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台西遺址

台西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4:20:45

Ⅰ 臧墩新石器遺址的資料 速度

臧台遺址以商周文化為主,並含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位於青州市何官鄉臧台、東台、西台三村之間。地勢略高,西臨躍龍河。臧台村壓在遺址南部邊緣,何官鄉拖拉機站、飯店、糧管所壓在遺址的東北部,東台、西台兩村壓在遺址的西部。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200米,文化層厚達3米以上。1979年春發現。
遺址西南和西北,各有臧台、台後兩個大型夯築台基。臧台位於臧台村西北,現存高15米,台基長寬各近150米;台後位於西台村北,東南距臧台1200米, 台基呈南高北低三層台階狀,高2~6米,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 兩台均為三次分層夯築而成,從斷面分析,一為始築,土質單純,未發現遺物,年代不詳;二為整修,時在戰國;三為重修,時在漢代。
臧台遺址暴露有灰坑、灰層、墓葬、房基等。在臧台村北,有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灰坑、地層暴露。遺址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其中以臧台、台後、糧管所一帶最多。歷年來出土有龍山文化的陶罐,商周的鬲足、盔形器、素麵半瓦當,戰國至漢的豆、盆等。在遺址上遍布筒瓦、板瓦、花紋鋪地磚等。地面散存陶片時代偏晚,早期陶片多在深溝或地下層發現。據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臧台」因臧文仲重修此台而得名。

Ⅱ 西炮台遺址的關於西炮台的五大戰役

天氣漸暖。日軍在侵入牛庄,攻佔營口之後,急於想在冰雪解凍之前打敗遼南地區的清軍,越過遼河占據田莊台,繼而進軍山海關,實施其大本營所策劃的在直隸平原與清軍主力決戰的「作戰大方針」的第二期作戰計劃。
「田莊台是營口的後道,為清軍糧台所在地」,清軍東征軍的重要根據地,是幫辦東征軍務、湖南巡撫吳大激的指揮部所在地。田莊台「商賈雲集」,為遼河下游的古老商埠。田莊台又是營口北面遼河右岸的水陸交通樞紐, 「東、東南面臨遼河」, 「四面平原,無險可守」,惟依遼河拒敵。但此時,遼河尚未解凍, 「冰堅,策馬可渡」,是通向遼河西岸的重要門戶,是日軍西進的必經之路,中日雙方攻守田莊台勢在必行,激戰在即。
3月5日清晨,吳大激從田莊台退出。午後到達大窪,未停留,連夜趕行,於3月6日晨到達雙檯子。同時,連發兩電告急,謂日軍將攻田莊台,急令駐守營口的幫辦東征軍務、四川提督宋慶率隊赴援。此際,宋慶率軍駐守營口附近的候家油坊,「初八夜,連接吳大激兩電告急」,「初九黎明,督率各軍回救」。這樣,宋慶成為田莊台清軍的最高統帥,歸其指揮的守衛田莊台的部隊有:
總兵馬玉昆統率的毅字右軍九營
總兵宋得勝統率的毅字左軍五營
總兵李家昌統率的新毅字軍五營
總兵李永芳統率的新毅字軍五營
總兵程允和統率的新毅字軍四營
總兵劉風清統率的新毅字軍六營
記名提督銜總兵張光前統率的新慶軍五營
總兵薑桂題統率的銘字軍十一營三哨
總兵劉世俊統率的嵩武軍八營三哨
總兵梁永福統率的鳳字軍五營
兵力總計約69營3哨,近2萬餘人,有大炮40尊。其中,總兵馬玉昆所部毅字右軍9個營3000人,駐守田莊台東北角之曹家灣子一帶為左翼;總兵薑桂題所部銘字軍11營3哨,駐蔡家屯、下口子、亮子溝,以策應左翼之清軍。其餘各部則分駐在田莊台鎮內各處。
3月4日,日軍在侵佔牛庄之前,第三師團之混成第六旅團大島久直陸軍少將旅團長,命令炮兵少佐、兒島大尉參謀三浦,在騎兵第一中隊的掩護下,過牛庄以西,經大房身前進到清軍總兵薑桂題下口子防區,一方面調查遼河冰層厚度,以便日軍踏冰進犯田莊台;一方面偵察清軍布防,為日後發動進攻做准備。當日軍剛進入下口子防區,便立即遭到清軍的阻擊和包圍,倉促間被迫後退,在退回經大房身的途中,又遭到薑桂題銘字軍五六百人的包抄。我眾敵寡的戰局勢態逼迫日軍,三浦騎兵大尉只好下令突圍,銘字軍鬥志昂揚,追擊不舍,直至3月5日午前,該部日軍方得以逃脫返回牛庄。此次下口子戰役,揭開了日軍進攻田莊台的序幕。
3月9日上午10時, 日軍侵入田莊台。日軍重演在牛庄的燒殺故伎,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下令,將「可疑』』的房屋全部燒毀,鎮內到處起火,黑煙籠罩了整個市街。田莊台千餘間家屋,300多艘民船,盡被燒毀。 「火焰沖天,終夜不息,田莊台一市,全歸烏有」。 「不計其數的糧食、軍器』』等,也「都被烈火吞沒」。日軍「殺人無算」,據當時居住在營口,曾目擊現場的某外國人士記載,日軍不僅殺害據守抗敵的清軍官兵,而且還野蠻地屠戮無辜平民, 「華兵之受傷而無可燒者,既為所戕,其逃人民居者,不論是兵是民,肆行殺戮,尤為殘酷」。 「居民被殺五、六百人」, 「清軍被俘兩千多名,全被日軍驅至田莊台街西,身灑煤油,盡數燒死,慘不忍言」。
日軍侵佔田莊台,死傷將校以下160餘人。 (據日軍記載:第一師團筱原步兵中尉等5人戰死,36人負-傷。其後,因炸葯爆炸,千葉步兵大尉及士兵四五人負傷。第一軍第三師團、第五師團,兩師團合計約50人負傷。這顯然是縮小了的數字)清軍傷亡約2000餘人。日軍奪得清軍大炮10餘尊,步槍、彈葯無數。
戰後,宋慶率軍退守雙檯子一線,吳大激從雙檯子退守到石山站。
3月10日,日軍第一師團開始撤離田莊台。隨後,第三、第五兩師團也陸續撤出田莊台,至3月13日,第一師團全部撤至蓋平。第三師團返回到遼河東岸的牛圈子,第五師團也返至牛庄一線。
日軍進攻田莊台,幾乎集中了侵入遼東的所有軍隊:
即第一軍的第三、第五兩個師團,第二軍的第一師團,兵力總數約20000人。
高級指揮官蜂擁而至,計:
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陸軍中將
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陸軍中將
第一軍第三師團長桂太郎陸軍中將
第一軍第五師團長奧保鞏陸軍中將
第一師團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陸軍少將
第三師團第五旅團長大迫尚敏陸軍少將、混成第六旅團長大島久直陸軍少將
第五師團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陸軍少將
以及黑田、矢坎兩名少將,石板軍醫總監等共11名高級將領。
田莊台戰役的失敗,同整個甲午中日戰爭一樣,是由於清廷的腐敗、和戰不定所造成的。這一點連局外人赫德都十分清楚,早在1894年12月9日他就說過: 「簡直毫無希望!中國彷徨於備戰與求和之間,沒有任何一個辦法而忍受犧牲的決心,到最後,它還必然以最難堪和最不利的形式接受和平或繼續戰爭。當權的人們大多昏憒無知」。
田莊台失守,清軍遼河防線全被突破,日軍打開了通向山海關的通道,戰局危急,伴隨而來的是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營口失陷——甲午中日營口西炮台攻守戰
日軍「山東作戰軍」於1895年1月20日在榮城灣登陸,2月17日攻陷了威海衛,全殲了北洋艦隊,打開了通向直隸平原的門戶,為入侵京、津創造了條件。盤踞在東北的軍第一軍和第二軍殘部,也企圖盡快打敗遼南地區的清軍。
為此,南路日軍第一師團立即北進,經過大平山爭奪戰後,前鋒逼近大石橋,主力屯集蓋平。
北路日軍3月5日侵佔牛庄之後,奧保鞏陸軍中將率領的第五師團,於當時鍾撤離,南下赴高坎,准備與第二軍山地元治陸軍中將率領的第一師會合後,再共同進攻營口。
營口是東北唯一對外開放的水陸口岸,駐有英、美、法、瑞典等外國領事和眾多西人,位於河口左岸,西北距田莊台20公里,東北距牛庄45公里。「三面近海經,僅東面通陸,又險可守」。宋慶率部毅字軍、銘字軍等各部共50多營,25000餘人屯守,市街西南臨遼河入海口左岸建有海岸炮台(即營口西炮台)一座,置有新式克虜伯大炮、舊式大炮多尊,炮台周圍繞以圍牆和護台河,由海防練軍營和水雷營共防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又在市街西面及西南面布設地雷200餘顆,以資防禦。清軍可以北出援田莊台,東出則切斷日軍南北兩路的聯絡,是日軍進軍田莊台的心腹之患,也是西進的關鍵一環,攻守營口勢在必行。
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在獲悉攻佔牛庄之後,立即轉向對營口的進攻。
日軍侵佔營口外圍(3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
3月5日下午5時,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在夏家屯師團司令部下達命令:右翼隊,由所屬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督率所屬各部;左翼隊,由所屬第一旅團長乃木希典督率所屬各部,立即向營口搜索前進,伺機發動進攻。
日軍攻陷營口,清軍「團勇傷亡五十餘名」,哨官齊永升受傷。日軍戰死士兵8名(其中6名為戰後清理戰場時,被清軍所埋地雷炸死),傷1名,花費彈葯820發。
日軍奪得清軍物資有:
大炮56尊、小槍243支、炮彈15000發、小槍彈300000發。湄雲炮艦1艘、小汽船2艘、舢舨達100餘艘,以及炮台內21厘米克爾蘭甫加農炮2尊、15厘米克爾蘭甫加農炮2尊、12厘米克爾蘭甫加農炮4尊,各種舊式炮50—60尊,大批地雷、電線、引爆裝置等。
據日軍另一記載稱,奪得清軍的物資有:
「火炮45門,步槍150隻,火葯桶58個,鐵皮箱85個,鉛彈4箱,軍服500餘套,軍帽200餘頂,軍艦1艘(艦名湄雲),小汽船2隻」。
營口失守後,日軍對埠內進行了三天大肆燒殺搶掠,充分暴露出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盜野蠻本性。據有關資料記載,奉錦山海關兵備道道台衙門被洗劫一空,檔案資料盡被焚毀。銀行、金
店、錢庄、當鋪全遭搶劫,損失無法計算。大商號、店輔也被搶劫,此一劫,營口商家倒閉30%。店輔中的棉花、布匹、大米、麵粉全被劫為軍用。沒有來得及撤退的清軍傷員,也被日軍殺害。埠內九門、土牆圍子全被毀壞。西炮台遭到徹底的破壞:日軍炸掉炮台的圍牆、炸塌彈葯庫,燒毀200間兵營,將主炮台的大炮,裝滿炸葯後引爆將其炸毀,炮口炸掉,堵塞炮眼,摧毀大門,炮台只剩斷壁殘垣,頹門廢城,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另據有關資料記載,日軍從營口掠奪大米4720袋,銀元10000元。日本強盜犯下了滔天罪行!
這次戰役是遼河下游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後,日軍把侵略矛頭指向了遼河西岸的田莊台。田莊台告急! 侵入中國遼東的日軍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陸軍中將,在接任不久,便曾電商大本營提出攻擊遼陽的和營口。大本營「期待著四月解凍,在直隸平原地方決戰」,從而實現與侵入山東半島的日軍相配合,南北夾擊,一舉打敗清軍,進而直取北京的野心。因此,電示野津道貫,「同意攻擊牛庄、營口地方」,同時,命令侵入遼東半島南端的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陸軍中將,率部向北進犯。1895年2月16日,野津道貫電請大本營提出了「遼河平原掃盪作戰」方案,以期越過遼河進犯山海關,實現「作戰大方針」的第二期作戰計劃,得到大本營的准許。
牛庄之戰雖歷時一晝夜,然而,這是甲午中日戰爭繼平壤戰役以來,一次最為慘烈、最殘酷的戰斗。戰斗結果,清軍陣亡官兵1800餘人,負傷700餘人,被俘698人。營、哨官傷亡幾盡,統帥魏光燾、鄄光久倖免遇難。牛庄失守時,清軍遺棄大炮24門,步槍1800餘只,子彈390000餘發,炮彈700餘發,以及大批糧秣、馬匹和輜重,是甲午戰中清軍的一次重大失敗。日軍死傷將卒398人,其中第五師團軍官死亡:今田唯一中佐,負傷人員中包括:田邊、大久保、中屋等3名中尉及第三師團佐藤大佐。
牛庄保衛戰中,清軍打得十分勇敢頑強,許多將士負傷不下火線,堅持抗敵。如:魏光燾的武威軍左營管帶總兵余福章受傷後,猶持刀督戰,最後壯烈犧牲。前營幫帶提督鄧敬財力戰身亡。後營管帶羅吉亮頦足負傷,仍督戰不休,被裹入敵陣,又奮勇殺出。李光久的老湘軍:中營游擊王得志右手重傷,猶往復力戰,最後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後營管帶提督譚桂林追賊中炮陣亡,右哨哨弁周國堂、後營哨弁胡錫吉身受重傷,下落不明。左營管帶提督賀長發、都司鄧翔麟負傷,左營幫帶提督陽厚德、都司殷成譜均受重傷,不知下落。中營哨弁鄧漢南中炮掌。「有一營官受傷不能戰,據地而坐,揮兵直前,竟斬日軍官一人」。
魏光燾在戰斗中「以孤軍血戰,短衣匹馬,挺刃向前,督戰苦鬥,三易坐騎」。李光久率部血戰,至「子彈俱盡,方率潰卒突圍而出。」
牛庄保衛戰中,文職官員如知縣黃光楚、雲騎尉謝克松、文童鄧汪匯、劉必蛟等力戰犧牲,營務委員知縣李續祜督戰受重傷。
3月4日夜,日軍第三師團司令官桂太郎,自北郊陣地進入牛庄城內,宿營於米店;其所屬第五旅團大迫尚敏旅團部,宿營於牛庄城北郊,混城第六旅團大島久直團部宿營於牛庄城南。
是日夜零時30分,第三師團向田莊台進犯,第五師團向高坎一線集結,准備與南路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會合後進犯營口牛庄只留守備隊。
牛庄失守的當天,幫辦東征軍務、湖南巡撫吳大濰匆匆從駐地田莊台經大窪、雙檯子奔往石山站。「沿途潰勇絡繹,其勢已成瓦解」。總兵劉樹元率軍7營(撫標)駐守田莊台。隨後把守營口的宋慶也把主力撤至田莊台。是日,親軍中營營官洪貞祥向吳大濰建議:「倭人得牛庄,必不守,當撲宋慶軍,且計海城之倭當傾巢出矣。今夜乘虛返搗牛庄,必得手,誠能奪歸牛庄,可長驅直搗海城,縱未必克,倭必返顧,可紓宋慶之急,所謂出不意攻必救也」。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吳大濰不聽。這樣,營口失去與牛庄互為犄角的形勢,成為孤立的據點,不僅營口守軍孤軍無援,也導致了田莊台攻守戰的失敗結局。 日軍第二軍經一師團所屬乃木希典第一旅團在侵佔遼南重鎮蓋平之後,繼續北犯,以解孤軍深入海城的第三師團之圍。
進入1895年2月中旬,清軍為了鏟除日軍在遼南的據點,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吉林將軍長順和四川提督寧慶等先後多次協商並進行了三次收復海城戰役。與此同時,駐守田莊台、營口一線的清軍,欲收復蓋平。
2月5日,日軍第一軍第三師團第桂太郎為了確保對蓋平的佔領,命令所屬第五旅團第十八聯隊佐藤正陸軍大佐率領第六聯隊的小野寺大隊和第十八聯隊牛島大隊,赴蓋平增援。後來,又派門司大隊自析木城去大石橋。這兩支日軍為策應海城和救援蓋平,往平於海城、蓋平之間,至2月19日,前,佐藤正所率各部一直駐扎大石橋。
大平山爭奪戰是一場激烈的戰斗,雙方傷亡都很大,「彼我死屍堆積成山,血流如注」。日軍供認,「炮兵發射炮彈估計多達數千發,這是征清以來最大的炮戰」。
據日軍承認,其「第一旅團官兵傷亡210餘名,其中第十五聯隊200名(死亡28人),第一聯隊13名(死亡3人)」。另據日軍第一師團第二旅團翻譯官井上俊三給家父的信中寫到,第一旅團第十五聯隊「傷亡273名」,第二旅團「傷亡48名,其中軍官兩名負傷,軍士兩名負傷,一名死亡」。此外,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的副官志波腿受傷,龜田少佐頭部受傷,乃木希典的坐騎被炮彈打死。
大平山爭奪戰,日軍雖然獲勝,但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傷亡合計334名,被凍傷的每個中隊平均有50餘名,總數達千人以上。清軍傷亡亦多,據宋慶所撰《大清敕建錦州毅軍昭忠祠碑》記載,僅毅軍「死於大平山者四百四十四人」。
在大平山爭奪戰中,日軍攻佔了大、小平山及其附近村落,但他們卻付出了血的代價。清軍雖然戰敗,但上至統帥宋慶,下至兵弁都打得十分英勇頑強,不怕艱苦不怕死,許多愛國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可歌可泣。
宋慶身為最高指揮官,晝夜馳驅冰雪間,督軍反擊,坐騎中炮,墜馬「傾跌傷腰」,重易坐騎,繼續督隊力戰,精神可佳。
馬玉昆身為總兵,率部組織反擊,身先士卒,「戰馬三易,均被炮斃」,繼續督戰。在戰中,「馬玉昆被圍核心,率其親兵闖出重圍,因見我兵尚在圍內,重復殺人,沖開一路,護之而去,其親兵百餘人兩次沖殺,僅剩二十餘人」。
據宋慶奏報,「管帶後軍左或守備趙雲奇中炮陣亡」。
清軍廣大官兵面對「賊壘其布,巨炮飈發」,「迎炮以上,呼聲天地,無不以一當十」,444人戰死於大平山。
大平山戰後,日軍前哨逼進三家子。主力由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率領(包括西寬二郎的第二旅團、騎兵獨立大隊)進入大石橋,第一旅團各部駐扎於大平山附近,其中乃木希典旅團長本部駐孫家崗子,第一聯長隱岐重節所部第一、第二兩個大隊及聯隊本部駐聶家堡子,第三大隊在今村率領下據守大平山。
結束大閏山爭奪戰後,清軍退守老爺廟、姜家房和東白廟子、西白廟子一線。2月27日,清軍約1200人,攜炮4門向老爺廟方向進發。3月4日,宋慶親率步騎約2000人向大平山西北側的西七里溝前進,意在拼力奪回大平山。盤踞大平山的日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在大隊長今村督率下向清軍發炮,雙方再次交火展開炮戰,「炮聲隆隆,震天動地」。日軍第一旅團第一聯隊長隱岐重節見狀立即率領所屬第一大隊、第二大隊,從聶家堡子緊急出發向平山前進以牽制宋慶部,乃木希典旅團長聽到炮聲,也趕忙率部到大平山增援。宋慶見敵軍雲集,只得從西七里溝後撤,過老爺廟,繼續向老邊方向撤退。宋慶率部收復大平山計劃未能實現。 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踟。這個起的帶有濃厚的封建性的軍國主義國家,積極奉行擴張侵略政策。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陸政策」,其主要矛頭指向中國。按其「大陸政策」擬定「以五期做准備,抓住時機,發動進攻」:第一步侵佔中國的台灣,從而向南擴張;第二步征服朝鮮,以便向北推進;第三步侵佔中國的滿洲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國;第五步征服全世界。此後的十多年來,日本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國,瘋狂進行擴軍備戰。到甲午戰前,日本已經建成一支有22萬人的新式陸軍和擁有5萬噸艦船的海軍。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艦隊侵入我國的台灣,轉而侵略朝鮮。光緒元年(1875年),日本人侵江華島。第二年,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江華條約》,迫使朝鮮擺脫與清政府的「藩屬」關系,其目的是驅逐清朝勢力,進而達到獨占朝鮮。光緒十一年(1885年),日本趁中法戰爭剛剛結束,中國無力再戰之際,派首相伊藤博文與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鴻章簽訂了《中日天津條約》。此後,日本加快了擴軍備戰的速度,做好了以武力吞並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的准備。
蓋平保衛戰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以來一次激烈的戰斗。由於蓋平「地勢平坦開闊,加以清軍防禦頗為頑強」,因此,這次戰役日軍雖然佔領了蓋平,但傷亡極為慘重,據日方自己承認::乃木希典旅團長的「大衣被三顆敵彈敵彈打穿,……旅團長的副官被敵彈擊傷,旅團長的副官的乘騎被擊斃。」死者將校以下36名,傷者298名,死傷合計334名。其中,第一聯隊戰死士兵33名(內含軍士6名);官兵負傷合計256名(其中軍官8名、軍士19名、兵卒229名)。第十五聯隊官兵傷亡合計16名(其中軍官2名)。第一聯隊和第十五聯隊共計傷亡305名,是戰爭爆發以來傷亡較多匠一次。清軍傷亡傷亡也很大,據日軍記載,被俘清軍150名。僅章高元嵩武軍就「傷亡分統、營、哨官十數員」,分統楊壽山、營官李仁黨、管帶蘇維闥、幫帶費君廉、張奉先、廣武軍幫帶李世鴻等均在戰場上捐驅報國。廣武軍幫帶李世鴻死事尤烈,在彈盡援絕時,「猶抽靴刀搏戰,搏數人,沖入敵陣死亡」。
清軍雖然戰敗並失守蓋平,而守軍總兵章高元的嵩武軍和前來接應的徐邦道拱字軍都是奮勇抵抗的。章高元和徐邦道一樣,在清軍素有「驍將」之稱,每臨陣,「率騎馬前行,以率士卒,視彈子如無物」。在蓋平保衛戰中,「恃勇血戰」,毫不畏懼。嵩武軍在章高元指揮下,打得英勇頑強。因此,蓋平之戰,日軍評論:「是役也,為中日戰爭中第一惡戰,日本軍人嘗稱之」。對日軍打擊之大,確是甲午戰爭以來所少見。

Ⅲ 吳淞西炮台遺址濕地公園收費嗎

門票5塊據說前要錢

沒玩
吹吹海風已

忽悠炮台2字根本沒炮所謂軍事廣場

廣場放放風箏
童樂園

Ⅳ 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的擁有七項「世界之最」

最早的鐵器
1972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鐵刃銅鉞,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鐵器,也是人類最早使用和製造的鐵器;
最早的鐵礦渣
台西發現的鐵礦石和經冶煉的鐵礦渣,證明在3400多年前石家莊的先人已掌握了冶鐵技術。 台西釀酒作坊遺址的殘瓮中出土了8.5公斤酵母殘骸,經中科院專家鑒定,這是人工培植的酒麴酵母。雖然此前國內其他商代遺址也曾發現過類似的白色沉澱物,但因未經科學鑒定而不能確認為酒麴,因此台西酒麴是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的酒麴實物。

Ⅳ 石家莊台西商代遺址在哪那裡好不好玩

台西商代遺址位於藁城市台西村東北,是一處大規模的商代中期遺址。1973—1974年進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2000多平方米,除發現房屋、灰坑、水井、墓葬、釀酒作坊等遺跡外,還出土了3000餘件文物,其中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漆器、骨器、原始瓷器、甲骨、植物種仁、醫療器械等。

台西2號房址

遺址中房址的發現對研究商代建築及建築上使用人牲的情況具有重要意義。台西遺址共發掘房址14座.除兩座「半地穴式」房屋外,其餘都是以木架為主、夯土或土坯混築牆壁的地面建築。房址平面多呈長方形,間數不等,有單間、雙間、多間之分。有些房屋還保留部分殘牆,為復原房屋的大體結構提供了可靠依據,這在商代遺跡中十分罕見。屋頂形式以硬山式、平頂式和斜坡式為多,有的房屋山牆上開有通風的小型「風窗」,開後代建築物上使用「風窗」之先河。房屋牆基底部有建房前用雲母粉事先劃定的輪廓線,這些既能看出它們比早期建築的進步性,又為研究商代建築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有些房屋在建造時使用了人牲進行奠基,多者達8人,這是我國建築史上使用人牲的最早例證。

台西遺址中發現2眼水井,結構保存完好,井底用木樁構成「井」字形井盤,為使井盤更加牢固,用大小不等的木樁插入井壁,井內尚遺留有汲水時落入井中的陶缸、木桶等盛水用具。這兩眼水井的發掘為以前一直很難窺視全貌的商代水井形制揭開了一角面紗。

遺址中共清理墓葬112座,分布相當密集。墓葬結構都比較簡單,比較大型的墓葬有殉葬現象,有的殉葬者還受過刖刑。墓內隨葬品主要有銅器、陶器、骨角器、玉石器、漆器、蚌貝器、卜骨、祭食等。其中青銅器有禮器、生產工具和兵器等。這些青銅器製作精良,紋飾繁縟、富麗,顯示出商代中期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水平。尤其是1972年出土的一件鐵刃青銅鉞,具有特別的考古價值,對研究我國冶金發展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這一發現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極大轟動。經科學鑒定,鐵刃系由隕鐵鍛打而成,由此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4世紀已經開始製造和使用鐵器。

銅 斝

釀酒在商代有了很大發展。當時一些貴族奴隸主不僅飲酒享樂,而且還用酒來宴賞和祭祀甚至到了因酒誤國的地步,在甲骨文、金文和一些文獻中都有相關記載,但實物資料卻異常稀有。台西遺址中發現的釀酒作坊,填補了這一缺憾。遺址F14是一座比較完整的釀酒作坊,其內發現大批盛酒器具及大量釀酒用的植物種仁,諸如桃仁、李、棗、草木等。尤其是出土了8.5公斤酵母的殘殼,表明已經開始使用人工培植的酵母菌殼。這些跡象證明商代的釀酒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我國醫葯學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已經從實踐中積累了利用植物作葯治病的經驗,台西遺址中所出的砭鐮和葯用的桃仁、郁李仁、杏仁等植物種仁,反映了我國商代醫葯就已經相當發達,醫療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出土於一座中型墓葬的砭鐮,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醫療工具。

另外,遺址中還出土大量的陶器,以及紅、黑彩繪制的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漆器殘片。漆面烏黑發亮,紋飾絢麗多彩,有的鑲有綠松石、有的貼金箔,表明商代中期漆器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精美的絲麻織品、白陶器和一些刻有文字的陶器殘片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絲織業和文字發展增添了新的資料。

藁城台西遺址是繼安陽殷墟、鄭州商城、邢台曹演庄等遺址之後商代考古又一重大發現。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范圍的大小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內容看,台西可稱得上當時北方一重鎮。

鑒於台西遺址的重要性,1988年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Ⅵ 河北省藁城台西村遺址中發現的漆器水平是怎樣的

河北省藁城抄台西村遺址中發現襲的漆器昀能代表商代漆器製作的水平,殘片大小不一,原器為盤,為盒,尚能辨認。木胎,朱地黑紋,飾有饕餮紋、夔紋、雷紋、蕉葉紋等圖案,有的花紋上還嵌有經過磨製的圓形、方圓形、三角形的綠松石,有的貼金箔。

大部花紋經雕刻後施髹飾,故表面呈現美麗的浮雕。在已發現的商代漆器中,以這些殘片的髹飾工藝昀為精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