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遺址
1. 1936年考古發現良渚遺址位於
位於浙江杭州。
2. 良渚遺址限流原因
良渚遺址的限流是因為目前的人流量太大,超過了他的接待量
3. 歸納出良諸遺址在中國文化歷史的表現
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1][2]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錢塘江流域
精品薦讀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作者:說文解物
從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時代的人到底如何織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導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徵分布范圍代表文物文化館院遺留謎團文化價值
考察發掘
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已相當進步。稻穀有秈、粳稻之分,並普遍使用石犁、石鐮。良渚文化手工業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製作、制陶、木作、竹器編織、絲麻紡織都達到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美,均達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紋飾主題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和信仰,並逐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還出現了不少刻劃符號,這些符號在形體上已接近商周時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遺址初步報告》。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禮器,將長期被視為「周漢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標,自此,長期以來籠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了。
在前一階段考古諸多發現的啟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窯一帶相繼發現了反山顯貴者墓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築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遺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時期的村落遺址和墓地。目前已發現各類遺址135處,它們共同構成了分布密、類型多、規格高的遺址群落。學者們稱之為「良渚遺址」,它是整個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聖地」。
2007年,考古學家又發現以莫角山宮殿為中心的四周還有一圈環繞的城牆。這個大發現標志著在七十年考古歷程中,繼發現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階段——確立了良渚文明。
遺址發現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館對杭州一個叫古盪的遺址進行發掘,當時在西湖博物館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參加了這次發掘,在整理出土器物過程中,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別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這種石斧在他的家鄉良渚一帶盜挖文物之風盛行,尤其是盜挖玉器,因此,在盜坑附近常散落著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從小生長在良渚,對當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這兩地的石斧有沒有什麼聯系呢?良渚為什麼也有這種石斧出土呢?這些疑問誘發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調查的想法。經過多次的調查,施昕更先生採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他隱隱約約感覺到了良渚似乎有一個古遺址的存在。將這些情況和想法向當時西湖博物館館長董聿茂先生匯報後,在館里同意和支持的情況下,施昕更先生開始主持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
4. 幾年幾月幾日中國良渚遺址和准列入世界遺廠名錄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 楊楠:良渚遺址是「最早的中國」么
是的。
如果大禹治水還是一個傳說,那麼根據截止2019年11月的考古發現,良渚地區的水壩可算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2009年以來,良渚古城附近的水壩遺址陸續地被考古工作者們發現,這一發現不僅使華夏文明有了可以比肩古埃及與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也讓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在驚嘆的同時並強調說,如果他的《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再版時一定要把我國的良渚文明加進去。
(5)良遺址擴展閱讀:
良渚古城中心的莫角山西北有反山貴族墓地,城外東北和西北分別有瑤山及匯觀山祭壇與貴族墓地,城外西北面分布著規模宏大的水利設施。
這樣的布局說明,以莫角山宮殿為核心的良渚古城應該是整個良渚文化分布范圍內的政治中心。以上充分體現了具有「宗教與權力」色彩的良渚社會已經進入到文明時代。而全面認識良渚文明的特徵,無疑將為中國文明起源、發展及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深入探討提供全新的視角。
6. 良渚遺址的玉璧、玉琮、玉鉞、刻符罐收藏於哪個博物館
良渚博物館第三展廳,浙江省博物館,國家博物館都有收藏
7. 良渚遺址位於哪裡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和於湖州市德清縣三合鄉。
良渚遺址,主要集中版在浙江權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境內,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
良渚遺址發現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顯示出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8. 小黃山遺址位於良渚遺址的哪一方位
小黃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的小黃山。
良渚遺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街道境內。
上杜山村在良渚街道的東南方向,距離大約160公里。走高速路程在180公里左右。
9. 誰發現了良渚遺址誰命名了良渚文化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遺址特點:
1、良渚遺址空間布局上以城址為核心,分等級墓地分布於城址東北約5公里的瑤山以及城址內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圍內則分布著外圍水利系統。
2、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脈圍合。長命港、鍾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過這片城址,與城址內外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環水抱的選址特徵。
研究價值:
1、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的部分之一,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良渚社會」。
2、良渚遺址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9)良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良渚文化以神人獸面紋為代表的紋飾和成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畫符號所反映的文化形態,對後來中國社會意識和思維的發展影響深遠。
2、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
3、良渚文化規模農業和大型營建工程顯示當時社會剩餘勞動空前增多。社會財富的非平均分配導致社會分化日益加劇並成為普遍現象,使顯貴者階層、准國家制度形成,露出後來中國宗法政治之端倪。
參考資料
網路-良渚遺址
網路-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