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游記現代

游記現代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40:19

1. 現代的游記有哪些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是說書的名字嗎?
那我正好知道.
格列福游記
魯濱遜漂流記
不知道算不算

2. 用現代文仿寫滿井游記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殘留的寒冷仍然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一刮風就飛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間屋子裡,想要出去卻不行。每次冒著風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來。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走)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河堤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柳樹,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曠開闊的景象,我(感覺到自己)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河上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像魚鱗似的浪紋,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剛剛打開的鏡匣,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里射出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麗得如同剛剛擦過一般,嬌艷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似的。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低矮的麥苗像獸頸上的長毛,高約一寸,遊人雖然還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勁,但是走起路來,也會汗流浹背。凡是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一切動物身上都散發著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罷了 。 (我)不因為遊山玩水而耽誤公事,瀟灑地遊玩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有這個官職吧。而滿井這地方正好離我的居所近,我的出遊將從現在開始,怎能沒有記錄呢!這時已是己亥年二月了。

3. 格列佛游記現代詩

季節二

1
這個季節屬於
高跟,絲襪和荷爾蒙

來一陣風
降降溫或使大火更熾

這個季節屬於
野麥,春筍和雷雨

來一陣風
撫平泥土的疼痛

2
池塘里的小蝌蚪啊
你拿了一個瓶子
裝上滿滿的蛙鳴
放在你死寂的卧房內

如一支水仙花 給蒼白的房間一點生氣
不斷重復著的旋律升起又落下
你拿起一本書
《挪威的森林》書簽停在21頁

左手掬一把陽光
剩下的 拉上窗簾
等著
小蝌蚪越過兩座駝峰

3
教學樓的拐角處
阿飛吹著哨子
口技不錯
一人 無桌 無椅 一桃花扇 一鞭子而已

4
風起雲涌
有些柳樹又要遭殃啦

不必失落
明天會有更多的花開
然後再次殘敗

5
凡井水處
皆能歌柳(如是)詞

6
永遠記住
衣以蔽體食以裹腹

剩下的時間
尋一塊石頭坐下支起下巴
記錄一隻雛鳥的大冒險

7
二郎河上
清明雨下

8
胭脂山外
斷腸聲里

4. 好的現代游記文章

城市的話

學校原先推薦過一本
《帶一本書去南京》
該書對城市的各種元素的描摹來揭示南京獨特的氣質和魅力。該書的編者們對題材的選取和處理,避開了那些讀者熟知的東西,注重挖掘一些新鮮的有意思的東西,注重風景背後的文化和故事的挖掘,另外對飲食、購物和時尚消費也進行了介紹。

額~
簡介從網路拷貝,不代表我的意見

我比較喜歡它的封面,有歷史的感覺。
咳咳,好吧我說實話,我沒認真讀過,只用它寫過一篇介紹南京某景點的說明文然後借我舅了……

額==
要發你郵箱就不可能了,這本書網上還沒有免費的……

5. 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

在「五四」以來的現代散文創作中,最早發端和得到發展的是議論性散文。

由於當時正在展開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啟蒙運動,這種說理的文字就特別發達起來,當時除有很多政治性、社會性的論文之外,也出現了一些具有文學色彩的議論文字,象《新青年》雜志刊登的李大釗的《青春》、《今》,和陳獨秀的《偶象破壞論》、《克林德碑》就是這樣的作品。

《新青年》雜志從第4卷第4號(1918年4月)起,還增設了「隨感錄」這個欄目,陸續發表陳獨秀、劉半農、錢玄同等人撰寫的短小精悍的議論文字,猛烈地攻訐了封建主義的痼疾。其中,劉半農的文章,在抨擊論敵時嬉笑怒罵,寓庄於諧,極盡揶揄與誇張之能事。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重要的報刊雜志也都增設類似的欄目,在這一年12月創刊的《每周評論》和1919年 8月創刊的《新生活》,就都設有「隨感錄」的欄目。

在這類有關社會和文化思想的評論文字中,有不少都寫得生動曉暢,淋漓盡致,很有文學意味,它們的大量出現,促進了議論性散文的發展和繁榮。

在《新青年》「隨感錄」中最精闢的文字,是由魯迅所撰寫的。

他尖銳地抨擊那些吹噓保存「國粹」的頑固派,「都是『屠殺者』」(《隨感錄五十七·屠殺者》),「沒一件不與蠻人的文化恰合」(《隨感錄四十二》),如果還要保存「國粹」,將會發生的嚴重後果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隨感錄三十六》),識見精深,啟人深思。

魯迅還發表了不少篇幅略長的議論性散文,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它所造成的腐化與愚昧,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剖析。這些作品充滿了深沉而熾熱的感情,不僅思想深刻,在藝術上也很有魅力,將議論性散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他終生都撰寫這種議論性散文,作為鞭撻反動派以及舊制度、舊思想的武器,以獨創的藝術形式,廣泛地總結了有關社會與文化思想斗爭的經驗和規律。

議論性散文是魯迅的文學遺產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由魯迅參加奠基和開創的這種議論性散文,後來通常都被稱為「雜文」。這種文體在現代散文史和現代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抒情性散文在「五四」時期常被稱為「美文」,它的出現和成長,對於保衛和繁榮新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證明「舊文學的示威,在表示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並非做不到」(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它的出現稍晚於雜文,然而在後來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冰心是較早撰寫抒情性散文的作者,她的《笑》、《往事》與《寄小讀者》,奠定了她在散文創作中的地位。她經常贊頌的主題是母愛、童心和美好的大自然風光,這本身就是對於冷酷和僵化的封建倫理觀念的沖擊。她的文筆也委宛雋秀,清新明媚,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比起冰心來,葉紹鈞的散文創作更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他的散文集《劍鞘》(與俞平伯合著)和《腳步集》中那些吟味社會人生的文字,寫得謹嚴切實,樸素雋永。他在「五卅」以後的有些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周作人是「五四」時期提倡抒情性散文最力的作者,他的《美文》一文對於此類散文的創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收錄於《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和《談虎集》中的抒情小品,寫得蒼勁古樸,舒徐自如,往往於淡泊之中顯出一股凌厲之氣,發生過不小的影響。但那些品賞草木蟲魚,沉溺於說理談玄的作品,卻流露出封建士大夫式的閑情逸致。

在文學研究會的作家中,朱自清也是一個重要的散文作家。

他具有多種文字風格,像《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寫得綺麗纖穠,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和《綠》,運用對於音樂和色彩的感受,進行巧妙的比喻和聯想;《背影》卻以白描的文字,勾畫了父子離別的凄切場面;《執政府大屠殺記》則是細致曲折地描繪「三·一八」慘案的實況。

朱自清在思想和藝術上作了嚴肅認真的探索,寫出過不少出色的小品散文,為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貢獻。

創造社的主將郭沫若,用一種激盪和奔騰的情調,寫出了自己在人世的坎坷,控訴社會的罪惡,傾訴內心的悲憤,《星空》、《橄欖》、《水平線下》等集子,所收入的就是這類作品。

郁達夫的散文具有更大的影響,《還鄉記》、《還鄉後記》、《日記九種》等篇章,詛咒丑惡的社會,渴望真摯的情愛,坦率地剖析著內心的苦悶與憤慨,寫得清新流暢和富有激情。

他寫於30年代的《屐痕處處》、《達夫游記》等作品,則又俊秀圓潤,富有神韻和氣勢,而且還表達出憎惡黑暗現實的沉痛和憤激的感情。

以「新月派」詩人聞名的徐志摩,他的散文在20年代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這些作品直抒胸臆,較多表達了他作為自由主義者的思想情趣,藝術上刻意追求,注重錘煉字句,但有的內容傷於輕佻,文字也因追求辭藻的華麗而顯得過度的鋪張繁復。

「五四」以後,還興起了一種篇幅短小、更多地省略了敘事因素、同時又具有較多詩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詩。

許地山的《空山靈雨》是這類創作首次較大的結集,它抒發情懷,探索哲理,既執著人生、譴責黑暗,又懷疑現世、畏懼斗爭,反映了當時某些追求進步與正義的知識分子,也有著軟弱和遁世的一面。

在這之前,魯迅的《自言自語》、郭沫若的《我的散文詩》和劉半農的《老牛》、《曉》等篇什,都是散文詩創作的最初的嘗試。至於魯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詩創作中的名著。王統照當時寫的一些散文詩,也以激昂的感情打動過讀者。30年代從事散文詩創作的還有麗尼和陸蠡。

「五四」前後的散文創作,大都洋溢著反封建的思想感情,體現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大都表現出了這種傾向,主張浪漫主義的創造社作家在這方面自然表現得更鮮明和突出。

隨著社會主義思潮的不斷傳播和工農革命運動的逐漸高漲,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將個性解放的要求與對於社會主義的嚮往結合起來了。

「五四」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開始分化以後,堅持反封建斗爭的雜文創作依舊在前進著,1924年創刊的《語絲》(見語絲社)周刊,登載的文字就「大抵以簡短的感想和批評為主」,1925年創刊的《莽原》周刊,也是為了進行「『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繼續撕去舊社會的假面」。

除了魯迅之外,周作人和林語堂也是《語絲》的重要作者,圍繞著「三·一八」慘案等事件,他們也曾寫過一些很有思想鋒芒的雜文。但是與此同時,兩人也開始表現出妥協和自由主義的消極情緒。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許多革命作家向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左翼或進步的文學刊物都重視刊登雜文,在當時還出版過一些以登載雜文為主的刊物。

魯迅這個時期的雜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為了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當局嚴密的文網,他不得不經常變換筆名,寫得較為隱晦曲折,雖是「帶著枷鎖的跳舞」(《且介亭雜文二集·後記》),卻說明他運用這一武器,達到了熟練的地步。

瞿秋白最早認識到魯迅雜文的重要意義,認為在「這里反映著『五四』以來中國的思想斗爭的歷史」(《〈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對於魯迅雜文的成因、特徵和社會作用,進行了精闢的分析。

這一時期,他自己也寫了一些雜文,像《民族的靈魂》和《王道詩話》,就都是精粹的作品。郭沫若、茅盾、郁達夫等,也寫了不少抨擊時弊的雜文。由於雜文創作在30年代的廣泛發展,從青年作者筆下涌現出不少成功的作品。

像唐弢的《推背集》、《海天集》,寫得犀利勁遒;柯靈的《市樓獨唱》,寫得簡練深切;徐懋庸的《打雜集》,寫得質朴雋永,都為戰斗的雜文創作增添了光彩。

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之間,出現了一批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抒情小品作者。

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車箱社會》,洗練流暢,頗具神韻;梁遇春的《春醪集》、《淚與笑》,娓娓而談,吟味人生;

李廣田的《畫廊集》,散發出泥土的芳香,顯得絢麗而又渾厚;何其芳的《畫夢錄》,以令人眩目的色彩,勾畫著朦朧和縹緲的圖景;

陸蠡的《竹刀》,時時在美麗動人的景色中,編織著令人悲憤的故事;

吳伯簫的《羽書》,善於從生動的形象中,展開海闊天空的遐想。還有鍾敬文、靳以、麗尼、繆崇群等,也都各具自己的風格。

廣闊地反映生活的散文,是由一批著名的小說家寫出的。茅盾的《上海的大年夜》、《故鄉雜記》,以深切透闢的文筆,描寫出中國城鄉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走向蕭條和敗落的情景;

蹇先艾的《城下集》,憤懣地揭露著麻醉和墮落的社會;

魯彥的《驢子和騾子》、《旅人的心》,以憂郁的調子訴說著苦難的人生;

巴金的《旅途隨筆》、《短簡》,憤怒地詛咒黑暗和熱情地追求光明;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在舒徐的牧歌情調中,呈現了紛繁的社會小景;

葉紫的《夜的進行曲》、《長江輪上》,象是用皮鞭抽打著腐敗和殘暴的舊世界;

蕭紅的《商市街》和《橋》,描寫自己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時,閃爍出青春與理想的光芒;

吳組緗的《黃昏》、《泰山風光》,淋漓盡致地描繪著各種世態,對於性格的勾勒尤其逼真。

在散文創作獲得豐收的時候,林語堂於1932年創辦《論語》(見論語派),1934年出版《人間世》,1935年刊印《宇宙風》,提倡離開現實斗爭的「幽默」、「性靈」和「閑適」的小品文,形成一時的風尚。

魯迅和茅盾等左翼作家,及時地批評了他有違於新文學戰斗傳統的不良傾向,並支持前進的小品文刊物《太白》的工作。

由於時代的需要,敘事性散文也在20年代應運而生,並迅速地產生了比較成熟的作品。

象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記載了十月革命後俄國的真相,以悲壯的史實、昂揚的詩意、激盪的感情和坦率的內心獨白,交織成清新奔放和雄渾沉著的藝術風格,表現了作者對於社會主義理想的赤誠追求,是中國出現得較早的報告文學作品。

又如反映「五卅」慘案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葉紹鈞)、《暴風雨》(茅盾)、《街血洗去後》(鄭振鐸),也都滿懷激情地描寫了這一重要和難忘的歷史場面。

敘事性散文進一步繁榮的標志,是30年代出現了大量報告文學作品。其中,柔石的《一個偉大的印象》,就是較為成功的作品,它以明麗和剛健的筆墨,寫出了在革命斗爭中錘煉出來的具有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新人。

韜奮的《萍蹤寄語》和《萍蹤憶語》,是他游歷歐洲的記錄,以樸素平易和真摯雋永的文字,寫出了資本主義世界種種無法克服的矛盾,卻又肯定它在發展生產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寫出了資產階級民主虛偽和殘缺的一面,卻又認為它比尚未擺脫封建專制的國民黨政權,具有無法比擬的民主,表現出嚴肅認真和實事求是的文風。他的這些作品引起了廣大讀者的注意,被認為是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游記格調。

這說明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有些游記體裁的作品發生了從側重於抒情的小品文類型,向側重於敘事的報告文學類型的轉化。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劉思慕的《歐游漫記》,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以朴實蒼勁和議論橫生的文字,揭露了當時的黑暗,渲染出日本侵略者強兵壓境的危急氣氛,激勵了許多讀者的愛國情緒。他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報道,更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36年是報告文學的豐收年,在當時涌現出來的大量作品中,《包身工》(夏衍)和《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是尤為出色的篇章。《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以揶揄的筆墨和別致的結構,寫出了山西省的反動統治者推行「防共」措施的恐怖統治;

《包身工》則通過幾個令人戰栗的人物,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相互勾結,對包身工進行壓榨和蹂躪的罪行。這兩篇作品,將新聞的真實性和報告的文學性結合在一起,長期以來成為報告文學的示範性作品。

(5)游記現代擴展閱讀:

中國現在散文的創作演變:

從抗戰爆發直到解放戰爭時期,隨著社會的動盪和時代脈搏的變化,散文創作的面貌也發生了變化。

雖然整個說來,這個時期散文創作的成績較之20、30年代要遜色一些,但仍然有自己的特點。首先雜文創作繼續取得了新的收獲。巴人和他周圍的一群作者曾在號稱「孤島」的上海,用雜文作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及漢奸走狗戰斗,著有《邊鼓集》、《橫眉集》等。

在大後方的作者中,聶紺弩的《歷史的奧秘》、《蛇與塔》,觀察犀利,分析透闢,揭露出許多封建主義的痼弊。馮雪峰的《鄉風與市風》、《跨的日子》,抨擊了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造成的精神創傷,頗具哲理。

夏衍的《此時此地集》、《長途》,孟超的《未偃草》,宋雲彬的《破戒草》,秦似的《感覺的音響》,朱自清的《標准與尺度》,林默涵的《獅與龍》等雜文集,都盡了抨擊黑暗和歌頌革命的任務。

這個時期里雜文寫得最多的是郭沫若,有《羽書集》、《蒲劍集》、《今昔集》、《沸羹集》、《天地玄黃》等集子,以昂揚的激情,智慧的預見,激勵廣大讀者為民主和自由的新中國而奮斗。

相形之下,這一時期的抒情詩與記敘散文數量較少,但很多有成就的作者依舊寫出了一些佳作。茅盾是這方面收獲最豐富的作者。他的《白楊禮贊》、《風景談》,就是激盪著時代風雲,蘊含著哲理意味的作品。

在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成長起來的大批作家中,也開始寫出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像孫犁的《識字班》、《織席記》等,寫得清新樸素,優美動人,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

這一時期,由於時局的動盪和客觀形勢的急遽變化,為讀者所關心的報告文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成為散文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樣式。

繼抗日戰爭前夕茅盾主編的《中國的一日》之後,抗戰初期,又出現了梅益等主編的《上海一日》,解放區也曾出現過《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等報告文學的集體著作。

抗日戰爭期間,幾乎所有的作家都運用這種最具戰斗性和群眾性的文學樣式,敏捷地反映千變萬化的現實生活,像丘東平的《第七連》、《我們在那裡打了敗仗》,對抗戰初期硝煙彌漫的氣氛、國民黨軍隊的腐敗、下級官兵的抗日要求以及敵軍的暴行等等,都寫得栩栩如生;

曹白的《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敵後穿行》,寫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抗日要求,以及國民黨救亡機構的腐敗;蕭乾的《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以灑脫、秀麗的文字,反映了戰時英國的景象。

由於國民黨當局加強野蠻的書報檢查制度,揭示真實情況的報告文學曾經一度沉寂下來。抗戰勝利後,郭沫若的《南京印象》和茅盾《蘇聯見聞錄》,都是值得注意的報告文學著作。

在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報告文學創作始終在蓬勃地發展著,丁玲的《陝北風光》,以樸素、親切的文字反映了邊區人民的新生活、新風尚;

周立波的《晉察冀邊區印象記》和《戰地日記》,以一種簡潔和嚴峻的風格,寫出了很多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故事;

劉白羽的《環行東北》和《歷史的暴風雨》,以昂揚的激情抒寫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激烈戰斗,躍動著振奮人心的時代脈搏。

此外,《日本人的悲劇》(何其芳)、《新人的故事》(葉以群)、《鐵騎兵》(楊朔)、《陳賡將軍印象記》(荒煤)等,也是引人注意的收獲。

沙汀的《隨軍散記》,以深切感人的抒情氣息,繪聲繪色地寫出了賀龍將軍堅韌、豪爽、誠摯、開朗和富於同情心的鮮明性格,給讀者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在這一時代環境中,還有不少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成長起來,寫出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

象黃鋼的《開麥拉前的汪精衛》、《我看見了八路軍》,有著生動的描繪、辛辣的諷喻和充滿鼓動力量的政論性,顯出了壯闊的氣勢;華山的《窯洞陣地戰》、《碉堡線上》,在描寫艱苦的戰斗歲月時,洋溢著質朴的泥土氣息和詼諧的樂觀主義精神。

6. 介紹幾本 類似游記的書(要現代的,而且最好是真實的游記,如果是外國旅遊的最好)

《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盪》 很不錯。。。

記得採納啊

7. 現代文的「名家游記」都有哪些

溫州的蹤跡
朱自清
一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這是一張尺多寬的小小的橫幅,馬孟容君畫的。上方的左角,斜著一卷綠色的簾子,稀疏而長;當紙的直處三分之一,橫處三分之二。簾子中央,著一黃色的,茶壺嘴似的鉤兒— —就是所謂軟金鉤么?「鉤彎」垂著雙穗,石青色;絲縷微亂,若小曳於輕風中。紙右一圓月,淡淡的青光遍滿紙上;月的純凈,柔軟與平和,如一張睡美人的臉。從簾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纏的海棠花。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或散或密,都玲瓏有致。葉嫩綠色,彷彿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妖嬈了。枝欹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背著月光,向著簾里。一隻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那低些的一隻別過臉來對著這一隻,已縮著頸兒睡了。簾下是空空的,不著一些痕跡。
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的好鳥為什麼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踞著的一隻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麼來著?捨不得那淡淡的月兒么?捨不得那疏疏的簾兒么?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您得向簾中去找——您該找著那捲簾人了?他的情韻風懷,原是這樣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
這頁畫布局那樣經濟,設色那樣柔活,故精采足以動人。雖是區區尺幅,而情韻之厚,已足淪肌浹髓而有餘。我看了這畫。瞿然而驚:留戀之懷,不能自已。故將所感受的印象細細寫出,以志這一段因緣。但我於中西的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溫州作。

二綠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瀑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 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
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許多稜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 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月8日,溫州作。

三 白 水 漈

幾個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這也是個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細了。有時閃著些須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卻又沒有——只剩一片飛煙而已。從前有所謂「霧縠」,大概就是這樣了。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當那空處,最是奇跡。白光嬗為飛煙,已是影子,有時卻連影子也不見。有時微風過來,用纖手挽著那影子,它便裊裊的成了一個軟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帶兒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縮回來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雙不可知的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麼肯呢?
幻網里也許織著誘惑;我的依戀便是個老大的證據。
3月16日,寧波作。

8. 格列佛游記現代詩

否定
否定一片葉子的傷感
否定一條魚的快樂
否定蜜蜂的價值
否定一朵花的意義
否定一座山的深沉
否定月亮的純潔
否定一隻水母的美麗
否定一條河的波瀾不驚
否定南極洲
否定動人的愛情
否定一顆心的跳動
否定味蕾殘存的記憶
否定眼波流轉的驚喜
否定過去的種種遺憾
否定從前的次次抉擇
否定一朵雲的宿命
不止在天
否定一隻獅子的王國
不止在地

9. 現代文游記片段

從桂林到陽朔,有人比喻為一幅天然的畫卷。但比起畫卷來,那山光水色的變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黃錯,卻是各有面目,變化萬千,要生動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濛的早晨,江面上浮動著一層輕紗般的白蒙蒙的雨絲,遠近的山峰完全被雲和雨遮住了。這時只有細細的雨聲,打著船篷,打著江面,打著岸邊的草和樹。於是,一種令人感覺不到的輕微的聲響,把整個灕江襯托靜極了。這時忽然一欸乃,一隻小小的漁舟,從岸邊溪流里駛入江來。順著溪流望去在細雨之中,一片煙霞般的桃花,沿小溪兩岸一直伸向峽谷深處,然後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雲,或者是霧,遮斷了。 (《桂林山水》 方紀)

不料天公多變,風雲難測。當我們從望日台俯瞰群山,只見山谷深處,峰巔林壑,不斷騰起一股股青煙,飄浮在空中,凝然不動,越聚越多,越來越濃。轉眼之間,一座座山峰都罩起了白衣白袍,戴上了白甲白盔。透明的天際一點一點地在變混,變暗,一朵朵鉛雲,一團團煙霧,在相互靠擾,霎時雲閉霧合。方才歷歷可數的衡山七十二峰,瞬息間全都遁去自己的身影。南天門呀,你的門在哪裡?官居"火正"的祝融(《左傳》"古有五行之官,火正曰祝融。"),望去象是蒙在重霧中的戰艦,迷迷濛蒙的在空中浮動:一會大了,一會小了;一會近了,一會又遠了。我們頭上是雲,腳下是雲,眼前處處是雲,無邊無際。天上地下,渾然一色。嗬!好一片雲海!如果這時山下能有人望見我們,將會以為我們在騰雲駕霧吧?置身雲中,一時竟不知高低,不辨南北,只覺得一縷縷、一團團的表煙白氣,盪於胸前,流於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麼都捉不到。既然不能觀山,那就看雲吧。看這過眼雲煙的變幻,或疏或密,濃淡相同,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它時而象一條條銀絲,曼舞輕飄;時而又集成一幅似明若若暗的綢帶,綿延不斷。
(《南嶽紀游》 作者:洪周肖琦)

出了松柏林子,前面路的兩旁參天的杉木筆直的對立著,我正想這些樹頂准可擎雲了。抬起頭一望,樹頂上果然有雲氣,雲的背後卻有那座超絕塵俗的富士,披了皚白的羽衣,高高踞坐在重重朵雲的上面。下面百尺多高的古杉肅靜的立正伺候著。山後是一片淺紫色的天幕,遠處有兩三顆淡黃光的星兒,像大廟宇前面的長明燈迎風閃耀著。
(《登富士山》凌叔華)

再往下走幾十級,瀑布就在我們上頭,要抬頭看了。這時候看見一幅奇景,好象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萬枝銀箭直身而下,天邊還留著幾點殘星。這個比擬是工友說給我聽的,聽了他說的,抬頭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這個比擬比較把石鍾乳比做獅子和象之類,意境高得多了。(《記金華的兩個岩洞》作者:葉聖陶)

記得我第一次去大龍湫,是盛夏季節。雷雨初過,溪水暴漲,過馬鞍嶺,沿錦溪向北走,才到剪刀峰前,就聽見山谷內轟雷似的水吼聲。轉過剪刀峰,劈面就是一陣狂風暴雨,一抬頭,只見一條粗數十圍的大瀑布,象一條發怒的銀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起搗潭心,水聲轟轟,激盪起陣陣狂風,噴迸出如雹的急雨,封鎖了整個山谷,使你沒法再往裡走。那巨大,強悍、粗獷的所勢,真是震天撼地!(《三訪雁盪山》竹子)

第四天晚上離開蘇州時天卻晴了。一鉤新月掛在城頭,天上鱗鱗的雲片都鑲著金色的邊。——好會捉弄人的天!路畔一帶婆婆的柳影顯得幽深而且寧靜,卻有蹄聲得得,穿過柳蔭向那永遠是行色倥傯的車站上響去。別了,古舊的我的母鄉蘇州!明兒我們看得見的,是天上那終古不變的舊時明月! (《蘇州拾夢記》作者:柯靈)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彷彿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裡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的走,燕低低的飛,街上的花香與海上的鹹味混到一處,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歡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無言,心好像飛到天邊上那將將能看到的小島上去,一閉眼彷彿還看見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必定是在那小島上。(老舍《五月的青島》)

然而,這十里畫廊還只不過是索溪峪的眾多的風景點當中的一個而已。另外的一些地方,也各有各的特色,這瑤池,又名天池,它不在山谷之中,而是在高高的山峰之上。這山峰,非常的高,非常的險峻,人要沿著懸崖陡壁向上攀登上幾百級石級,到達峰頂之後,才會眼前豁然開朗,呈現出一片別在洞天的奇妙景色。但見在那萬峰聳立群山環抱中間,一泓碧綠的湖水,盪漾其中。湖面上,水平如鏡,微波不興。上面的藍天白雲,四周的青山綠樹,都倒映在湖面之上,美極了。這又是一幅絕妙的好畫,而且,這湖水,既非一望無邊,也非一覽無余;而是隨著那重重疊疊的山峰,向前彎彎曲曲地延伸開去。峰隨水轉,水隨峰繞,一直延伸到萬山叢中,群峰深處。它就象一首優美含蓄的詩,在給人以極大的美的享受的同時,並把人的想像,引進到一個朦朧、神秘、深遠、迷人的境界中去。啊,這時,真想盪一葉扁舟,劈開那萬道綠波,重重倒影,順著千回萬轉的青峰,向萬山深處游去,去一窮那洞天的奧秘,瑤池的底蘊。更想:化一隻白鶴,展翅於藍天碧水之間,青峰綠樹之上,去盡情地領略這九霄雲外的湖光,八百里路的山色。(《難忘的索溪峪》峻青)

10. 找一部電視劇,個人記得名字好像是叫東游記的,但是是現代版的

都市東游記(2002)
導演: 陶玲玲
主演: 孫興 / 邱心志 / 曹穎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回陸
語言: 普通話/國語
首播: 2002
集數答: 30
劇情簡介
現代"西遊",當今生活新"取經"風味別樣奇特性感女神變假小子,兄妹失散,歷經愛恨終團圓師徒四人治癌抗"魔"打假求真,凸現人性72變趣味,反.諷,黑.幕,懸.疑,開心一刻飽蘸濃濃溫情西遊人物,都市情仇。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