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中孫悟空

西遊記中孫悟空

發布時間: 2020-11-23 16:18:30

⑴ 關於西游記中孫悟空的資料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資料: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⑵ 《西遊記》中,孫悟空代表著什麼

在這部電視劇當中,孫悟空代表著正義,因為他總是可以通過自己的火眼金睛辨認出妖魔鬼怪,然後將它們全部鏟除。

⑶ 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

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⑷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介紹300字急 ! 急 !急!

孫悟空:又叫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

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

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


(4)西遊記中孫悟空擴展閱讀:

孫悟空的姓名由來: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孫』。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⑸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簡介和性格特點是什麼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里,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孫悟空性格中的特點

1、有責任心,敢作敢當

在各種為難關頭,總是有孫悟空站出來,唐僧被妖怪抓了,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是孫悟空跑到玉帝那裡求助,也是孫悟空甘原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卻沒有拂袖離去。

2、嫉惡如仇,不畏強權

在看到百姓受災受難的時候,孫悟空會設身處地的解救人們脫離水深火熱的處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

4、直言不諱,不近人情

孫悟空凡事都做絕了,他打妖怪,一定要全部打死,甚至妖怪變回了原型都不放過,一定要讓他們死對什麼人都是直言不諱,在玉帝面前不僅不跪,還拿著金箍棒,在如來佛祖面前也是一樣。

5、只知捉妖,不懂愛情

我們說,幸福的人生要有親情,要有愛情,要有婚煙等等,但孫悟空對愛情直接一片空白,不知道憐香惜玉。在遇到蜘姝精的時候,有一隻蜘姝喜歡上了他,結果,他硬是沒給蜘姝精一丁點希望。

拓展資料:

在遙遠的古代,東方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猴。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

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死,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台方寸山,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功夫學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

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玉帝採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當時猴王歡歡喜喜到任。事後,悟空發現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立了「齊天大聖」的旗幟。玉帝命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蟠桃會這天,孫悟空喝光了宴會用的仙酒,還闖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盡了葫蘆內的金丹,然後回到了水簾洞。玉帝對孫悟空擾亂蟠桃會甚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萬天兵被悟空打敗。玉帝又派二郎神來戰孫悟空。經過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戰之際,太上老君拋下金剛琢擊中悟空,方才將他捉拿。

玉帝傳旨處死孫悟空,但因悟空吃過太上老君的仙丹,任憑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皆毫發無傷。太上老君將悟空放進了八卦爐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燒煉,太上老君以為悟空已死,誰知悟空不僅活著,反而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爐,大亂天宮。玉帝束手無策,求助西天如來。孫悟空終究敵不過佛法無邊的如來,一路筋斗雲卻翻不出佛掌。如來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苦度了500年。

⑹ 《西遊記》孫悟空的介紹

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6)西遊記中孫悟空擴展閱讀:

出自吳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遊記》: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所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孫』。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又呼「行者」,出身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金水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還須行得此空,而金水攢矣。

⑺ 《西遊記》中孫悟空(寫一個200字的人物的簡介)

簡介:相傳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號稱為 "美猴王"。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里,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7)西遊記中孫悟空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猴王出世

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辟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

一天仙石迸裂,產一石卵, 經風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後,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沖斗府,驚動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2、拜師學藝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樂天真,過了三四百年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為師,得到姓名孫悟空,並學到了長生之道、地煞變化術(即七十二般變化)的變化和筋斗雲等,其用時二十年。後因賣弄本事,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

⑻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孫悟空生於公元前578年前後。至於依據嘛,聽我慢慢道來:

孫悟空在五行山被唐僧救出之前,主要經歷的大事有:學藝、鬧龍宮地府、當弼馬溫、大鬧天宮、被困五行山。

孫悟空學藝時具體年齡書中無明確說明,但後來在鬧地府時則有具體數字,《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翻生死簿時看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也就是說,孫悟空此時已出生342年。

此後不久,孫悟空到天宮當了一段時間弼馬溫,時間長度書中也有敘述。第四回中有兩處都有涉及,一是養馬期間說道「不覺的半月有餘」,另一處是不滿官小,回花果山後對小猴說「我才半月有餘,那裡有十數年?」這半月是天上的時間,凡間當在15年左右。

之後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和哪吒,當了齊天大聖,這一時間書中也有文字敘述。孫悟空大鬧蟠桃宴後回花果山,對眾猴說:「「我記得才半年光景,怎麼就說百十年話?」天上一日,凡間一年,古時一年大約360天左右,因此齊天大聖時期有180年左右。

偷桃竊丹後,天兵天將大舉擒拿。孫悟空被二郎神捉拿,後送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的時間書中第七回寫道「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天上49日,凡間就是49年。就在出爐當天,孫悟空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

唐僧於貞觀十三年出發開始取經,並在當年到達五行山,並解救了孫悟空。這一時間《西遊記》第十三回開頭就有明確文字交待:「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出長安關外。」然後於當年「秋深時節」到雙*嶺,遇妖被太白金星救後「半日」,逢劉伯欽,在劉家盤垣兩日後到五行山解救了孫悟空。貞觀十三年為公元640年。

《西遊記》第十四回,劉伯欽說過五行山的形成時間,也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書中寫道「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王莽篡漢時間為公元8年(註:王莽立國號為新時)。《西遊記》第八回「大聖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實際遠不止五百年,從公元8年至公元640年,孫悟空在五行山被壓有整整632年。

因此,經過以上的考證,孫悟空到五行山脫困之時的年齡應該是:鬧地府時342年,加上弼馬溫時期15年、齊天大聖時期180年,八卦爐時期49年,被困五行山632年,總共是1218年。而脫困時為貞觀十三年,即公元640年,反推1218年,就是孫悟空的出生時間,即公元前578年。

公元前578年正處於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與李靖、哪吒相比,孫悟空其實小多了,李靖和哪吒生於商朝末期(公元前11世紀,具體事跡見《封神演義》),要比孫悟空大五百年以上,孫悟空還笑哪吒乳臭未乾,其實別人可是老輩子啊。只不過孫悟空又聰明,師傅又找得好,所以本事比兩位「老人家」高,兩位老人家嘛,太笨了,不提也罷―――――――――扯遠了。

???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