍事訓練
Ⅳ 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什麼
烏魯克時期(約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的人工灌溉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銅器大量出現,陶器製作普遍使用陶輪。社會分化更為加劇。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面的浮雕清楚地表現出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奉獻產品的裸體群眾,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貴族。神廟規模越來越大,如烏魯克遺址的「鑲錐宮」,其庭院的牆壁用紅、白、黑三色的鑲嵌錐體加以修飾,庭院的北端有兩個階梯通往建築在高大台基上的柱廳,柱廳的圓柱直徑為2.62米,這座結構復雜的大神廟顯然是為氏族貴族服務的。人們的居住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人口增加,社會分工復雜和階級分化,一些居民遷往較大的村落,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合為城市或小鎮。例如,烏魯克城是由埃安那、烏魯克和庫拉布三個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據一種估計,約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南部有農村112個,小鎮10個,小城1個。這種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過程,表明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組織開始讓位於以地域關系為基礎的農村公社。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文字。在出土的一塊約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烏魯克文化末期,大約有2000個文字元號,並運用於經濟方面。這些事實表明,蘇美爾人已經邁入了文明的門檻。
Ⅳ 烏魯克遺址出土的一座石膏瓶有哪些特點
烏魯克遺址出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面的浮雕清楚地表現出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奉獻產品的裸體群眾,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貴族。
Ⅵ 細石器文化的西域細石器文化遺址
除上述細石器遺址外,尚有以下地點或地區發現過細石器遺物。
25、吉木薩爾:位於天山北部的吉木薩爾縣境內曾經發現過細石器遺存,採集到各類細石器標本。
26、克爾木齊:位於阿勒泰山南麓的阿勒泰縣克爾木齊村,在一批年代相當於戰國時期的古墓中,曾有一批細石鏃出土。
27、焉耆:1928年黃文弼先生在焉耆縣城南約10公里的沙漬中曾發現1件石鏃。
28、巴楚:1913年,斯坦因在巴楚縣附近曾採集到一批細石器標本。
29、克里陽:位於昆侖山西北,皮山縣克里陽村東南約10公里的塔斯洪河左岸。在此曾發現有刮刻痕跡的石料。
30、且末:在且末縣城南80公里的車爾成河谷,貝格曼曾經發現過細石器遺址,採集到細石核、刮削器、細石葉等。
31、英都庫什:位於庫魯克塔格山南麓,在辛格與羅布淖爾之間,是吐魯番去羅布淖爾的必經之路,黃文弼先生在此曾採集到細石核、細石葉等。其年代大致與七角井遺址相當。
32、韋曼布拉克:位於托克遜縣河東鄉韋曼布拉克村。在該村布於烽火台附近發現一件通體加工的桂葉形殘器、似鏃、刃、茅之類的石器,和一件方形石葉。
33、小普魯:在於田縣城南直線距離72公里處的克里雅河主支流流水河,普魯河交匯處的三角台地上,曾採集到細石器標本10多件。
34、齊德喀仁:在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齊德喀仁渡口北100米處,曾採集到細石器180餘件。
35、XYF—87地點:位於哈煙達克以南約10公里的玉龍喀什河右岸,在此曾發現打制石錘、石片、砍斫器8件。
36、XLF—87地點:位於和田市以東洛甫與羊達克勒克之間的第三級洪積扇地面,西北方離洛甫鎮約25公里,在此曾發現打制石核和石片2件。
37、XNF—87地點:位於尼雅河兩主源匯合點以北約15公里,納格日哈納西北第三級洪積扇地面,在此曾發現5件錘擊石片。
38、XNM—87地點:位於尼雅河東源烏魯克薩依與西源匯合點以南的三角地帶,海拔2500米左右。此地有豐富的細石器遺存,調查者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范圍內,即採集到楔形細石核、細石葉、加工細石葉、石片等140餘件。
39、XDM—87地點:在於田縣城東17公里,南疆公路北側1公里處,曾發現細石葉1件。
40、XKM—87地點:位於於田縣水交站南4公里的克里雅河左岸,這里曾發現圓柱形石核、細石葉、石片等。
41、西洪溝:位於石河子莫索灣一五O團團部西側3~4公里處,這里曾發現兩處細石器遺存地點,調查者在此採集到石鏃、石葉、石鐮等。
42、沙樂村:位於石河子莫索灣一五O團團部西北約20公里處,一東西長約百米的沙丘下,在此發現細石器石片數枚。
43、阿什庫勒:在於田縣南直線距離115公里左右,地理坐標:東經81°28′,北緯35°49′,海拔高度5040米,屬高寒漠地,地處昆侖山中段的喀拉塔什山南麓洪積坡上,在此曾採集到細石葉、刮削器和尖狀器等。
Ⅶ 烏魯克有哪兩座建築遺址
從考古發現來看,烏魯克有兩座相當明顯的建築物遺跡,其中一座是位於市中心的「白廟」(TempioBianco),另外一座是烏爾月神台。
Ⅷ 古巴比倫烏魯克遺址—瓦卡山丘是怎麼回事
西亞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主要分布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公元前4000年後興起,至公元前3100年為提姆傑特·那色文化所取代。居民經營農業、畜牧業,部分人專門從事燒陶和採石行業。
烏魯克文化期(約前3500-前3100),是考古學上蘇美爾從氏族公社向文明時代過渡的第二個時期,蘇美爾開始進入文明時代。這一時期銅器大量出現,陶器製作普遍使用陶輪,能製造彩陶。階級分化越來越明顯。烏魯克文化產生了奠定蘇美爾文明傳統的三項成就,即塔廟式的神廟建築、圓柱形的印章和文字的發明。這一切都說明蘇美爾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