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遊記
1. 美國版西游記叫什麼
美版西遊記叫啥名兒,猴王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被美國NBC電視台破天荒地改編並取名為《The
Monkey King》(猴王)。
2.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不是被成為美國的西遊記
綠野仙蹤這本書被稱為美國的西遊記。
《綠野仙蹤》與《西遊記》的異曲同工
人類自從創立了文字,便使之可以利用這項改變人類進程的偉大發明,把自己在祖先那裡聽來的那些遙遠的美麗神話和人物傳說記載在書本上,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與「改良」由此便演化成為一些膾炙人口的文章,以令後世人類品讀傳誦。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生活於幾百年前明代時期的偉大作家吳承恩先生。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現代學者們在研究《西遊記》的時候,有人提出在通過一系列考古與察閱古代文獻時,發現《西遊記》這部著作事實上在它的作者吳承恩還未出生之前的若干世紀前便已經存在了。有學者認為,《西遊記》中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就是古代印度神話中「神猴」的一種中國變形或者說是改型。
但是,無論怎麼說,個人認為《西遊記》的確是由吳承恩第一個系統整理出來的,可以認為內容不一定都是他自己的「原創」,但是不能因此否認他的文學造詣或湮沒抹殺他的歷史功績。另外一部由生活在中國清代時期的作家蒲松齡先生編撰的著作《聊齋志異》,據說是蒲松齡長期深入市井間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在喝茶聊天的過程中不斷交流收集而誕生的產物,但這也絲毫不影響蒲松齡在文學界中的地位。
並且我認為上述的兩位古代文人,他們自己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實質其實也並非什麼神怪、鬼魅,實則是借「神鬼仙怪」寓當時的社會現象及風氣時政吧。
《綠野仙蹤》這部童話著作是生活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之間的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萊曼·弗蘭克·鮑姆先生創作的一部成功力作。小說故事的主軸圍繞於生活在美國堪薩斯的小女孩多羅茜,在一次強烈的龍卷風之中被風力帶到了一個陌生奇異的地方,小女孩在歷盡劫波之後終於返回到自己故鄉的故事情節展開。
多羅茜得到了一位善良女巫的指點,女巫告訴她:「你目前所在的國度叫奧芝國,國王奧芝法力無邊,如果你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就必須到首都去拜見奧芝國王,請求他的幫助。」
於是,多羅茜便按照這位女巫的指點踏上了拜見奧芝國王的漫漫長路。在前往奧芝國首都的路程中,小女孩先後邂逅了一個沒有「大腦」想獲得智力的稻草人、一個沒有「心」卻想得到人類喜怒哀樂情感的鐵皮人、一頭沒有「膽量」卻想獲得無窮勇氣的獅子。於是,這三位都存在著不同缺點並想改正克服的「角色」也加入了多羅茜前往奧芝國首都的行列之中。
在故事的最後,多羅茜和她的同伴們終於到達了奧芝國的首都見到了國王奧芝。她們請求這個本是個不入流的「魔術師」國王幫助她們實現自己的願望,也就是幫助多羅茜回到故鄉、幫助稻草人得到智慧、鐵皮人得到善良的心、獅子得到自己渴望的勇氣。
可是實際上,除了多羅茜之外,她的三個同伴已經在前往奧芝國的漫長路途中與邪惡的女巫、叢林中的妖怪、惡毒的壞人及險惡叢生的環境做斗爭時獲得了他們所渴求的智慧、善良、勇氣。在真、善、美與偽、惡、丑的較量中多羅茜與自己的同伴們攜手合作,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令多羅茜和她的同伴們都得以使之自己的靈魂加以升華。故事的情節展現給讀者的便是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有不斷的經歷才能克服改正自己的缺點,使人性臻於完美。
《綠野仙蹤》是我少年時代接觸到的一篇優秀兒童讀物,但是這些年始終有個問題在我心中縈繞。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便發現這部美國兒童讀物與我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甚至說簡直就是「特別雷同」!
《西遊記》中不止一次提到,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飛躍十萬八千里的距離,而西天距離唐僧的「東土大唐」正好也是十萬八千里。於是當年那個還是少年的我便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僅僅只是一個筋斗就可以到達的西天又何必那般的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的去取經呢?並且路途上險境叢生、群魔亂舞,如此惡劣的環境背景還要一步一步的徒步去西天,多麼的「費力」啊!讓孫悟空自己一個筋斗飛躍十萬八千里到西天找如來佛祖取來《真經》不就可以了嗎?
而再觀《綠野仙蹤》中的多羅茜得到的那雙女巫腳上穿著的「魔鞋」。在故事最終展現給讀者的是這樣一個情節:原來一個人只要腳上穿上這雙「魔鞋」,想到哪裡只要兩只鞋子輕輕互相磕碰三下、心中默念自己想去的地方,便可以瞬間到達。那麼在讀到這里時,腦海中便感覺這個小女孩多羅茜歷盡千辛萬苦般的周折到達奧芝國首都拜見「魔術師」豈不是非常的冤枉?
現在,每每想到吳承恩故意設計孫悟空的筋斗雲和到達西天雷音寺都是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我便暗暗佩服吳承恩的文學構思,這位明代作家可能是想告訴人們,自己人生的起點與終點的距離與自己眼中看到的其他人的生老死別是一致的,人的生死一樣,但重要的是人生道路上的過程。人,如果不費絲毫的力氣便得到的事物,是不會珍惜的。同時,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是取捨與苦求,而不是不勞而獲。重要的是過程,結果都是一樣的,便可能就是那最後的死亡了!
《綠野仙蹤》的作者萊曼·弗蘭克·鮑姆刻畫的多羅茜腳上穿著的「魔鞋」其起到的思想功效,與吳承恩的「十萬八千里」對比,其中心內涵也是亦然。
《西遊記》中的唐僧在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經歷之後,終於取得了真經,但是我想真正的「真經」可能早已經在其漫漫的取經之路上永存於他的心中了。如果說《綠野仙蹤》中的美國女孩多羅茜希望自己在見到奧芝國王的時候得到人生真諦的明示,莫不如說她在前往拜見奧芝國王的險峻路途中就已經得到了她在故鄉時未曾知曉的「真、善、美」的人生本意。
孫悟空在西天的取經之路中,逐漸通曉了「善」,修正了自身的「惡」。豬八戒通曉了「予」,修正了自身的「貪」。沙僧通曉了自己的「智」,修正了自身的「痴」。就如同《綠野仙蹤》中的稻草人得到了智慧,鐵皮人得到了情感,獅子得到了勇氣一樣.......
在我本人來看,《西遊記》與《綠野仙蹤》這兩部源自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兩個國度的文學作品,無論在內容表達和教育意義上的本質確實是一致的。
合上書,然後靜靜的躺在床上閉目靜思。自己對自己說,或許中西方的文化在幾千年前便早有溝通。而更有可能的卻是我們人類無分膚色、無分種族,在對待人生價值的看法上彼此的內心是相通的!
如果說普世價值只是西方人的概念邏輯,那麼我一定不贊同這個觀點。個人認為生活在世界兩端的東西方兩個不同意識形態、不同信仰的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在對待人類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上別無不同。中國的《西遊記》與美國的《綠野仙蹤》這兩部東西方著名的神話代表作品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3. 美國版西遊記叫什麼
The Monkey King
4. 外國人眼中的西遊記究竟是什麼地位
外國人是這樣理解中國的四大名著的:
1、中國有本書,叫《水滸傳》,用我們美國人的生存觀來說:一旦你有了奴才思想,遲早得死。
2、還有本書,叫《紅樓夢》,用我們美國人的生活觀來看, 一旦你們處於一個不平等的前提,那麼不管你如何努力,一輩子也不會比別人家的一個寵物活得更好。
3、有本書,叫《三國演義》,用我們美國人的社會觀點來講,越不為別人謀福祉的人,越生活在社會底層任人宰割,換句話說,如果你把別人的親人都當著自己的親人一樣賦予他們和你同等的權利,你看起來很吃虧先成就了別人,實際在同時卻也成就了你自己。
4、真正的精華在《西遊記》
有些人說,西遊記告訴我們有後台的小妖都被帶走了,沒後台的都被一棍子打死,其實這是很膚淺的道理,不看《西遊記》看看報紙都能看出來。
《西遊記》的偉大在於他告訴世人:
如果你以利益為目的而虔誠頂禮膜拜的神仙其實都是妖魔鬼怪,他們是因為比你陰險而不是因為實力比你強,如果你更陰險,其實你也可以做神仙。
孫悟空沒有接受過教育,考慮問題很傻很天真,天庭虛假招安,孫悟空以為是按照自己的能力授予官職,可是得的確是虛職。這說明:
(1)神仙人格低劣,神仙的職責本應該拯救世人,可是他卻出壞點子玩弄世人,
(2)天庭也不公道,你平時求菩薩保佑不就很幼稚,地主供奉更多,自然會得到更多的關照,懂了嗎?
天庭派十萬天兵天將在花果山舉行大會戰
這又說明什麼?
(1)這些所謂披著光環的天將其實和一隻接受正規訓練的猴子軍事實力上沒什麼區別,要不是手裡的高科技,甚至還不如,
(2)這裡面有隱形的說明,2個軍事集團的較量,領導的能力比集團的力量更重要,所以毛澤東主席可以決勝千里,
佛祖和孫悟空比武
(1)孫悟空在手指上撒尿,看起來沒有達到邊界,這裡面隱藏的就是佛祖既是守門員又是裁判的問題,典型的黑哨,妨礙司法公正的問題,按照佛祖的解釋,百米跑的冠軍就是假的,應該是整體超過,而不是任意肢體接觸。
(2)這裡面更深層的含義是什麼,佛祖利用人們授予的光環欺騙世人,肆意修改司法解釋,所以道德是靠不住的,必須要用制度來約束。
觀世音菩薩給孫悟空送帽子
(1)一個神仙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利用慈悲面孔蒙蔽涉世未深的青年才俊,並以此要挾控制,佛祖還有500年約定,而觀世音菩薩卻無期,這種行為到底是菩薩還是黑社會?這說明天庭水也很深
(2)不要因為別人給你小恩小惠而迷惑,很可能你會毀了一生
(3)越是帶有慈悲面孔的越要提防,因為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一輩子慈悲,香港無線主席邵逸夫先生連美國人都知道,另一種是為了將來某個時間段的目的慈悲,他們達到目的前描繪天庭生活,而達到目的後馬上撕破臉皮,傳銷就是其中一種,他們關心你,關懷你,如果你反過來想想,如果你自己都吃不暖穿不飽還天天帶別人吃肯德基,錢從天上掉下來嗎?
其實就一句:
神仙也好,妖怪也罷,道德靠得住,母豬也上樹。
這個世上除了你的父母,不可能會有人老幫你而無所求。
5.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不是被稱為美國版的西遊記
是的。是被稱為「美國版的《西遊記》」。
6. 美國版《西遊記》
齊天大聖/猴王 The Lost Empire (2001) (TV)
在這個美國版的西遊記當中,因HALLMARK屬於闔家觀賞的頻道,白靈飾演的觀世音菩薩內衣著容還算保守,但這位白靈觀音將與洋人唐三藏有感情戲,兩人還將穿梭時空三千年,跑到現代來相會...
英語中字: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3547779.html
粵語中字:
http://v.ku6.com/special/index_3547777.html
7. 美國拍的西遊記叫什麼名字
我建議樓主別看了,那簡直就是在污辱你的眼睛。大聖的造型極爛,人不人鬼不鬼妖不妖的。其它的人物我就不多說了。
PS:我說的是老外拍的西遊記,而不是現今功夫之王。
8. 西遊記美國版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0&word=%CE%F7%D3%CE%BC%C7+%C3%C0%B9%FA
9. 美國版的動畫片西遊記
其實是韓國版的,《新編西遊記》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664952.html
10. 為什麼說《星球大戰》是美國的西遊記
要說到美國最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1977年開始的《星球大戰》系列絕對高居榜首,並且傲視群雄,不論是01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還是02年的《指環王》系列,又或是最年正火的漫威系列都無法與其媲美。
也許星戰系列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如以上提到的幾個系列,但是《星球大戰》這個IP對於北美市場而言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星球大戰》是美國本土的《西遊記》
說到美國人為何痴迷《星戰》,首先我們要了解美國的國情。
美國作為一個建國歷史僅有200餘年的移民多民族國家,美國不像中國有《西遊記》,英國有《魔戒》,它缺乏屬於自己的神話體系。直到1977年《星戰》的出現,才使美國有了自己本土的「神話」。
一般我們講故事開頭都會說:「很久很久以前??」而《星戰》也不例外,看過《星球大戰》的觀眾一定都會記得片頭的黃色字幕「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星系裡」(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而這也正是喬治盧卡斯一開始,就是把《星戰》作為神話故事來述說。
再看《星戰》的故事結構:一個普通人不甘平淡,希望到更廣闊的世界冒險,而通過一名來自外界的神秘人,普通人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努力、勇敢、嚮往自由、敢於嘗試,最後他成為了英雄,拯救了世界。
而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不論是嚮往自由、用於拼搏的精神,還是個人英雄主義宣揚都是美國本土文化的一種體現。
可以說《星戰》就是美國本土的《西遊記》,代表了美國人民對於本土文化的理解。
《星戰》是另一個世界,它很真實
《星球大戰》之所以讓美國人如此痴狂,主要還是因為《星戰》構建了一個當時從未有過的世界,這個世界十分真實,並且成為了當時美國的「國民夢想」。
簡單一點來說,《星戰》對於那一代美國人,就像《哈利波特》對於我們這一代。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創造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很多年輕人之所以無法理解「星戰情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星戰》太宏大,裡面角色眾多,情節復雜,並且正邪變交替頻繁。而這也成為了國人了解星戰最大的難點。
《星戰》系列歷史悠久,世界觀宏大,並且採用了開放式敘述風格,每一部電影的故事僅僅是整個「星戰」世界的冰山一角,所有的故事結合在一起,才推動了星戰故事的發展。
而這種敘事方式也被廣泛用在多部史詩大作中,如《魔戒》和《權力的游戲》。甚至在美漫中也使用的是這種風格繼續手法,如今大眾熟知的漫威、DC採用的都是這種以點寫面的敘述方式。
而這種開放式的設定有一個好處,它不會限制觀眾的想像,能讓觀眾在眼見之景的基礎上在進行二次發散思維,讓觀眾猶如身處在真實的世界之中。
《星球大戰》的粉絲文化就是這樣形成的,同時也孕育除了強大的同人文化。
《星戰》滲透美國文化
除了6部電影,還有無數的小說、漫畫、游戲等的積累,《星球大戰》已浸染到各種文化知識領域。
而這些作品反過來又反哺了《星球大戰》,源源不斷的為它補充血液,讓這個世界不斷豐富成長壯大。這是一種創作者與觀眾的默契,如此不斷良性循環,最終就像滾雪球一樣,讓作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星戰》對美國文化的影響可怕到令人發指,《星戰》周邊佔領生活每個角落。
電視劇電影中隨處可見星戰的影響,美劇《老友記》中被兩次提到,以及就是漫威電影的斷手梗。
甚至連生物界都存在許多以《星戰》角色命名的生物。
如:格里多梳鉤鯰(Peckoltia greedoi)、索洛漢三葉蟲(Han solo)、絕地鋪道蟻(Tetramorium jedi)、尤達管須蟹鯴(Albunione yoda)等等。
《星戰》已經與美國文化融匯在一起,而這也是《星戰8》能無視口碑吸引美國觀眾前往影院觀看的原因。
《星戰8:最後的絕地》是《星戰》系列的最新作,已經於去年在北美上映,但中國今晚才上映,在大致了解了星戰與美國文化的聯系後,明白為何《星戰8》為什麼值得一看了吧?
它不但是一部橫跨40年的科幻大IP,看它還能進一步了解美國本土文化。
《星戰8》是系列電影中篇幅最長的一部,片長達152分鍾。其口碑相當出色,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IMDb平台則拿下了7.6分,不論是文化內涵還是特效製作方面都稱得上是一流水準。
《星戰》看的不僅是電影本身,還有其背後隱藏的民族文化,我覺得可以。
更多超級英雄資訊請關註:銀河情報局,ID:yinh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