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唐長安城遺址

唐長安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5:15:58

『壹』 唐朝古長安城簡介(以導游的方式)

20世紀30年代初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考古組來陝西調查,發掘了唐中書省遺址,出土了刻有唐大明宮和興慶宮平面圖的宋代呂大防的刻石殘塊,為後來復原唐長安城的布局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圖形資料。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基本完成了對城址的外郭城、皇城、宮城、里坊街道、殿址和城門、東市和西市等范圍和形制布局的實測核實,才真正繪制出唐長安城址的實測圖和初步復原圖。龔國強認為,上世紀70至90年代中,考古人員進一步調查或發掘了興化坊、明德門、青龍寺、含光門以及大明宮內三清殿、東朝堂、翰林院等主要遺跡,極大地豐富了對長安城內部結構和個別遺跡的認識。同時,長安城的隋城遺跡和一些遺跡的變化被加以區分,搞清了郭城內十字街劃分出小區的設計原則,從長安城的建立、發展的階段性中看到了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而對青龍寺、含元殿等遺跡的復原研究也使城市平面遺跡立體化了。他說:「近十年來考古工作主要在大明宮,尤其集中於含元殿遺址的復原和太液池遺址的發掘清理,為了解唐代宮廷、禁苑制度做了很多工作。今年4月,我們又對唐長安城西南角進行了實地鑽探,明確了西南城角的位置在今唐延路南段西側、陝西省體育中心草坪之中,從而推知了唐長安城四角的明確的經緯度,為了解300年未變的唐長安城基本格局提供了真實而准確的重要依據。」

『貳』 周豐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秦始皇陵,漢長安城遺址、灞陵、杜陵,隋大興城,唐大明宮遺址、唐長安城遺址.

周豐鎬遺址 site of the Zhou cities Feng and Hao
秦阿房宮遺址 Epang Palace of Qin Dynasty
秦始皇陵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漢長安城遺址 Chang'an City of Han Dynasty
灞陵 Baling
杜陵 Duling
隋大興城 Daxing City of Shui Dynasty
唐大明宮遺址 Daming Palace of Tang Dynasty
唐長安城遺址 Chang'an City of Tang Dynasty

『叄』 唐代長安城是現在哪個城市

是現在的西安。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3)唐長安城遺址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

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905.68萬 。

『肆』 唐代長安城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是現在的西安。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

漢高祖五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長安就是西安市,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信息樞紐,地處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區的門戶和交通樞紐。

西安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992年7月國務院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線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843.49萬人。

(4)唐長安城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

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並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為止,「長安」之名廢止。

參考資料:

網路--長安

『伍』 關於隋唐長安城的資料

隋唐長安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稱大興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由宇文愷經過周密調查而精心設計,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後仍以此為都城,稱長安城,並不斷修建和擴充。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羅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外郭城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門有15個,東牆由北向南有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牆由東向西為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牆自北向南為開遠門、金光門和延平門,北牆中段即宮城北牆,宮城以東有丹鳳門,宮城以西有芳林門(隋稱華林門)、景耀門和光化門,玄武門和安禮門與宮城共用。地面城牆遺址僅玄武門附近和安化門處各有一小段。地下牆基保存基本完好,寬9~10米,個別地方達20米。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位於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南端,規模宏大,是長安城最大的門。門址東西長52.5米,南北進深16.5米,有5個門道,每個門道均寬6.5米。門道間的隔牆厚2.9米,門道兩側有排柱柱坑,每排15個,東西對稱,各門道中部原都有門檻,用青石製成,現僅存留部分殘件。東門道石門檻寬0.4米,厚0.26米,殘長3.7米,門檻上有車轍的溝槽四條在正中門道。殘留的西門檻較其他製作更為精緻,上面雕刻有流暢的卷草花紋及浮雕卧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11條,東西向大街14條,街道十分寬闊,其中明德門內朱雀大街寬達150~155米。兩側有寬3.3米、深約2米的水溝。城內大街把郭城分為110坊,朱雀大街以東55坊為萬年縣,朱雀大街以西55坊為長安縣。朱雀大街兩側4列坊面積最小,有東西門和一條橫街。皇城東西兩側的6列坊最大,有東西南北四門和十字街將全坊劃為4個街區,又有小巷將全坊分為16個小區。坊內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觀,史籍記載佛寺100多處,道觀30多座,波斯寺二,?教寺五 。著名的有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還有大興善寺、青龍寺等。坊有坊牆,坊門早啟晚閉,設專人防守。在皇城東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內設有東西兩市,隋代將東市稱都會市,西市稱利人市,兩市面積各占兩坊之地。市內有兩條東西和南北大街,構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圍有夯土圍牆,四面各開二門。市內9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店鋪是長安手工業和商業的集中區域。宮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南北長1492.1米,東西寬2820.3米,周長8.6公里,位於長安城北部中央。在今西安城內"西五台"有宮城南牆的遺跡,在自強西路北側有一段北牆遺址。城牆均為夯土版築,基部一般寬18米左右。宮城正南門為承天門(隋代稱廣陽門),遺址在今蓮湖公園內,東西殘長41.7米,南北進深19米,有三個門道,門基鋪磚或石板。宮城北面二門,"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宮城北面的玄武門。皇城又名"子城",位於宮城之南,北與宮城以橫街相隔。東西寬2820.3米,南北長1843.6米,周長9.2公里。皇城內是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北與承天門遙相對應,南接朱雀大街,直達外郭城的正門明德門,是全城的中軸線。含光門是朱雀門西側的一個門,其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4米,南北寬

『陸』 隋唐長安城遺址的出土文物

2010年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陶窯22座,其中清理唐代陶窯17座和水井內3座,以及一些不容同時代的墓葬等遺跡。
2015年11月,陝西文物部門考古人員在唐代長安城東市遺址發掘中,發現450件唐代遺物及一批重要商業遺跡。 據介紹,此次發掘位置在東市遺址中部偏東處。目前,500平方米探方累計出土磚瓦、陶器、玉器、銅器、玻璃器、寶石戒面、開元通寶以及有「家酒店」字樣的瓷壺底片等唐代遺物450件。現場發掘過程中,發現3條唐代道路遺跡、3條水溝遺跡,店肆後作坊遺跡1片、水井4口、窖井2口、滲井11口、灰坑12個、活土坑3處以及卧泥池、陶瓮坑各1處。

『柒』 隋唐長安城遺址的介紹

隋唐長安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稱大興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由宇文愷經過周密調查而精心設計,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後仍以此為都城,稱長安城,並不斷修建和擴充。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羅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長安城遺址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的勘察、發掘,先後完成了對外郭城、皇城、宮城及城內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並據此繪制了長安城的實測圖和復原圖。

『捌』 漢唐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漢唐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個遺產點。

  • 遺產名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 入選時間:2014年

  •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v)(vi)

  • 地理位置:N34 18 16 E108 51 26

  • 遺產編號:1442(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共有)


2012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與中國及中亞五國政府共同協商,最終確定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共同申報這一項目,並將申報項目名稱確定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遺產項目的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了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聚落遺跡、交通遺跡、宗教遺跡和關聯遺跡5類代表性遺跡共33處,以及沿途豐富的特色地理環境,申報遺產區總面積為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34464公頃。其中,中國境內遺產區總面積為28421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04011公頃。遺產項目共計包括三個國家的33處遺產點,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境內3處,哈薩克境內8處,中國境內有22處。在會議審定時遺產名稱修改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 中國境內22處申遺點,涉及陝西、甘肅、新疆、河南四個省區:

  • 陝西省(7處):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城固張騫墓。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處):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

  • 河南省(4處)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陝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 甘肅省(5處)

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鎖陽城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 哈薩克共和國境內共有8處遺產點:

科斯托比遺址、阿克托貝遺址、庫蘭遺址、開阿利克遺址、塔爾加爾遺址、奧爾內克遺址、阿克亞塔斯遺址、卡拉摩爾根遺址。

  •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共有3處遺產點:

阿克·貝希姆遺址、布拉納遺址、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

『玖』 唐朝長安在哪裡

唐朝的長安是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

拓展資料

唐長安城位於現在的西安市城回區、東郊、西郊的小部分以及答南郊的較大部分,面積達83.1平方 公里,是現在西安城牆內面積的10倍。城市按中軸對稱布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 外郭城牆上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門的明德門為正門。

唐長安城,即隋大興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京師,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

唐長安城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面積近百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大明宮、西內苑、東內苑),是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都城。城內百業興旺、宮殿參差毗鄰,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顯示出古代中國民居建築規劃設計的高超水平。

唐長安城,隋朝稱之為大興城,其興建於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為隋唐兩朝的首都,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拾』 繁華的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的建築規劃有哪些特點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區東南部,始建於582年。唐代進一步修建完善,並增建了大明宮、興慶宮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582年,隋文帝下詔興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愷負責規劃設計並組織施工,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時曾受封為大興郡公,故命名新都為大興城,宮城為大興宮,宮城正殿為大興殿,大興殿正門為大興門,新設禁苑為大興苑。

大興城平面布局規整,整個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構成。外郭城形狀近方形,東西寬度略大於南北長度,由於城牆過長,修建時間倉促,大興城初完工時城牆較低矮,以後陸續增築過多次。

大興城外郭城南、東、西三面各開三門,到了唐代相承未改。南面中間為明德門,東為啟夏門,西為安化門;東面由北至南依次為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西面由北向南依次為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

北面兩門,都在宮城西側,西為光化門,東為華林門,唐避武則天的祖諱改為芳林門。

城內靠北牆中央為宮城,其南為皇城,其餘部分共有14條東西向街道,11條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列規整的坊市。以全城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為界,兩側相互對稱。

全城共有109坊,朱雀街西為55坊,朱雀街東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坊。此外,在朱雀街東西兩側,各用兩坊地面積,修築有都會市和利人市。

都會市在朱雀街東側,唐代稱為東市;利人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稱為西市。坊四面有圍牆,通過固定的坊門出入,是相對封閉的居住區。東、西兩市是商肆集中的商業區。

宮城即大興宮,是皇帝寢居和處理朝政的場所。宮城內部分為三大部分,中間部分供皇帝寢居臨朝。東面為東宮,是皇太子的寢居之地。西面為掖庭宮,是普通宮女的住所。宮城南面有門連同皇城,北面有門出城入大興苑。

皇城在宮城的南面,是朝廷各個部門的辦公區。除個別一些部門有特殊情況外,幾乎全部政府機構,都集中在這里。

此外,祖廟和社稷壇也按照《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說法,分別排列在皇城城垣內的東西兩側。

為解決宮廷和城內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園林綠化用水,在大興城中還設計了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和曲江池水幾條水渠,流貫外郭城、皇城、宮城和大興苑。

曲江池本是一處天然水泊,秦漢時即曾修鑿,辟為游賞勝地。宇文愷進一步疏鑿整治,使其佔去整個城內地勢最高的東南隅處一坊之地,一方面作為水庫,調劑城內供水,一方面也為城市開辟一處風景區,並在這里修建離宮別館,供帝王權貴游賞。

隋文帝忌諱「曲江池」的「曲」字,便根據曲江池多芙蓉而改名為芙蓉池,同時將曲江池邊的園林館捨命名為芙蓉園。

大興苑在城北,西起漢長安城故城,東止灞水、滻水岸邊,北至渭水,南抵大興城下。大興苑的設置,主要是供帝王遊玩,但它對保障大興城特別是宮城的安全,也起到重大作用。

大興城的宮城北牆,同時也是外郭城的北垣,牆外沒有其他依託,而北面的龍首原為制高點,容易對宮城造成威脅。將城垣北面化作苑囿,可以充分利用北面的渭水和東面的灞水、滻水,以及四面的苑牆,拱衛皇宮。

唐代定都大興城後,更名大興為長安,同時將大興宮、大興殿和大興門,分別更名為太極宮、太極殿和太極門,大興苑更名為禁苑。從唐太宗時起,長安城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634年,唐太宗下令在宮城東側北郭牆外的龍首原上,興建永安宮,作為太上皇李淵避暑的離宮。635年改名為大明宮。至662年,唐高宗因患風痹病,嫌太極宮低窪湫濕,屋宇雍蔽,大規模擴建大明宮,並改名為蓬萊宮。670年,又改名為含元宮,但不久即復改回為大明宮。

唐高宗擴建後的大明宮,規模與太極宮不相上下,建築之弘壯則往往過之。唐代除高宗、玄宗以外的歷朝皇帝,都是以大明宮為主要宮寢,只是在舉行一些特殊的重大典禮時,才依循禮制到太極宮中舉行。

隨著君主住所的遷徙,太極宮中的一切附屬設置也隨之轉移到大明宮中,如大明宮中的少陽院,即是相當於太極宮東宮的太子寢宮。

由於大明宮在原來的宮城太極宮的東面,這兩處宮殿又分別被稱作東內和西內。

唐玄宗李隆基原來居住在長安城東垣下的隆慶坊,登基後避諱改為興慶坊,714年,改建此坊為興慶宮。至726年,又拓展興慶宮,占據了北面永嘉坊的一半和西面勝業坊的一部分。753年,又大規模修築興慶宮的牆垣。728年以後,唐玄宗基本居住於興慶宮內,故興慶宮又被稱作南內。

興慶宮內有引龍首渠水匯注而成的龍池,是長安城內僅次於曲江池的水泊。

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興建以及其他實際情況,隋時城市街道坊市形態也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開在外郭城北垣上,門南面正對翊善坊,坊牆如同影壁遮擋著宮門。為此只好將翊善坊和它南面的永昌坊從中一分為二,辟出通道,連接到皇城東面延喜門與外郭城東側通化門之間的東西幹道上。

興慶宮擴建後,佔去永嘉、勝業兩坊的一部分,732年時在興慶宮西南角修建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為拓展樓下地面開辟廣場,又拆毀其西南面東市的東北角和它南面道政坊的西北角。

城東北角的永福坊,在玄宗時築入苑地,作為專供皇子王孫居住的宅院,名為十六王宅。這便阻斷了沿東城牆和北城牆下伸向城東北角的順城街。

至唐宣宗時,為方便從曲江池去往新昌坊的青龍寺,又將曲江池與新昌坊之間的升道、廣德、立政、敦化四坊一分為二,從中開出一條新路。

此外,唐代在外郭城北面的芳林、廣化二門中間,又新開一座景耀門,這是外郭城垣較大的變化。

隋唐長安城內各區域人口居住疏密很不均衡。沿外郭城南垣的四排坊,除城東南角曲江池附近因辟為游覽風景勝地而比較繁華以外,其他諸坊都很少有人居住。

長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區的北側,尤以東、西兩市周圍地區最為繁華。

長安城外郭北垣諸門都通向禁苑,日常出入使用的是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

這九座城門除南面正中的明德門為五個門道以外,其他各門都是三個門道,中間的一個門道很少使用,可能只供皇帝出行。一般出入分別走兩邊的門道,「左入右出」。

街道的寬度,根據交通需要,分作幾個等級。第一級是連同幾座主要城門的街道。除了東西兩側靠南頭的延興、延平兩門,由於城南部人口稀少,這兩座城門離城外東西方向的大道也較遠,行人比較稀少,因此街道寬度一般外,與東、西、南三面其他幾座城門相對的街道,寬度都在100米以上。

皇城朱雀門到外郭明德門之間的大道最寬,達150米左右。這條大街向北,一直貫穿到宮城朝廷正殿,設計這樣的寬度,不但凸現出朱雀大街的全城中軸線作用,還顯示出強化皇權核心地位的用意。

另外,隋唐兩代都在明德門外設有天壇,皇帝登壇祭天德的儀仗規模浩大,普通寬度的街道很難容受,也需要這樣一條寬闊的道路。

第二級是城中大多數道路,寬度在40至70米不等。第三級是順四面城牆下的道路,寬度在2.5米以內。

長安城內街道兩旁大多挖有水溝,以排除路面積水,但因地面系顆粒細小的黃土,稍遇雨水,即泥濘不堪,排水溝也無濟於事,晴天則車馬一過塵土飛揚。

為保持路面的乾燥清潔,744年以後,在一些主要街道的路面上,鋪設從滻河岸邊運來的河沙。為防止路沙散出,在道路兩旁築有低矮的土垣,當時人稱之為「沙堤」。

隋唐兩代是佛、道兩教的興盛時期,長安城中建有100多所寺院道觀。這些寺觀大多散布在城內各坊當中。此外在宮禁中也有專設的佛堂、道壇;東、西兩市專設有供信徒放生的水池,名為「放生池」,池邊建有供奉佛像的佛堂;還有一些著名寺院,坐落在城垣外邊。

青龍寺是唐代長安城名寺,位於陝西西安鐵爐廟村北,寺前身為隋靈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場,711改名青龍寺。寺址西北部有東西並列的兩組院落遺跡。

青龍寺隋代靈感寺部分毀於唐武宗會昌滅佛時;晚期為唐宣宗時重建,沿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門,門內設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迴廊或院牆。

青龍寺東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藍廢中三門,在早期舊基上重建殿、塔,並修治迴廊,新設北門。東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規模不如早期宏偉。

青龍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寶以後,日本、新羅等國僧人來中國學習密教,多到青龍寺求法。寺址的發掘,為研究唐代寺院布局提供了重要資料。

長安城中雖然寺觀林立,卻對城市建築景觀影響不大。當時寺觀的建築形式與平面布局,與富貴人家的住宅沒有太大差別,長安城中有許多寺觀就是由官宦舍宅改作。

體現寺院特色的建築物主要是塔。長安城中最有名的佛塔應是城西南角和平、永陽二坊內的大庄嚴寺塔和大總持寺塔。

這兩座塔,形制完全相同,塔身木構,都是由宇文愷規劃建造。宇文愷意圖用這兩座高塔,來彌補城西南角地勢較低的缺憾。

保存下來的慈恩寺塔和薦福寺塔,即俗稱的大雁塔、小雁塔,也都是當時著名的佛塔。

唐代地官僚勛戚除在城內佔有豪華的住宅,許多人還在城外近郊風景秀麗的地方建有別墅。別墅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南沿樊川一線,其次在城東灞、滻兩河附近以及藍田附近的輞川也比較集中。

唐代長安城的經濟和文化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發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時期,它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安史之亂後走向衰落。

763年,唐代長安城被吐蕃佔領15天。晚唐時黃巢攻入長安,在黃巢軍和唐軍的廝殺之中,城市遭到嚴重破壞。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後來,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長安城。

至此,有著總計306年歷史的隋大興城或唐長安城便宣告廢棄。

隋大興城唐長安城的規劃和建築,不僅對後世有深遠影響,在當時就已為隋唐王朝周邊的一些地方政權和域外鄰國所仿效。例如渤海國上京城和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受到長安城的深刻影響。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