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7
⑴ 西游記1~7回概括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1)西遊記7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寫美猴王孫悟空出世及其大鬧天宮作為全書故事的開始。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⑵ 西遊記里七大聖是哪些
西遊記里的七大魔王,由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美猴王組成。孫悟空在花果山遍訪英豪之時,結識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結拜為兄弟。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稱齊天大聖,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稱大聖。
⑶ 西遊記第7回,第8回主要內容
第7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8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⑷ 西遊記第7回是什麼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
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
上下亂規箴。
話表齊天大聖被眾天兵押去斬妖台下,綁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槍刺劍刳,
莫想傷及其身。南斗星奮令火部眾神,放火煨燒,亦不能燒著。又著雷部眾神,
以雷屑釘打,越發不能傷損一毫。那大力鬼王與眾啟奏道:「萬歲,這大聖不知
是何處學得這護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卻如之何?」
玉帝聞言道:「這廝這等,這等,如何處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
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
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
中,以文武火鍛煉。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玉帝聞言,即教六丁、
六甲將他解下,付與老君。老君領旨去訖,一壁廂宣二郎顯聖,賞賜金花百朵,
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綉等件,教與義兄弟分享。真君謝恩,回灌
江口不題。
那老君到兜率宮,將大聖解去繩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爐中,命
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將火扇起鍛煉。原來那爐是乾、坎、艮、震、巽、離、
坤、兌八卦。他即將身鑽在巽宮位下。巽乃風也,有風則無火,只是風攪得煙來,
把一雙眼<火芻>紅了,弄做個老害病眼,故喚作「火眼金睛」。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
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
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
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
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
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
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好猴精!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又詩: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又詩:
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
里,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看大聖縱橫,掣金鞭近前擋
住道:「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
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好殺——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鐵
棒凶,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
怪。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
愛。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
勝敗。
他兩個斗在一處,勝敗未分,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
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凶惡鏖戰。那大聖全無一毫懼色,使一條
如意棒,左遮右擋,後架前迎。一時,見那眾雷將的刀槍劍戟、鞭簡撾錘、鉞斧
金瓜、旄鐮月鏟,來的甚緊。他即搖身一變,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
變作三條;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兒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裡飛舞,
眾雷神莫能相近。真個是——
圓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
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
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斗,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
游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那二聖得了旨,徑到靈山勝境,雷音寶剎之前,對四金剛、八菩薩禮畢,即
煩轉達。眾神隨至寶蓮台下啟知,如來召請。二聖禮佛三匝,侍立台下。如來問:
「玉帝何事煩二聖下臨?」二聖即啟道:「向時花果山產一猴,在那裡弄神通,
聚眾猴攪亂世界。玉帝降招安旨,封為弼馬溫,他嫌官小反去。當遣李天王、哪
吒太子擒拿未獲,復招安他,封做齊天大聖,先有官無祿。著他代管蟠桃園,他
即偷桃;又走至瑤池,偷餚、偷酒,攪亂大會;仗酒又暗入兜率宮,偷老君仙丹,
反出天宮。玉帝復遣十萬天兵,亦不能收伏。後觀世音舉二郎真君同他義兄弟追
殺,他變化多端,虧老君拋金鋼琢打重,二郎方得拿住。解赴御前,即命斬之。
刀砍斧剁,火燒雷打,俱不能傷,老君奏准領去,以火鍛煉。四十九日開鼎,他
卻又跳出八卦爐,打退天丁,徑入通明殿里,靈霄殿外;被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
官擋住苦戰,又調三十六員雷將,把他困在垓心,終不能相近。事在緊急,因此
玉帝特請如來救駕。」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
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阿儺、迦葉二尊者相隨,離了雷音,徑至靈霄門外。忽聽得喊聲振耳,乃三
十六員雷將圍困著大聖哩。佛祖傳法旨:「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營所,叫那大
聖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眾將果退,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
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
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
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大聖道:我本——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里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
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
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
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
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大聖道:「他雖年劫修長,也不應久佔在
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
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
敢占天宮勝境?」大聖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
會駕筋斗雲,一縱十萬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與你打個賭賽:
你若有本事,一筋鬥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
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卻來
爭吵。」
那大聖聞言,暗笑道:「這如來十分好獃!我老孫一筋斗去十萬八千里。他
那手掌,方圓不滿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發聲道:「既如此說,你可做得主
張?」佛祖道:「做得,做得!」伸開右手,卻似個荷葉大小。那大聖收了如意
棒,抖擻神威,將身一縱,站在佛祖手心裡,卻道聲:「我出去也!」你看他一
路雲光,無影無形去了。佛祖慧眼觀看,見那猴王風車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
進。大聖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
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等我留下些記
號,方好與如來說話。」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管濃墨
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寫一行大字雲:「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寫畢,收了毫
毛。又不庄尊,卻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轉筋斗雲,徑回本處,站
在如來掌內道:「我已去,今來了。你教玉帝讓天宮與我。」如來罵道:「我把
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聖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盡
頭,見五根肉紅柱,撐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裡,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
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聖睜圓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
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大指丫里,還有些猴尿臊氣,大聖吃了
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上?
莫非有個未卜先知的法術。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
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
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當年卵化學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萬劫無移居勝境,一朝有變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惡貫滿盈今有報,不知何日得翻身。
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
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
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
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
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
眾神洪福。敢勞致謝?」玉帝傳旨,即著雷部眾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
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又命四大天
師、九天仙女,大開玉京金闕、太玄寶宮、洞陽玉館,請如來高座七寶靈台,調
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
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
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左輔、右弼、天王、哪吒,玄虛一應靈通,對對旌
旗,雙雙幡蓋,都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曰:「感如來無量法力,
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設宴呼喚,我等皆來陳謝。請如來將此會立一名,如何?」
如來領眾神之託曰:「今欲立名,可作個安天大會。」各仙老異口同聲,俱道:
「好個『安天大會』!好個『安天大會』!」言訖,各坐座位,走斝傳觴,簪花
鼓瑟,果好會也。有詩為證,詩曰:
宴設蟠桃猴攪亂,安天大會勝蟠桃。龍旗鸞輅祥光藹,寶節幢幡瑞氣飄。
仙樂玄歌音韻美,鳳簫玉管響聲高。瓊香繚繞群仙集,宇宙清平賀聖朝。
眾皆暢然喜會,只見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飄飄盪盪舞
向佛前,施禮曰:「前被妖猴攪亂蟠桃嘉會,請眾仙眾佛,俱未成功。今蒙如來
大法鏈鎖頑猴,喜慶安天大會,無物可謝,今是我凈手親摘大株蟠桃數顆奉獻。」
真個是——
半紅半綠噴甘香,艷麗仙根萬載長。堪笑武陵源上種,爭如天府更奇強。
紫紋嬌嫩寰中少,緗核清甜世莫雙。延壽延年能易體,有緣食者自非常。
佛祖合掌向王母謝訖。王母又著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滿會群仙,又
皆賞贊。正是——
縹緲天香滿座,繽紛仙蕊仙花。玉京金闕大榮華,異品奇珍無價。
對對與天齊壽,雙雙萬劫增加。桑田滄海任更差,他自無驚無訝。
王母正著仙姬仙子歌舞,觥籌交錯,不多時,忽又聞得——
一陣異香來鼻噢,驚動滿堂星與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頭迎目候。
霄漢中間現老人,手捧靈芝飛藹綉。葫蘆藏蓄萬年丹,寶籙名書千紀壽。
洞里乾坤任自由,壺中日月隨成就。遨遊四海樂清閑,散淡十洲容輻輳。
曾赴蟠桃醉幾遭,醒時明月還依舊。長頭大耳短身軀,南極之方稱老壽。
壽星又到。見玉帝禮畢,又見如來,申謝曰:「始聞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
宮鍛煉,以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來善伏此怪,設宴奉謝,故此聞風
而來。更無他物可獻,特具紫芝瑤草,碧藕金丹奉上。」詩曰:
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恆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
無相門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賒。
如來欣然領謝。壽星得座,依然走斝傳觴。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頫
囟禮畢,又對佛祖謝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無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顆,
火棗數枚奉獻。」詩曰:
大仙赤腳棗梨香,敬獻彌陀壽算長。七寶蓮台山樣穩,千金花座錦般妝。
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話豈狂。福壽如期真個是,清閑極樂那西方。
如來又稱謝了,叫阿儺、迦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謝宴。
眾各酩酊,只見個巡視靈官來報道:「那大聖伸出頭來了。」佛祖道:「不妨,
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口迷>吽遞與阿儺,
叫貼在那山頂上。這尊者即領帖子,拿出天門,到那五行山頂上,緊緊的貼在一
塊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縫。可運用呼吸之氣,手兒爬出,可以搖掙搖掙。
阿儺回報道:「已將帖子貼了。」
如來即辭了玉帝眾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
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飢時,與他
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正是——
妖猴大膽反天宮,卻被如來伏手降。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餐鐵彈度時光。
天災苦困遭磨折,人事凄涼喜命長。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
又詩曰:
伏逞豪強大勢興,降龍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籙承恩在玉京。
惡貫滿盈身受困,善根不絕氣還升。果然脫得如來手,且待唐朝出聖僧。
畢竟不知向後何年何月,方滿災殃,且聽下回分解。
⑸ 新西遊記7路透,粉絲為何紛紛表示無法超越經典
《新西遊記》是韓國的一檔綜藝節目,它是從2015年在中國西安錄制的,同年在韓國網站NAVER和中國騰訊視頻同步播出,播出首日的點擊量已高達500萬次。這檔綜藝節目採用的是游戲通關的模式,游戲設定參考的是日本漫畫《七龍珠》。
《西遊記7》路透的劇照可能和很多觀眾心中期待的不一樣,因此有些才會產生無法超越經典的想法。至於它能否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⑹ 西遊記第七回的主要內容
孫猴子被綁上斬妖台,不想刀砍斧剁,雷劈火燒,毫發無傷。太上老君奏請將孫猴子放到八卦爐中鍛燒。玉帝准奏。老君將孫猴子推入八卦爐中鍛燒為49天,把一雙眼變做了「火眼金睛」。到了開爐之日,孫猴子跳出丹爐,將老君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孫猴子打到靈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住,雷部三十六員雷將齊來,將孫猴子圍在垓心。孫猴子變做三頭六臂,掄著三條金箍棒象紡車一樣,眾天將都不敢近前。
玉帝派人去西天請來如來佛祖。如來和孫猴子打賭,若孫猴子翻筋頭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就讓玉帝搬出天宮。悟空跳上如來手心,不想如來將手掌化作五行山,把悟空壓住。
(6)西遊記7擴展閱讀: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⑺ 西遊記4~7回的主要內容
1、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2、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3、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4、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7)西遊記7擴展閱讀
西遊記4~7回的主要人物簡介:
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⑻ 西遊記的第七回概括
孫悟空被眾天兵押去斬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均不能損傷他一分一毫。於是太上老君把他塞進八卦煉丹爐,想用文武火把他鍛煉成丹。不料孫悟空非但沒被燒化,反而跳出丹爐一路打出去,直打到靈霄寶殿外。眾神都拿他沒辦法,玉帝只好派人去請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問明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後,與孫悟空打賭:若孫悟空有本事一筋鬥打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就把天宮讓給孫悟空,玉帝走人;若不能打出手掌,則仍下屆為妖,繼續修行,不得再來爭搶。
結果孫悟空到最後也沒跑出如來佛祖的掌心,被佛祖反掌壓在五行山下。從此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餐鐵蛋度時光。
(8)西遊記7擴展閱讀:
《西遊記》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⑼ 西遊記第七難是什麼
西遊記的第七難在第13回,
第七難是雙叉嶺,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⑽ 《西遊記》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寫的是什麼
1、前七回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了孫悟空的反抗精神。
2、第八至第十二回寫唐僧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
3、第十三至一百回寫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
內容簡介:
《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寫美猴王孫悟空出世及其大鬧天宮作為全書故事的開始。小說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美猴王為求長生不老,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
歸來打敗混世魔王,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
龍王、秦廣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初時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七個兄弟結義七大聖。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把金剛鐲從南天門扔下擊中悟空。猴王被擒。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燒、雷部正神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
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八卦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躲在巽宮,有風無火,遂無傷,得火眼金睛。後跳出八卦爐,大亂天宮更無一神可擋,又與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在靈霄殿外的通明殿嚷斗,驚動玉帝,玉帝下旨著游奕靈官、翊聖真君請來如來佛祖,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遊記》原著中的「五百年」形容年代很久遠,並非具體時間。
根據原著第十四回中記載,五行山是王莽篡漢之時從天降下。據此推算,到唐太宗貞觀年間實際已經過去大約六百多年)。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自此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此文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
(10)西遊記7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6-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