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3
⑴ 86版西游記第三集故事梗概
《西遊記》第1集
東勝神洲有一傲來國,國中有一花果山,花果山上聚集著七十二路妖王。一日,山上兩姐妹(鵬魔王和蛟魔王)因為爭奪一顆慧丹打鬥起來,不料,爭奪中,卻將慧丹掉入花果山一巨石之中。突然,巨石轟然炸裂,驚動天地,炸出一隻靈動可愛的小石猴,石猴深得猴王猴後的喜愛,被收為養子。然而,好景不長,一場嚴重的山洪災害導致猴族死傷無數,猴王不幸罹難,猴後也相繼死去。雖然小石猴最終帶領猴群逃進水簾洞避過了災難,並因此被封為「美猴王」,但他並未真正快樂起來,他決心要找到長生不老術,於是便獨自出海,求仙問道。
《西遊記》第2集
哪知孫悟空離開花果山後,猴群正遭受著混世魔王的欺壓,回到花果山的孫悟空看到水簾洞一片狼藉,小猴們在混世魔王魔掌之下變得不堪一擊,憶起當年被賣藝人毆打折磨的場面,悟空頓時怒火中燒,殺掉了魔王。第一次殺生的悟空有些驚慌,但很快就以「罪有應得」的名義使自己心靈得到釋懷。孫悟空重新整治了猴群,結識花果山七十二路妖王中的牛魔王、鵬魔王翩翩、蛟魔王青靈等眾多妖王,並開始以「兄弟姐妹」相稱。
《西遊記》第3集
悟空領命司職,不巧遇上年輕氣盛的哪吒,在天庭一路狂奔,驚擾眾位神仙。身在花果山的青靈不甘悟空被騙到天上當個小官,她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進入天庭,極為喪氣。因為第一次賽馬沒能分出勝負,悟空哪吒再次挑戰,碰巧遇上剛受打擊的青靈,悟空帶偷偷帶青靈進入天庭,哪吒出手相助,躲過前來問責孫悟空哪吒賽馬打翻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的托塔李天王。青靈用一步步的計策,挑起悟空反對天庭。她計謀得逞,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重新回到花果山,當起美猴王,封號「齊天大聖」。
《西遊記》第4集
玉帝又召集大臣商議,最好採納太白金星「與他俸祿,不與他事管,養在天宮,收他的邪心,磨他的妖性滅他的威風,使其不生狂妄,那乾坤安靖,四海太平。」的建議,派金星再次下界招安。太白金星說明來意,悟空知曉金星慈善,不顧青靈翩翩兩姐妹反對,再次來到天宮。二次來到天宮的孫悟空顯得異常熟絡,和各位神仙稱兄道弟,他被派去看管蟠桃園,整日悠閑自在,他假扮大仙破壞蟠桃宴會,醉酒後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孫悟空壞了蟠桃宴會,抱著兩壇仙酒,隱身出了南天門,回了花果山。
《西遊記》第5集
玉帝下派十萬天兵天將下界捉拿妖猴孫悟空,九曜星先行出戰,牛魔王自告奮勇打頭戰,無奈以一抵九,眼看被圍在九星兵器之下,悟空及時出手,親自迎戰九曜星。哪知九曜星並不敵悟空一個,幾個回合就慌忙撤退。再戰,魔禮青、魔禮紅、魔禮壽、魔禮海四大天王出戰,魔禮海配合魔禮紅作法,魔禮紅用琵琶彈暈了妖兵妖王們,魔禮海用混元珍珠傘收走了他們,牛魔王也險些被收。獨角鬼王趁機變成了一顆珍珠附在混元傘上,牛魔王繼續加入激戰,替小妖小猴們解了諸多圍困,最終被捉。
《西遊記》第6集
四大天王活捉了孫悟空至交牛魔王,但是卻沒抓到主角孫悟空,同時哪吒三太子也不知所蹤,托塔李天王心生疑慮;哪吒救了青靈,自己卻被摔成了昏迷,不料青靈把哪吒看成勁敵,欲在他昏迷之時加害於他,幸虧悟空及時制止。雖然哪吒悟空二人心中漸漸消除了芥蒂,但介於立場不同,二人又開始打了起來。幾個回合,不分勝負。二人都無心傷及對方,就適時結束了戰斗。
⑵ 西遊記第3回主要內容
第三回是: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孫悟空學成回到花果山,除去了欺壓小猴們的魔頭後,為了帶領小猴們操練武藝,就到臨近的國家的武器庫里去搬了很多的兵器,從那以後開始正式操練猴兵,陸續有很多其他動物、妖魔都拜他為王。後來他嫌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到龍宮去很無賴的借到了金箍棒。
一天他喝醉後被小鬼勾去了魂魄,帶到了地府,他酒醒後就開始大鬧地府,把他的名字以及所有猴子的名都勾掉了,隨後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2)西遊記3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⑶ 西遊記中三的含義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多的意思。
⑷ 西遊記中有哪些帶三的故事
西遊記中帶三的故事有:
1.坎途逢三難:
在黃風嶺上,突然颳起一陣怪風,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為救師父,迎戰黃風怪,被妖風傷了雙眼。黎山老母變化的老媽媽醫好了悟空的眼睛。
悟空前去請來靈吉菩薩,收伏了黃毛貂鼠變成的黃風大王。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悟空與等候取經人的沙悟凈幾番爭斗。
觀音的徒弟木吒趕來,說明了情況,於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凈為徒,師徒四人繼續往西前行。
(4)西遊記3擴展閱讀:
《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2000年,《西遊記續集》在央視開播2019年,《敢問路在何方》上映。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
其中1-5集孫悟空由李世宏配音, 由張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
1988年2月1日,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屏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
《西遊記》的成功,也得益於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幾乎成了觀眾心中的一個定式。而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的旋律,也伴隨著該劇的播出,在一代人心中久久回盪。
⑸ 西遊記三至七回的簡單概括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⑹ 西遊記中含有三的故事
西遊記中含有「三」的故事主要有: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三探無底洞
1、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村姑、婦人,全被孫悟空識破。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⑺ 西遊記第三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卻說美猴王榮歸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奪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藝,教小猴砍竹為標,削木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進一退,安營下寨,頑耍多時。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眾猴聞說,個個驚恐道:「大王所見甚長,只是無處可取。」正說間,轉上四個老猴,兩個是赤尻馬猴,兩個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鋒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見容易?」四猴道:「我們這山,向東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廂乃傲來國界。那國界中有一王位,滿城中軍民無數,必有金銀銅鐵等匠作。大王若去那裡,或買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護山場,誠所謂保泰長久之機也。」悟空聞說,滿心歡喜道:「汝等在此頑耍,待我去來。」古
好猴王,即縱筋斗雲,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廂有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這里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還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齋
炮雲起處盪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主
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知
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古
風起處,驚散了那傲來國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關門閉戶,無人敢走。悟空才按下雲頭,徑闖入朝門里,直尋到兵器館武庫中,打開門扇看時,那裡面無數器械,刀槍劍戟,斧鉞毛鐮,鞭鈀撾簡,弓弩叉矛,件件俱備。一見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幾何?還使個分身法搬將去罷。」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爛,噴將出去,念動咒語,叫聲:「變!」變做千百個小猴,都亂搬亂搶,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盡數搬個罄凈。徑踏雲頭,弄個攝法,喚轉狂風,帶領小猴,俱回本處。知
卻說那花果山大小猴兒,正在那洞門外頑耍,忽聽得風聲響處,見半空中,丫丫叉叉無邊無岸的猴精,唬得都亂跑亂躲。少時,美猴王按落雲頭,收了雲霧,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將兵器都亂堆在山前,叫道:「小的們,都來領兵器!」眾猴看時,只見悟空獨立在平陽之地,俱跑來叩頭問故。悟空將前使狂風、搬兵器一應事說了一遍。眾猴稱謝畢,都去搶刀奪劍,撾斧爭槍,扯弓扳弩,吆
⑻ 西遊記中三借什麼
西遊記中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朝西行,走著走著漸漸覺得熱氣襲人,一打聽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扇滅火後才能通過。悟空把師父安排好後去找鐵扇公主。鐵扇公主是紅孩兒之母。因上次紅孩兒想吃唐僧肉與悟空結下了冤讎,不肯借扇。悟空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無蹤無影。靈吉菩薩得知實情,給他一粒定風丹。悟空二次來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風丹,一動不動。公主急忙回洞。悟空變作一隻小蟲,乘公主喝茶之際進入其腹中。公主腹疼難忍,答應借扇,但給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騙得真扇卻激怒牛魔王,悟空與牛魔王大戰。八戒、沙僧上前助戰,最後將牛魔王打敗。悟空用芭蕉扇扇滅山火,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取經。
⑼ 西遊記第三回主要內容簡介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
美猴王拜師學藝回到花果山,顯擺自己的功夫,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他為尊。可是手頭沒有趁手的兵器。
於是下到東海,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並且醉酒下地府幽冥界找閻王修改了自己及諸猴的生死簿。玉帝得知十分震怒,想要鎮壓他,但在太白金星勸阻下派金星下凡招安猴王。
(9)西遊記3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⑽ 西遊記3~4回概括100字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玉帝採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當時猴王歡歡喜喜到任。事後,悟空發現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立了「齊天大聖」的旗幟。玉帝命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10)西遊記3擴展閱讀:
《西遊記》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