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城遺址
『壹』 黃帝城的歷史考究
黃帝城遺址在今易縣城西南三十華里的中易水北岸北福地村南,古為易氏部落遺址。
據縣志載:「易縣在昔為黃帝城建都近畿之地,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因建都焉」。因長期處於戰事不得不建都以為指揮中心。畿者門限或門內也,古代帝王都門方千里亦曰畿。縣志所載易縣在黃帝建都近畿之地,這說明寫縣志的作者已經指出:在昔黃帝戰蚩尤時已在現在易縣境內建都,不在境外,但當時沒有指出具體的地點,因缺乏古遺址的考察。
據後土寶卷載:「黃帝上古帝王,華夏始祖,4700年前生於兗州壽丘(今山東曲阜)少典之子,原姓公孫,號有熊氏,遷至姬水之畔軒轅坡始姓姬,號軒轅氏,領華夏氏族轉戰中原在冀州(河北)後山定居,匯諸侯於釜山之陽,合符於釜山之巔,戰蚩尤於涿鹿之野,黃土坡大捷,盡逐黎蠻,遂收涿鹿,領督亢,回守中原……。」
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全國是以黃帝紀年4609年11月13日為中華民國,因此黃帝紀年使用至該年1911年12月31日為止,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紀年,這就告訴我們1911年再加95年就是公元2006年,黃帝紀年到今天是4704年。
據《易縣文物志》稿載:下岳格庄遺址東羅村遺址、孝村遺址、西羅村遺址均為商代遺址,約在公元前1600-1100年間,北鄧家林遺址是新時器遺址,約公元前6000-2000年之間,北福地遺址、曲城遺址均為仰昭、新時期和龍山文化,約公元前6000-2300年間。根據古跡年代看,北鄧家林、曲城、北福地遺址與黃帝戰蚩尤的時間公元前2700年左右較為融洽,但從考古面積看北鄧家林遺址只有50多平方米,曲城遺址200多平方米,面積都很小,唯有北福地遺址有10000多平方米,這樣看來北福地遺址就是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是在易氏部落都城建立起來的,易氏部落遺址,據考古證實,有人類居住延續了幾千年一直到周武王十三年分封天下800諸侯時,召公?amp;#93;封北燕,建都於武陽,將易氏部落的人們遷至在武陽城,從此易氏部落遺址才停止使用。
易氏部落除黃帝都居時間比較安全以外,歷史上曾遭受幾次大的劫難,最利害的一次是:殷朝王子亥被易氏國君當做貴賓召來有易氏作客,而殷王子亥卻肆溢淫亂,被有易氏國君綿臣所殺,因此殷王上甲微從河泊借兵征伐了有易氏,有易國戰敗,國君綿臣被殺。
蚩尤是東方九黎族首領,有兄弟81人,個個兇猛殘暴,殺人如麻,使用金屬武器,並能呼風喚雨,炎黃聯合以後,他總想推翻炎黃,獨霸天下,經常擾亂炎黃所屬部落,殺掠子民,搶劫牛羊,於是黃帝在釜山之陽向各部落發出符牌,符牌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調兵的憑證,以竹、木、玉、銅器等製成,刻上符號,分成兩半,各部落見符牌分發戰場,在涿鹿之野的易水河畔黃帝城周圍與蚩尤發生戰事數百次,延續時間很長,最後五路合圍,將蚩尤主力圍困在黃土坡上,因山上缺水七天七夜大部分黎蠻下山投降,炎黃部落應時攻下黃土坡,生擒蚩尤於山澗,黃帝大獲全勝後率部到「釜山」宴請各部落首領,並將出征前所頌發的竹符,合符於釜山之巔,以示慶賀和團結,黃帝以天干、地支紀年法,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為黃帝紀年,並制衣冠、服飾始稱帝位,黃帝紀年以釜山合符慶典始,就是現在中國老百姓傳統的舊歷年。
釜者,鍋也,山者大也,平地突出者為山。合符於釜山之巔,意在三千氏寨,華夏兒女,兄弟姐妹同食一大鍋飯,一家人大團圓,
古代會諸侯,各民族大團圓,多用此法,以示真誠。
黃帝合符於釜山,是在徐水西北的釜山。又名鍋底山,是天下第一次的釜山搞慶典,各民族大團結,全國統一的釜山,從此以後效仿黃帝者有懷來的釜山,淶水的釜山,湖南寧鄉的釜山等等。總之釜山是古代最純朴的表示一條心,釜山是團結,統一、安全的發祥地。
黃帝在釜山搞大慶典。千寨大聯歡時,不料北方葷粥(xianyun)族,一夜之間偷襲了後山的祖廟,強佔了宗祠黃帝孫姬揮與葷粥大戰於洛平川外,射斷了葷粥的帥旗葷粥大敗,遠逃塞外,不敢再犯。
據後土寶卷載:「荒山下,築新城,亦名涿鹿(此系當今涿州)任由他、炎黃爺,為帝為君」。這說明涿鹿城(涿州)是黃帝給炎帝建的,建好後黃帝又到河南有熊氏部落建都,易水河畔的都城就留給易氏國使用,這就是歷史上古稱為:「炎帝居河北,黃帝居河南,南北合治,天下太平,四海歸炎黃。
黃帝治國思想延續五帝五十王,到春秋末期的老子,孔子,釋氏三聖出現後才真正以文字記述黃帝治國之術。老子道德經五千文,在他出關時說:「我的書不過是記錄古人教悔,81章里邊沒有自己的創造」。孔子教學育人但沒有教材,整理古書,言論講述,就連論語,也是他的學生整理的,他說:「我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但我講的話,皆為古聖先賢的話,沒有我自己的語言。」釋迦牟尼講經四十八年,留有浩瀚的經文存世,也都是他的弟子們後來追記的,釋迦牟尼說:「我講經一生都是重復古聖先賢的話,一點我自己的也沒有」。三聖所講的古聖先賢就是指的黃帝,是黃帝論述的再現,到戰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亦都是對黃帝教悔的評論和研討。
黃帝這個人才,世之絕倫,史無第二,黃帝乃是仁者之尊,智者之尊,孝者之尊,壽者之尊,這就充分說明黃帝的仁德,在華夏兒女的炎黃子孫,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我們要沿著黃帝指引的光明大道走下去,乃至世界大同,一直到共產主義社會。
『貳』 河北省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北省的名勝古跡有:黃帝城 、泥河灣遺址、 中華三祖堂 、萬里長城、清遠樓等
『叄』 黃帝城遺址的景區是什麼
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是北京的北大門,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張家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薈萃。主要景區有黃帝城遺址、大境門、天鵝湖、雞鳴山、宣化文化古城、暖泉古鎮等。黃帝城遺址:位於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鎮水磨村,是中華三祖黃帝、炎帝、蚩尤三族部落在涿鹿之野留下的遺址遺跡。整個景區包括中華三祖堂、黃帝泉、軒轅湖、黃帝城遺址、中華合符壇五個中心景點,還有港土歸根碑、澳土歸根碑、華表、五十六民族圖騰柱、九龍騰飛柱等景觀
大境門:位於橋西區西太平山,是張家口的標志性建築。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並稱為「中國長城四大名關」,被譽為中國「萬里長城第一門」。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在北魏和北齊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肆』 中國有哪些上古遺跡
黃帝城、媧皇宮、伏羲台,這些與黃帝、炎帝、女媧、伏羲等中華文明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已成為河北的一個旅遊品牌。
河北是中華文明的起始地之一,境內有陽原泥河灣、徐水南庄頭、武安磁山等多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為我國史前考古提供了豐富
的資源。同時,河北境內還有一些與傳說中的中華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批紀念性的建築逐漸興起,吸引來不少專家學者和海內外遊人,成為當地發展旅遊業的資源。
距泥河灣遺址不遠的涿鹿縣,史載是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先祖曾會聚的地方,漢代司馬遷通過總結前人之說並親身考察,在《史記》中說,黃帝在涿鹿先後"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相傳為黃帝所建的黃帝城遺址尚存,出土石器很多。著名歷史學家羅哲文等六十多名學者專家實地考察論證,認定這座城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建築。如今,黃帝城、阪泉等遺跡已得到妥善的保護。附近還修建了中華三祖堂,蚩尤寨也開工建設。這些遺跡也招來了不少旅遊者,據涿鹿縣旅遊局介紹,這幾年,每年來這里旅遊的遊客有近30萬人,其中不少人來自海外。
象黃帝城一樣,與伏羲有關的新樂市伏羲台、與女媧有關的涉縣媧皇宮等也都成了當地旅遊的招牌。始建於北齊的媧皇宮,是我國距今保存完整的祭祀女媧的古建築群。在我國上古神話中,女媧與伏羲是人類的始祖,女媧不僅創造了人類,還煉石補天給人們創造安寧的自然。至今媧皇宮尚有房屋建築135間,佔地面積約76萬平方米,存有一塊北齊古碑,碑帽圖像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交媾圖,每年這里還自發形成兩次廟會,吸引來不少國內外遊客。
『伍』 中國遺跡有哪些
黃帝城、媧皇宮、伏羲台,這些與黃帝、炎帝、女媧、伏羲等中華文明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已成為河北的一個旅遊品牌。
河北是中華文明的起始地之一,境內有陽原泥河灣、徐水南庄頭、武安磁山等多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為我國史前考古提供了豐富
的資源。同時,河北境內還有一些與傳說中的中華先祖有關的遺跡,如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批紀念性的建築逐漸興起,吸引來不少專家學者和海內外遊人,成為當地發展旅遊業的資源。
距泥河灣遺址不遠的涿鹿縣,史載是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先祖曾會聚的地方,漢代司馬遷通過總結前人之說並親身考察,在《史記》中說,黃帝在涿鹿先後"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相傳為黃帝所建的黃帝城遺址尚存,出土石器很多。著名歷史學家羅哲文等六十多名學者專家實地考察論證,認定這座城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建築。如今,黃帝城、阪泉等遺跡已得到妥善的保護。附近還修建了中華三祖堂,蚩尤寨也開工建設。這些遺跡也招來了不少旅遊者,據涿鹿縣旅遊局介紹,這幾年,每年來這里旅遊的遊客有近30萬人,其中不少人來自海外。
象黃帝城一樣,與伏羲有關的新樂市伏羲台、與女媧有關的涉縣媧皇宮等也都成了當地旅遊的招牌。始建於北齊的媧皇宮,是我國距今保存完整的祭祀女媧的古建築群。在我國上古神話中,女媧與伏羲是人類的始祖,女媧不僅創造了人類,還煉石補天給人們創造安寧的自然。至今媧皇宮尚有房屋建築135間,佔地面積約76萬平方米,存有一塊北齊古碑,碑帽圖像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交媾圖,每年這里還自發形成兩次廟會,吸引來不少國內外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