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摞城遺址
⑴ 從女孩變成女人(打一地名)
答案及解析:開封(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⑵ 考驗智商的時候到了,拆信。(打一城市名)
開封啊
信的量詞是封,拆就是拆開
拆信=拆開信封
開封
⑶ 城摞城的開發
正當學術界為「城摞城」奇觀的揭示興奮不已的時候,有關部門也著手選取具備條件的典型地點,在進行科學保護的基礎上,逐步進行開發展示,「城摞城」景觀將得到開發以使今天的人們能一睹開封城下「城摞城、路摞路、馬道摞馬道」景觀的神奇,感受七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蘊。
展示開封北宋皇家園林風韻的金明池遺址公園已經開工建設,不久將重現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畫作《金明池爭標圖》所描繪的勝景。深埋地下12米至15米處的金明池,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皇家園林,考古工作者已探明了它的位置、范圍和形制。
被譽為「中國地下趙州橋」的古州橋遺址,是北宋著名的州橋夜市、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橋明月」,《水滸》中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有關部門計劃在這里建設一座地下博物館,前期設計、開發方案和論證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開封市文物處處長丘剛介紹說,開發利用這樣一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橋,是因為它能夠形象展示開封城下「城摞城」的奇特景觀。距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的古州橋,始建於唐代建中年間(780年至783年),後經五代、宋、元,在明末崇禎15年(1642年)的黃河特大水患中被淤埋。
考古發掘的情況表明,這座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為磚石結構的拱型橋,橋面呈青石板鋪墁。經考證,州橋下部為宋代基址,上部為明代所修,州橋橋面距地表深4.3米,橋底距地表約11米。丘剛說,如果地下博物館建成,僅古州橋寬30米、高6米的券洞便可容納近千人。
不久前,考古工作者在開封城牆西門大梁門北側發掘出三層古馬道,在相距1.5米的距離內,上下層層相疊,以立體的形式真切展示了開封城下「馬道摞馬道」的奇景,將其建設成為「城摞城遺址博物館」的方案也正在設計中。
今天繁忙的中山路是1000多年來這座城市不變的南北中軸線,其下疊壓著清、明時期的路面和北宋的御街遺址,形成「路摞路」現象。由於這幾處遺址多埋藏較深,且處於今天的交通要道不易進行發掘、開發,開封市的文物管理處准備在中山路沿線的上述遺址處設立標識牌,分別介紹其歷史沿革和考古發現情況。
據介紹,由於「城摞城」景觀的開發面臨著地下水位高、遺址埋藏深和淤沙積厚等技術難題,所有的開發方案都是在規劃、文物、建築、水利等部門的專家充分科學論證,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制訂出來的,並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後才付諸實施。
⑷ 導游幫幫忙!
樓主你好 一般的導游詞講解主要包括目標事物描述、背景文化描述(大環境背景和當前環境背景)、事物特色描述以及注意事項。
而介紹清明上河園的話就要從景點特色、開封的歷史背景、上河園的修建淵源特色等方面下手,才能讓導游詞更豐富。
下面這篇清明上河園的導游詞算是比較全面的到位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一路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億萬河南人民歡迎朋們的到來.我是導游……這是我們的司機……,今天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的旅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對清明上河園景區有新的認識.
開封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七朝都會之稱,迄今已有2700餘年的歷史。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庄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公元前156年)時,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朝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
我們眼前有城樓的建築就是在建的「金明池公園」了,他是在北宋金明池的遺址上重建的,當時的金明池是和萬歲山(也稱為艮岳)遙相呼應的,都是皇家園林。起初的金明池是朝廷為了操練水軍而建的,繼而發展成為龍舟競技,僅供皇上、皇後觀看的娛樂項目。這一盛事被一名畫家收入畫中,史作《金明池爭標圖》,也稱為《西湖爭標圖》。他的作者就是張擇端,我們今天去游覽的景點「清明上河園」就是根據他的另一幅神品《清明上河圖》為藍本1:1而建的。
我們現在所處的街道叫大梁路,前面那個城門就是大梁門也就是開封老百姓所稱的西門,開封有「四門不照」之說,什麼叫「四門不照」呢?戰國時代,七雄逐鹿中原。為避強秦壓迫,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國,於公元前364年遷都大梁,並築大梁城。所以在開封建都的歷代皇帝都認為:王氣西來。所以為了聚王氣,開封城門都不是對稱而建的,而是北門偏東,東門偏北,南門偏東,只有西門處正中,就是為了聚西方而來的王氣。同時在過去西門外也是朝廷按察院處死犯人的地方。我們通常所說的推出午門斬首,並不是真正就在午門行刑,因為午門是在皇宮門口,皇上才不希望犯人在家門口殺頭,真正行刑是在內城外,我們的這個西門一直在解放初還都是處決犯人的地方。穿過大梁門,大家請看左邊,那個玻璃罩下面就是開封城摞城遺址,老百姓有順口溜:開封城,城摞城,腳下埋著幾座城。具體為什麼是三座城,一會到景點我再給大家細說。
我們的左手邊就是開封的古城牆了,它高8米,寬5米,周長14.4公里,是清道光22年(1842年)重建,開封市政府的古城重建工程已經啟動,水系修復工程年內竣工。景點與景點之間都由水系溝通,沿岸建有碼頭,到時,大家再來開封時,就可以在一個景點上船,徜徉市內各個景點。
好了朋友們,清明上河園到了,我們在清明上河園的游覽時間是三個小時,十二點我們在車上准時集合,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BLY001,我的導游旗是綠色的――飛象假期。請帶好我們的貴重物品下車集合,一會在景區廣場有開園儀式節目。現在請隨我一起去看節目。
清明上河園導游詞
遊客朋友們,包大人親自出來迎接我們了,請隨包大人一起入園吧。我們面前的這幅手持畫卷的雕像就《清明上河園》的作者張擇端,張擇端字正道,號文友,山東諸城人。正史對張擇端的記載比較少,但是野史的記載比較詳實。至今,開封民間還流傳著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的故事。北宋太宗時期,相國寺發展到鼎盛時期,佔地540畝,僧院64座,偌大的相國寺雕梁畫棟需要大量的畫師為之服務。 當時的張擇端就是一位靠給寺院繪畫謀生的民間畫師,一天宋徽宗趙佶在皇家衛隊的護衛下,聲勢浩盪地駕臨相國寺降香,宋徽宗趙佶聽說相國寺里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畫師,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況。宋徽宗趙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歡繪畫,並且都是繪畫的高手。宋徽宗趙佶命宰相蔡京將張擇端召進翰林圖畫院,親自命題讓張擇端繪畫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傳世神品《清明上河圖》。我們看他手中所持的畫卷就是《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園是嚴格按照《清明上河圖》,1:1復原的,《清明上河圖》高22.5厘米,橫長525厘米,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它集中描繪了北宋汴京清明節這一天都市與城郊百姓的種種活動,展現了京城工商業與交通的繁華面貌,成為宋代風俗畫的特異瑰寶。
大家請隨我這邊走,這里是東京碼頭,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溝通了海河、黃河、 淮河、 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西起洛陽,北到北京,南至杭州,是中國東部溝通內河、聯系海港的南北水運交通干線,汴河就是連接京杭大運河的樞紐,往來的船隻、運往皇宮的漕運、貢品,都要經過汴河運往皇宮。在當時陸運不發達的情況下,汴河的水運無疑充當了今天的鐵路運輸角色。也使得東京成為水陸交通樞紐,之所以有7個朝代在此定都,也是看上了東京便利的交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汴河全長3800米,是復原的一段,那有朋友要問了:那原來的汴河呢?剛好在此我也解釋一下剛才途中所說的「城摞城」遺址。
我們剛才經過的大梁門,重修時在大梁門北側發掘出上下層層相疊的三層古馬道,古馬道就是在城牆邊修的坡道,以供士兵騎馬上城牆之用。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奇觀呢?大家都知道,黃河開封段是地上懸河,河床比開封的龍亭公園內地地面高11.49米。在過去的800年裡,開封段黃河決口120多次,開封城被黃河水淹過7次。現在開封地下九米至幾百米處依次可挖掘七座城池。所以說,漕運的汴河、楊志賣刀的州橋、北宋的皇宮都在我們的腳下。但是開封的泥土屬於沙質土地,挖掘後城池可能坍塌,也因為技術不夠完善,這些歷史的遺跡仍然沉睡在地下。
遊客朋友們,這座橋就是《清明上河圖》最經典的虹橋,當年張擇端繪制《清明上河圖》 ,來的最多的就是這里。虹橋是北宋十大木拱橋之一,它的特點就是沒有橋墩,全靠枕木搭建而成,因為汴河漕運非常發達,往來船隻眾多,為方便船隻通行,所以沒有修橋墩。再看橋的兩頭,都有兩個立柱,每個立柱上都立有一隻鶴。在古代船隻沒有動力驅使,全靠人力和風帆,為了省力,船公們順風時就拉下桅桿,逆風時就放下桅桿,這些立柱其實就是古代風向標,鶴的翅膀講究4錢八兩之說,稍有微風,鶴就會隨風擺動,鶴頭指向的方向就是當時風向,再對照下面的十字交木儀,就很精確辨別當時的風向了。
好了朋友們,看完了《楊志賣刀》、《梁山好漢劫囚車》節目後,我今天清明上河園的講解也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旁邊就是東京夜市,大家不妨去品嘗一下開封有名的小吃,十二點半我們准時在車上集合,謝謝
⑸ 華夏八大古都記載著華夏文明,我國的八大古都都有哪些
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1、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2、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3、北京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
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4、洛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
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2-24.6℃,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洛陽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等。
5、開封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相望。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古都。
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八荒爭湊,萬國咸通」、「汴京富麗天下無」、「東京夢華」的美譽。
6、杭州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7、安陽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東接濮陽,西臨長治,南接鶴壁、新鄉,北臨邯鄲。
歷史上,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安陽建都。安陽名人中,有盤庚、商王武丁、奴隸傅說、女將軍婦好、文王、西門豹、藺相如、信陵君、項羽、曹操、三朝宰相韓琦、抗金將領岳飛等。
安陽人文景觀和山水風光較為豐富,擁有殷墟和大運河2項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2項3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羑里城、曹操高陵、岳飛廟等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鄭州
鄭州,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 、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等。
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地理坐標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
鄭州市地處黃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脈東北翼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西部高,東部低,中部高,東北低或東南低;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鄭州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擁有亞洲作業量最大的貨車編組站。
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期貨交易所,鄭州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組成部分。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都
⑹ 關於開封歷史的問題
1,開封作為城市,歷史上第一個輝煌時期當屬戰國時代魏都大梁城。當時的魏惠王之所以第一個選中開封建都,與該地區距黃河、濟水不遠,水道四達不無關系。他遷都大梁城不久,就組織大批人力在附近開鑿了一條人工運河,即歷史上有名的鴻溝。然而,也正是由於這條鴻溝,導致了大梁城被毀。
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兩國曾在大梁城下展開過一場激戰。由於久攻不下,秦兵就經黃河引鴻溝水灌大梁,水圍3個月後繁盛一時的大梁城遂化為一片廢墟。這也是開封第一次因水患而遭到的「滅頂之災」。
2,黃河真正開始威脅開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黃河向南大改道以後。
此後的1000多年間,黃河決口300多次,其中大水進城的就有7次。史載,1305年黃河決口,把開封城淹沒殆盡。1642年為退李自成農民軍,明軍掘黃河堤,「城從內皆巨浸,所見者鍾鼓兩樓、群藩殿脊、相國寺頂、周邸子城而已。」高大的開封城牆幾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兒牆。大水過後,37萬人僅存2萬餘人,開封城元氣大傷。
http://ke..com/view/2628555.html?wtp=tt
⑺ 開封的有嗎
開封下轄區 :龍亭區、順河回族區、鼓樓區、禹王台區、祥符區。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開封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人口454.26萬人。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明朝在此建立北京達11年。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從蒙元明清到民國和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封一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布,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⑻ 請問開封「城摞城」的遺址具體在什麼地方,怎麼去
好象不對外開放,我去了這么多次,都沒見到!!!!
⑼ 河南「城摞城」開發到什麼程度了
正當學術界為「城摞城」奇觀的揭示興奮不已的時候,有關部門也著手選取具備條件的典型地點,在進行科學保護的基礎上,逐步進行開發展示,「城摞城」景觀將得到開發以使今天的人們能一睹開封城下「城摞城、路摞路、馬道摞馬道」景觀的神奇,感受七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蘊。
今天繁忙的中山路是1000多年來這座城市不變的南北中軸線,其下疊壓著清、明時期的路面和北宋的御街遺址,形成「路摞路」現象。由於這幾處遺址多埋藏較深,且處於今天的交通要道不易進行發掘、開發,開封市的文物管理處准備在中山路沿線的上述遺址處設立標識牌,分別介紹其歷史沿革和考古發現情況。
據介紹,由於「城摞城」景觀的開發面臨著地下水位高、遺址埋藏深和淤沙積厚等技術難題,所有的開發方案都是在規劃、文物、建築、水利等部門的專家充分科學論證,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制訂出來的,並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後才付諸實施。
⑽ 開封地下是什麼
開封城,「城摞城」
開封人祖祖輩輩流傳著這樣的話:「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和「開封城摞城,龍亭宮摞宮,潘楊湖底深藏幾座宮」。
這些流傳在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可很長時間沒有什麼物證來證實。
1981年5月中旬,開封市園林部門在潘家湖清淤施工中,發現推土機推出很多古建築用的方八磚和硃砂紅的簾子篾,人們馬上將情況匯報給開封市博物館負責人。
2000年5月,為了印證開封城摞城的傳說,開封市城牆文物保管所選擇西門城樓一段城牆的地下部分進行發掘,結果發掘出一段保存完好、清晰可見的清中期古馬道遺跡。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第二層古馬道下約50厘米深處,年代更為久遠的古馬道也驚現出來。三層古馬道真切展示了開封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為了讓城牆摞城牆、馬道摞馬道的千古奇觀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又不破壞大梁門和古城牆的整體面貌,開封市2004年8月在大梁門北側150平方米的城摞城遺址上,用20毫米厚的防彈玻璃搭建了一個透明的開封城摞城展覽館。
開封考古人員經過20多年的發掘勘探發現:開封市地下3米至12米深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3座國都、兩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鎮。這6座城池自下而上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的開封城,清代的開封城。這些地下古城能不能開發出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開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開封市文物工作隊隊長劉春迎介紹,大梁城位於約距現在地表12米至14米深處,汴州城約距地表10米至2米深,東京城約距地表8米至10米深,金汴京城約距地表6米深,明開封城約距地表5米至6米深,清開封城約距地表3米深。
考古人員在潘家湖下還發現了一些文物。劉春迎說:「這些古城都是被黃河水淹沒了,而每次洪水過後,倖存下來的和外地來的人們知道下面有寶貝,他們紛紛挖寶,所以留存下來的文物並不多,但他們不可能挖得很乾凈。我們考古發現的只是一些牆體和根基,不像人們想像的、仍然屹立著的宮殿。」
開發難在哪?
在地下城的開發過程中,州橋是備受關注的。
有1200多年歷史的州橋是北宋時期東京城內橫跨汴河、貫通皇城的一座石橋,遺址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紙坊街東口至小紙坊街東口之間,明朝末年因水患,橋被淤埋在現地平面以下4米處。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榫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它是「汴京八景」之一。
1984年8月17日至9月13日,開封考古工作者在中山路地下4.5米處發現並挖掘出了州橋,根據對州橋橋面的清理和對橋的實測,該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孔高6.58米、拱跨5.8米,據說橋券內跑公交車綽綽有餘。橋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殘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磚。橋洞內出土文物數件,有瓷碗、瓷爐、瓷盆、瓷罐等,分屬金、元、明等朝代。可惜因為橋的兩端上面都是大型建築物,無法進一步發掘。考古工作者只能回填。淤埋於地下340多年後,州橋只能和少數人短暫見面,就又帶著無奈重回地下。
從1984年開始,開封市圍繞開發州橋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討論,要求開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早在1986年,開封市旅遊、城建等部門就提出過一個綜合性開發方案,但因缺乏資金未能實施。
由於開封市地勢低於黃河河床,地下水位十分高。一位家住開封的朋友說,他家院子里的壓井只打了3米就出水了。要開發地下城,水位高成了「攔路虎」。
長期研究、關注開封地下城的河南大學宋代歷史研究所所長程民生教授說:「開封地下城豐富,層次多,年代久,保存完好,在全國少見。很多單位都曾經想開發,但沒法開發。因為現在的開封市的中軸線和地下城的中軸線一致,如果開發需要城市進行大規模的搬遷。但部分開發是完全可以的。戰國時的大梁城保存最完整,在地下20米左右,受水位限制,開發是不可能的。」據他講,曾經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想大面積開發地下城,因為需要資金量太大而望而卻步了。
地下古城有望重見天日
如今,開封終於對地下城開始了開發。日前,地面上的搬遷工作已經展開。根據開封市國土資源局對《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規劃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批復,此次拆遷房屋總建築面積49286.67平方米,具體范圍是:夷山大街以西、漢興路以北,宋城廣場以南、金明小學以東。
根據規劃,城摞城博物館將用地6.26萬平方米,由開封歷史動漫演示廳、遺跡館和文物陳列館三部分構成。開封歷史動漫演示廳擬用現代動漫技術把開封形成城摞城現象的歷史沿革情況展示出來;遺跡館位於新鄭門古城牆遺址上方,佔地2.42萬平方米;陳列館位於遺跡館南側,將集中陳列展示新鄭門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以及與古城開封發展史有關的遺物,建築佔地3600平方米。
雖然開封地下6座城不能全部一次性開發,但很多開封人都希望州橋和其他目前容易開發的地方盡快發掘出來,讓兩千多年前的文明能早日露出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