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遊記金蟬脫殼

西遊記金蟬脫殼

發布時間: 2020-11-23 16:42:57

Ⅰ 西游記中金蟬脫殼的主要內容

當時唐僧師徒三人(還沒沙僧)路過黃風嶺,遇到猛虎先鋒(就一虎精),孫悟空用金箍棒一打,卻發現它已逃走,只留下一張虎皮

Ⅱ 西遊記中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金蟬子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什麼

不是

西遊記里的金蟬子是指唐僧。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原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

唐三藏由金蟬子真靈轉世為東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因此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

(2)西遊記金蟬脫殼擴展閱讀

唐僧的人物性格:

在小說《西遊記》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

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Ⅲ 西遊記中金蟬脫殼的故事

《西遊記》第二十回有提到~(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唐僧師徒來到車遲國見到一群和尚被道士軀趕著干苦力,十分奇怪。然後孫悟空變成道士去詢問原因。原來是那裡的和尚和道士鬥法求雨,結果和尚輸了。道士就被封為國師,他們分別是老虎,山羊,鹿三妖所變。金蟬脫殼計是在後尾三妖提出要和唐僧師徒比試的時候用的~

Ⅳ 西遊記中金蟬脫殼的故事是!!!!!!!!!

在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一回里出現,打黃風大王時,黃風大王的一個先鋒虎怪在最開專始的時候和孫悟屬空使的一個計,後來這個虎怪被八戒打死了。

唐僧被虎怪攝風掠走,使用金蟬脫殼計讓悟空上當,悟空追將上去,虎怪抄近路跑了,卻撞上八戒,被八戒一耙子打死。

黃風怪本無心吃唐僧,只因自己的先鋒被他們打死就出來與悟空迎戰,第一次被悟空打回洞里,第二次就吹了一股怪風把悟空的眼睛吹得流淚不止。悟空和八戒去找眼葯,有菩薩暗中保護變一老嫗將悟空眼睛治好。

悟空變成一蟲子入洞得知靈吉菩薩能降此妖,就去找他回來,一起把此怪治服,將唐僧救出。原來那怪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偷了如來燈油而下界成妖,最後被靈吉菩薩轄押回去,明正其罪。



(4)西遊記金蟬脫殼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Ⅳ 金蟬脫殼的含義是什麼它是中國古代戰爭經常用到的一種計謀,西遊記中有一個妖怪與孫悟空、豬八戒打鬥時

原著第二十回,唐三藏、孫悟空和豬八戒行至黃風嶺時,遇到山中鼠精」黃風版大王「手下權的先鋒—— 一隻老虎,見悟空和八戒追得緊,於是剝下自己的虎皮騙過他們,而真身化作狂風抓走唐三藏。

原文:
那行者掣了鐵棒,喝聲叫「拿了!」此時八戒抖擻精神,那怪敗下陣去。行者道:「莫饒他!務要趕上!」他兩個輪釘鈀,舉鐵棒,趕下山來。那怪慌了手腳,使個金蟬脫殼計,打個滾,現了原身,依然是一隻猛虎。行者與八戒那裡肯舍,趕著那虎,定要除根。那怪見他趕得至近,卻又摳著胸膛,剝下皮來,苫蓋在那卧虎石上,脫真身,化一陣狂風,徑迴路口。路口上那師父正念《多心經》,被他一把拿住,駕長風攝將去了。

另補充一下:後面講到無底洞女怪的時候,也有類似情節。女怪將自己的一隻綉花鞋脫下,變作自己模樣與孫悟空爭斗,自己則捉了唐三藏。不過這一段原文沒腔調「金蟬脫殼」。

Ⅵ 金蟬脫殼在西遊記里的故事,總結性的。

「金蟬脫殼」這個故事出在西遊記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
話說在八百里黃風嶺有巡山小妖變作猛虎要拿唐僧為吃過佛祖燈油的自稱「黃風大王」的黃皮老鼠精邀功,遂與八戒賭斗,孫悟空安撫受驚嚇的唐僧,可看八戒略在下風悟空助戰,巡山小妖看準機會一陣大風將唐僧卷進洞穴,但又使了個障眼法繼續與兩人征戰,巡山小妖不敵悟空和八戒轉身便逃遂將虎皮蓋在了一塊大石頭上,悟空一棒子打下去震的手疼才發現上了小妖的當,便大喊:中了妖精的金蟬脫殼之計了。
那行者掣了鐵棒,喝聲叫「拿了!」此時八戒抖擻精神,那怪敗下陣去。
行者道:「莫饒他!務要趕上!」他兩個輪釘鈀,舉鐵棒,趕下山來。那怪慌了手腳,使
個「金蟬脫殼計」,打個滾,現了原身,依然是一隻猛虎。行者與八戒那裡肯舍,
趕著那虎,定要除根。那怪見他趕得至近,卻又摳著胸膛,剝下皮來,苫蓋在那卧
虎石上,脫真身,化一陣狂風,徑迴路口。路口上那師父正念《多心經》,被他一
把拿住,駕長風攝將去了。可憐那三藏啊!江流註定多磨折,寂滅門中功行難。

Ⅶ 西遊記中採用金蟬脫殼的故事是情個情節

這個是在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一回里出現的,打黃風大王時,黃風大王的一個先鋒回虎怪在最開始的時候和答孫悟空使的一個計,後來這個虎怪被八戒打死了。

唐僧被虎怪攝風掠走,使用金蟬脫殼計讓悟空上當,悟空追將上去,虎怪抄近路跑了,卻撞上八戒,被八戒一耙子打死。

黃風怪本無心吃唐僧,只因自己的先鋒被他們打死就出來與悟空迎戰,第一次被悟空打回洞里,第二次就吹了一股怪風把悟空的眼睛吹得流淚不止。悟空和八戒去找眼葯,有菩薩暗中保護變一老嫗將悟空眼睛治好。悟空變成一蟲子入洞得知靈吉菩薩能降此妖,就去找他回來,一起把此怪治服,將唐僧救出。原來那怪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偷了如來燈油而下界成妖,最後被靈吉菩薩轄押回去,明正其罪。

Ⅷ 金蟬脫殼打一動物

金蟬脫殼,有翼,翼即一,子鼠。
一、〝金蟬脫殼〞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釋義: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一計,意為蟬脫去外殼的蛻變,藉以比喻製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或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二、歷史出處
1.比喻趁暫時未被對方察覺,製造或利用假象,乘機逃脫。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西遊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茅盾《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麼多頭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蟬脫殼』計罷?」
2. 比喻蛻變改易。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先則人隨簫笛,後則簫笛隨人,是金蟬脫殼之法也。」 瞿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古代 中國 文,現在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用了一條金蟬脫殼的妙計,重新復活了起來。」
三、用法示例
(1)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
(2)元·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3)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4)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5)茅盾《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麼多頭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蟬脫殼』之計罷?」

Ⅸ 西遊記中金蟬脫殼的含義是什麼

金蟬脫殼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1. 【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2. 【出自】: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3. 【示例】: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的法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4.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