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龍崗遺址

龍崗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47:30

A. 龍崗寺遺址的文化內涵包括幾部分

龍崗寺遺址又稱龍崗寺古人類遺址,落在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境內,與歷史文化名城版漢中隔江相權望。

該遺址文化內涵包括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漢代墓葬群,寺院建築等幾部分。

被譽為「亞洲三大舊石器遺址之一」和「中國文化的根源」。

B. 龍崗寺遺址的組成部分

龍崗寺位於漢中市西南南鄭縣境內(梁山鎮愛國村),距漢中市5公里。由石器文化遺址、新石器文化遺址、漢代墓葬群遺址、寺院建築和中共陝南特委舊址五部分組成。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舊石器遺址是迄今陝西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120萬年以上,早於藍田猿人遺址,時間上為中國第二;規模上是亞洲三大舊石器遺址之一。

C. 龍崗歷史

1993年1月1日正式建立的深圳市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大亞灣、大鵬灣,南接深圳經濟特區,西連寶安區,北靠惠州市、東莞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區總面積940.9平方公里,總人口171.48萬人(2001年5月29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其中本區戶籍人口20.08萬人,229281家庭戶,轄平湖、布吉、橫崗、龍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大鵬、南澳10鎮。除平湖鎮是客家人與廣府人雜居的地區外,其餘9個鎮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大鵬所城:「鵬城」的叫法就源於此

大鵬所城位於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雄踞於大鵬灣北岸。當記者一行走進大鵬所城的時候,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充滿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深圳又名「鵬城」,就是源於這座歷經600多年風雨的所城。

「所城」是明代最基層的軍事單位。當時在深圳建有兩個所城,一個是南頭的「東莞守御千戶所」,一個就是現在的大鵬所城,叫「大鵬守御千戶所」。

大鵬所城是深圳保存較好的一座古城,佔地11萬平方米,東、西、南3個城門保存較好。城內主要街道有南門街、東門街、正街等,還保存有參將府、守備署、火葯局、左堂署、城隍廟等遺址和將軍第、司馬第、趙公祠、侯王廟、天後宮等古建築。記者沿著青石板路穿行於古街窄巷之中,兩旁明清風格的民居錯落有致,或小門小窗小院,青瓦蓋頂,或大門大廳大堂,雕梁畫棟,向世人展示著當日這座軍事要塞的繁榮。

在明清兩代,這里是嶺南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在抗擊倭寇和英葡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中起過重要作用。這里也是將軍輩出的地方。清代著名的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和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就曾經生活在這里。他們的「將軍第」依然完好地保留在古城之內。

在導游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始建於道光二年的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的家——「振威將軍第」。道光十九年,賴將軍率領中國水師官兵在香港九龍附近海面擊退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取得了鴉片戰爭的首場勝利,這就是著名的「九龍海戰」。賴將軍的這座清代府第式建築群坐北朝南,三座三進三間結構,以恢弘的氣勢見證了賴家三代五將顯赫的戰功與聲名。

雖然大鵬所城對深圳的特殊意義不言而喻,但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屈指可數的幾個遊人顯出古城目前的尷尬境遇。站在南門之上,原本守海鎮邊的軍事要塞卻連一絲海的影子也望不見,滿眼只是城門外不足幾米的地方建起的一棟棟民居。城內還住有數千外來居民,隨處可見的雜物、晾曬的衣褲讓古香古色之中多了種種不和諧。這不能不讓人為這座古城的現狀和將來擔憂。

據工作人員介紹,大鵬所城已經列入深圳市城市建設規劃,整體規劃是以古城城址為中心,南到大鵬灣海岸線的103.7公頃的范圍,包括城址以南的濱海區、以東的山體自然景觀協調區、以西的居住建築控制區和旅遊服務區。目前大鵬所城正向世界銀行申請2000萬元貸款進行保護開發,現在已經進入了專家評審階段。整套規劃方案大約需要投資3億左右,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龍崗區自然環境優越,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地勢屬低山丘陵濱海區,區內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大鵬半島的七娘山,海拔867米。氣候特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C,月均最高氣溫36.6°C,最低氣溫1.4°C,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年平均降雨140天,無霜期為335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潤燥分明。

龍崗區依山傍海,海岸線長達133公里,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是廣東省乃至全國海岸風光最優美的地段,素有「深圳明珠」與「東方小夏威夷」之稱。

龍崗交通發達,區內有貫通東西走向的深惠公路、惠鹽高速公路、鹽壩高速公路等三條,區內村鎮公路網已經建成,村村通汽車。

龍崗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清代以來,客家人為龍崗的經濟和文化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D. 深圳市的文物古跡

南頭古城遺址:南山區深南大道旁

考古檔案:南頭古城即東莞守御千戶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在漢武帝時就成為全國二十八處鹽官之一的番禺鹽官駐地,史稱「東官」。現古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城垣范圍東西長為680米,南北寬為500米。城內道路六縱三橫共有9條,俗稱「南頭九街」,現仍保存部分市井門樓。城內尚保存紀念文天祥的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報德祠等歷史建築及39處明清時期具有嶺南及南洋建築風格的民居。

歷史地位:南頭古城是深圳1670年城市歷史的見證。1983年至1985年,南頭古城內的6處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南頭古城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南頭古城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屋背嶺商時墓群遺址:南山西麗屋背嶺村屋背嶺山頂

考古檔案:1999年發現,2001年4月發掘,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共發現商時期墓葬94座,皆為豎穴土坑墓。隨葬品以陶器為大宗,有釜、豆、罐、缽、尊等。紋飾為拍印的曲折紋、方格紋、卷雲紋等。石器以小型石錛為主,還有少量的玉矛、下塊、水晶塊等。墓葬約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早期,二三期從商中期至西周早期。

歷史地位:該墓葬區的二三期材料,填補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考古編年的空白,有利於研究商時期廣東的文化面貌、社會發展、墓葬布局及葬俗,為中國商時期邊疆考古做出貢獻。其中西麗屋背嶺遺址為典型的山岡遺址,是一處以商代為主、比較單純、規模較大、又比較集中的古文化遺址,填補了深圳文物考古的空白,被稱為「有可能揭示出一個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秦代的古文化遺址全貌」。

咸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龍崗區大鵬鎮咸頭嶺村海堤上

考古檔案:1981年被發現,歷經三次發掘。遺跡面積13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質生活用具,以沙灰陶為主,有少量製作較為精細的泥質白陶和灰陶。個別器物有赭紅色陶衣。還出土磨質石器74件,以及16件打質石器和98件天然石器。

歷史地位:該遺址引起國家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遺址的文化面貌被認為在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時代中期沙丘文化遺址中具有代表性,從而被命名為「咸頭嶺文化」。這意味著深圳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不僅在廣東省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國的同時代文化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大鵬古城 遺址:龍崗區大鵬鎮鵬城

考古檔案:明洪武二十七年,大鵬所城開築,以防禦海盜、倭寇侵擾。城內有東門街、南門街、正街3條主要街道,明清時代城內建築有左營署、參將府、守備署、軍裝局等。現縣丞署、關帝廟、趙公祠、晏公廟等基址尚存。東、南二城門仍保留明代原樣。城內還有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振威將軍第」,即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府第,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將軍第」等,規模宏大,許多清代民居保存完整。

歷史地位:1983年和1984年,深圳市將大鵬城東、南兩城門及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劉起龍「將軍第」分別列入深圳市第一、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大鵬古城被廣東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仔山古墓群 遺址:寶安區西鄉鎮鐵仔山南坡

考古檔案:深圳市考古工作者2000年1月至3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成果。該墓群面積約1萬平方米,發掘面積3585平方米。共發現東晉至明清時期的古墓葬248座,出土文物400餘件。在248座古墓中,東晉墓5座,南朝墓36座,宋墓4座,明清墓203座。

歷史地位:鐵仔山古墓群是深圳1670年城市歷史的有力見證。該墓葬區的歷史延續時間之長、數量之多、墓葬之密集及形制之多樣,不僅在廣東省罕見,在全國也屬少見,為研究深、港地區乃至粵東南地區的歷史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該古跡被列入2000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專家指出,鐵仔山古墓群中,東晉、南朝墓中出土的瓷器不是深圳本地產品,有可能是位於今江西豐城一帶的早期洪洲窯的產品;而明墓中出土的青花瓷器絕大多數是江西景德鎮窯產品,可見深圳在這兩個時期商品經濟已較為發達。

大梅沙春秋時期墓群遺址:大梅沙海邊堤上

考古檔案:該墓群1982年發現,1992年、1993年分兩次被發掘,發掘面積2405平方米。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方向北偏東,長2·3米—4·5米,有的在近墓底中間挖一個直徑和深度約20厘米的小坑。出土的隨葬品有39件,其中有11件青銅器、21件陶器、7件石器。其中,M6墓葬隨葬品最多,共出土4件青銅器、3件陶器和2件石器,表明當時財富多寡差別較大,男女分工明確,族群之間可能還經常發生爭斗。

歷史地位:該遺址在當時是廣東發掘面積最大的沙丘遺址,發現的墓葬和青銅器數量在廣東沙丘遺址中也是空前的,並填補了廣東考古編年的空白,為研究此時期的社會狀況及古越民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中英街遺址:深圳沙頭角

考古檔案: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割佔香港及九龍後,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線以北、深圳河以南的230多個島嶼在內的廣大地區,為期99年。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後,豎立了界碑,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界沙頭角。1941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香港,將中英街3至7號界碑拔除,並改名中興街。抗日戰爭勝利後,復名中英街。

歷史地位:中英街及界碑是中國貧窮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是中國革命勝利和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見證;已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已成為廣東省和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E. 周龍崗遺址是不是古戰場

沒有發現周抄龍崗遺址是古戰場的襲證據。
周龍崗遺址位於睢縣蓼堤鄉周龍村北面,地勢較高,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文物層度約2米。
1978年試掘,上發現灰坑6個、殘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層為龍山文化層,發現灰坑6個、殘陶窘1個和一些文化遺物。並採集到一些殷商時代的文化遺物和兩片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片。灰坑內有陶、石、骨、蚌器和獸骨、草拌泥、紅燒土塊等遺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陶之,一部分為泥質黑陶、磨光黑陶和細泥紅陶。另發現有「蛋殼陶」片。紋飾主要為籃紋、方格紋、繩紋和弦紋,有飾鏤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盤、碗、壺等。該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在周龍崗遺址中發現燒制陶器的陶窯遺跡。學術界一般認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已進入我國古史中所說的夏代。殷商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在睢縣發現多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平崗鎮崗下坡村和犁崗村之間的犁崗遺址。該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厚,內涵豐富,出土器物以陶器為主,也有少量青銅器。

F.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的介紹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千年古鎮龍崗(舊稱芙蓉崗),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里、美麗的高郵湖畔。鎮內明清古民居特色鮮明,保存完好。清代道光年間曾出過狀元戴蘭芬。

G. 深圳有哪些考古遺址

咸頭嶺遺址、屋背嶺遺址、鐵仔山古墓群、新安故城遺址、大鵬所城遺址。

1、咸頭嶺遺址

咸頭嶺遺址位於深圳市東南部大鵬街道辦事處咸頭嶺村, 面積30000平方米。該遺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發現的,出土的遺存有新石器時代和商時期的,其中新石器時代的遺存最為重要。根據碳十四測定的數據,該遺址應距今7000―6000年。

2、屋背嶺遺址

屋背嶺遺址是1999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的。是商時期墓葬群,共有墓葬94座,分布密集。均屬小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壙較小,骨架無存,葬具不詳。

隨葬品位置無規律,有的呈碎片散置墓中,有的顯系放置之前已殘缺。少者1件,多者5件,以陶器為大宗,有少量玉、石器。陶質較軟,極易破碎。

3、鐵仔山古墓群

自1983年以來,深圳市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鐵仔山南坡山腳下(今華寶飼料廠內)搶救發掘了漢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古墓葬130多座,發現了「熹平四年」(175年)的東漢墓,出土了東漢人頭印紋磚和銅鏡等一批重要文物。

4、新安故城遺址

新安故城(又名新安古城),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8米處(深南大道旁),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規模的歷史文物旅遊景點,又稱南頭古城,具有1730餘年的悠久歷史。

5、大鵬所城遺址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東部龍崗大鵬新區大鵬鎮鵬城村,佔地約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涌現了賴恩爵、賴信揚、賴恩錫、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

H. 深圳龍崗區有哪些名勝古跡

大鵬所城
國家級文件保護單位。位於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歷經600多年風雨仍巍然屹立。鴉片戰爭時抗英名將廣東水師提督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和福建水師提督劉啟龍的「將軍第」規模宏大,氣勢不凡。此外還有縣丞署、關帝廟、候王廟、趙公祠等。大鵬所城博物館已正式開放。1839年9月,賴恩爵指揮抗英取得勝利的九龍海戰,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這里是訪古憑吊、了解歷史、領略明清古風的好地方。

振威將軍賴恩爵墓
位於大鵬鎮王岐塘。賴恩爵原葬於大坑上村,清光緒三年遷移到此。

大萬世居
位於龍崗區坪山鎮大萬圍村,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是深圳市較為典型的客家寨堡式建築。規模宏大,佔地1.5萬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樓,正面有大門樓,均由高高的圍牆相連,圍牆上有走馬廊相通,圍龍屋大門向南,門樓上塑有「大萬世居」四個大字。大門前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側仍保留有旗桿石。

鶴湖新居
位於龍崗區龍崗鎮羅瑞合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歷經三代人22年建成,是廣東省保存較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築。鶴湖新居位於龍崗鎮羅瑞合村,為龍崗羅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圍樓。1000多年前,北族南侵,戰亂連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帶的百姓為躲避戰火兵災,紛紛舉族南遷。200多年前,在這群背井離鄉的人當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羅瑞鳳,他初為小販,因擅長經商,勤儉致富,後積聚了百萬家財。嘉慶22年(1817年),他在龍崗河的沖積平原上發現了「鶴湖山」,於是,羅瑞鳳選擇在此興建家園,取名鶴湖新居。而鶴湖新居的最後完工耗費了羅氏三代人數十年的心血。老屋大門橫額上「聚族於斯」的鐫刻向我們昭示著羅氏家族興建圍屋的願望。傳說當年圍屋之地被周圍的大小7個嶺崗包圍,圍屋自居於中間的小土墩之上,構成「七星伴月」的格局。明顯不同於一般的坐北向南。

文武帝宮
位於龍崗區坪山鎮,是深圳保存最為完整的文武帝宮。「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關公,文武帝宮是當地客家文化的象徵與體現,客家人崇尚孔子關公,把他們當作神供奉,說明客家文化與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

龍田世居 省級 清 龍崗坑梓鎮田段心村 2002.7.17 黃姓客家圍屋(清道光年)
茂盛世居 省級 清 龍崗區橫崗鎮茂盛村 2002.7.17 何姓客家圍屋(清咸豐年)
大坑煙墩 市級 明 龍崗區大鵬鎮大亞灣 1984.9.6 大鵬古城附屬軍事設施,歷代均有修葺
賴恩爵將軍墓 市級 清 龍崗區大鵬鎮 1984.9.6 古墓葬
賴太母墓 市級 清 龍崗區大鵬鎮 1984.9.6 古墓葬
劉起龍將軍墓 市級 清 龍崗區大鵬鎮大坑山 1983.5.30 古墓葬
振威將軍府 市級 清 龍崗區大鵬鎮古城內 1984.9.6 即賴恩爵府,應並入大鵬古城內。
劉起龍將軍府 市級 清 龍崗區大鵬鎮古城內 1984.9.6 應並入大鵬古城內

還要東江縱隊的么?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