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遺址
A. 西河遺址的發掘過程
該遺址經過1991、1993、1997三次勘探和發掘,發現大量後李文化時期的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器。西河遺址是山東境內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一處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典型聚落遺址,對研究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的面貌特徵、年代與分期、經濟生活、社會性質以及聚落形態等學術課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B. 西河遺址的文物保護級別
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 河南有哪些千年古縣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名浩如煙海。其古老地名歷史之久,文化內涵之豐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甲骨文中記載的地名,有的仍在沿用。我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縣地名達800多個,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是文化延續和傳承的重要載體,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河南這9個千年古縣憑借著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看上入選100個「千年古縣」。分別是:湯陰縣、沁陽市、修武縣、新鄭市、上蔡縣、汝南縣、項城市、長葛市、淮陽縣。那麼這9個縣的魅力究竟在哪呢?
湯陰縣(安陽市)
著名的「三聖之鄉」,也是名人岳飛的故鄉。境內有岳飛廟、?里城、扁鵲墓廟、岳飛故宅、夏都西河遺址、邶城遺址等文物古跡。「湯陰」這一詞語的使用,距今長達2357年,且世代傳承,沿用至今。
?里城遺址(yǒu)
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沁陽市(焦作市)
素有「覃懷古郡,河朔名邦,商隱故里,樂聖之鄉」的美譽。夏為覃懷首邑,商屬京畿重地,周稱野王邑,漢為野王縣,隋改河內縣,明清為懷慶府所在地。擁有有天寧寺三聖塔、清真北大寺、堯廟、堯泉、戰國墓、太平軍北伐指揮部舊址和紫金頂旅遊勝地。
「豫北小桂林」——丹河峽谷
炎帝神農辨百穀——神農山
修武縣(焦作市)
從開始設縣至今,已有2227年。三千多年來,「修武」之名歷代傳承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縣名之一。正式列入中國地名遺產保護行列,全省獨此一家。
河南省唯一一個集七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雲台山
僅晚於洛陽白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圓融無礙禪寺
新鄭市(鄭州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為了區別陝西之鄭縣,將韓之鄭縣改為新鄭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拜祖大典的遺產地——黃帝故里
世界上同一時期保存最完整、城牆最高、面積最大的古城——鄭韓故城
上蔡縣(駐馬店市)
古蔡國所在地,秦朝時候命名為上蔡縣,也是海內外蔡氏祖地,「重陽文化」的發祥地。古蔡八景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跡。
蔡國的宮殿遺址——蔡國故城
汝南縣(駐馬店市)
自春秋戰國時代建制以來,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汝南境內文化遺址有280多處,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還是世界著名的愛情傳奇梁祝故事的發祥地梁祝故里,更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親書的「天中山」碑刻。
中國人工修建的面積最大、堤壩最長的平原水庫——宿鴨湖
亞洲最大的寺——南海禪寺
項城市(周口市)
周朝初年為項子國。而後夏,齊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
南頓故城
南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漢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牆、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台遺址、光武廟等建築歷史遺跡和文物。
長葛市(許昌市)
長葛此地名,最早見於《春秋左氏傳》,長葛古跡有東魏敬史君碑、石固遺址、長葛故城、苗庄遺址、裴李崗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白居易墓祠等。
中原大鐵佛寺
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興於宋,鼎盛於明、清,與登封大法王寺一脈相承,靈氣盛世,被譽稱為盤龍落鳳卧龜之靈地。
淮陽縣(周口市)
「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
我國目前發掘出土進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平糧台古城遺址
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龍湖
D. 西河城遺址的具體地理位置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遺址呈緩坡狀隆起,周圍漸低。西部向河凸出,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5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3米。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在文物普查時發現。由於窯場取土,遺址已被破壞約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跡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時代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唐代。這次發掘較為重要的收獲是清理了兩座後李文化的房址。此外,文物普查時還在遺址上採集有商周時期的遺物。
E.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
考古界的最大發現是阿爾迪的化石
阿爾迪是一個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這個類人物種起源於440萬年以前。阿爾迪最早於1994年在埃塞爾比亞發現,但是科學家花了15年來確認它的科學價值。它比南猿路西更為完整。她是一個更為原始的直立人類,高約120厘米。重100斤。
這個被認為最重要的化石標本是一具不完全的雌性動物骨架,主要包括帶牙齒的頭骨、手臂、手、骨盆、腿和腳。它物被科學家昵稱為Ardi。
國際研究小組還發現了36個也許是別的「始祖地猿」的化石,其中有年幼的,有雄性也有雌性。
科學家說,「始祖地猿」化石骨架的某些特徵和非常古老的類人猿相似,另一些則和後來更接近人類的類人猿相像。他們指出,Ardi比以前認為的最古老的人類祖先遺骸「露西」化石還要早一百萬年。
F.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
G. 比河姆渡更久的遺址
按照中國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測定的年代簡要介紹如下:
●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龍虯文化
龍虯文化以江蘇省高郵市龍虯庄遺址命名。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屬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龍虯庄遺址的發掘,證實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即「龍虯文化」。
●前7500年–前6100年彭頭山文化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位於長江中游,湖南西北部
●前7000年–前5000年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
●前6500年–前5500年後李文化
後李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後李官村西北約500米處、淄河東岸的二級台階上,它地處沂泰山系北側山前沖積扇和魯北平原,距臨淄區辛店城區約12公里,西北距臨淄齊國。已發現的8處後李文化遺址,均分布於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帶,分布范圍東起淄...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址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
●前6200年–前5400年興隆窪文化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林西縣白音長汗,地處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位於內蒙古-遼寧交界處
●前6000年–前5500年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東南台地上,北靠紅山,南臨洺河,佔地近14萬平方米,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4900年–前8120年大地灣文化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張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前5500年–前4800年新樂文化遺址位於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的新樂文化遺址,於1973年首次發掘,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相似
●前5400年–前4500年趙寶溝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小山聚落址,半地穴房址,幾何形刻劃紋,靈神物紋,缽、罐、尊等。
●前5300年–前4100年北辛文化位於滕州官橋鎮北辛村北,薛河旁的高地處。是7000年前一個氏族部落的聚居地。
●前5000年–前4500年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
●前5000年–前3000年大溪文化遺址位於瞿塘峽東口,大寧河寬谷岸旁的大溪鎮,是我國長江流域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的重要遺跡.1959和1975年曾3次發掘.
●前5000年–前3000年馬家浜文化遺址在距嘉興市區7.5公里的秀城區城南街道馬家浜村,於1959年春發現.
●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遺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發掘范圍分布於河南、陝西及山西。
●前4700年–前2900年紅山文化內蒙古赤峰紅山後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文物有之字紋筒形罐、彩陶、女神像,大型柳葉狀石耜,玉龍等,積石墓。
●前4100年–前2600年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
●前3400年–前2250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餘杭縣良渚、安溪、長命三個鄉,靠公路兩邊。發現於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陶器質地夾細沙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器表的裝飾多素麵,打磨光亮,少數有精細的刻花和鏤孔紋飾,或施彩繪;常見的有鼎、豆、壺、簋、盤、杯、瓮等。玉器發現也很多,有壁、琮、璜、墜、環、珠等,雕琢精細,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
●前3100年–前2700年馬家窯文化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
●前3100年–前2700年屈家嶺文化1955-1957年發現於湖北京山屈家嶺而得名。分布於中國湖北省、湖南、江西北部,以及河南省南部。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前3000年–前2000年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
●前2800年–前2000年寶墩文化遺址在在青白江破土而出。遺址范圍分布於川西平原上,到目前為止包括:寶墩、雙河、芒城、魚郫縣古城等。
●前2500年–前2000年石家河文化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的遺址群位於湖北天門石家河。其中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前4000年–前3000年富河文化新石器時代首先發掘地位於巴林左旗富河溝門。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富河溝門、金龜山和南楊家營子三處。發現早期卜骨、及伴隨而來的大量動物骨骼。
H. 濟南周邊除三大名勝外有哪些歷史古跡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遺址邊長約1900米,略呈方形,總面積360餘萬平方米。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
I. 位於濟南處是什麼遺址
【西河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西北約400米處。
【城子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漢代的遺存。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武原河畔被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中晚期遺址。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東南。
【小屯遺址】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時期遺址。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歸德鎮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
【東平陵故城】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位於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長清縣孝里鎮孝堂山(原名巫山)頂。
【黃石崖石窟造像】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南
【道貴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墓葬。位於濟南市歷下區馬家莊南(現山東省冶金賓館樓下)。
【四門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青龍山小坡上。
【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興國禪寺】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佔地3000平方米。
【房彥謙墓】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神通寺造像"。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東北白虎山腰。
【九頂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塔寺內。
【龍虎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南金輿谷西北白虎山坡下
【多寶佛塔】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濟南城西南平陰縣翠屏山(又名水山)頂的玉皇閣院內。
【卧虎山風景區】位於濟南城南山區仲宮鎮西4公里處。
【齊煙九點坊】位於濟南城南千佛山西盤道中段。
【萬竹園】位於趵突泉西鄰。面積1.4公頃。始建於元代,因園內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閣大學士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
【五峰山】位於濟南城西南25公里處長清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