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作者
1. 西游記的作者到底是誰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1)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2. 西遊記作者簡介100字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
(2)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主要作品:《西遊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3. 西遊記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0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吳承恩著有《西遊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吳承恩一生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吳承恩50歲左右,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3)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吳承恩的寫作特點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汝忠謂文自六經後,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後,惟唐人為近古;近世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 。 「此論則比何﹑李通達得多,故其詩作,多自胸臆出之。
他在 《花草新編序》 中說: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藝不惟其類。 麗則俱收,鄭衛可班於雅頌;洪纎並奏,鄶曹無間於齊秦。」 強調文學創作的實績,重視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麗」 ,美也,藝術形式美是其價值之所在。這就突破了明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學觀,獨樹一幟,倡導文藝創作的 「情」「摯」 ,追尋 「奇」「麗」 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吳承恩—網路
4. 西遊記的簡介和作者簡介
西遊記內容簡介:
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有一隻頑皮的猴子,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後佔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
玉帝派了太上老君收服大聖,沒料到猴子不願受束縛,大鬧天宮,囚於煉丹爐四十九天練成火眼金睛,踢翻丹爐一發不可收拾,被如來鎮壓在五指山下。
五百年過去了,從東土大唐來了個和尚,原是金蟬子轉世,觀世音選他去西天取經普度眾生,途經五指山解救了大聖,沿途又收了八戒、沙僧,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踏上了漫長的取經之路。最終,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稱高甸吳氏。中國明代傑出小說家。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
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4)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
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作者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參考資料:
網路--西遊記
5. 西遊記的作者是什麼朝代的
明代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
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創作《西遊記》。
為編著《西遊記》,吳承恩遠涉名山大川,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吳承恩曾經寫過著名詩篇《二郎搜山圖歌》。
(5)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西遊記》在明代剛出現時曾被列為禁書,因為書中充滿了崇佛抑道的思想,與當時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沖突。
6. 西遊記的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號射陽。漢族,淮安府山陽縣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 《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2004年,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政府決定在山上茶庵處建立了吳承恩紀念館和在山下山門處建樹其石雕座像,用來紀念他。
7. 西遊記的作者是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吳承恩,這也是被官方認證了的說法。但實際上《西遊記》並非一開始就是署名吳承恩的,而是後來經過大文豪魯迅和胡適的書和論文中提及,才被擬定並沿襲這一說法。
吳承恩是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他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官場失意,到了晚年的時候不再追求仕途,閉門寫書,現如今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還建有石雕雕像,用來紀念他,也由此吸引了不少遊客。
8. 《西遊記》的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漢族,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老母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在81歲左右時去世。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9. 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
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9)西遊記作者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