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咸陽宮遺址

咸陽宮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5:16:39

『壹』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是一個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所構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會文化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由國家投資100多萬元於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秦咸陽宮遺址是我國戰國時期秦國的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北塬一帶,西距咸陽城區15公里。北起高乾渠,南至渭河,西起渭陽鎮塔爾坡,東至正陽鎮柏家咀,東西12公里,南北6公里,保護面積72平方公里。
注冊資本:287.65萬人民幣

『貳』 秦咸陽宮遺址現在是否有全部出土

秦咸陽宮遺址現在沒有全部出土,只是部分出土!

秦都咸陽的郭城遺址至今尚未發現。根據調查材料,城址的范圍大約東起柏家嘴,西至毛王溝,北到高乾渠,南面因渭水河道北移,無遺跡可尋。經探測,城址中部偏北有東西長約 870米、南北寬約 500米、周長約2747米的夯土牆基。牆基寬約11米,最深 4.6米。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似為秦咸陽城的宮城。宮城內外已探明大小夯土建築基址20餘處,其中有 8處在宮城內。已發掘的 3座,均建於戰國時期,因而推測這座宮城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咸陽宮。宮牆以北有一條與宮牆平行的大道,已知長 960米,最寬處為54.4米。路面呈魚脊形,兩旁有排水溝。宮殿區以東,與一號殿址相距約3500米的軸線上為蘭池宮遺址所在,經勘探,已發現夯土建築遺址6處。在宮殿區以北約8公里的涇水畔,為望夷宮遺址所在,其北部已因涇水南移崩塌,現存夯基東西98米,南北34米。 宮殿區西面附近有鑄鐵、冶銅和制磚瓦的遺址,城外西南部,距宮殿區約 4公里的渭水旁有制陶和制骨遺址,發現有陶窯、水井、窖穴和排水道,同時還發現3個銅器和鐵器的窖藏坑。
墓葬區在城外西北隅原上,東西延綿達 4公里,均屬中小型墓,已發掘 128座,年代屬戰國中期至秦末。
宮殿建築基址已發掘的有3座,均在宮城內。1號基址地跨牛羊溝東西兩側,兩相對稱,平面呈凹字形,東西長177米,南北寬45米,台基高出地面6米,目前只清理了西半部。基址分上下兩層建築,上層正中為主體殿堂,周圍及下層分別為卧室、盥洗、沐浴等室,底層為迴廊,廊下漫磚。台上台下均有排水設施。建築牆壁繪制壁畫,均已掉落。從遺存殘塊看,內容有人物、動物、車馬、植物、建築、神怪和各種邊飾。色彩有紅、黑、白、朱膘、紫紅、石黃、石青、石綠等多種礦物質顏料。整組建築規模巨大,外貌壯觀。2號建築基址平面呈刀把形,西闊東窄,東西長 127米,南北寬32.8~45.5米

『叄』 咸陽宮遺址中,考古專家挖出一堆神秘骨頭,是誰的屍骨

咸陽宮,歷史上是秦國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把都城搬遷到咸陽,在商鞅的主持之下,便開始修建宮殿,後來秦國離開君王都有補充修繕,而且秦國常年征戰,每打贏一個國家,就模仿這個國家建造一座宮殿,等到平定六國時,咸陽宮的規模已連綿數十里。


從牛的數量,可以推斷當時秦國並不缺發勞動力,也缺乏糧食,百姓生活應該是富足的,而這一切都是戰爭的需要,有了這些做後盾,自然就可以四處征戰了,秦國就是太強大了,難怪秦始皇能統一天下。

『肆』 秦朝秦王宮的遺址現在在咸陽的什麼地方

咸陽宮是秦始皇議政聽事的地方,統一中國的象徵,現在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有個秦王宮遺址博物館,雖然規模沒有當年咸陽宮宏大,但是可以去看了解,門票十塊

『伍』 秦代的咸陽城准確位置在現在的哪裡,有沒有遺跡;

秦咸陽遺址是中國戰國後期秦國都城遺址。地處於現在陝西省咸陽市以東約15公里的咸陽塬上、渭河的北岸。。秦孝公十二年 (公元前350) 開始營建,十三年 (前349)由櫟陽遷都於此。
已探明秦咸陽中心位置在今窯店鎮一帶,城區范圍未見明顯界限,大致為北起窯店鎮以北二道原下,南至渭河以南西安市三橋鎮巨家莊,西起塔兒坡村,東到柏家嘴村。在這渭水兩岸幾十平方公里內分布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
秦朝的咸陽只是一個行宮,咸陽宮是中國秦代宮殿,位於今陝西咸陽市東,當初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經勘查,該宮在今渭河北岸黃土塬上,宮內保存有十多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該宮又經擴建。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秦末項羽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夷為廢墟。秦都咸陽的郭城遺址至今尚未發現。根據調查材料,城址的范圍大約東起柏家嘴,西至毛王溝,北到高乾渠,南面因渭水河道北移,無遺跡可尋。經探測,城址中部偏北有東西長約 870米、南北寬約 500米、周長約2747米的夯土牆基。牆基寬約11米,最深 4.6米。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似為秦咸陽城的宮城。宮城內外已探明大小夯土建築基址20餘處,其中有 8處在宮城內。已發掘的 3座,均建於戰國時期,因而推測這座宮城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咸陽宮。
秦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
是一個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所構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會文化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由國家投資100多萬元於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佔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20平方米。
地址: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
乘車線路:在市內乘5路旅遊專線可達

『陸』 咸陽宮的主要建築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五載:「長安,蓋古鄉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對秦咸陽宮,漢於其地築未央宮」。咸陽宮在渭水之北,與漢未央宮南北相對。又據《三輔黃圖》載:「始皇窮極奢侈,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說文》載:「陵,大(自)也」。又載:「(自),大陸山無石者」。北陵即咸陽北部的原地——咸陽原,在秦咸陽城北界(成國渠故道)以南的咸陽原上。
章台宮
秦帝國在渭河以南的主要朝宮,大的政治活動多在此舉行。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台之下」 。漢章台宮亦在此宮基礎上擴建而成。
史載,秦始皇曾在這里「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中央各公卿機關、全國各郡縣的奏章便向這里源源匯集。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封泥完好,確未被奸人私拆偷閱,才敲掉泥封殼御覽。
興樂宮
遺址在今漢長安故城東南隅,「周回二十里,前殿東西十九丈七尺,兩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三輔舊事》)。宮中建有鴻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築,高四十丈,上起觀宇,帝嘗射鴻於台上,故號鴻台」(《三輔黃圖》)。 西漢建立以後,劉邦將秦興樂宮重修,改名為長樂宮。
六英宮
其址不詳,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於公元前299年,身著胡服詐稱使者來咸陽六英宮刺探情況,當秦昭王發覺時,「主父(趙武靈王)馳已脫關矣」。《七國考》引《廣記》載:「主父入秦,直至昭王所居六英之宮,而人不覺。」
華陽宮
據《七國考》載:「孝太子妃曰『華陽夫人』。華陽,秦太子宮名,在陝西西安府舊長安城內。」孝太子指孝文王嬴柱,初封為安國君,愛姬是楚國人,稱作華陽夫人。華陽宮以秦嬴柱的愛姬命名,是華陽太後的專用宮。
芷陽宮
在今西安市東郊白鹿原北端灞河西岸的席王一帶。秦穆公為紀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記·秦本記》)的功業,把滋水改名「霸水」,在灞河旁築「霸宮」,秦昭王時改為「芷陽宮」。
長安宮
秦惠文王時建造,原名離宮,在漢長安城內。《三輔黃圖》載:「高祖七年方修長安宮城,自櫟陽徙居此城,本秦離宮也。」秦昭王時,昭王在此宮接見謀土范睢,「於是范睢乃得見於離宮」(《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步高宮、步壽宮
據《三輔黃圖》載:「步高宮在新豐縣,亦名市丘城」、「步壽宮在新豐縣步高宮西」。《水經·渭水注》在記載魚池河(今臨潼沙河)時,有「逕秦步高宮東,也名市邱城」的記述。可見此二宮為秦時所建。當在今臨潼的渭河南岸。
橐泉宮
《三輔黃圖》和《史記·秦本記·集解》引《皇覽》均有「秦穆公冢,在橐泉宮祈年觀下」的記載,可見此宮當在秦雍城陵區的范圍內,為秦孝公時所建。
蘄年宮
遺址在今鳳翔縣城西南的孫家村,建造年代說法不一,秦惠公時建造的可能性最大。此宮為皇帝郊祀祈年的齋宮,秦始皇嬴政在此舉行冠禮,西漢諸帝也在這里舉行過一系列祭祀活動。
械陽宮
遺址在今鳳翔縣南古城一帶,建造時間說法不一,秦穆公時建造的可能性最大。
萯陽宮
遺址在今戶縣縣城西南11公里處,秦惠文王時建造。
平陽封宮
《史記·秦本記》載:「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華山下,居平陽封宮」。據此說,此宮應在華山腳下,建造時間應在秦武公前。
羽陽宮
遺址在今寶雞市東10公里處的陳倉縣故城(上城),秦武公時建造。
長楊宮
遺址在今周至縣臨川堡,秦昭王時建造。因「宮中有垂楊數畝」得名。
高泉宮、虢宮
高泉宮遺址在今扶風縣法門寺鎮,虢宮遺址在今寶雞縣的虢鎮附近。二宮均為秦昭王母宣太後提議建造,作為自己的游樂之所。
蘭池宮
遺址在今咸陽原南沿柏家嘴一帶,秦始皇引渭水造蘭池,在池旁建此宮。
信宮
建於咸陽渭河南的上林苑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0年開始營建,工程浩大。《史記·秦始皇本記》載:「焉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此宮建成後替代了咸陽宮,成為皇帝舉行慶典、朝會群臣的大朝之處,「焚書坑儒」由此發端。
甘泉宮
秦始皇時建於渭河南,內建甘泉前殿,以甬道同渭北諸宮相連,專供太後居住。
據史書記載,甘泉宮所在地是「黃帝以來祭天圜邱之處」,是黃帝升仙的地方。《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自極廟道通酈山(即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 」《三輔黃圖》卷之二載:「甘泉宮,一曰雲陽宮。」《關輔記》雲:「林光宮,一曰甘泉宮。」
唐《括地誌》描述甘泉宮道:「宮周十九里,宮殿樓觀略與建章相比,百宮皆有邸舍。」秦始皇時曾建甘泉宮前殿通於驪山,漢代更加擴建。甘泉宮也稱為雲陽宮,位於淳化甘泉山,其故基原是黃帝的明庭甘泉之地。漢武帝時擴建,周圍十九里,離長安三百里,可以遙望長安城。
望夷宮
《史記·秦始皇本記·集解》載:「望夷宮在長陵西北長平觀道東故亭處是也,臨涇水作之,以望北夷。」為咸陽北阪最北的一座宮殿,遺址在今咸陽市底張鎮的睦村。秦末趙高逼迫秦二世自殺於此。
宜春宮
遺址在今西安曲江池西南的金浮沱之北,趙高逼殺二世後「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史記·秦始皇本記》)。
曲台宮
據《漢書·鄒陽傳》記載,鄒陽奏書諫吳王說:「臣聞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不犯,兵加胡越」,可見確有其宮。又據《畿輔統志》載,此宮在永壽縣留村。
林光宮
遺址在今淳化縣北25公里處東盤嶺上的梁武帝村,秦二世時建造,漢武帝時擴建為「甘泉宮」。是秦北通內蒙九原「直道」的起點,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梁山宮
遺址在今乾縣縣城西的梁山腳下,秦始皇時建造。《史記·秦始皇紀》有「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甚眾」的記載。
回中宮
秦始皇建造的一處行宮。據《括地誌》「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的記載,宮址應在今鳳翔縣城西20公里處。《漢書·匈奴傳》記載,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騎兵曾「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七廟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羣臣議尊始皇廟。羣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不軼毀。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

『柒』 咸陽宮和阿房宮是一個宮殿嗎

不是,是兩個宮殿。
咸陽宮是秦帝國的皇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陽市東區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該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
阿房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遺址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里。

『捌』 秦朝的咸陽宮和唐朝的大明宮遺址在一起哪裡

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不過都在陝西。

『玖』 大秦第一都的咸陽遺址的建築結構是怎樣的

秦咸陽遺址是我國戰國後期秦國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以東的咸陽塬上、渭河的北岸。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由櫟陽西遷,到秦完成統一大業和最後覆亡,這里作為秦國和秦王朝的首都達144年之久。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商鞅首先在城內營築冀闕,以後歷代秦王又增建了許多宮殿。

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吸收了關東六國的宮殿建築模式,在咸陽塬上仿建了六國的宮室,擴建了皇宮。整個咸陽城「離宮別館,亭台樓閣,連綿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各宮之間又以復道、甬道相連接,形成當時最繁華的大都市。

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曾作《咸陽宮》詩一首,描述了當年咸陽的奢華以及秦滅的教訓:

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台艷綺羅。

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

秦咸陽遺址總面積15萬平方米。城址中部偏北有周長約2747米的夯土牆基。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似為秦咸陽城的宮城。宮牆以北有一條與宮牆平行的大道,路面呈魚脊形,兩旁有排水溝。

在咸陽城址北部的階地上,約相當於城中軸線附近的地方,有一組高台宮殿建築遺址,它坐落在秦時的上原穀道的東西兩側,分為跨溝對峙的兩部分。

西側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經過遺址復原後可知這是一組東西對稱的高台宮殿,由跨越穀道的飛閣把兩者連成一體,是極富藝術魅力的台榭復合體。遺址可分若干個小室。

南部西段的五室排成一列,西邊的四室是宮妃居住的卧室,出土有內容豐富的壁畫和一些陶紡輪。最東一室內有取暖的壁爐及大型的陶質排水管道,推測可能是浴室。浴室的一角是貯存食物的窖穴。

主體宮室建在高台之上,地表為紅色,即所謂的「丹地」,門道上有壁畫痕跡,表明這是最高統治者的廳堂。

在宮室的西南方,還有一處結構十分復雜的宮殿遺址。有一條閣道,兩側滿飾彩色的壁畫,壁畫內容是秦王浩浩盪盪的車馬出行圖,其中有車馬、人物、花木、建築等題材。

古代的宮廷壁畫因為大都毀壞無存,所以這些保存下來的秦代的宮室壁畫,具有很高的價值,在我國建築史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宮殿區以東,線上為蘭池宮遺址所在,經勘探,已發現夯土建築遺址6處。

在宮殿區以北的涇水畔,為望夷宮遺址所在,其北部已因涇水南移崩塌,現存夯基東西98米,南北34米。

宮殿區西面附近有鑄鐵、冶銅和制磚瓦的遺址,城外西南部,距宮殿區約4000米的渭水旁有制陶和制骨遺址,發現有陶窯、水井、窖穴和排水道,同時還發現3個銅器和鐵器的窖藏坑。

墓葬區在城外西北隅原上,均屬戰國中期至秦末的中小型墓。遺址中以磚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為大宗,另有鐵器、銅器、兵器、貨幣和陶器等。

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用於踏步的大型長方形空心磚,磚面多數飾以多種內容的龍鳳紋及回紋;另一種是用於鋪地或鑲砌廊邊的小型長方形和方形的扁磚,磚面多模印菱形方格紋、菱形紋、太陽紋和回紋。

瓦分板瓦和筒瓦,體形較大。瓦背飾繩紋。瓦當大多為卷雲紋圓瓦當,也有少量的半圓形和圓形素瓦當。在一些板瓦、筒瓦和少數磚面上,戳記著文字印鑒,有一字式、兩字式和四字式三種,款式有正方形、圓形、倒梯形。一字式和兩字式字體多為小篆,四字式篆隸兩體。

根據陶文內容可知,宮殿建築使用的磚瓦主要來自中央官署控制的作坊,也有少量使用民營生產的。

秦咸陽遺址還有三處窖藏,其中北沙坑中發現熔燒變形的銅器和鐵器1000餘斤,尤其是有完整秦始皇詔版一件。南沙坑有銅器280多件,包括生活用具、錢幣、兵器和車馬器,以及三件銅詔版。西南沙坑的320餘件銅器大多殘損,其中銅人頭像一尊,製作頗精,另有秦二世詔版一件。

遺址發現的貨幣中除「半兩」外,還有來自關東諸國的梁正尚金寽、殊布當圻、平首方肩足小布、齊法化刀、易刀、尖首刀、古刀和「蟻鼻錢」和楚國金幣郢爰、陳爰。

咸陽宮殿遺址的陶器下腹發現有「咸X里尼」、「咸亭完里丹」和「咸陽成申」等文字印鑒。

而墓葬中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有罐、豆、壺、盂、盤、釜、甑等,此外,還有少量鐵鍤、鐵削、鐵劍、玉印章、玉璧、玉琢和銅鏡、銅帶鉤。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