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一集
① 西游記哪一集
《西遊記》每集的名稱
第1集 猴王初問世
第2集 官封弼馬溫
第3集 大聖鬧天宮
第4集 困囚五行山
第5集 猴王保唐僧
第6集 禍起觀音院
第7集 計收豬八戒
第8集 坎途逢三難
第9集 偷吃人參果
第10集 三打白骨精
第11集 智激美猴王
第12集 奪寶蓮花洞
第13集 除妖烏雞國
第14集 大戰紅孩兒
第15集 鬥法降三怪
第16集 趣經女兒國
第17集 三調芭蕉扇
第18集 掃塔辨奇冤
第19集 誤入小雷音
第20集 孫猴巧行醫
第21集 錯墜盤絲洞
第22集 四探無底洞
第23集 傳藝玉華洲
第24集 天竺收玉兔
第25集 波生極樂天
② 西遊記第一集的詳細梗概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③ 西遊記每一集的名字
1986年楊潔版(第一部)
1、猴王初問世
2、官封弼馬溫
3、 大聖鬧天宮
4、 困囚五行山
5、猴王保唐僧
6、禍起觀音院
7、計收豬八戒
8、坎途逢三難
9、偷吃人參果
10、三打白骨精
11、智激美猴王
12、奪寶蓮花洞
13、 除妖烏雞國
14、 大戰紅孩兒
15、鬥法降三怪
16、 趣經女兒國
17、三調芭蕉扇
18、掃塔辨奇冤
19、誤入小雷音
20、孫猴巧行醫
21、錯墜盤絲洞
22、四探無底洞
23、傳藝玉華州
24、天竺收玉兔
25、 波生極樂天
2000年楊潔版(第二部)
1、險渡通天河
2、 師徒生二心
3、 真假美猴王
4、受阻獅駝嶺
5、遇仙孔雀台
6、如來收大鵬
7、情斷黑水河
8、 收伏青牛怪
9、祈雨鳳仙郡
10、 大鬧披香殿
11、 絕域變通途
12、淚灑隱霧山
13、救難小兒城
14、緝盜菩提域
15、還魂寇善人
16、觀燈金平府
(3)西遊記第一集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版本
小說《西遊記》被翻拍的版本:楊潔版、大話西遊、TVB版、浙版、張版、西遊記後傳、日本版、美國版、動畫片還有好多部,甚至還有越南版,德國版,澳大利亞版。
④ 動畫片西遊記每一集的名字
1、 猴王出世
2 、龍宮取寶
3、 養馬風波
4 、大鬧天宮
5 、大戰二郎神
6 、難逃佛掌心
7 、難逃佛掌心Ⅱ
8、 師徒喜相逢
9、 智收白龍馬
10 、惡僧盜袈裟
11、 制服黑熊妖
12 、豬八戒拜師
13 、險走黃風嶺
14、 流沙河收徒
15、 偷吃人參果
16 、觀音救仙樹
17、 三打白骨精
18、 誤入波月洞
19、 唐僧變老虎
20 、八戒請悟空
21、 平頂山遇險
22、 蓮花洞降妖
23 、老國王托夢
24、 烏雞國除妖
25、 悟空遇聖嬰
26、 收伏紅孩兒
27 、車遲國比武
28 、大聖除三妖
29 、夜阻通天河
30 、苦鬥獨角怪
31 、女兒國奇遇
32、 琵琶洞逼婚
33、 真假孫悟空
34、 佛祖識獼猴
35、 被困火焰山
36 、激戰牛魔王
37、 火燒盤絲洞
38、 消滅蜈蚣精
39、 金光塔平冤
40 、假西天遭難
41 、彌勒收妖童
42、 悟空成名醫
43 、巧取紫金鈴
44 、勇闖獅駝嶺
45 、大聖斗三魔
46 、拯救比丘國
47、 填平無底洞
48 、糊塗老國王
49 、大鬧連環洞
50 、天竺國招親
51、 嫦娥收玉兔
52、 靈山取真經
動畫版《西遊記》,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這部52集共1114分鍾的動畫片耗資巨大,歷時六年終於完成。
(4)西遊記第一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是1999年央視版52集大型長篇電視動畫《西遊記》,基本上屬於耳熟能詳婦孺皆知了。主題曲更是成為小學生必會曲目——也確實好聽,和《哪吒傳奇》一樣,成為最受歡迎的兒童歌曲之一。
《西遊記》歷時6年耗資巨大,那個時候日本動漫已經席捲中國,國產動漫全面凋零,所以《西遊記》就格外像傳統國產動漫風格的最後一次謝幕。這個版本的《西遊記》最完整的,也最接近原著,現在看起來不免有些粗糙,但並不妨礙孩子們一代又一代地喜愛它。
⑤ 西遊記每集名稱
一、1986年老版電視劇《西遊記》每集的名稱有:
第一集:美猴王誕生;
第二集:封為弼馬溫;
第三集:大鬧五天宮;
第四集:被困五行山;
第五集:唐僧來搭救;
第六集:禍起觀音院;
第七集:收徒豬八戒;
第八集:坎途逢三難;
第九集:偷吃好人參;
第十集:三打白骨精;
第十一集:智激美猴王;
第十二集:奪寶蓮花洞;
第十三集:除妖烏雞國;
第十四集:大戰紅孩兒;
第十五集:鬥法降三怪;
第十六集:途經女兒國;
第十七集:計收芭蕉扇;
第十八集:掃塔辨奇冤;
第十九集:誤入小雷音;
第二十集:猴子辦神醫;
第二十一集:錯墜盤絲洞;
第二十二集:四探無底洞;
第二十三集:傳藝玉華洲;
第二十四集:玉兔被猴收;
第二十五集: 往生極樂天。
二、《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該劇中是演員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
(5)西遊記第一集擴展閱讀:
1、1988年2月1日,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屏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西遊記》的成功,也得益於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幾乎成了觀眾心中的一個定式。
2、《西遊記》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
⑥ 西遊記第一集的內容!
西遊記第一集的內容是猴王初問世。
東勝神州傲來國海濱的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有一天,仙石突然裂開,驚天動地,化出了一個石猴。這石猴聰明機敏,交結眾猴子,在水簾洞找到了居住的地方。猴子們拜石猴為美猴王。美猴王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坐木筏,漂洋過海,來到了一所漁村。
他偷了衣服和帽子,並去飯館喝酒吃東西,引了不少笑話,也學到了幾分人類的樣子。猴王一路尋找拜訪,終於登上靈台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見了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名孫悟空。
(6)西遊記第一集擴展閱讀:
孫悟空是在花果山這種沒有任何束縛和污染的、絕對自由的大自然環境中孕育而生,又在「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種世外桃源中生活,這就造就了他骨子裡追求自由的性格與理想。正是由於追求自由的性格與理想使然,讓孫悟空想要掙脫生死輪回的束縛,得到所謂的真正的自由。
於是他美猴王拜了須菩提祖師為師,取名為孫悟空,他聰明好學,得到了師傅的真傳,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孫悟空大鬧龍宮,索得了如意金箍棒。到後來的大鬧天宮,與天宮中的諸位神仙展開生死大戰。
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出孫悟空是一位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有自由、有尊嚴的生活而不斷斗爭的人物,他是為了自由而戰的戰斗英雄。
⑦ 西遊記第一集大概內容
1、主要內容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2、原著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弟子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漢族民間傳說。
3、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1~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省桐城縣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因隨祖父遷徙至淮安府。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
⑧ 西遊記第一集人物分析
按出場順序
孫悟空 這不必多說
玉皇大帝 在剛出場就顯示出他的強大與威嚴-萬物皆有靈 隨它去吧
千里眼順風耳 也算多聞廣識
眾猴 - -
通臂猿 這位絕對是知道不少 如來已有所評論 就不多說了
南贍部洲眾人 書中一句詩足以表明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樵夫 卻是一位行孝之人 悟空也說他往後必有好處
老祖 精通百家 明理三教 本領也自是強大 也算高手在民間吧
⑨ 《西遊記》第一集【美猴王出世】求概括
分為出世.探洞.稱王這三部分
海外有一國土,曰傲來國。海中有一名山,曰花果山,山頂有一塊仙石,因見風,化做石猴。
有一日,眾猴見股澗水奔流,不知源頭何處,而曰:「哪一名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那石猴跳進去。見洞里無水,不過有很多傢具。在洞口有一口碣上寫「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便帶領眾猴進洞,膽大的先進,膽小的後進。進了以後,便開始了他們的頑劣。後來,石猴端坐上面道:「你們說過有本事進來又出去,不傷身體者,則拜他為王,如今我進來又出去,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了便排好順序拜他為王。
最後,石猴便稱為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