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作

西遊記作

發布時間: 2020-11-23 14:59:59

① 西游記是誰作的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吳承恩簡介: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號射陽專山人。淮安府山陽屬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稱高甸吳氏。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② 西遊記作者是

西遊記作者一直傳是吳承恩所作。其真正作者只能打一個問號,考試的話你就填吳承恩。
《西遊記》的作者是誰?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歷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沈承慶遺作《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據文匯報報道,沈承慶生於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曾任中科院圖書館西文編目館員,有志於《西遊記》研究,後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以償。八十年代後,沈先生查閱自己所尋得的各種《西遊記》版本的古今資料,又萌發考證《西遊記》作者的強烈願望。九十年代以後,沈先生又費時五年,悉心考證《西遊記》作者為李春芳。沈先生已於去年五月逝世。

沈先生的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歷及身份。沈先生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運用自己專長的目錄學、版本學、歷史學、方誌學等諸專業知識,旁徵博引,仔細爬梳,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沈先生指出,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③ 西遊記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吳承恩著有《西遊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吳承恩一生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吳承恩50歲左右,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3)西遊記作擴展閱讀:

吳承恩的寫作特點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汝忠謂文自六經後,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後,惟唐人為近古;近世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 。 「此論則比何﹑李通達得多,故其詩作,多自胸臆出之。

他在 《花草新編序》 中說: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藝不惟其類。 麗則俱收,鄭衛可班於雅頌;洪纎並奏,鄶曹無間於齊秦。」 強調文學創作的實績,重視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麗」 ,美也,藝術形式美是其價值之所在。這就突破了明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學觀,獨樹一幟,倡導文藝創作的 「情」「摯」 ,追尋 「奇」「麗」 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吳承恩—網路

④ 西遊記作者介紹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先世漣水(今江蘇)人。父吳銳,字廷器,賣「彩縷文羯」,是「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鬱郁」之人。因隨祖輩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著名小說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 《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學術界對此一直頗有爭論,有學者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像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吳承恩寫的《西遊記》第一回被選進了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學期第二十一課中。《三打白骨精》被選為蘇教版六年級第八課。
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吳承恩肖像
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嘉靖八年(1529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 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後,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82歲,晚景凄涼。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目前只遺留後人輯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認他是中國的《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但也有觀點認為不是,目前在學術界保持著爭議(舊時傳說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
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歷時7年。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正,忠於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丑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 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關於吳承恩的家世,目前人們了解的還是很少。 吳承恩,以祖先聚居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吳承恩、吳承顏,系同族兄弟,學行和政聲,有名於時。承恩以選貢官潞南通判;承顏以貢生官監察御史,謇諤敢言,聲震一時。吳承恩因隨祖輩從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後來遷到遷徙至淮安府。與吳承恩同時,還有吳時逢,又名天啟,以諸生通任俠,結識很多豪俊之客,名賢亦推許之。 元朝末年戰爭頻繁淮安所遭戰禍尤為嚴重,土著居民死散殆盡,人口銳減。據黃梨洲為淮安楊士傑作的傳記,以及曹鑣《淮城信今錄》、楊慶之《春宵囈剩》等記載,「明初淮人存者止七家」。「淮人」大概指的是城內居民,「七家」可能是指七個姓。據說這七姓是一「節孝徐(積)、槐樹李、梅花劉、切面張、面合王、裱背王、南門潘(塤)」等幾家。此外,還有人說七姓中有姓吳的,但那是指的是後來中進士做過御史的吳節、吳那一家,與吳承恩並無瓜葛。吳承恩的祖先不是淮安元代遺民,而是元末明初從漣水遷入的。明初,明太祖針對江北居民稀少的狀況實行移民政策。來淮的移民多遷自江南,而且多為富戶或軍官。至今淮安許多人還世代相傳說自己老家是江南蘇州或其他什麼地方。吳承恩家由北向南,自然不屬於這個潮流,應該是元末明初破產農民的流遷。
吳承恩祖先遷淮後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先府賓墓誌銘》中沒有談及。當時遷淮的人中有的是軍籍,隸戎於淮安衛、大河衛、寬河衛等衛所;有的是商籍,從事商業活動;也有一些人是先人在淮做官而定居下來的;有些人家從事醫業,如潘家、盧家;還有很多人家從事儒業,依靠讀書做官吃飯,等等。吳承恩家不是軍籍,也不是做大官人家的後裔,也不象一開始就是業儒的。據《先府賓墓誌銘》記載,吳承恩家出過兩代學官:曾祖吳銘做過浙江餘姚縣的訓導,祖父吳貞由例貢做過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的教諭(同治《山陽縣志》卷九、光緒《杭州府志)卷一0二的記載均為訓導)。訓導與教諭都是官微俸薄的冷官,遠離家鄉,顛沛流離,妻兒往往不能團聚在一起。當吳承恩的父親吳銳四歲時,其母梁氏,帶著他一起去仁和,夫妻父子團聚以享天倫之樂。團圓的日子還未過數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吳銳的父親即吳承恩的祖父吳貞競病逝任所。梁氏無奈,只有帶著四歲的孤兒吳銳回淮。由於他家兩代經營的是「九儒十丐」的「窮儒」,既無什麼積蓄,更無其他收入,所以家境越來越窮。因為窮,又無親友接濟,吳銳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不能上學,比別人家孩子遲了好幾年,才開始進入社學讀書。因為無錢給社學先生送禮,先生就不怎麼教吳銳。但是,吳銳很聰明,在旁邊專心聽先生給別人講,居然學到了所有的課業,並且學得很好。吳銳的聰慧感動了社學先生,得到了先生的贊賞,推薦他到鄉學去繼續讀書。但終因吳家家計困難而沒有去成。梁夫人痛心疾首地說:「吳氏修文二世矣,若此耳,斯孤弱奈何!」先是梁夫人哭泣,接著吳銳也跟著哭,母子抱頭痛哭一場了事。吳銳失學以後幹些什麼我們無法知道,但他到二十歲的時候,便娶了小商人徐家的女兒成了家。佛家世代賣花邊花線一類小商品,吳銳便承襲了他家的行業,坐在店堂里成了一個小商人。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吳承恩家的一些老底。所謂「修文二世」,大概就是指的承恩的曾祖吳銘和祖父吳貞。再進一步細細琢磨這句話,似乎吳家業儒的也僅此兩代,其先世並不是讀書人家。吳家先世既非業儒,又非軍籍,更非官宦,此外要麼就是從事農業,要麼就是經營商業。兩相比較,我認為他家初遷淮時經營的是小商業可能更象些。這里有兩條理由。
吳承恩家並無地產收入
有人說,吳家遷淮後原住在二鋪灌溝,從事的是農業。他們的根據是因為吳承恩死後葬在那裡,並稱那兒為「先壠」。這個證據是不足為憑的。「壠」就是墓地,「先壠」是先人墓地的意思,並不說明他家在那兒有多少土地。城裡人死了總不能埋在城裡,葬到鄉下去是必然的,在鄉下買一塊土地作為墓地是正常的事情。當然,吳家一開始就置下這塊地產,自然用不著再去買的。但我想那樣是不大可能的。吳家由漣水遷來,如果原來就是地主富戶,那他就不會放棄原有的土地,拋開家園到這兒來重置田產,如果是破產農民遷來,那他更不會有錢到淮安鄉下買田。明初從江南向江北移民,是因為江北地多人稀,動員江南富戶到江北墾荒,是有開發江北的目的的。當時是用行政手段「趕」來的,淮安至今農民中仍有「洪武趕散」的說法。明初漣水的經濟狀況不會比淮安好,吳家遷淮決不是因為是富戶而被「趕」來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吳家擁有一定的地產,當做教諭的吳貞死後,吳家不至於窮到那種地步,吳承恩的父親連個社學都上不起,遲了幾年才上;上了社學又無錢給先生送禮,以致受人歧視;到了最後還是輟學了事。依我的推測,他家簡直沒有什麼地產,他家先輩遷淮後根本不是農民。
當時河下在淮河(當時也叫黃河,黃河奪淮後,這一帶淮河下游也是黃河的下游。),西邊則是運河,河下處在兩河之間,是一個商埠。當時從各地來的商人和各種職業的人很多,大都聚居在這里。這些人後來都逐漸入了山陽籍。他家遷淮後落腳於河下,處在一個家家經商的街市之中,從而受其影響,從事某種小商業來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從現在他家在河下的周圍環境來看,正是這樣的情況:打銅巷、釘鐵巷、粉章巷、估衣街包圍在他家的四周。這些巷子里的居民基本上經營著巷名中所列的行當。當經商有了餘利,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就向讀書做官的方向進取,並且有了一些成效,出現了兩代學宮(盡管吳貞是例貢生出身,可能要出一點錢,但正好證明他家既有讀書子,經濟上又小有富餘)。這時,他家便拋棄了原來所經營的與現在做官(雖然是不入流的小官)身份不相稱的商業,生活來源就靠做學官的微薄俸祿來維持。一旦這條道路出了問題就會出現麻煩。果然,吳貞死了,沒有官俸了,全家生活立即出現危機,連吳說上社學讀書都困難。如果是官僚兼地主的家庭,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吳家沒有地產,生活艱難,是可以想見的。這時為生活所逼,「修文二世」的書香子弟,中途輟學,弄到店堂做起小生意來,一下子又退回到了小商人的地位。這對於吳家來說,祖上經營過的職業,後人重新拾起,輕車熟道,一般情況下是很自然而不突兀的。
吳承恩說他家的境況「窮孤」。「窮孤」是他家世的主要特徵。所謂「窮」,主要是指經濟上困難。如前所述,他家確實不富裕,有時比較艱難。另外,也可能兼有指命運不太好的意思,幾代以來曲曲折折不發達,沒有交上當大官、發大財的好運。已經做了兩代小官了,結果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又回到了原來的地位,陷入艱難困境。所謂「孤」,大概指人丁不興旺,幾代單傳,勢單力薄,人口不多。吳家困難了,無人資助,受人欺侮了,也沒有人為他撐腰;吳承恩的父親受盡了官府胥吏的敲詐勒索,也沒人為他說句公道話。這些明顯看出他的家族是多麼「窮孤」、寒微。家族內既沒有做大官賺大錢的人可以作為他家政治上或經濟上的靠山,恐怕本族中的兄弟叔伯都很少,現在還沒發現他的家族中其他人的記載。種種跡象表明他家可能幾代單傳。吳承恩作品《西遊記》
吳承恩的親戚關系中,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祖上的親,吳承恩沒有談到過,大概無足稱道。祖母梁氏娘家何處不清楚,八成是淮安人。當時淮安梁家也不顯耀,舅祖的情況也不知道。未見有祖姑母的記載,無從談起。嫡母徐氏是個商人的女兒,生母張氏何許人也更一無所知。關於舅家及姑母家,竟連片言只語也未見,或者乾脆就沒有姑母。吳承恩的父輩以上親屬情況,簡直是個謎。
有人樂於稱道吳承恩自己這一代中的兩門親戚:一是姐夫沈家,另一是妻舅葉家。他們分別是沈翼和葉淇的後裔。沈翼和葉淇二人,分別在景泰年間和弘治年間任過南、北戶部尚書,這兩家在淮安都很有地位。但是,吳承恩的姐夫和妻子大概只是這兩家的族人,並非這兩位尚書大人的嫡傳裔孫。然而總算是沾親帶故,有一點親戚關系。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門親戚的情況。
先說姐夫沈家。《先府賓墓誌銘》雲:「徐夫人生一女承嘉,適同郡沈山。」據此可知,吳承恩的姐夫叫沈山。怎麼知道沈山與沈翼是本家的呢?這是沈山的女兒的兒子即外孫,也就是吳承恩的表外孫丘度,為他的父母撰寫的墓誌銘中反映出來的。該墓誌銘雲。「向淮郡稱大姓者,先尚書沈公之族也;吾母乃公之族,同知公之孫女也。」此墓誌銘又雲,其外祖母是「吳太夫人」,「射陽吳公,母舅也」。由此可知,丘度的母親沈氏是吳承恩的外甥女,即「吳太夫人」吳承嘉的女兒。那麼,吳承恩的姐夫沈山當即為「先尚書沈公之族也」。淮安當時姓沈的尚書只有沈翼一人,所以,沈山是沈翼的族人。此外,丘度的中表兄弟在沈翼的族譜中均有明確記載,而且沈氏族譜中還把丘度作為重要親戚記載進去。這些都是確證。

⑤ 西遊記的作者到底是誰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5)西遊記作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⑥ 西遊記作者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歷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歷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咸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1983年末,章培恆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卷四:
天啟舊《志》(指天啟《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於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啟《淮安府志》,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餘客話》卷二十一:
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里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啟《淮安府志》,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

⑦ 《西遊記》出作誰的作品

《西遊記》來的作者是吳自承恩。

吳承恩簡介: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稱高甸吳氏。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⑧ 西遊記作者介紹及歷史背景

1、作者簡介:吳承恩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2、歷史背景:唐太宗貞觀元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

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8)西遊記作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⑨ 西遊記的作 者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父吳銳,字廷器,賣「彩縷文羯」,是「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鬱郁」之人。因隨祖輩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

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⑩ 西遊記作者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文學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