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上海文化遺址

上海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6:39:48

❶ 上海閔行區的古老歷史以及人文景觀,文化關於它 您有什麼記憶

閔行區位於整個上海的西南部,位於整個上海版圖的中心,誕生過馬橋古文化,有著4000年悠久歷史,現有面積371.68平方公里,南北最長約30公里,東西最寬約31.5公里,西北-東南狹長,人口180.47萬,黃浦江縱貫其南北,分區為浦東、浦西兩部分。
閔行區所轄地區歷史上屬上海縣最後的轄地。上海縣的歷史根據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至唐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而上海縣地區(包括今上海市區淞南部分)在縣境之東北。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有上海務之設,為秀州17處酒務之一。南宋咸淳年間,形成上海鎮。
1949年5月15日,上海縣解放,1958年1月,劃屬上海市。 1992年9月26日,國務院決定撤銷上海縣和閔行區,建立新的閔行區。
馬橋古文化遺址,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俞塘村,座落在一道被稱為「竹岡」的貝沙堤之上,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寬頻形狀。馬橋古文化遺址的第四層被考古界視為太湖地區(包括杭州灣地區)的一個典型遺存,1982年定名為馬橋文化。考古界認為,馬橋文化可能是起源於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紋陶和中原地區文化影響的文化遺存。

❷ 上海沈杜公路那邊有什麼歷史文化遺址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沈杜公路2059號有召稼樓古鎮。

❸ 為什麼廣富林稱為上海歷史文化之銀

不是之銀是之根

上海也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松江廣富林的考古發現,起碼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上海這地方就有人類居住生活,並且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類型,廣富林文化。
世界上各個時期的文明,多以地域命名。松江廣富林考古,讓人們知道了在原始社會時期,那裡就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而廣富林文化的發現,則為環太湖地區新添了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
尤其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廣富林遺址考古中,還發現了從黃河流域來此居住移民的證據,這是考古中發現的上海地區首支移民,這對於主體為移民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說明,即便在遠古時代,人類文明就是互相交融的,哪怕祟山峻嶺,哪怕大江湖水,都是阻隔、遮擋不住的。
其實,人類的互相交融早已有之。
近日網上有文,雲2005年至2016年,考古隊對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考古發掘,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至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兩年前,中美聯合研究小組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融的結果。由此推斷,許昌人之前,東亞大陸極度寒冷,許昌人先輩向氣候溫和的歐洲遷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雜交。距今12.8萬年至7.4萬年間,氣候轉暖,這批古人類重返家園。並推斷這種人類遷移可能有過多次。此說一出引起轟動,對"人類起源非洲說"形成了極大的挑戰。
在廣富林遺址,發現的干欄式建築和地面建築兩種類型的原始社會房址,更使人們真切地了解了當時先民的生活狀態,難能可貴。
當然,廣富林文化的考古發掘,至今只能算是冰山一角,隨著考古的深入,這里可能會發現更為豐富的文化寶藏。
2013年5月,廣富林古文化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❹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A. 良渚遺址 B. 福泉山遺址 C. 查山遺

【A】
查山(查山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南21公里,金衛鎮北部。)遺址:在松金公路東側查山腳下。1977年,當地基建施工時發現。遺物分布在查山東南山坡上和東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東南山坡上,第一層出土為西周和商代遺物,第二層為馬家浜文化堆積物層。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層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層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遺物,第三層出土的為春秋戰國時代遺物和早期印紋陶文化馬橋類型(商代)遺存。共出土各時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經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漢、戰國、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壇和崧澤文化居址等重要遺跡多處,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遺址不屬於今日上海境內的三處史前文明遺址

希望能幫到你。

❺ 上海市松江區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松江區所有旅遊景點:上海方塔園、上海醉白池、西林禪寺、松江清專真寺、雲間第屬一樓、雲間第一橋、唐陀羅尼經幢、東岳廟、葆素堂、松江博物館、頤園、杜氏雕花樓、大倉橋、松江科技館、松江大學城、中央公園、市民廣場、思賢公園、泰晤士小鎮、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夏氏父子墓、陳子龍墓、 泗涇古鎮 、李塔景區、東方狐狸城、上海影視樂園、上海勝強影視基地、東方(上海)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西上海高爾夫鄉村俱樂部、上海交大農科新橋花卉園區、春申君祠堂、西林塔、天馬山、佘山、月圓園雕塑公園、護珠塔、松郡九峰、西林塔、李塔 、松江清真寺、明刻照壁、上海唐代陀羅尼經幢、歡樂谷還有瑪雅水公園

❻ 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古文化遺址名單

崧澤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
寺前村遺址 青浦區大盈天一村
劉夏遺址 青浦區徐涇鎮劉夏天一村
金山墳遺址 青浦區蒸淀大蒸村
福泉山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
果園村遺址 青浦區鳳溪果園村
凌家角遺址 青浦區沈巷凌家角村
樂泉村遺址 青浦區小蒸樂泉村
千步村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千步村
泖塔遺址 青浦區沈巷泖島
駱駝墩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中新村
塘郁遺址 青浦鎮城東區農業研究所旁

❼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上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5項。

1、江南絲竹

中國民間傳統器樂絲竹樂的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辛亥革命以後,在上海地區得到較大的發展,相繼成立了「鈞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國樂研究社」等組織。2006年5月20日,由江蘇蘇州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鑼鼓書

舊稱「太保書」,「太保」是由上海郊縣農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動「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區流傳民間曲藝之一,因演出時由演員自擊鑼鼓演唱故事,民間亦稱之為「堂鑼書」、「神鼓書」。新中國成立後,合其名稱為「鑼鼓書」。鑼鼓書有著極廣泛的群眾基礎,堪稱曲藝的傑出代表。在當地家喻戶曉,影響甚廣。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十錦細鑼鼓

是上海泗涇地區的吹打藝人們吸收了崑腔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不斷打磨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距今已近300年的歷史。於2008年6月成為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

4、上海道教音樂

是一個各樂種成分相互融匯、並具有江南地區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豐富道教色彩的音樂。它伴隨著上海道教浩繁的齋醮科儀的進行,靈活巧妙地在各種場合穿插運用,有時鼓聲震天,氣勢磅礴,以示召神遣將、鎮邪驅魔;有時絲竹雅奏,餘音繞梁,使人身心清靜,如入縹緲之境。

5、上海龍華廟會

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華東地區歷史悠久並沿襲至今的傳統廟會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間信仰和民間娛樂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性廟會,是獨特的海派廟會。它不僅對上海地區,而且對長三角地區曾經發生過深遠的影響。

6、嘉定竹刻

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徐行草編

徐行古鎮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黃草草編是上海嘉定徐行的傳統手工藝品,上海嘉定區勞動人民利用黃草桿莖編織成玲瓏精緻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圖案,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成為一方名產,其黃草編織歷史悠久,飲譽中外。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上海市徐匯區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棉麻紡織品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唐代手工棉紡織技藝得到明顯提高,清代達到繁盛時代。2006年5月20日,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❽ 上海良渚文化

1、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
2、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夾細砂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輪制較普遍。一般器壁較薄,器表以素麵磨光的為多,少數有精細的刻劃花紋和鏤孔。圈足器、三足器較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魚鰭形或斷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節形把的豆、貫耳壺、大圈足淺腹盤、寬把帶流杯等。琮、璧一類玉器數量之多和工藝之精,為同時代其他文化所未見。石器磨製精緻,新出現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鐮和階形有段錛等器形。
3、良渚文化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後,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過渡而發展起來,屬於石器時代的後期。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
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里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狗,以後又養牛、羊等。有上山遺址,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等。
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主要為長江中下游。嶺南地區農業則一直不發達,漁獵採集經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可劃為一個亞區。本區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豬、狗,以後陸續養水牛和羊。
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內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二。這個區域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細石器特別發達而很少磨製石器,陶器也不甚發

❾ 上海周邊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根,每一個繁華的都市也都是由它的根基所發展起來的。而松江區,就是上海的根基。在上海人眼裡,松江這個地方並不起眼,只是遠離都市的鄉下,是為市區提供瓜果蔬菜和糧食的地方。在民間早有“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先有廣富林,後有松江史”這樣的諺語。上海的根是松江,而松江的根就是廣富林。廣富林文化遺址就是位於松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富林古文化遺址還有他周圍的景點。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是中國首家的水下博物館。為了建造這一座博物館,上海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花費巨資建成了這一座水下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大部分建築都隱藏在水下,只有部分屋檐露出水面,就好像這里的建築都是淹沒在大水之中一樣。其實,這是博物館的特意安排,這種建築風格不僅別出心裁,而且還能保護博物館內的許多文物。如果來到這里參觀旅遊,你一定會為這種奇思妙想而驚嘆不已。


富林塔也是在廣場附近的建築之一,雖然這一建築與宗教風格十分相似,卻不是道教或者佛教場所,只是一座仿古的建築,供遊人參觀乘涼。在富林塔前面還有一個水池,水中的倒影與真實的建築連成一體,讓人有一種回到了古代的穿越之感。可以說是十分獨特的建築了。

這就是位於上海松江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在這里,不僅有文化遺址公園,還有著知也禪寺和關帝廟,有著現代化的骨針廣場和富林塔。在這不僅能夠欣賞到構思巧妙的水下建築,還能開闊眼界,了解歷史知識。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