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十堰遺址

十堰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5:53:23

❶ 武漢的簡介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里,中華民國誕生於此。

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並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

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1)十堰遺址擴展閱讀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於1980年11月13日發現的小行星3206命名為「武漢」。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層中,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其內層與湖北省的宜昌、襄陽以及中部長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層與省內的十堰以及鄰省的鄭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天津、重慶、成都、青島、西安、貴陽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國大陸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徑的這個圓圈內,所以武漢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孝感的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

❷ 十堰市鄖縣古建築有哪些

十堰市鄖縣古建築有:
1.大豐倉
大豐倉位於鄖縣城關鎮北門社區,漢江北岸的北坡崗地西部。始建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屬府治國家糧倉。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由於水患改建於現址。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太平軍攻打鄖縣的戰亂中嚴重受損,光緒九年(1883年)重建,民國時期為縣府集中倉,建國初期,被確定為中央糧庫鄖縣第一分庫。大豐倉現存一座主倉和兩座副倉,由主建築、建築外場地,以及圍牆基址組成。三倉呈品字排列,主倉在南,坐南朝北,1號副倉在西,坐西朝東,在主倉的西部。2號副倉在北,坐北朝南,與主倉相對。建築面積總計1129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結構為清水青磚牆體加木屋架,內部附有可自由拆卸加減的防潮木插板牆,木門閘、木門。倉內地面為木地板,距實土地面約為1米。主倉長35米,寬15米。屋架為重檐四坡灰瓦頂,屋面平直無曲線。上檐四周設活動通風納日窗16扇。倉正面開3道門,各高2.15米,寬1.06米。屋架使用斜梁,共8榀,中部建縱向夾層木板隔牆。倉底懸空1米,牆根四周設通風透氣窗18口。1號副倉長47米、寬8米,只殘存中部的明間和北部的次間、稍間。中部明間為懸山頂,共5榀梁架。2號副倉長35米、寬8米,單檐四坡頂,面闊3間。大豐倉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官儲糧倉,為研究古代糧倉的形制結構、布局和倉儲制度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大豐倉設計獨具匠心,針對糧倉通風、防潮的需求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且外形不失美觀古樸,具有較為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2.鄖縣老城天主堂
鄖縣老城天主堂位於現今鄖陽漢江公路大橋以東,漢水以北,距鄖縣新城以南3公里的伏牛山上。作為一個建築群落,它由337平米主堂、380平米副堂和17間平房共三個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095.3平米,總佔地面積為3426平米。為鄖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建築。門牆上布滿了尖拱和直棱式的浮雕,門牆上方的正中央聳立著一個高大的鍾樓,鍾樓頂矗著一個十分耀眼的古銅色大十字架。鍾樓兩側各有一個對稱的三角形尖塔,塔頂也各矗著一個十字架,只是比中間的十字架略小了些。教堂大門在門牆的正中,大門上方,在上、下兩個圓拱形浮雕的中間,豎排漢字楷書浮雕「天主堂」三個大字赫然入目。大門兩旁對稱位置,各有一組拉丁文字母,左邊意為:耶穌,人類的救主;右邊意為:萬福,瑪利亞(耶穌的母親)。在兩邊拉丁字母的上方,又各有兩個醒目的漢字楷書,左邊是「愈顯」,右邊是「主榮」,合起來念是「愈顯主榮」。所有這些裝飾,使得整個門牆給人以森嚴隸穆、偉麗繁密之感。從大門入內是廳堂,也就是信徒們做彌撒的地方,按天主信徒的叫法,這廳堂應該叫「聖堂」,聖堂進深34.8米,面闊9.3米,內空高約10米,宮燈壁燈,交相輝映,富麗堂皇。東西兩面牆上各有五根均勻排列的圓形大柱,直通達頂,把個廳堂襯托得更加恢宏、壯觀。聖堂後半截東西各有一個耳房,耳房再往後便是祭台了。在西耳房的右邊有一小門與副堂的側門相通。副堂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混合風格的二層樓房,進深10.2米,面闊20米。這里過去曾是教會做彌撒的地方。副堂的大門是中國式對開的木門。從大門進去是前廳,廳東西兩側各設有居室;再往裡,是一個室內天井,上二樓的轉角樓梯就設在這里。樓梯的兩側又是居室。順天井再往裡走便是現在臨時聖堂了。在主堂未修復完工之前,信徒們做彌撒就暫時放在這里。臨時聖堂面積雖小,但其布置卻體現了典型的哥特式風格,以致於走進這里就象走進了一個博大精深的聖經世界。這里既設有祭台、讀經台,又設有懺悔廳、跪凳等。正面牆下的一個大條幾上有秩序的放滿了各種祭拜用品,然最醒目的是在條幾正中位置安放著的一尊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除正面牆外,其它三面牆上由西往東,依次貼著十四幅耶酥畫像,從第一幅耶酥獲罪受刑扛上沉重的十字架開始,到十四幅聖屍埋葬為止,系統講述了耶酥為人類所受的苦難的歷程。故而,這十四幅畫像也叫做「苦路像」。
3.學堂梁子遺址
學堂梁子遺址位於湖北省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漢水左岸的四級階地,是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該遺址先後發現兩具早期人類頭骨化石,發現石製品300多件,主要是以當地礫石為原料製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狀器和刮削器等。還發現大熊貓、東方劍齒象等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20餘種。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絕對年代可能要早於距今80萬年。保存完好的人類頭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徵,也有與早期智人相近之處,反映了遠古人類進化過程的復雜性。學堂梁子遺址豐富的石製品與動物化石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
4.梅鋪猿人遺址
梅鋪猿人遺址位於鄖縣梅鋪鎮杜家溝村寨梁子山北麓的龍骨洞內,洞穴的北面100米有滔河,距白梅公路約20米。屬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內容積約200立方米,堆積厚約3.4米,其中含化石堆積厚約0.5~2.5米。遺址發現於1970年。1975年中國科學院古嵴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發掘,採集1枚人牙化石,發掘出土3枚人牙化石;一件打擊痕跡清晰的石核;二十多種伴生動物化石,主要有嵌齒象、桑氏鬣狗、獼猴、大熊貓、獾、馬、貘、犀牛、小豬等,屬華南常見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梅鋪猿人遺址發現的人類牙齒化石所顯示的形態特徵,與北京猿人以及爪哇猿人的牙齒特徵相類似,是研究亞洲直立人的珍貴標本。其伴出的哺乳動物化石所代表的地質時代較早,所以梅鋪猿人時代早於北京人,與鄖縣人相當或略晚。該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進一步研究我國古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