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墩遺址
❶ 九江縣神墩遺址的簡介
據兩次發掘資料,神墩遺址包含有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商、周等三個時期的地層堆積和文化遺物,而周代層堆積較厚,出土文化遺物的早晚演變序列也比較清楚,因而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該遺址文化堆積,前後延續時間達2000年之久。故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神墩遺址均是江西目前所發現的古文化遺存中之佼佼者,它將為江西考古學文化編年序列的研究和建立,為探索與周圍省區古代文化之交流和融合關系,提供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標尺。
❷ 武漢神墩崗古文化遺址在哪裡怎麼去啊如題 謝謝了
位於湖北武漢市黃陂區蔡榨鎮官河村橋頭灣,屬新石器、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88年12月25日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由大、小神墩崗,窯墩三部分組成,呈不規則長方形土台墩,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採集新石器時期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有少量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紋飾有籃紋、按窩紋、刻劃紋,器形有鼎、豆、缽等,屬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商代陶片以夾砂灰褐陶為主,夾砂紅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質灰、紅陶,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鬲、瓮等;西周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器形有鬲、豆、罐、盆等。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武漢地區古代文化和其它地區古代文化的相互承襲關系、文化淵源、發展聯系和文化序列以及黃陂地區文化特徵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❸ 九江縣神墩遺址的珍貴文物
神墩遺址兩次發掘出土的遺跡和遺物之中,以下列各項尤為珍貴:
一、在神墩墓葬中,第一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的人骨架,而且棺或槨灰痕跡清晰。這對研究江西葬俗史等課題,是頗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二、出土商代和西周水井各一口。在商代井內填土中,除出土了一批陶器外,還出土了一件木質農具~「耜」。該木耜長近「一米,是目前全國商文化遺址中所僅見的一件木質農具實物資料。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西周井底方形坑上,還架有木棍和竹席、竹籃之類,並以石塊壓之,以免飄浮,估計其當為濾水設置。而此種考究的濾水設置,是全國各西周遺址中,目前尚無報導的。
三、神墩遺址,由於地處大江南北,上下游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而文化堆積中所包含文化遺物十分豐富,既有大量出土的中原殷式鬲,又有江西萬年類型商代文化遺物共出;既出土本地青銅文化中所固有的器物,又大量共出楚式早期陶器,還同時包含有長江下游吳越青銅文化的一些因素,並且在堆積中混進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某些器物或碎片。因此,在江西這個門戶地區--贛北一帶,商周時期,中原商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等四支青銅文化,先後交匯融合之情景,反映得尤為強烈。這種現象,是江西其它地方商周遺址中很難見到的。從神墩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還得知,贛江--鄱陽湖水系的樊城堆文化面貌,與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原始文化關系密切,而與江漢地區,則顯得少有聯系,它是溝通嶺南、湘江中上游的橋梁。
❹ 武漢的風景名勝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
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
木蘭山是國家4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歷代的騷人墨客慕名而來,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登臨木蘭山,拜謁木蘭廟,寫下了《題木蘭廟》等傳世佳作。
東湖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諮議局,始建於1909年,1910年建成。湖北諮議局舊址自成一個規整的院落,它的主體建築諮議局議場是一幢磚木結構二層紅色樓房(俗稱紅樓),其建築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國家議會大廈,風格典雅莊重。
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陽城內翠微路上。歸元寺與寶通禪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歸元禪寺創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歸元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佔地4.67公頃,有殿舍200餘間。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寺的一大寶藏,初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貼及外國友人贈品。又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一是在長寬不過6寸的紙面寫著由5424個字組成的「佛」字。寫著全部《金剛經》和《心經》原文;二是血書《華嚴經》和《法華經》。
神墩崗古文化遺址位於湖北武漢市黃陂區蔡榨鎮官河村橋頭灣,屬新石器、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88年12月25日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由大、小神墩崗,窯墩三部分組成,呈不規則長方形土台墩,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採集新石器時期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有少量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紋飾有籃紋、按窩紋、刻劃紋,器形有鼎、豆、缽等,屬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
。。。。。。
❺ ,江西省九江縣神墩古遺址位置
九江縣神墩古遺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新合鎮。
通過網路地圖新合鎮,獅子鎮和羅家畈三地位置與1987年神墩遺址位置圖的對比可以看出,神墩遺址現在位於九江縣新合鎮鎮政府所在地以北約一公里處。
❻ 江西境內所發現的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富庶的臨川號稱「贛撫糧倉」,有著舉世公認的燦爛古代文化,自古就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的文明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同步。臨川酒廠出土的石斧石刀,證實新石器時代,臨川就有先民居住。到了堯舜時期,臨川先民與洪水進行了頑強的斗爭。臨川酒廠西邊17公里處三橋鄉的堯山,就是堯時先民的避水處。到了三千年前西周時期,臨川酒廠附近聚集了大量居民,在臨川酒廠東邊和南邊丘崗上,發現了西周時期文化遺址11處,西邊的樂家寨有西周時期文化遺址7處。遺址中發掘大量的生活用具,紅陶、硬陶、罐壇、扁型器腳等。在臨川酒廠西南1.5公里宜黃河西岸發現的羅家寨遺址,是戰國時期的一座城址,城址面積為13310平方米,城內發掘出大量陶罐,並有盂、罍、盤、鼎、餖等。罍是盛酒的器具,而鼎,則是可以用來釀酒的工具。由此證實,早在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臨川就有釀酒工藝。
❼ 九江縣神墩遺址的影響
故此,通過九江神墩遺址的發掘.可以窺知江西古代文化之與周圍地區原始文化、青銅文化間錯綜復雜關系和交往融合,形象地說,它好比是個窗口。
❽ 九江縣神墩遺址的介紹
神墩遺址坐落在九江新合鄉境內。為配合大沙鐵路的修建,經江西省文化廳報請中央文化部批准,省文物工作隊於1984年和1985年秋冬季節,組織了兩次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共計900平方米,出土各種文化遺物和可復原器物400餘件。
❾ 溧陽有多少年的歷史,經歷幾個朝代誰知道請告訴我,謝謝!
4500萬年前的上黃水母山中華曙猿的發現為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的發展找到了源頭,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媲美。進入人類時代後,代表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在溧陽沙河、竹簀、上黃等多處出土;帶柄石錛和玉圭等文物代表著新石器時代人類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水平,神墩遺址的考古發掘,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馬家浜文化的歷史內涵;幾何印紋陶器、銅劍簇等,展現了商周文化的生產水平;溧陽又是先秦時期在江蘇地域內設置的十五個縣份之一,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周朝時溧陽地屬吳國,接著屬越國,後來屬楚國。
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置溧陽縣,縣的治所不清楚,屬鄣郡(郡治在現在的浙江安吉縣鄣吳鎮)。
西漢初,溧陽縣先屬是韓信的封地楚國鄣郡,接著是劉賈的荊國鄣郡,後來是劉濞的吳國鄣郡,後又屬劉非的江都國鄣郡。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廢鄣郡,置丹陽郡,溧陽縣改屬丹陽郡(郡治在現今的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到東漢建安末年,孫權令呂范任丹陽太守,於是遷郡治到建業,就是現在的南京市區)。東漢時縣治在現今的江蘇高淳縣固城鎮。三國吳時,廢溧陽縣建制,一部分地區作為屯田之用,另一部分設置永平縣,治今天目湖鎮古縣村附近,屬丹陽郡。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平縣為永世縣,又恢復設立溧陽縣,都屬丹陽郡。永興元年又分永世縣的一部分設置平陵縣,都屬義興郡(治今江蘇宜興市)。平陵縣的治所在今城西三十五里的平陵城。不久將永世縣仍舊屬丹陽郡。
劉宋元嘉九年(432)時,將平陵縣並入永世與溧陽,永世與溧陽二縣都屬丹陽尹。南齊時溧陽、永世二縣都屬丹陽郡。梁、陳因之。
隋開皇9年(589),廢永世縣。開皇十二年(592)恢復永世縣的建制,屬於宣州。開皇十八年(598)改溧陽為溧水縣,移治今高淳縣牛城遺址,屬丹陽郡。永世縣的治所仍和晉朝時一樣。屬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02年),析溧水再置溧陽縣,治在今城西北四十五里舊縣村。屬揚州。九年,揚州被廢,溧陽屬宣州。上元元年(674年),溧陽縣改屬升州,二年升州廢,仍屬宣州。光啟三年(887)又屬升州,天復三年(903)縣治遷至現在的治所。揚州、升州的治所都在現今的南京市,並非現今的揚州。宣州治所在現今的宣城市宣州區。自從唐以後,溧陽和溧水永遠分開了,永世縣的地方大致完全並入溧陽縣內。
楊吳時,溧陽縣屬金陵府。南唐時,溧陽縣屬江寧府,府治即今南京市。
宋朝初期,溧陽縣仍屬江寧府。開寶八年,江寧府改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仍屬江寧府。建炎三年改為建康府,溧陽縣也隨之轉屬。州府治所都在今江寧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曾升為溧州,十五年又改為溧陽府,十六年改為溧陽路。二十八年革路存縣。元貞二年仍改州,屬集慶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州復縣,屬應天府。
清朝時,雍正八年改屬鎮江府。
民國時期,溧陽縣先後隸屬於江蘇省行政公署、金陵道、江蘇省政府、江蘇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溧陽縣)、江蘇省江南行署管轄。
1949年4月25日溧陽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先後屬蘇南行署武進行政分區、常州專署、鎮江專署管轄。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後,溧陽縣屬常州市管轄。199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溧陽縣,設立縣級溧陽市。,希望可以幫到你。
❿ 江西九江的開篇始於哪個遺址
江西九江的開篇始於九江縣神墩遺址。
九江縣神墩遺址坐落在九江新合鄉境內。為配合大沙鐵路的修建,經江西省文化廳報請中央文化部批准,省文物工作隊於1984年和1985年秋冬季節,組織了兩次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共計900平方米,出土各種文化遺物和可復原器物400餘件。
據兩次發掘資料,神墩遺址包含有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商、周等三個時期的地層堆積和文化遺物,而周代層堆積較厚,出土文化遺物的早晚演變序列也比較清楚,因而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該遺址文化堆積,前後延續時間達2000年之久。
神墩遺址兩次發掘出土的遺跡和遺物之中,以下列各項尤為珍貴:
一、在神墩墓葬中,第一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的人骨架,而且棺或槨灰痕跡清晰。這對研究江西葬俗史等課題,是頗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二、出土商代和西周水井各一口。在商代井內填土中,除出土了一批陶器外,還出土了一件木質農具~「耜」。該木耜長近「一米,是目前全國商文化遺址中所僅見的一件木質農具實物資料。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西周井底方形坑上,還架有木棍和竹席、竹籃之類,並以石塊壓之,以免飄浮,估計其當為濾水設置。而此種考究的濾水設置,是全國各西周遺址中,目前尚無報導的。
三、神墩遺址,由於地處大江南北,上下游的交叉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而文化堆積中所包含文化遺物十分豐富,既有大量出土的中原殷式鬲,又有江西萬年類型商代文化遺物共出;既出土本地青銅文化中所固有的器物,又大量共出楚式早期陶器,還同時包含有長江下游吳越青銅文化的一些因素,並且在堆積中混進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某些器物或碎片。因此,在江西這個門戶地區--贛北一帶,商周時期,中原商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等四支青銅文化,先後交匯融合之情景,反映得尤為強烈。這種現象,是江西其它地方商周遺址中很難見到的。從神墩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還得知,贛江--鄱陽湖水系的樊城堆文化面貌,與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原始文化關系密切,而與江漢地區,則顯得少有聯系,它是溝通嶺南、湘江中上游的橋梁。
影響
故此,通過九江神墩遺址的發掘,可以窺知江西古代文化之與周圍地區原始文化、青銅文化間錯綜復雜關系和交往融合,形象地說,它好比是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